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23-11-13农丽颖

运动精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旅广西民族

廖 琛 农丽颖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廖 琛1农丽颖2

(1.贺州学院 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2.贺州学院 教育与音乐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的文旅融合精神,展现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特色。文章分析了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重要价值、基本概况与现实困境,根据实际构建了融合发展路径:加强政策倾斜,确保方向指引;注重人才资源保障,提升管理服务;研习经验教训,提高核心竞争力;研发融合技术手段,完善融合体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体旅融合共兴。提出长远的发展建议,以期达到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相关发展规划的要求,国家文旅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1],把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示范区的建设标志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将大有可为。可见国家在文旅融合方面推行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厅印发了《广西“文旅+”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文件指出要强化少数民族文化和民俗节庆资源创意产品开发……培育文旅+体育新业态,加强体育旅游示范品牌建设[2]。总之,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为广西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浓厚的文旅情怀基础。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加上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资源,为文旅融合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自信、自强的强大基石之一,通过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发展,把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留于人民群众的心中,从而起到活态传承保护的作用,更能带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本研究以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为切入点,旨在为广西的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1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重要价值

1.1 契合国家政策,推动生态文明

国家战略的长远谋划,必将推动文旅融合的高速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传承。而国家的政策是文旅融合的重要依据,从近年看,中央发表的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方案、规划政策主要有三个,具体为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其他政策文件都是以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主线,从中也提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议。而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所以,高质量的发展政策是推进体旅融合的重要保证。

生态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加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须以文化融合为载体,政府和相关旅游企业应围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在继承中创新发展[3]。也正是因为拥有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才能把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造就民族体育文化的辉煌历史,同时提高人们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开发与保护的意识,继而通过旅游产业的液态发展,形成了链式的动态传承模式。因此,在契合国家政策的时代发展中,推动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我国历史文明发展的长远谋略,必将有效推动生态文明的快速发展。

1.2 符合区域定位,推动经济发展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颁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结合广西文旅融合的自身特点,颁布了《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桂政办发〔2022〕1号)等重要文件,围绕区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阐述了广西体育发展基础、总体要求,其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建立现代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体系、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保障措施等章节内容中深刻的揭示了广西文旅融合发展的本质、内在需求和长远发展战略等内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广西是多民族地区,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加之其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所以文旅融合发展是非常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发展定位的。

旅游产业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旅融合在其中发挥着经济调节作用。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主要体现在自然旅游和体育文化产业方面的双向协调。如今旅游不再是单一的游玩,更需要多种形式的融合创新项目,才能吸引更多游客进行旅游消费;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也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保障[4]。据统计,广西拥有305项开发完整的民族体育项目,为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体育资源,从中推动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3 重塑旅游体系,推动文化传承

自1978年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来,旅游产业在各阶段的发展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围绕文旅融合战略有条不紊地实施工作计划,特别是进入“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发展被再次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纵观我国旅游产业数十年发展,由最初的发展混乱阶段到现今的规范化集体发展、企业发展,每一步都在跟随国家的长远谋略稳扎稳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需求的多样化,旅游目的也在随之发生改变。基于此,重塑旅游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发展需求。

广西的民族体育文化丰富多姿,创新“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让民族体育风俗紧密连接、与歌舞音乐融为一体,形成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民族体育节庆活动、运动项目以及竞赛活动,从而把民族体育项目从小众推向大众,稳固广西民族体育文化地位,茁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根脉,是广西文旅融合的中心工作。因此,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不仅可以深化广西的旅游体系,还可以更有效地推动广西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基本概况与困境分析

2.1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基本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位于中国南部边疆,南濒北部湾,东、西、北分别与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省接壤,交通十分便利;广西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山地、丘陵等类型地形为主,是典型的自然景观旅游圣地,比较典型的有桂林阳朔,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美名,其景点如阳朔遇龙河、十里画廊各景点,此外,桂林荔浦银子岩,桂林龙胜龙脊梯田、兴安灵渠,百色乐业天坑、崇左德天瀑布,还有钦州、北海、防城港等自然海滩风景区,充分体现了广西地域特色。另外,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常住有壮、侗、京、瑶、仫佬、毛南、水、回、彝、苗、仡佬等多个少数民族,壮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31.4%;以及有305项开发较为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且每年都会开展相应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因此,熟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然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定形象。还有,每年举办的各式各样的节庆活动,充分展现了广西的民族体育文化,例如马山民歌节、牛王节、开秧节、宾阳炮龙节、“三月三”歌圩、龙胜红瑶晒衣节、环江毛南族分龙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所以,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已然成为了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一大特色。

