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服务河南省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23-11-13王晨梦
王晨梦
农业保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是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保障,对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人居生活品质、保障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农民收益、助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原农业保险有限公司在省财政部门、省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下,合理运用保险大数法则,大力开展“财政补贴+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河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农业产业发展经济总量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均居全国前列,是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从业人员均占全省工业的1/3。
(一)龙头效应强
河南省拥有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058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居全国第2位,营业收入超百亿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7家,营业收入占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总营业收入的50%以上。
(二)粮肉加工能力强
河南省面粉加工能力和面粉、挂面、方便面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是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重生产基地。河南省是全国第一肉制品加工大省,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肉制品企业,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冷冻肉制品生产线。三全、思念等大而强的品牌优势突出,大咖食品、千味央厨、卫龙等快而新的品牌成长迅速,酸辣粉产业占据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好想你、白象、十三香、金丹科技、阳光兔业、想念食品等专而精的品牌发展强劲。
(三)产业集聚加快
河南省构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形成了以临颍县休闲食品加工、遂平县农产品加工、汤阴县食品加工等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发展区70个。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近6.13万家,培育农民合作社19.2万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62%。
二、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區域布局和产业适配性弱
由于农户分散经营、承保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种植业、养殖业承保面差距较大。同时,棉花、大豆、油菜、基础产品、林商品等重点农业产品尚未纳入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
(二)地方特色险种亟待扩围
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全省各地围绕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优质中药材等10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但全省各地出台的地方特色险种补贴政策,与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战略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农户保险意识亟待加强
目前,个别地区农户缺乏主动防范、规避风险意识,靠天吃饭的自然经济观念较深,对开展农业保险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投保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持续开展缺乏有效动力支撑。
三、中原农险服务河南省农业产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河南省委、省政府于2016年依托国家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成立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保险法人机构和省属功能类国有企业,凭借雄厚的偿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荣获中国银保监会风险综合评级A类评级。
(一)探索农业发展支农惠农新模式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在河南省财政部门的指导下,推出“保险+期货”服务农业产业新模式。在试点县区,农户购买保险仅需支付10%费用,郑州商品交易所共补贴2000万元,其余保费资金由财政承担。项目通过跨层级、多领域、政企协同、保险、期货联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模式,推动保险由“保成本”逐步向“保价格”“保收益”转变,形成风险多方共担的共赢格局。作为国内首个试点,河南省“保险+期货”规模最大、支持级别最高、参与主体最广。
(二)提升农业风险防范能力
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因自然灾害致贫风险,积极推进困难群众农业保险统保,强化对贫困户农业生产保障,在全省150个县区分别开展了小麦、水稻等传统农业保险和特色农业保险,为275万户次农户提供61亿元风险保障,先后支付理赔款1.26亿元,受益农户65万户次。同时,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全省政、银、保、担、投“五位一体”支农金融平台建设,推广“政银保”融资模式,有效整合资源、提升服务产业发展合力。
(三)积极开展金融扶贫
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设贫困人口意外伤害保险,覆盖所有贫困群体。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为89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健康风险保障151 221亿元,向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支付理赔款5.81亿元。
(责任编辑 张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