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海》:技术突破与叙事创新

2023-11-13文平平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6期
关键词:南河意识流深海

文平平

(作者单位:上海立达学院)

截至2023年4月,《深海》累计获得票房9.13亿元,位列内地影史动画片票房榜第10 位。导演田晓鹏沉寂7 年,潜心原创故事,用浩大的视觉盛宴和细腻的笔触呈现了一部现代中国动画。团队自主研发“粒子水墨”技术,将东方美学与现代三维动画融合起来,开拓了中国传统动画电影数字化升级的新道路。除此之外,影片聚焦现代城市家庭,以“寻亲”为主题,借助意识流叙事策略创新呈现中国动画大片。在《深海》中,受众不仅能够看到田晓鹏及其团队在技术上的大胆与坚持,更能够看到他们观照现代人精神状态的社会良心。可以说,具有艺术工匠气质的田晓鹏值得人们尊敬与赞扬。基于此,本文从《深海》的语言、形式、技巧和风格出发,对作品中的突破性技术和叙事创意进行论述。

1 “新国风”动画的技术探索

中国动画的技术发展史并不长,但却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风格。20 世纪60 年代,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动画人在传统山水画、剪纸、壁画等民间美术工艺的启发下,创新了水墨工笔、传统赛璐珞、皮影、木偶泥塑等动画艺术形式,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1]。2015 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将传统国漫工艺与现代数字技术结合起来,打造出“新国风”动画概念,让传统动画摆脱了胶片的约束,开辟了数字化创作动画的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大圣归来》及其后来的“新国风”之作本质上仍是依靠西方三维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工具来制作画面效果,并不具备早期“中国动画学派”的技术原创性。直至《深海》的出现,中国原创动画技术的价值才重新被提起。田晓鹏团队独立自主研发“粒子水墨”技术,解决了传统动画立体化后的轮廓感较硬问题,是世界首创。这种技术打破了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壁垒,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水墨动画从胶片技法向数字技法的革命性跃升。2023 年2 月,《深海》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粒子水墨”技术亮眼世界。正是在他们的大胆尝试下,《深海》成为独具一格、气韵生动又不失立体透视感的新式水墨动画。

1.1 水墨动画的三维创造

“粒子水墨”是一种三维水墨动画技术,它通过数亿大小、形状各异的三维粒子的聚合分离来塑造形象、展现画面,以表现出传统水墨画没有轮廓线的灵动和恣意,飘逸自由又不失立体层次感[2]。这种原本用于实现爆炸、火焰、流体动画效果的创作方法属于非真实渲染范畴,即让三维动画实现绘画效果。虽然在一些实验短片中有尝试,但像《深海》这样大篇幅、大场面制作的情况是第一次。而将水墨(中国传统动画的灵魂)与三维技术(现代动画主流技术)创新结合的想法,也是史无前例。影片中单个镜头粒子数量过亿,仅“劈海”画面的粒子图层就有100 余层,数量高达几十亿,制作难度可想而知[3]。除此之外,“粒子”不易控制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制作组借鉴烟雾动画制作原理,描摹出画面基本形态,再利用“风场”扰乱方式控制画面流动,呈现出“拉丝”效果,以此完成氤氲生动、流畅自然的立体水墨效果。三维粒子的气韵感营造了如梦如幻的影片氛围,而粒子间的组合运动给了影片光影透视的可能,让画面充满呼吸感和缥缈感,符合海底故事情境和参宿意识世界的设定。

除了对画面形态进行大胆创新外,导演对“粒子水墨”的色彩处理也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流体物质的交融,打造出色彩斑斓、绚丽生动的新式水墨效果,让传统水墨不再局限于丹青之内。同时,运用投影技术将美术组绘制的彩色水墨图投射在粒子模型上,形成层次丰富、绚烂杂糅的彩色水墨三维效果。技术的创新不仅带来视觉的震撼,也让“新国风”动画重新定义了传统文化表征。“深海”不再是深邃、黑暗、压抑的代名词,它可以是流光溢彩、灿烂多姿的所指。动画形象的视觉呈现决定着其对用户的感知程度和吸引程度,雅克·贝尔廷将视觉元素定义为“用来表示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的因素”[4]。“新国风”动画根植于传统民族文化,在“中国学派”的色彩美学基础上,融合西方文化、都市文化等现代审美意识,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深海》中,参宿所处的城市场景与梦境中海底世界色彩差别明显,影调差异大。中国红、亮黄、深紫等构建了影片整体色调,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而常见于迪士尼动画中的深蓝、青绿和透明的肤质颜色代表的是主角生活的城市背景,具有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基调。《深海》以中国传统色彩为出发点,融合当代西方高人气动漫的色彩搭配技巧,创造了奇幻又不失写实、兼具浪漫与严肃的新色彩美学,打开了“新国风”动画色彩创意的另一种可能。