总之,广西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加之其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给广西的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各机关部门、景区景点部门积极加入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融合的发展队伍当中,让更多显而不现的民族体育项目回归于大众视野,通过旅游体验让其领略独特的民族体育风情。

2.2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困境分析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是一项长期发展的重要工作,与广西的经济和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并影响着其发展状态。经济、文化以及其他层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民族体育旅游融合的进展。陶丽丽[5]等人(2022)通过研究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情况提出了整合并深度开发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培养专业人才、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完善设施和提高服务融合模式。王柯[6]等人(2018)也提出要深化政府宏观调控;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开发品牌特色;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需求;创新传统民族体育活动方法;加大媒体定向宣传。周龙[7]等人(2021)提出加深公众认识,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合作开发模式;借助政府政策支持等建议。还有,黄健武[8]等人(2019)通过研究梧州南狮文化,提出加强示范基地建设与旅游相结合、与校园相结合的建议。上述研究虽为广西的文旅融合发展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但在实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融合意识不强,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的市场度不高。开发意识是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思想,也是促使民族体育旅游市场循环发展的柔性条件,主要表现在有较多适合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据资料,截至2021年壮族抢花炮、仫佬族舞草龙、白裤瑶打陀螺等广西31项民族体育类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拥有的305项相比,只有十分之一,且真正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只有少数项目。以具有代表性的桂林阳朔旅游为例,桂林阳朔体育旅游的发展相对成熟,但项目都是以现代体育为主,如热气球、滑翔伞、自行车骑行、攀岩,等总体来说,民族体育与旅游实际融合度不高,导致较多民族体育项目开发不完善,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佳。第二,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品牌较弱,缺乏民族体育旅游融合的整体推进方案。体现在民族体育旅游宣传力度不强,融合度不高,开展的民族节庆活动较少,以及缺少民族体育旅游融合的具体打造方案。第三,民族体育旅游人才匮乏,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体育旅游人才一直是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据广西人才网统计,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期间发布的体育旅游类人才需求信息为127条,需求人才数量近千人,可看出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是急需的;且只有有效地提高民族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才能促进民族体育旅游融合的发展。第四,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由于民族体育旅游的融合度不高,促使景区、景点等旅游场所配备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体验不到原汁原味的民族体育文化,从而对民族体育文化不熟悉,体现了民族体育旅游制度不健全,从而影响民族体育旅游融合的发展。因此,广西的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构建一套适合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

3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路径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众多力量的支持,要想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屹立于文旅产业发展之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融合体系,方能把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全面融合。研究根据《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制定符合广西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路径(见图1)。

图1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图

3.1 加强政策倾斜,确保方向指引

政策是引领民族体育旅游专项发展的重要保障,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政策就是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确保其准确的发展方向,方能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加强政策倾斜力度,把控全局动态。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需要有政策作为保证,政府部门还须及时关注文旅产业发展的准确情报,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确保民族体育旅游的正常运作,做到把控全局。其次,加强纵向与横向的管控力度。通过由上级向下级形成一条明确的工作线路,通过横向网格化的形式铺开,自始至终保持以政策为中心,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做好民族体育旅游融合的前期重要工作,把控融合关口。再次,集群打造品牌,明确发展方向。民族传统体育隐藏于社会之中,要想民族体育与旅游高度融合,必须凸显其价值,可建立文旅融合示范区,聚集民族体育集中发展。

3.2 注重人才资源保障,提升管理服务

人才是时代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人才资源储备是一项重要工作,人才不仅可以有效、快速地促进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更能清晰地整合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同时在管理与服务上能够双管齐下,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更好的口碑,为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创造更多机会。所以,需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培养出既懂得旅游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具备体育知识的复合型人才[9]。首先,引进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通过直招、聘任等多种方式广纳海内外体育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其次,共同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第一,在原有人才的基础之上,通过送出去培训或者邀请专家来培训等形式,大力培养现有人才。第二,与区内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通过定向委培等方式实行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民族体育+旅游+管理+服务+……”等复合型人才,为长期的人才输出提供良好的保障。最后,注重体育旅游的管理与服务。提升管理与服务是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一项必备条件,把管理和服务搞好,才能给游客好的体验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重游的欲望。因此,人才资源的管理、服务等是必不可少工作核心,要尽可能的留住此类人才。

