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鲁迅二则

2023-11-13钱红莉

滇池 2023年8期
关键词:后羿老子鲁迅

钱红莉

重读《故事新编》

作为独特拟古文本的《故事新编》,是我个人最为偏爱的。鲁迅辗转北京、厦门、广州、上海四地,仅仅创作出八篇,却前后跨度十四年。

在给友人的信中,他一再强调自己不太爱惜身体……依我的理解,他并非厌世,而是身不由己。

这八篇小说,我是当随笔来读的,一次次爱不释手,源于他调皮的文笔,始终蓬勃着的少年气,以及沉浸式的浪漫。

一个将古书读透的人,写起拟古文体,信手拈来——巧妙的架构,灵气飞溅的对话体,简直取人性命。每读一遍,便激赏一次,真是爱惜得很。

酷夏,心不静,气必不顺,个人计划中的书稿,始终无法往前推进,心浮气躁之余,除了听听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以外,唯靠读书静心。

如此,重读《故事新编》。

这一本薄书,犹如鲁迅精心熬制的一钵原汤,冬天时,我喝一瓢,滋味殊异。酷夏时节,再饮,元气不尽。无穷调皮的句子之中,精湛的细节之外,略微往深了究,却是一片沉痛……

《补天》的热烈,《铸剑》的魔幻,《奔月》的不堪,《非攻》的悲辛,《起死》的绝望……常读常新。

《奔月》作为唯一一篇关乎爱情婚姻的,确乎大不堪。后羿一出场,便是做小伏低状,连同他的马,仿佛被主人所感染,每日打猎归来,一望见了宅门,便放缓了脚步,并且与背上的主人同时垂了头,一步一顿捣米一样。

面对整日以乌鸦炸酱面果腹的尴尬局面,后羿也是有苦难言,并非自己缺乏高超射技,要怪只怪飞禽走兽早已绝迹……嫦娥并非善茬,简直磨人精,丈夫外出打猎终日,日暮归家,第一声呼唤的便是她,明明听闻,只似理不理地看他一眼而已。这位美丽妇人天生不懂得体恤人,却一直惯于PUA自己的丈夫。

久而久之,每日黄昏收工回家的后羿,难免一副猥琐模样,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端坐闺房的嫦娥,一直没有好脸色给他,总是抱怨不停。他们是不对等的,一直彼此这么地消耗着对方。

忽一日,后羿决心骑马多走一段路,试试运气——可能遇见一只飞禽。终于,他远远看见小路尽头一只松鸡在动,弯弓搭箭而去,末了,却是老婆子家的一只老母鸡,那支箭不偏不倚洞穿着母鸡的心脏——看看,后羿这精湛的箭术。满心欢喜的后羿与老婆子一番交涉后,答应以十只白面炊饼换下这只鸡,想着可以炖一钵鸡汤给心上人换换口味了,谁知到头来一场空……

趁他离家空隙,嫦娥偷吃了唯一一颗仙丹,上天去了。

气呼呼的后羿对着月亮连发三箭,遥远的月亮也只抖了一抖。无奈的他吩咐丫鬟赶紧给自己做一盘辣子鸡,烙五斤饼……并且给他的马喂四升白豆。他痴心不死,想着吃饱好好睡一觉,明天再去道士那里要一副仙药,吃了追上去……

《补天》通过女娲的眼,白描宇宙之美: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睐眼。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

宇宙之美以外,一样少不了地上的万物之美:

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鲁迅于《补天》篇中,将自己登峰造极的想象力小试牛刀。他一贯擅于剖析人性,写尽人类劣根性——这个深深扎根于现实的人及时抽身,利用一己才华借助神话的双翅,尽情驰骋于拟古的文本之中。

鲁迅有杜甫的一面,也有李白的一面,后者确乎来源于天赋。

《出关》《非攻》《起死》三篇,分别创作于1934年、1935年。他生命的烛焰渐萎,将生动调皮的调子略微往里收一收,满纸沉郁了。

《出关》篇,我曾读过几遍。自以为懂了,实则并不太能领会,直至重读。

老子整日呆木一样枯坐。某日,孔子来访,大吐苦水,自己读过了四书五经,去拜见了七十二位主子,谁也不采信自己的政治主张……当日,老子谈兴大振,反复说了一通“道”理,孔子如受当头一棒,爬起来告辞。