1.2 创新表演:夸张与写实的平衡

表演是动画电影制作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电影的导演只需要对演员角色的戏剧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加以引导,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表演则完全诞生于动画师之手,包括肌肉控制、物理规律和角色特征等。《深海》中的两个角色性格差别大,情绪状态不一样。抑郁的参宿性格孤僻,脸上挂着“装懂事”的微笑,是传统中国动画角色写意的代表;情绪极端、性格不稳定的南河与参宿不同,不适合传统写意风格,再加上其小丑的职业设定,人物表演涉及一定的超现实表达。在这个基础上,动画师考虑将中国动画人物的写意与日式动漫的夸张相结合,技术为角色服务。

以南河为例,南河在片中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市侩的商人,一面是正义的青年。为了表现亢奋与积极,团队参考了《东京教父》的角色表情,在其基础上加大南河的夸张,以此形成鲜明的人物性格。考虑到动画角色的表情必须服从客观世界的透视结构原理,为避免失真,动画师放弃原有的二维绘画,给南河制作了多个不同情绪的头部模型,立体化演绎他丰富的表情。为完成他的一个“微笑”,动画师在3D 模型上搭载了数百个脸部控制器,细致地描绘他脸上的肌肉变化。当表情跨度比较大时,动画师直接替换模型,在新的模型上调整控制器[5]。就是在这样细致、耐心的工作下,观众才看到了夸张、幽默的南河,感受到了中国动画角色的另类风格。

呈现南河的表情费尽团队心思,参宿的表情也不容易创作。参宿是一个父母离异、深受抑郁困扰的少女,表情变化幅度不大,具有写实含蓄的特征,是典型的中国式性格。但过于写实的动画造型容易陷入“恐怖谷”效应,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深海》放弃了传统的动作捕捉技术,而是采用手动设置关键帧的方式赋予参宿三维模型。借助真人演员的表演,动画师细致地记录人物脸部肌肉的变化幅度,逐帧地调整角色的微表情,以此达到拟真效果。在参宿哭泣的片段中,情绪逐层递进,动画师需要领悟真人演员的表演,抓住人物脸部抽动、胸口抖动的细节,提炼角色变化的过程,最后在模型上调节。这才有了皮肤通透、绒毛细软又不失内敛含蓄的少女参宿,观众才能在参宿冲破屏障时感到震撼动容。南河的人物形象设计打破了传统动画以圆脑袋、流线型脸部表情为主的单一形态,参宿的人物形态做到了迪士尼动画特色与东方神韵美学的结合。从角色塑造上看,《深海》真正做到了现实主义风格与戏剧间离感并存,写实与表现并重。这种由外向内、由情绪到技术的角色塑造方式,为中国水墨动画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题材创新与反传统叙事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动画的主要题材广泛取自古典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成语寓言等,对现实主义题材较少涉猎。这样做的优势是能够借助经典IP的效应聚集庞大的粉丝群体,缓解影片票房压力,但缺点是题材重复、同质化严重、容易造成审美疲劳,《白蛇缘起》的口碑两极化就是直接的证明。依据学者陈光旭的论述,电影创作原则要符合理性、标准、规范的要求,他主张在中国电影产业观念的基础上开展类型化的创作,将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达到美学的统一。田晓鹏在《大圣归来》成功之后,放弃传统神话故事题材的优势,选择小众、罕见的现实主义题材,用原创剧本打造“新国漫”概念,从故事主题、叙事模式、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大力创新。电影《深海》创造性地采用意识流策略,糅合写实与表现两种手法,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主人公的意识世界[2]。这种略过情节、富含隐喻的叙事方式符合水墨动画“不着一字,便得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让中国体悟式叙事具有从水墨实验片向商业大片转变的可能,助推现代意识流在中国商业动画中发扬光大。