3.3 研习经验教训,提高核心竞争力

任何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将成为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前行的重要经验。只有通过学习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文旅行业中成为典范,才能更好的为文旅融合发展事业提供保障。第一,加强学习优秀案例,复刻成功经验。通过收集、研习国内外优秀的体旅融合成功案例,组织相关部门、旅游景区、景点等工作人员对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归其利弊,把优秀的经验引用到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建设中。第二,打造“民族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提高体验获得感。基地建设分为两种,一是社会上的基地建设,覆盖的人群较为广泛,所以需要开发大量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形成民族体育文化示范基地;二是景区类的基地建设,通过引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提高其知名度,形成真正的“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融合模式,从而树立品牌;三是学校范围内的基地建设。通过与学校的衔接,建立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示范基地,实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从而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进校园,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体育的发展,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四是注重与新业态的结合,如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把发展的面铺开。第三,加强宣传渠道,提高知名度。要想提高民族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除了常规的书籍、报刊、宣传单、电视等,要用好新媒体的宣传,或邀请体育明星参加,从而获取民族体育旅游的曝光度,增加网络流量,把知名度提高,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3.4 研发融合技术手段,完善融合体制

融合技术的研发是一个重要环节,项目开发的流畅程度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游玩体验,所以需要加强技术的融合,同时还需要完善融合体制。第一,加强自主改造,钻研新方法、新手段。一项好的研发项目,需要经历很多的过程,自主改造是第一步,通过钻研新的玩法,由内部体验到邀请其他人群体验等方式,逐步扩大游玩群体。完善规则为第二步,制订相应规则是为了让游客在杂乱无序的民族体育活动中获得相应的奖励,激发参与热情,给旅游带来欢乐。第二,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实用性。相关部门可设置相应的公关课题,推动成果转化,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与高校、景区等相关单位建立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攻关与转化平台,提高民族体育旅游的实用性。第三,完善民族体育旅游融合体制。因涉及到技术融合及资金问题,所以相关执行部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融合体制,保证各项指标规范化,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作用。

3.5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体旅融合共兴

拥有一套完整的考评机制是维护文旅融合常规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力监督,从而促使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有据可依,确保广西的民族体育旅游在正常轨道上有条不紊的持续融合发展,促进文旅融合的共兴。第一,树立旅游企业形象。要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外在包装是必要的,还需控制自身的内在发展,更需要制订针对企业的考核机制方案,维持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第二,加强体育旅游人才的考核制度。通过加强考核与管理,给予晋升机会,激励员工的工作能动性,激发他们在民族体育旅游融合领域做出贡献;此外,考核制度必须严谨,过程要公开透明,保障员工的利益最大化,方能留住人才。第三,加强民族体育文化育人,反哺教学。要想实现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共兴,需从教育抓起,打好“培育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活”起来,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传承与普及,力争实现人人懂、人人会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任重道远,“十四五”时期的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给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是改变民族传统体育枯燥、单调形象的有利契机,促进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是一项重要工作。同时,民族体育与旅游融合深度发展彰显了地域特色,更能形成地方体育旅游产业的标杆,更好达到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

[1]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文旅产业发〔2022〕123号)[EB/OL].www.gov.cn/xinwen/2022-12/24/content_5733346.htm,2022-12-24.

[2]广西“文旅+”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EB/OL].wlt.gxzf.gov.cn/zwdt/gzdt/t14121447.shtml,(2022-12-06)[2022-12-29].

[3]徐友坤,曹世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融合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4):115-120.

[4]吴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共生的文化空间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1):56-60.

[5]陶丽丽,冉荣,李倩影.传承与发展: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2022,43(1):110-112+115.

[6]王柯,刘其龙,黄坚,等.“产业融合”背景下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开发与融合研究[J].体育科技,2018,39(4):82-84.

[7]周龙,刘志锋.民族长寿地区体育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河池市为例[J].体育科技,2021,42(1):40-41+44.

[8]黄健武,古希花,黄志锋.产业融合视角下广西梧州南狮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途径探析[J].体育科技,2019,40(6):116-117+120.

[9]薛金霞.广西—东盟休闲体育旅游圈合作与开发模式研究[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1,33(1):1-8.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thnic Sports Culture and Tourism in Guangxi

LIAO Chen, etal.

(Hezhou University, Guangxi 542899, Hezhou, China)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MPDM模型的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1KY0691);贺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大健康背景下贺州市文体旅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2ZCO4)。

廖琛(1988—),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旅游、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文旅广西民族
我们的民族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多元民族
文旅照明的兴起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