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衔接的参观小学体验活动
2023-11-13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幼儿园詹宁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幼儿园 詹宁
随着各幼儿园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丰富多样的“幼小衔接”专项活动接踵而来。然而已有的幼小衔接活动多以成人视角为出发点,忽略了幼小衔接中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儿童。学校、家长、教师、社会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幼小衔接的进程,但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幼小衔接的主体却是幼儿,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绝不能忽视幼儿这一主体的感受与体验。
“参观小学”是常见的幼小衔接活动。大部分参观小学的活动模式是幼儿园与小学取得联系,在约定时间带领幼儿到小学听从小学安排进行参观。这样的参观有多少是基于幼儿的好奇与需要?又解决了多少幼儿的问题与困惑?这样的参观能否真正做到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好奇与向往?带着这些质疑,我尝试从儿童视角出发,探索高质量的参观小学实践活动。
活动叙事
在这个风暖花香的季节,大班幼儿进入了毕业倒计时。为了让幼儿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小学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的憧憬与向往,继而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一场基于儿童视角的“参观小学”活动开始了。
图1.幼儿观看小学相关视频
一、参观准备中
对于素未谋面的小学,幼儿的想法各不相同,有好奇、有担忧,也有憧憬。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围绕“我知道的”“我担忧的”“我期待的”三个问题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对此次话题的参与度,教师运用材料刺激访谈法及作品分析法,带领幼儿观看小学的相关视频、开展谈话及自主表征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逐个被激发出来——“小学生有很多作业。”“小学有大大的操场。”“小学老师比较凶。”“小学的桌椅都很高而且不是小朋友们围起来坐的。”“上小学要起得很早很早。”“要坐在教室一直学习。”……
图2.对小学环境的认识
图3.认为小学最重要的事是坐在教室学习
图4.充满要求与学习的小学生活
图5.强调早起与时间的重要性
表1.幼儿话题整理表
参观小学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还能解决幼儿心中的忧虑,那幼儿都有哪些担忧呢?通过访谈及作品分析,教师发现“小学老师很严厉,如果做错事会被惩罚”“小学要自己去上厕所,但厕所不在教室里”“小学作业很多,没有时间玩”这些问题是大部分幼儿的忧虑。面对即将参观小学这件事,幼儿都有哪些期待呢?“看一看教室”“试一试桌椅能不能坐上去”“看一下小学的厕所”“观察小学的老师凶不凶”等都是幼儿的愿望。
图6.左上:采访小学的姐姐;右上:了解小学的教室 左下:中午怎么睡;右下:怎么吃饭
图7.左上:小学的环境 右上:课间玩什么 左下:男老师凶吗 右下:上学的心情
如何解决幼儿的忧虑、满足他们的期待?我园教师决定在参观小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期待,但幼儿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个体,不同幼儿的参观需求必然是不同的,如何尽可能实现自我期待,解决幼儿的忧虑?教师抛出问题和幼儿展开了讨论,最后幼儿决定通过集体参观和个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参观小学。随后,幼儿制订了属于自己的参观计划及采访规划,有计划地规划参观行为、有意识地达成采访目的。
二、参观进行时
怀着满满的期待,幼儿终于来到了Z小学。校园的每一处布置都让他们感到新奇,他们按照参观计划探索着、采访着、聆听着……用闪闪发亮的眼睛仔细寻找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你一言我一语,欢笑着、讨论着、憧憬着、向往着……
1.走进课堂,亲身体验
小学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小学的桌椅高到坐不上去吗?小学老师很凶吗?走进教室,幼儿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只见幼儿端正坐着、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享受成为小学生的崭新体验,感受小学老师的上课风格。
2.社团演绎,憧憬美好
小学只有学习没有玩的时间和场所吗?回应幼儿的是Z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这里有武术社团、舞蹈社团、古筝社团等多种社团活动,社团老师和成员们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期待着幼儿的到来。“我喜欢画画,我可以参加绘画社团。”“那我去舞蹈社团!”“我要去玩跆拳道!”幼儿看着这些精彩的表演,一边感受着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一边快乐、小声地交流着。