2.1 “寻亲”母题的现实观照

儿童寻亲故事是动画创作经久不衰的主题,中西方都有优秀代表。“寻亲”指的是儿童寻找离散多年的亲人,故事情节围绕主人公在找寻亲人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展开[6]。《深海》虽没有明显的人物行为动机,但本质上还是“寻亲”主题。参宿自父母离婚、母亲出走后,性格愈渐孤僻,内心孤独苦闷,而父亲再婚、同父异母的弟弟的出现,更是让参宿遭遇冷落,即便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参宿还是更思念自己的亲生母亲。随着抑郁的严重,参宿对亲生母亲的思念愈发深刻,以至于成为日思夜想的欲望,在落水濒死之际,终于在潜意识世界中喷涌出来。借此,“寻亲”成为影片主要故事情节,海精灵成为叙事核心线索。

与传统“寻亲”故事不同的是,参宿是在虚构出来的意识世界行动,没有明确的动因和行为线索,动作依靠欲望的牵引。导演参照精神分析理论,利用人物白天所见和濒死前所听构建了一个无序、混乱、充满危机的意识世界。这种叙事环境有别于传统“寻亲”历险记,后者具有较强的戏剧冲突,情绪感染力较大,《深海》的“欲望寻亲”模式弱化了情节冲突,重点营造主人公的意识世界。这种奇幻化、神秘化的“寻亲”方式能够让观众把注意力从剧情转移至角色内心,甚至转移到现实中罹患抑郁症的人身上,真正理解抑郁患者的内心,宽容对待心理疾病。文艺作品最大的魅力不是奇巧的构思,而是对现实社会的映射,以致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在这点上,《深海》做到了。

“寻亲”故事离不开成长的主题,变化即成长。参宿这一人物一直在成长,从懦弱到勇敢,从勇敢到积极。影片结局,参宿站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望着南河的故乡,褪去了那件伤痕累累的红卫衣,换成了与南河衣服颜色一样的牛仔外套,从这里看,她得到了重生,变成了一个健康温暖的人。但其实,早在参宿意识到这是梦、南河快要死亡时,她就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影片中参宿奋力冲破白色幔帐,满脸勒出血痕也想抓住南河,此刻的她不再追寻海精灵,只想这个陌生的好心人能够活下来。这里寓意参宿真正的成长,她不再执着于丢失的母爱,而是重新审视生命。在生与死的话题上,她开始意识到有比亲情更重要的事,即便是为了南河,她也要积极活下去。正是在生与死的冲突中,导演发出了对人类情感的拷问,此刻导演不再问责抑郁的原因,而是把问题转向如何解决抑郁,既然无法回溯从前,那就不应停留。与其执着于对他人爱的渴望,不如关注生命的其他颜色,积极活下去。“寻亲”是电影故事的主要线索,成长是电影的重点主题。与《大圣归来》不同,《深海》的主题更为务实、严肃,导演将单亲家庭、抑郁症、亲情与陪伴等现代社会热点话题融合为生命议题,在生与死的冲突中尝试对人生困境作出正面回答,鼓励积极向上的生活。

2.2 意识流叙事重构中国体悟式动画

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不同,前者营造的非真实画面和叙事空间具有天然的梦幻感和戏剧感,在创作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受到现实世界的逻辑限制较少。《深海》采用意识流叙事策略,淡化情节设置,用波澜壮阔的海洋和丰富的物件隐喻主人公的心境和意识活动,引导观众主动思考、体悟抑郁症患者的精神世界。影片意识流特质主要体现在两种表现形式上:非线性叙事和丰富的蒙太奇手法[7]。