三月后,孔子又来拜访。说自己这一时没有出门,一直在想着,想通了一点:“鸦鹊亲嘴,鱼儿涂口水;细腰蜂儿化别个;怀了弟弟,做哥哥的就哭。我自己久不投在变化里了,这怎么能够变化别人呢……”

自此,老子没有了话。两人好像两段呆木。

末了,孔子一面照例很客气地致谢了老子的教训,一面起身告辞。

孔子走后,老子叹一口气,颓唐地觉得自己该走了。

面对庚桑楚的不解。老子剖析:孔丘已经懂得了我的意思。他知道能够明白他的底细的,只有我,一定放心不下。我不走,是不大方便的。

庚桑楚依然懵懂,深觉老子与孔子正是同道呀,还走什么呢……

老子擺摆手:我们还是道不同。譬如同是一双鞋子,我的是走流沙,他的是上朝廷。

老子还预测,孔子以后不会承认他这个先生的,背地里只叫我老头子的……庚桑楚奉承老子看人不会错。老子强调一句:不,开头也常常看错。

老子骑青牛到函谷关,被尹喜拦住,“强逼”老人家留下五千言《道德经》,才放了行。

老子骑牛而去,一忽儿尘土逐步而起,罩着牛和人变成灰色,再一会,也只有黄沙滚滚……

重读这篇,满纸余哀沉痛……当真鲁迅自况?曾经,那么些个年轻人前仆后继去他那里吸血,后来又背叛他,重伤他……确乎伤了心,才要借老子的出走,来抚慰一下精神上万分孤独的自己。

《非攻》篇,塑造着墨翟奔走楚国劝说楚王放弃侵略弱宋的一片慈悲苦心,令人动容,蒙太奇一样的镜头:墨子包几十个玉米窝窝头,日夜不歇往楚国赶。一双布履走破,撕下衣襟把脚包起,继续走。墨子是带着历史使命的一个孤独的哲学老头,他要拯救宋人于水火……

墨子何尝不是鲁迅的精神化身?当时多少帮闲文人围攻他讥讽他拿了“卢布”?一腔孤勇的他何其孤独呢。

读他的书信,我又捋出另一条脉络。起初,他与胡适关系交厚,相互借书,通信中,他既敬畏又礼貌地与他进行着学问探讨,甚至带着一片赤诚,“无情”指出胡适新诗集里若干篇章不应放进去……到了上海时期,两人通信间忽然生分客气起来了。终于,渐行渐远。

这样的两个人,注定走不到一起去,一个信奉改良主义,一个执意打破铁屋子重建新世界。胡适折中主义的笑眯眯,反衬得鲁迅愈加激进主义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张爱玲的作品一跃而为高峰,他们的作品中永恒展现着淋漓尽致的人性样本。两位均以独特的文学语言还原出了“中国”式的复杂人性。鲁迅作为写景高手,一样没有体温,不输张爱玲:

他看见一地月光,仿佛满铺了无缝的白纱,玉盘似的月亮现在白云间,看不出一点缺(《肥皂》)。

甚至,他比张爱玲更冷。张爱玲的冷里,残留着抒情、怅惘,鲁迅将一切儿女情长抛弃得彻底,寒光闪闪,但是,你一旦慢慢揣摩、沉浸,却又格外的暖。

生命中的最后两三年,他于翻译糊口、打笔战的凌乱间隙,写下《出关》《非攻》《起死》。

《起死》篇,让人触摸到一个作家的心冷成灰。《非攻》里还有一口热气在。最后一篇《出关》里,依然有蓬勃的少年气。终于,身心俱疲的一个伟大灵魂,茫茫大江去不还。

老子留给人们的,永远是函谷关前渐行渐远的背影,行走于暗夜时分。

鲁迅也是“夜”,一片四面环水的孤岛,无一叶小舟可达,唯一的知己瞿秋白不在了,他永远是“月光如水照缁衣”的孤冷。北京时期任职于教育部做着一份闲差,失眠的他,对着白壁抄碑至夜深,后来避走厦门、广州,直至定居上海,心境愈发颓暗,偶尔回一趟北京探母,依然深夜“只一人,坐于百静中”。苏东坡在最狼狈之际找到了精神支撑——陶潜,他一路被贬,一路孜孜以求写着“和陶诗”。

