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启蒙策略探寻
2023-11-13李清燕
文|李清燕
2022 年版课标提出,低年级学生要留心公共场所等真实社会场景中的文字,尝试认识标牌、图示、简单的说明性文字中的常用汉字。对高年级学生提出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要求。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在第三学段才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忽视第一、第二学段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启蒙,那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抓取信息的能力就会弱化,反过来又影响高年级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评价信息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阅读障碍。本文通过挖掘、整理潜在资源,充实阅读内容,多维度重组教材资源,实现阅读资源单元内重组、跨单元重组、跨年级重组和跨学科重组,“由识字到提取信息”“由课堂到在校活动”“由校园到生活实际”多路径拓宽启蒙阅读。
一、现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启蒙存在的问题
1.教材过于零散,阅读启蒙缺少系统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它是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段落层次构成的文本形式,主要由统计图表、图解文字、地图、索引等内容组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虽然统编本教材增加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比例,但特征不明显,分布也比较零散,这使得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利用率大打折扣。通过分析第一学段的四本教材,笔者发现可挖掘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连续性文本而安排的非连续性文本,如课文插图、快乐读书吧、展示台、口语交际等。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连续性文本,而是对课文知识的拓展与补充。另一种是指教材中独立的非连续性文本,如查字典、火车票、景区地图等,这些文本简洁、醒目、概括性强。
不管如何,从教材中挖掘非连续性文本素材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学生接纳程度也较高。比如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下面这些内容都可以发展成为非连续性文本(见下页表1)。
表1 第一学段教材中可利用的非连续性文本统计表
2.引导缺乏策略,阅读启蒙难以有效运作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植根于生活,有很浓的生活气息,所以我们需要将非连续性文本的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根据不同的学段特点,不同的非连续性文本组成,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第一学段以引导、培养兴趣、启蒙为主,但如何做好低年级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启蒙,教师找不到相应的策略指导和借鉴,阅读启蒙难以有效运作。
二、操作实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启蒙的有效教学
1.多维度重整教材资源
(1)挖掘、整理潜在资源,充实阅读内容。
统编本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编排,选文的广度、深度及编排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强化整体性的同时凸显了学生的阶段性发展。低年级的学生,其自身知识储备少,学习能力弱,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那么对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所包含信息的捕捉是不敏锐甚至是不会的。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挖掘的“碎片化”资料,面对这些资料,教师应保持高度警惕,准确把握,创造性地使用课文中出现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料。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除了完成这些文本相应的教学任务外,还对其存在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充实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内容,助力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启蒙(见表2)。
表2
(2)多维度重整教材资源,促进有效启蒙。
“非连续性文本”类型多而杂,类型不同,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统编本教材中有丰富的可挖掘的非连续性文本,如果按教材编排,按部就班地教学,那么这些潜在的可挖掘的资源仍旧过于零散。这就需要教师顺应教材与学生,把握整合契机。
单元内重组,化“零”为“整”。统编本教材选编的内容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语言,教师按照单元主题,精心挖掘、收集整理各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碎片化”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好单元目录、课文插图、课后习题、课后资料袋等。如二年级下册的《蜘蛛开店》,引导学生利用课后示意图的提示讲好这个故事。
跨单元重组,化“散”为“合”。如表2 所示,在统编本教材中,一些可挖掘的非连续性文本有时并不在同一个单元里,这就需要教师化“散”为“合”。如二年级上册识字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的课后题: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见图1)。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把图片与文本对应起来进行正确的排序。在一年级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启蒙后,可以发现学生在完成这类题目时,速度、准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图1
本册识字第四课《曹冲称象》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读第4 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见图2)。
图2
这两道非连续性文本题目都是根据“顺序”来完成的。《曹冲称象》相对于《小蝌蚪找妈妈》难度大一些。在学生完成排序后,可回到《小蝌蚪找妈妈》的课后题,试着为每幅图写上关键词,然后像《曹冲称象》一样,根据关键词来排序,把不同单元的资源进行整合(见图3)。重组,化“
图3
跨年级断”为“连”。查字典在统编本教材中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出现: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有音序查字法的教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有部首查字法的教学。教学音序查字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查字典步骤转换成表格进行实际操作。教材中的部首查字法也提供了相应的表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两册书中关于查字典的方法进行整合,制成表3,化两册书中“断”开的非连续性文本为“连”。
表3 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整合
跨学科重组,化“窄”为“宽”。教学时,教师应打破学科界限,跨学科寻找非连续性文本的素材,拓宽此类文本的启蒙路径。引导学生在其他学科上寻找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信息等。如二年级数学下册有这样一道例题,问: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见图4)以文字、表
图4
这道题目格的形式呈现,信息包含游乐园游玩项目、价格、承载量,以及去玩的人数。
这两道题是非常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学生需要的信息题目中都有,且需要学生去找,去提取,去运用。拓宽非连续性文本的范围,实现跨学科的整合,那么,学生接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启蒙的机会将更多。
2.多路径拓宽阅读启蒙
(1)由识字到信息提取,师生共进步。
学习二年级上册火车票(见图5)的时候,在完成识字目标后,可延伸拓展,鼓励学生尝试提取、整合票面信息,习得阅读票面信息的能力。得上车地点
图5
当学生获、开往方向、检票口位置、座位信息、发车时间和车票价格的信息后,教师引导他们把车票上的非连续性信息串联起来,获得许多信息,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提取启蒙后,让学生带上家里的飞机票、船票、汽车票、门票、发票等,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提取其他同学的票面信息,那么,此类非连续性文本的启蒙就会更进一步。学生挖掘提取票面信息的兴趣就更浓,能力也随之增强了。
(2)由课堂到在校活动,师生共运用。
课堂上关注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启蒙后,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双慧眼,引导学生发现潜藏于校园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
如我区学生都订有课间餐,每天会有一瓶酸奶、一个小面包,每天的小面包类型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有时会把面包放进抽屉,等到发现时,常常不记得这是周几的面包。这时,面包上的标签就是很好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如面包的生产日期是2022 年10 月12日,保质期5 天。学生从产品标签里提取时间信息,就能判断面包是否还能食用。
除了阅读校园课间餐的保质期外,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读酸奶的配方,到各班查看游园活动规则,解读校园足球联赛规则,制作班级淘淘节宣传海报,正确读取期末绿色评价要求等活动,师生很享受这个过程。这些潜藏于校园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满满的动力。
(3)由校园到生活实际,师生共答疑。
生活处处皆语文。地铁站牌、超市宣传单、产品说明书、景区游览图等,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均被广泛应用。这类内容的教学在语文书上几乎没有涉及,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准确从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如外出时,鼓励学生自己买票,自己按地标检票,甚至尝试预订酒店房间,当家长的小导游等。然后与老师一起分享经历,一起解答生活实际中产生的疑惑。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接受信息能力强、速度快,当他们感受到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价值后,有效获取此类信息的兴趣也就更浓,成就感也会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