新一轮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启动
2023-11-14文=张娜
文=张 娜
新一轮国企改革明确重组方向,强调将“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抓手,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已启动,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要求,央企和地方国企正在紧锣密鼓制定集团层面的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重组整合仍将是重要抓手,旨在通过专业化整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影响力。
其实,今年6月,在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暨并购重组工作专题会上,就提出中央企业要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助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组整合节奏加快,中央企业先后完成27组49家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范围涵盖装备制造、电力、航运、能源、建材、钢铁等诸多领域。有媒体报道称,相关部门正在部署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国资也结合实际加快培育与地方发展相契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与相关央企在资源、技术、资本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央企、地方国资同步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目前来看,央企和地方国资并购重组主要形成三种方式:一是战略性重组,即同一领域的两家或多家龙头企业合并,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如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重组为中国船舶;二是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即同一产业链的两家或多家央企合并,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是专业化整合,这也是2022年起央企并购重组的重点方向,即企业内部或跨企业的优质资产整合或劣势资产盘活,利于集中优势资产做精主业。
数据显示,2015年央企并购重组案例数量及金额大幅提升,随后的2020-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根据Wind数据,央企年度并购重组金额保持在2000亿元左右。
今年1月份至6月15日,仅仅5个半月,在A股市场中就有120家央企国企控股上市公司累计发起162起并购事件,总价值累计达897亿元。进入下半年,资本市场上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披露了并购重组计划或进展。
7月18日,中航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拟向中航科工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昌飞集团92.43%股权、哈飞集团80.79%股权,拟向航空工业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昌飞集团7.57%股权、哈飞集团19.21%股权,交易价格为50.78亿元。7月25日,中船科技宣布,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已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重组完成后,中船科技将纳入风电等相关新能源领域资产。7月26日,中航电测进一步披露重组草案称,拟作价174.42亿元向航空工业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航空工业成飞100%股权。
另外,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近期与中国铁建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医疗资源专业化整合项目签约仪式,本次签约所涉及的中国铁建所属三家医疗机构改革任务,将由通用技术集团旗下国中康健集团承接落实。
在央企推动一系列专业化并购重组的同时,北京、江苏、甘肃、宁波、哈尔滨、辽宁、新疆等地方国资也在推动国有资产的重组整合。
7月6日,哈尔滨市政府召开市属国企改革重组整合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会议明确,按照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业集团+N个新兴产业的目标,全力构建“3+6+N”的国资布局体系,经过此次重组,哈尔滨市国资委出资企业集团由原来的14户整合为9户,形成城市建设、文化旅游、水务发展3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7月17日,江苏多家省属国企旗下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披露江苏省委省政府已同意以苏豪控股为基础,对多家江苏省属国企实施重组整合。
7月28日,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劲表示,要加快推进重点上市重组项目,加大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专业化整合力度,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
近期,甘肃省印发《甘肃省企业挂牌上市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支持国有企业并购与产业链相关联的上市公司“借壳”上市。
浙江省宁波市国资国企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后,宁波市国资委提出,以“两个月内基本完成重组整合”为原则,倒排时间和计划,加快推进企业重组整合进度。
近日,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新疆新能源与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整体合并重组成立新的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级能源企业的资产重组也在推进。根据公告披露,辽宁能源煤电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拟作价18.17亿元,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辽能投资、港华投资、海通新能源等共8名投资者合计持有的辽宁清洁能源集团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10亿元,用于辽能康平300MW风电项目、辽能南票200MW风电项目,以及偿还上市公司债务。
知本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7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环比增长41%。
新一轮改革15个产业成重点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企改革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国资委已成立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深入推进专项行动落地实施,相关工作方案覆盖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表示,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改革部署,今年下半年央企专业化整合将主要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等领域展开,这些领域是近两年来国资委一直在推进专业化整合的领域,这也体现了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即稳妥推进,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按照国资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央企将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加快围绕战略性新兴业务开展产业化整合,既包括对央企内部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的整合,也包括对市场上其他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资源的整合。
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央企承担着引领现代化产业建设的重大使命,加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了自主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还可以运用各种资本市场的手段推进并购重组,加快市场化经营,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引导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中央企业、中央国家机关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计441家,总市值达18.59万亿元,加上地方国资委和地方国有企业为实控人的上市公司,数量则高达1350家,总市值达34.85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超过40%。央企国企控股上市公司涵盖了能源、交通、通信、军工、金融等多个战略性和基础性行业,是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
资本市场层面,有证券公司分析称,下半年新一轮国企改革预期有望进一步升温,资本市场看好国企改革与资产重估的三条主线:一是引领现代产业突破,建设新兴产业链主,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等四大领域将是央企现代产业突破的核心;二是维护现代产业安全,加大重组优化力度,如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电力、交运、建筑整合预期强烈,2023年下半年有望进入重组催化密集期;三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改善国企盈利能力,比如通信、石化、交运、有色领域等。
据了解,近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40%,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在当前“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要求下,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等资本运作方式,一方面可以为央企国企带来较好拓展机遇;另一方面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央企国企经营绩效和活力改善也有助于估值端的修复。
2023年中央企业发展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增大国资央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分量;“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一利五率”是国资委提出的中央企业2023年主要经营指标的简称。“一利”指利润总额。“五率”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
重组整合旨在提高央企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最新发布的2023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共有97家国有企业上榜。但是,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国际产业链控制能力、品牌建设能力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差距较大。因此,亟须推动国有企业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指出,新时代国资央企工作的总目标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特别要把做强放在优先位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要提高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其中,提高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聚焦提升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切实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质量,加快打造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增强核心功能体现在,增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履行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
由于当前全球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在产业链中竞争的国有企业必然要通过技术优势及产品,淘汰其他企业,从而不断巩固竞争优势。这就要求相关企业紧盯全球产业链的进化和分化,不断做强做优自身产品、升级技术,引领产业环节发展,并促进产业生态发展。2023年以来,国资委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及“重组”。在重组与整合的进程中,一个关键的效果在于,在实现冗余产能出清与过度竞争去化的同时,推动了公司内在价值的提升。
在证券公司看来,2010年以来资本市场针对并购重组与再融资的政策,大致经历了“萌芽—宽松—收紧—优化宽松”的发展历程。首先是政策萌芽阶段,时间为2010-2013年:经济下行与资本市场承压,借壳成为诸多公司IPO被否后成功上市的另一途径。第二是政策宽松阶段,时间从2014-2015年:经济承压之下再融资政策放宽,同时推动并购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第三是政策收紧阶段,时间从2016-2017年:部分上市公司脱离主业、炒壳、过度融资等现象频发,并购重组及再融资政策收紧。第四是优化放宽阶段,时间从2018年迄今:金融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重组预期回暖。
新一轮国企改革明确重组方向,强调将“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抓手。战略性重组立足推进战略性产业突破发展,专业化整合通过同业国企重组整合达到“一业一企,一企一业”高度集中管理目标。从重组与整合预期角度来看,专业化整合,多为具备同业竞争特点的央企国企有望强强联合,包括能源电力、建筑、交运、电子等领域;战略性重组多为关乎国家安全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央企国企,有望提升行业集中度与资产证券化比例,包括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信息产业等细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