读鲁迅日记、书信,确乎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什么才是他的精神支撑。

《起死》篇,是说庄子有一天走在路上看见一个骷髅,他心善,召唤来天庭之神,把这个骷髅复活,原来竟还是五百年前死的,身上衣裳朽烂无存。这骷髅一直缠着庄子要衣穿,并一口咬定,是庄子打劫了自己……庄子没奈何,吹笛子唤来警察,说了一番理,脱身而去,然后,这个骷髅以赤身裸体无法见人为由,继续纠缠警察要衣穿。通篇对话体。

鲁迅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庄子好比他自己,将一个“死了”五百年的肉身唤醒,可是,该肉身不但不知恩,反而怪罪自己,无非,身边没有人,肯定是你偷了我的衣裳哉。最后,无奈的庄子失望而去了,也还吓唬无衣可穿的人,若再纠缠,我还要唤来大神,让你变成骷髅。

死了五百年的骷髅,你如何唤得醒?五千年的泥淖中挣扎过的无数骷髅,也是鲁迅唤醒不了的,启蒙是一条无尽的道路,尽管我们有老子、庄子、墨子,可惜沉疴太深,祥林嫂不也是被儒释道合谋杀死的吗?

短短八篇,起首作于1922年的《补天》——女娲也是鲁迅的另一种自况了,契合着他一开始“弃医从文”的志向。后写大禹《理水》篇,更是践行着务实趋真的精神;到了《采薇》,是“隐”与“退”;《铸剑》则是犀利的复仇,讲以牙还牙,也是对于威权的轻蔑与挑战,现实中的鲁迅同样做到了,他从北京到上海,一次次上了被通缉的黑名单,却依然无畏无惧;《非攻》篇,借墨子这潭深水,倒映出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再然后,急转直下,写出《出关》《起死》,心灰意冷的他到底悲观了,彻底撒手,从此放弃了启蒙。

《故事新编》的脉络,分明成为了鲁迅的心迹。一步一步行来,到底,慢慢寒了心,唯有黄沙滚滚……也叫人懂得苦空无常的真谛。

一年余,一直沉浸于鲁迅的阅读中……他的日记,他的书信,他的小说、散文,如今,唯有他翻译的国外小说未曾涉足了。

这个也曾壮怀激烈的过人,死去八十六年了,依然活在文学史中。如今,我们读他的书,就当是取暖,仰仗他人格的照耀,争取活得积极一点。

立体的鲁迅

我供职的这幢大楼里有一间资料室,时不时去借点书读。前阵,忽见一套《鲁迅大全集》,摆满整组书架。开始三本三本地借阅。单位搁一本,家里搁两本。见缝插针地读……书为大开本,颇厚,不能躺着读,必须将书摊于桌上,正襟危坐着读。

以往,读书,几乎不做笔记,最多拿一支笔划一道道杠杠。自从读鲁迅以来,我学会了做笔记——因为书是借来的。上午,家务做完,得闲坐在客厅的日影里,一边晒背,一边读鲁迅,一读忘了时辰,烧饭点错过,胡乱对付几口,却也充实。

早年,我们的文化周刊有一固定版面——“孤岛访谈”,给嘉宾的最后一问,总是:若将你投入孤岛,愿意带一本什么书?嘉宾们答得五花八门。若我,自然是带一整套《鲁迅大全集》,这里有他短短一生留下的千万文字。纵然读完了,也不怕,从头再读一遍。好比他的日记,是简洁不芜的典范,够学习半年。

倘若一个人读完鲁迅日记,还悟不出“白描”的高超,那也白读了。

是《鲁迅日记》将鲁迅复活过来的,如若涅槃重生。他作为儿子、兄长、丈夫、父亲等角色,无一不出色。我额外替他委屈——他背负的责任太多了。

曾经,他的《中国小说史略》,被陈源公开诬陷抄袭了日本某作家,百口莫辩的他得有多气愤,然后被动地陷入无休无止的笔战中。他一生骂过很多人,脾气坏。这是一般人对于他的初始印象。一次,在微信圈转一篇我写他的文章,远在纽约的朋友直接跟帖来一句:我不喜欢鲁迅。

默默地,我也不为他辩解,也不劝其多去读读鲁迅。不必了。

多少人错过了闪闪发光的鲁迅?