3.小小记者,抛开忧虑
除了规划统一的参观路线,我们还为幼儿留足了自由参观的时间。为了让幼儿完成自我规划,解决心中依然存在的忧虑,小小记者们出发了!“哥哥你好,请问你的老师凶不凶?”“姐姐你好,上课期间想上厕所怎么办?”“老师,我来小学要是想哭会不会被批评?”幼儿通过采访小学生和小学老师,获取到了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
图8.社团活动展示
三、参观结束了
很快,半天的参观小学活动结束了,那我们的课程就进行到这里吗?当然不是!在参观小学的过程中,幼儿被丰富的信息所包围着,他们获取到了什么?可以分享给我们吗?为此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小学生活我知道”“我的参观日记”等谈话活动分享自己获取的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分享了自己参观小学时看到高大教学楼的兴奋、在大操场撒欢奔跑的快乐……通过总结和分享,幼儿共享经验,感受自己没有关注到的情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原来上小学也会有很多快乐,通过与小学老师近距离接触、与哥哥姐姐们亲切聊天,他们知道了原来小学的老师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凶”,惹老师生气也不需要害怕挨打!这些有别于他们想象的新奇体验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图9~10.我的参观日记
教师的思考与感悟
“你好,小学”系列参观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幼儿对小学的讨论仍在继续。开展基于儿童视角的活动让我在课程中真正看到了幼儿,了解了他们的认知与好奇,感受到了他们的情绪与忧虑、喜悦与困惑、兴奋与难过。随着课程的推进与发展,对于如何基于儿童视角开展活动我也有了许多的启发与感悟。
1.了解:走进儿童世界
了解幼儿是整个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在这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摒弃以往的固有想法,抛弃“为了参观而参观”的思维模式,围绕着“参观”和“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和交流。活动中,教师就“我知道的”“我担忧的”“我期待的”三个话题,通过谈话、作品分析等方法了解幼儿对于小学的已有经验以及对参观小学的期待。随后,教师针对幼儿的好奇与疑惑、畏惧与挑战展开讨论及设计活动。同时,教师也在走近幼儿的过程中发现了幼儿的真经验、真问题、真需要,在“经验—需求—时间”三者间建立联系,推动课程活动生成和有序发展。
2.思考:梳理儿童需求
如果说了解是课程活动开展的基础,那么教师的思考就是影响活动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幼儿给予的反馈与表征是丰富而杂乱的,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梳理、如思考哪些话题是有价值且需要深入讨论的?哪些需求是可以在活动中得到满足的?哪些问题是暂时无法解决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积极有效地思考与提炼。对于“参观小学”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帮助幼儿了解小学,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幼儿了解自我,认识到自己的种种疑问和担心,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因此,思考并梳理儿童需求就显得极为重要。
3.尊重:鼓励儿童表达
基于儿童视角开展的活动,其本质是儿童为本理念的表现。随着教育哲学研究的深入,学界对于儿童本位的理解也不断深化,业界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儿童为本的理解从“为了儿童的教育”转变为“基于儿童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应该单纯从成人视角思考“什么是对儿童好的”,而是要从儿童的视角看待儿童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尊重是对教师的首要要求。教师要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营造多元表达的氛围,即形成丰富教育瞬间的过程,也是培养儿童自我意识与能力发展的过程。
4.行动:支持儿童发展
所有的理念、思考、创想只有落实于实践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在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材料刺激、情境创设、话题讨论、参观实践、总结讨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推进了活动的开展——正是这些多维度的行动为幼儿了解、适应小学生活的“实习场”提供了沃土,从而帮助幼儿丰富认知,化解担忧,建立好奇与向往。
有关幼小衔接的每一帧画面都是幼儿迈向成长的印记,是幼儿内在突破的展现。只有看见幼儿、心怀幼儿,我们才能开展有深度、有温度、有质量的活动。我们满怀期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位幼儿都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心怀梦想与期待,以崭新的面貌开启小学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