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鼠害对草原的影响与防治措施探析
2023-11-13银花
银 花
(扎鲁特旗草原技术服务中心,内蒙古通辽 029100)
草原鼠害是重要的草原生态环境灾害。当鼠害发生时,鼠类会快速繁殖,大规模的鼠群会导致草原失去水资源,鼠类还会破坏草原植物的根系,导致大量牧草枯死。同时,鼠害会导致土壤沙化、降低草原的生产力,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系统。鼠类还能传播各种疾病,给草原地区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1 草原鼠害的防治现状
草原鼠害种类复杂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是草原鼢鼠、达乌尔黄鼠,以及长爪沙鼠、黑线仓鼠等。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繁衍速度快[1]。目前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大多以治为主,缺少预防理念。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根据草原鼠害防治标准(见表1),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提高鼠害防治效果。只有“防”“治”结合才能有效抑制鼠害,维持草原生态平衡,保持草原生物的多样性,推动草原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表1 有效洞口基础上草原鼠害防治标准
2 研究草原概况
乌拉特草原位于东经111°9′~114°15′,北纬38°3′~40°30′,北与蒙古国接壤,东邻河北省,西面以黄河为界,南邻晋中市。地形地貌多样,包括山地、丘陵、盆地等。该草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热多雨,冬季较长,气候寒冷干燥,四季温差大[3]。年平均气温4~8 ℃,年降水量达到400~500 mm,无霜期在100~156 d。
3 实验调查
3.1 选择实验样地及实验方法
为调查草原鼠害的影响,本文设计了2 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是草原植被受损情况和土壤质量变化实验,每个实验均设立1 个对照组和3 个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一块未受鼠害入侵的草原样地,实验组则模拟不同密度(0 个/样方、3 个/样方、7 个/样方和11 个/样方)的鼠类入侵,每个实验组都设立了3 个重复样地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所有草原样地的面积均为1 hm2。
在草原植被受损情况实验中,在每个实验组的样地内设置固定面积的调查样方,并记录鼠害活动迹象如洞穴、鼠径等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同时,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每个样方的植被覆盖度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而在土壤质量变化实验中,收集了每个实验组的土壤样品,包括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对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包括土壤养分含量(如有机质、氮、磷、钾等)、酸碱度、固体结构等方面。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数据的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最终分析出草原鼠害的各种影响。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草原分布的鼠害种类
该草原主要的鼠害种类共有5 种,均对草原造成较大伤害,详情见表2。
表2 乌拉特草原鼠害种类
3.2.2 草原鼠害的危害及防治调查
草原植被受损情况。从表3 可看出,随着鼠类密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根系损害程度、土壤侵蚀指数呈上升趋势。草原鼠害以其大量摄食植物和破坏植被根系的行为特点,导致草原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和及时更新,进而扰乱了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原遭受鼠害后,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暴露,易受风蚀、水蚀等侵蚀作用的影响,土壤侵蚀程度加剧。
表3 乌拉特草原植被受损情况
土壤质量变化情况。表4 展示了鼠害作用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土壤质量变化情况。对照组的土壤pH值为7.0(表层)和6.8(深层),而实验组的土壤pH值均较低,这表明草原鼠害导致了土壤酸化。另外,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土壤结构,可以看到对照组的土壤结构较为紧实,而实验组的土壤结构变得更加疏松。这可能是因为草原鼠害导致土壤的疏松性增加。
表4 乌拉特草原土壤质量变化情况
草原鼠害防治效果调查。表5 展示了在防治草原鼠害前后,草原受损面积和草原鼠害减退率的变化情况。2019 年草原受损面积为50 万hm2,经过防治后,草原鼠害减退至40 万hm2,草原鼠害减退率为20%。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受损面积逐渐减少,相应的草原鼠害减退率也逐渐增加。到2023 年,草原受损面积降低到了37 万hm2,而草原鼠害减退率则提高到了29.7%。这意味着防治措施的实施确实有效。
表5 2019—2023 年草原某草地受害减退率
3.2.3 草原鼠害对草原的影响分析
通过上述实验分析草原鼠害对草原的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1)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适量的鼠类能够促进草原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和转化,也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进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然而鼠类不仅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还缺少天敌,再加上牧民对草原资源的不科学利用,导致草原鼠类快速繁殖,群体密度明显增加,从而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加速了草原植被的退化和土壤沙化,使草原生态系统进入了恶性循环,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2)对畜牧养殖业的影响。鼠害严重影响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缺少天敌克制的情况下,草原鼠类的种群数量会急速增加。庞大的鼠群会扩大啃食范围并加剧对草原植被的损害。被过度啃食的植物根部受损,导致植被生长过慢甚至死亡[4]。失去平衡的草原生态系统缺乏植被覆盖,会逐渐沙化,最终失去生长牧草的能力。随着草原被鼠类入侵,优质牧草会迅速减少,草原所能承载的畜牧量会越来越低。逐渐降低的承载能力会影响到畜牧业的长久发展,进而使草原畜牧业受到极大的损失。3)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鼠害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例如,鼠类可能传播鼠疫、出血热和黑死病等疾病。科学研究表明,鼠类身上携带的病毒达3 000 多种,并且几乎所有病毒都带有传染性,可以传染给人类的疾病超过100 种,这些病毒无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鼠类群居生活,所有鼠类生活区域皆有重叠,一只鼠类有了病毒这片区域的鼠类基本都会被传染。鼠类的活动区域又与人类生活区域有所重叠,因此病毒通过鼠类易传播给人类。一旦人类感染了这些病毒,就会出现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4 防治措施
1)生态防治。草原鼠害与草原植被的覆盖率和生长高度密切相关。当草原植被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不适宜鼠类栖息和繁殖。因此,在防治草原鼠害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草原生态系统建设措施。可以采取退耕还草、改良补种、飞播和围栏封育等方法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通过多元化的治理策略,增加草原植被的有效覆盖率,提升草原生物多样性,保证食物链的安全性,从而提高草原的生产力。这将影响草原鼠害群体的数量和繁殖速度,增强草原的自我净化和调节能力,提高鼠害的防治效果。2)天敌防治。通过鼠类的天敌来阻止鼠类繁殖生长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防治方式。鼠类的天敌复杂多样,包含了蛇、鹰及犬科动物,这些天敌能够大大减缓草原害鼠群体的增长速度。因此,需要在草原增加鼠类天敌的数量,严格限制偷猎打猎行为,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尽量少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5]。可以在干旱的区域设立小型的鹰架、堆砌石堆,吸引蛇类等天敌进入草原,推动草原更好地防治鼠害。3)提高鼠害防治意识。要想明显提高草原鼠害的防治效果,除了采取各项实际防控措施外,还需要改变人们的思想理念、增强公众的防治意识和参与度。相关单位需要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并及时正确发挥领导职能,注重宣传鼠害防控工作制度。加大对鼠害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思想意识,增强民众对鼠害预防工作的认知、理解和支持。政府有关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咨询中心,在居民遭遇牧草成片消失或损失严重等情况时,及时提供援助。可以通过举办交流会、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讲解鼠害防治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加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动态图像直观清晰地展示鼠害对草原的危害,起到警示作用。还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如电视广告、微博、微信等渠道向居民传播草原鼠害的防控知识,以达到更大范围传播的效果,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鼠害防控工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鼠害会对草原造成诸多的危害,不仅限制了草原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还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对草原鼠害要有高效的防治措施,除了生态防治、引进天敌、科学防治等方法以外,还需要使用预警手段加强草原鼠害的防治工作,加强人们对鼠害防治理念的理解,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遏制草原鼠害的目的,使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使草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