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漯河市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3-11-13张博史鹏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强村漯河市村级

张博 史鹏

近年,漯河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村级党组织发展活力的“双增”行动为抓手,以清除集体经济零收入村和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为目标,探索推行“1+3+N”的集体经济发展“漯河模式”(即党建引领、“三驾马车”拉动、N种发展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一、“党建赋能”顶层设计,为壮大集体经济“补钙壮骨”

(一)党委推动提质发展

漯河市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发展集体经济、促进村级集体增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纳入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党委统领、部门联动、乡镇主导、村级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选强头雁引领发展

漯河市落实“四有四带”标准,选用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建强支部“火车头”、选优书记“领头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锻造了强大引擎。

(三)以強带弱联合发展

漯河市探索“强村联邻村”“强村带弱村”“强村帮脱贫村”发展机制,“合作”“复制”强村党建模式、优势项目、创业路径。

(四)带领群众抱团发展

漯河市积极推广“党组织+企业+基地+农户”“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济发展模式,依托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带领群众抱团发展。

二、“三驾马车”驱动引领,为提升“输血”质量“保驾护航”

(一)政策支持带动

漯河市集中清理规范村级集体经济合同,取消程序违法和有失公允的经济合同。强化人才保障,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和专家人才担任“乡村振兴服务专员”,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加强技术支持等,开展工作指导;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工程,动员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立乡土人才库,纳入村级组织后备力量。

(二)扶持资金拉动

漯河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用好中央、省级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资金,打造“增收样板”。坚持把驻村第一书记和派驻单位的工作职责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挂钩。

(三)激励保障牵动

漯河市对村集体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从当年纯收入中超额部分列支5%的资金,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对全市“清零”“消薄”整体推进成效突出的乡镇(街道),奖励扶持资金。

三、“N种模式”多元发展,为挖潜“造血”功能“扩源拓面”

(一)飞地经济模式

“飞地经济模式”是指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的工业基地,通过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临颍县整合上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扶贫资金等,建设5个村级集体经济工业园,覆盖全县80%的行政村,破解了偏远乡村积累不足、资源有限、人才匮乏的难题,实现了“村级得租金、乡镇得税收、公司得资产、县城得发展”的良性发展。

(二)龙头带动模式

借助龙头企业的产业优势,把集体经济生产要素接入企业产业链条,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集体稳定增收。召陵区天桥街道万庄村借力发展,以集体资产入股双汇集团旗下汇盛科技等企业,年分得红利500多万元。

(三)资产出租模式

在明晰集体产权的基础上,把村内荒沟荒片整理出来,把村民们手中的地集合到一起,采用整体租赁或承包等方式,发展“房东经济”。西城区阴阳赵镇湾赵村利用废弃厂房进行招拍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四)资产入股模式

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村级集体拥有的资金、土地、房屋等资产资源,以入股的形式,注入企业,占取股份,按股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源汇区姬崔村通过“三变”改革,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股份合作制经营,村集体资产市值达3.2亿元,年收益400多万元。

(五)土地托管模式

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将土地集中起来,通过专业承包和招标经营,托管集体土地经营使用权。临颍县土地流转面积3.33万hm2,其中2/3在村“两委”的组织下有序流转给企业、种植大户,村级组织每667 m2每年可得到10~50元的服务费用,仅此一项,带动110个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万~2万元。

(六)服务创收模式

通过推行劳务服务、农资服务、物流服务和入社服务,帮助村集体获取有偿服务。召陵区邓襄镇洼张村创办了天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优质良种基地333.33 hm2,村集体年收入5万多元。

(七)乡村旅游模式

加快“四美乡村”建设,发展特色旅游及配套服务,开发观光农业等项目,带动发展餐饮、住宿等产业。郾城区龙城镇孔沈邓村依托儒家文化历史浓厚特色,引进了河南石磨家园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孔沈邓耕读园,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八)电商带动模式

打造电商品牌,提升生产流通效率。郾城区商桥镇21个行政村分别成立村级集体合作社,统一入股漯河市亿峰动力实业有限公司,建立农产品电商产销网络,每村年分红5万元。

(九)光伏发电模式

利用光伏扶贫工程,积极建设村级光伏小电站,推动形成一批光伏发电增收村。舞阳县投资1.8亿元,建设光伏发电规模24 390 kW,年收益额1100多万元,全县107个行政村实现有长期持续稳定收入的目标。

(责任编辑   张珍)

(本栏目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支持)

猜你喜欢

强村漯河市村级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迈上新征程 奔竞新瓜沥 “浙沥红荟”绘出强村兴产“共富图”
“强村领航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漯河市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漯河市
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精准扶贫——泉州市老促会联系点“强村富民”成绩显著
强村富民的引路人——记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唐淌村党支部书记张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