非线性叙事即打破线性叙事单向、有序的模式,将非现实的心理活动代替现实事件、偶然性叙事代替因果性逻辑。《深海》描述的是主人公溺水后的梦中世界,情节之间的串联不是依据现实中的逻辑关系,而是围绕主人公的潜意识和南河现实中对她的鼓励展开,真实与虚幻参半。弗洛伊德梦境理论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欲望,而被压抑的欲望藏在人脑巨大的无意识活动中。参宿潜意识的欲望是希望母亲陪在自己身边,因此在濒死的无意识活动中,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少女疯狂寻找母亲的样子,无序、没有理由。导演用偶发性、流动感的情节来表达主人公的意识世界,符合精神分析理论,观众能深切地看到由于缺失母爱而抑郁的患者的内心。

与此同时,《深海》运用包括心理蒙太奇、杂耍蒙太奇、隐喻蒙太奇等在内的多种蒙太奇手法,将人物的心理情绪和意识活动交织在一起,使动画设计中的时间、空间组合有了更多可能性,画面丰富、表现力强。电影大篇幅都是主人公心理世界的反映,配合反复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幻画面,呈现出了童真向善、渴望亲情的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影片用大量的隐喻镜头表达人物流动的潜意识,有致幻效果的海精灵象征本我的欲望,红色卫衣是参宿对母亲离开产生的防御,包括结局的深海之眼,是主人公冲破梦境回到现实的穿越。导演借助丰富的镜头语言描摹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情绪,表达对现实中那些努力微笑实则内心抑郁的人们的同情,富有人文关怀。

事实上,中国动画电影中的意识流叙事手法并非《深海》独有,早期也出现了《牧笛》《山水情》等弱戏剧冲突、强情绪体验的佳作,《深海》的价值在于开启了现代西方意识流叙事与中国传统体悟式美学融合的可能。中国传统的体悟式叙事强调角色的调适心理和观众的自我开悟,提倡在角色的情感世界中领悟自然的真理。现代意识流叙事策略要求观众在丰富多变的意识世界中感受故事的真伪和人物的情绪,二者在表达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深海》中的海精灵究竟是参宿的欲望,还是现实中来自大人审视的目光,抑或是所有角色的本我欲望?在意识流作品中,这类隐喻没有确切的解释,需要观众从集体无意识出发,体悟丰富的内涵,而这便是意识流作品的趣味所在。无论如何,《深海》将西方意识流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体悟式叙事相结合,使后者具有丰富的现实主义内涵,推动了中国体悟式叙事向商业大片迈进的步伐。

3 结论与思考

在中国动画近百年的征程中,《深海》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它在类型美学上的反叛,对传统观众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影片在技术和剧本上的创造性尝试鼓舞了久寂的中国动画人的内心,其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和品质化的创作态度值得观众尊敬。

技术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粒子水墨”技术上,这种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动画立体化后的硬轮廓感问题,在色彩和人物表演上也有较为丰富的呈现。色彩上它让中国动画摆脱了晕染式、单一大场面的传统动画色彩搭配方法,创造出流光溢彩、层次丰富的东方色彩美学。人物表演上确立“技术为角色服务”,呈现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除了直观的视觉效果,《深海》在题材与叙事方式上的创新也为中国动画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首先,影片放弃神话改编的传统,在“寻亲”母题的参照下,尝试小众、现实题材的创作,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其次,电影采用意识流叙事,不断穿插现实与梦境,形成了丰富的蒙太奇手段。最重要的是,《深海》所创造的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与中国体悟式叙事不谋而合,二者所传递出的哲理性思考正是中国动画与世界文化的共通点。

总而言之,《深海》在技术与叙事上的创新是中国动画走向新征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刷新了中国动画的新高度,代表的是中国原创动画技术的新水准。同时,面对中国动画偶有沉浮的现状,我们更应该鼓励这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行为。田晓鹏及其团队在背后艰难的创作历程体现的正是中国动画艰难的现实处境,就像影片结局,参宿走过漫漫长夜,走过无序孤独的深海,在南河的帮助下终于穿越梦境回到现实。中国动画现也处于迷幻烂漫的深海之中,正需要如田晓鹏导演一般的动画人积极探索才会迎来胜利的曙光。我们期待劈开波澜壮阔的海洋,预见昂扬灿烂的中国动画。

猜你喜欢

南河意识流深海
向深海进发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深海特“潜”队
伯益造井
南河特大桥顶升方案关键点分析与设计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一切都会正常起来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深海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