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禽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研究

2023-11-13徐延震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农业农村局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禽类疫苗消毒

文│徐延震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飞速发展,家禽养殖已经从传统的小型生产方式转向规模化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既给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又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疾病预防与控制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尽管我们努力推动畜牧业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许多棘手的挑战,尤其是疾病问题,这些挑战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冬天不似、春天不像”的出现使得禽类的身体无法适应这种剧烈的温差,导致禽流感的发生率急剧上升,一些地方疫情快速蔓延,给养殖户造成巨额的财务损失,同时也给兽医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分析当前疾病的流行趋势、探究其发病机制,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将对大数据下的禽病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当前禽病流行的特点和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一、流行特点

1.疾病种类增多。由于养殖业的迅猛增长,禽流感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导致鸡瘟和水禽瘟的交叉传播日益严重。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型的疾病正在迅速出现,例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氏病、鸡白痢杆菌病、禽流感、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鸭瘟、小鹅瘟和球虫病等,而这些传统病症也正在继续蔓延,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由于禽流感、减蛋综合征、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肿头综合征、肉鸡腹水综合征、鸡病毒性关节炎以及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出现,许多全新的病症也开始出现,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非典型疾病发病率增多和复杂化。随着病原体的变异,非典型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近年来,由于禽类接受了大量的疫苗接种,许多传统的疫苗已经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一些疾病。经过免疫治疗的家禽并非总是具有强大的抵御能力。随着禽病的不断变异,它们的症状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从而使得它们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随着病原毒力的变化,以及禽群在接受免疫治疗时的基础抗体水平和个体差异,再加上人类活动(如疫苗保存不当、接种剂量不准确、免疫程序不合理等)的影响,禽群的免疫能力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某些禽病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可能会引起非典型的感染,并产生新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进而对禽群的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3.环境污染和药物耐药性问题。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也在不断加剧。养殖业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葡萄球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球虫感染、住白细胞虫感染和真菌感染。为了减少这些疾病对养殖业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营养和饲料的储存方式等问题。随着营养不良和中毒的情况日益严重,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其中最常见的是营养不良如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和药物中毒等。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由于饲料的原材料、加工方式以及储存方式的不当,会导致维生素氧化、分解,从而容易导致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失。此外,饲料、饮用水也容易被霉菌、农药以及化学废弃物等污染,从而导致中毒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如果饲料中违规添加喹乙醇、痢特灵等,也会导致中毒。随着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的不断增加,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

二、发病原因

1.细菌耐药性。由于细菌耐药性在临床上已经变得非常普遍,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原因。首先,养殖户在使用药物时,常常会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不按照治疗计划和医嘱使用药物,而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盲目使用药物;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禽类免疫力下降,并且会让禽类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2.缺乏完善的兽医和防疫措施。许多家畜饲养者没有采取完善的防疫措施,仅仅关注于给家畜进行预防性接种,而忽视了对家畜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由于这种偏颇的看法,家畜的健康状态遭到了严重的危害。众所周知,经过多年饲养的禽场中病原微生物污染已经变得非常普遍,有些甚至非常严重。此外,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恶劣,如果遇到强应激,禽群很容易患病。

3.家禽生理解剖结构的独特性。由于家禽生理解剖结构的独特性使它们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而且有时候甚至无法预防,这种情况在生产实践中尤为突出。若禽类缺乏横隔膜,淋巴结构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生殖孔和排泄孔均位于泄殖腔内,而且缺乏胎盘的保护作用,则会导致其受到损害。“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是防控病情的重要指导,有效控制一些普遍存在的、危害性较大的疫病是保证养禽业持续稳定发展并迈上新台阶的关键。

4.饲养管理制度。许多养殖场在实施饲养管理时,缺乏对饲料营养成分组成的充分考虑,从而使得禽类缺乏必要的营养,影响其生长发育。由于禽类的免疫系统较弱,它们更容易被病毒感染。由于饲养人员未能妥善管理环境温度,无论是冬季的保暖措施还是夏季的降温措施,都会使得环境中滋生大量的细菌,从而导致多种禽流感。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环境温度,已成为养殖场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三、防控建议与策略

1.加强防疫措施,确保免疫监测的有效性。防疫工作对于控制家禽疾病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全面落实多种防护措施,并不断提升防护人员的预防技能,严格遵守防护操作规范。此外,为了保证动物的健康,我们必须考虑当地的疾病情况、品种、年龄、母源抗体水平、饲养方法、疫苗种类等因素,并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不应该仅仅依赖于过去的经验,也不应该盲目模仿他人的方案,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免疫日龄,并科学地确定接种剂量,从而有效预防动物疾病。再者,选择合适的疫苗也是非常重要的,采购来自国家认证的疫苗。在接种疫苗之前,应该对每一瓶疫苗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瓶子完好无损、封口严密无漏、在有效期内,如果有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则不能使用。最后,养殖场户要重视免疫监控,免疫监测涵盖了两个主要领域,检测病毒感染和检测抗体水平。病毒检测包含对细菌的检测以及对传染性疾病的检测;监测抗体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从母禽身上获取抗体,在接受免疫治疗之前和之后检查抗体水平,还有对于尚未进行免疫治疗的禽群进行定期检查。

2.重视环境卫生,积极进行消毒措施。环境污染已被证明是导致疾病蔓延的关键原因。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牧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对环境因素的关注,对于预防和控制畜牧疾病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有效的消毒措施对于防止家禽疾病至关重要,而建立完善的消毒机制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为了保证动物健康,建议在养殖场中制定严格的消毒措施。在禽舍的入口处和出口处都应该设置消毒池,并且所有进入和离开禽舍的人都必须穿上防护服和鞋子。请勿在禽舍内或周围进行屠宰,屠宰前和屠宰后的禽类必须进行处理。屠宰场和屠宰工作者的双手和双脚必须进行消毒,此外还需定期对屠宰的禽类进行消毒。近年来,在禽类消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采用这种消毒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禽舍内的病原体,包括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清除禽体表面及呼吸道浅层滞留的病原体。因此,我们必须为禽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它们的健康生长。

四、结语

随着养禽业生物制品管理的不断加强,免疫是预防传染的重要途径,而疫苗则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故科研技术水平代表控制疫病的能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世界各地的资源都会被整合到一起,各类科研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对禽业防控疫病的帮助十分重大,家禽类产业为世界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会更大。

猜你喜欢

禽类疫苗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消毒攻略大派送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消毒,大头有话说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