多年以后,日本那位作家的书终于被翻译成中文,胡适看到后,让陳源向鲁迅道歉。也不知后事如何。他被误解了二三十年。

上海时期的他,常常收到文艺青年的信,并非来讨教什么的,而是破口大骂,骂他为什么不指导指导自己的文章。他在书信里向朋友吐苦水,末了,总来一句口头禅:有什么法子想。倘若遇到可塑之才,他总耐心回信,倾囊相授作文技法,甚至不惜交底,比如我的小说都是学习国外的。有一个广西青年首次给他去信,他不仅热情地回复一长封,还寄书,说什么书未印出,等出来后再寄。这个闪闪发光的人,对于远方的一位陌生青年毫无保留,深深将我打动着。

萧军一次次借钱,从未遭拒过。一次,又来借钱,他手头也紧,但不把话讲死,总给人留希望,说是也许月中有稿费来,我再通知你。何等赤诚的长者。声誉日隆的他,对一名年轻人掏心剖肺,主动邀请他们吃饭,并介绍文学前辈给他们认识,有时推荐二萧稿子,还要额外替他们操心稿费的下落。为萧红小说《生死场》作序,特为不提小说缺点,而是委婉地侧写,景物描写长于人物描写,不过是为了不影响小说的销量。他的敏感、细腻、时时替别人着想的好品格,简直令人泪湿。

末了,萧红去日本,他在日记只短短几个字:广平制肴,为萧红践行。

一别,即永别。

萧红这短暂的一生,坎坷泥泞,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她一直记得鲁迅对自己的爱惜,故,临死还那么天真,想葬在鲁迅墓旁。

一夜夜,我读着他的这些琐屑,无比感念,甚至在微博上说出偏执话:但凡说鲁迅不好的人,人品肯定不怎么样,无论故去的,还是健在的。

中年以后的我,终于懂得鲁迅的好。读他的笔记、书信,有无数的话要讲,写了一篇又一篇,放在那里,过一段去看看,再改。等改到不能再改,方才投出去。有一长稿,被搁在一家杂志,长达一年,末了,被总编枪毙,给出的理由是:文风婉约,与杂志一贯的风格不符。我一点也不沮丧。我是在感受鲁迅,并非冷冰冰地研究鲁迅——我是将鲁迅当作一位熟悉的朋友,一点点地理解着……

每次,去资料室还书,我对管理员说,你消磁后,我来帮你放到书架上去,这书太重。這女子之前对我的态度,一直颇为冷漠。或可受到了感染,当我踮起脚费力地从书架上搬书,她无比体贴:书架太高,你不好拿吧。心中一热的我慌忙说,可以可以。不然,她大约是要去搬梯子的了。

我这人一向口讷,自尊心爆棚,平素不爱讲漂亮话谄媚别人——虽说借阅了多年的书,遗憾的是,未曾与管理员建议起深厚关系。因为鲁迅的烛照,我们到底相互体谅起对方。可见,鲁迅的人格力量。

这套书,才读完五本,仅仅十分之一吧。他的杂文,需耐心揣摩,方解其意,读了一遍一遍,方摸清一点堂廓。

《故事新编》也好,《采薇》《出关》两篇,距他离世仅仅一年了,其中充沛的想象力令人击节。这个人,至死,都保持着少年气。

深秋,机缘巧合,去了绍兴他的故乡。在他们家转来转去,总是难言……曾经,三十余岁的我,去海子故乡怀宁高河查湾,对着玻璃柜里他的旧书《孤筏重洋》,哭得止不住。

如今,知天命的我,心硬些,唯有一点点去读鲁迅,去了解一个人怎样就成了“民族魂”。

这三个字,唯鲁迅配得上。

责任编辑  包倬

猜你喜欢

后羿老子鲁迅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后羿射日
我和后羿过一天
鲁迅,好可爱一爹
后羿射日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鲁迅《自嘲》句
智者老子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