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路军音乐在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中的表现形式与影响

2023-11-12

新楚文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表现形式影响

郭 风

【摘要】西路军音乐是我国红色革命音乐的重要构成,也是红色革命精神的艺术化表现形式。西路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河西地区传播,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并以红歌、红色题材故事、经典事迹等形式留存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影响着河西地区地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次对西路军音乐在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中的表现形式、传承影响进行研究,目的是将更多的西路军音乐元素融入地方民族文化中,形成更多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包含丰富红色精神与革命精神的民俗文化艺术作品。本文简要阐述了西路军音乐与河西地区红色民俗文化有关内容,分析了西路军音乐在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中的表现形式,对西路军音乐对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的影响、基于西路军音乐的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有效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西路军音乐;革命精神;河西地区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8-0048-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厅2023年高校教师创新基金自筹项目《一带一路形势下西路军音乐对河西地区红色旅游推动的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B-253)的研究成果。

研究西路军音乐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是分不开的。在特殊历史时期,河西地区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西路军精神,产生了大量西路军音乐,这些音乐作品多为具有革命精神、体现革命主题与军民一家亲主题的歌曲。这些歌曲在河西地区流传,以各种各样地区民俗小调、民俗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也影响着地方民俗文化的表达内容、表达形式。中国共产党成立100余年,以西路军音乐为例的红色革命艺术时刻影响着地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艺术文化审美思想,也影响着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内容、表现形式。可以说,它不仅大大丰富了地区民俗文化内涵,更为地区民俗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接轨、长久持续地流传发扬下去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

一、“西路军音乐·河西地区红色民俗文化”有关阐述

西路军音乐是河西地区特色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参与革命战争,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之后形成的,被人民群众所认可的精神形态、艺术文化的历史遗存。包括红色革命主题歌曲、记录真实革命事件的音乐作品、围绕某个革命先辈的红色歌曲等。西路军音乐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诞生于河西地区革命时期,是属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音乐,也是音乐、地区民俗文化与革命精神的高度统一。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就红色文化发扬与传承作出的重要指示。近些年,我国党和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其中明确提出“融通多媒体资源”“构建革命文化艺术大数据库”“让革命文化形态活起来”等要求。2019年8月,在视察甘肃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些指示均对于保护河西地区西路军音乐、开发河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革命精神与地区民俗文化传承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红西路军在甘肃河西地区鏖战半年之久,这一期间他们创作的革命歌曲未有大规模传唱和传播,也缺乏深入整理、专业的研究。这是我国目前在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一大不足。因此,應当进一步加强对西路军音乐的研究,通过了解西路军音乐对河西地区民俗文化内容、民俗文化传承表现形式的影响,进一步探寻出新的红色文化利用与传承路径。

二、西路军音乐

在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中的表现形式

在研究分析中,对河西地区流传的西路军音乐进行整理,可以发现,这些西路军音乐通常以河西地区常见的民俗小调、地区民间音乐表达形式呈现出来。根据搜集整理发现西路军革命音乐作品现存150余首,根据《张掖文史(第三辑·张掖民歌专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西部悲歌》《碧血黄沙》《悲壮的征程》《红西路军在临泽》《红西路军史料(第三辑)》《西路军宣传歌曲》等书稿与文本进行了解。可以发现,西路军音乐在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中,主要以地方特色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且按照不同主题可以细化不同类型。第一类,以号召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号召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为主题的歌曲作品,如:《红军抗日》《西北同胞》《抗日歌》。第二类,以加强红军队伍建设、鼓舞斗志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如:《我们是铁的红军》《共产党领导真正确》《四要四不要》等。第三,以揭示阶级矛盾、发动群众闹革命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如:《打马家》《蓝衣社是走狗》《赶快起来闹革命》等。第四类,以瓦解敌人抵抗意志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如:《劝白兵》《联合打日本》《打倒反动派》。这些音乐作品语言通俗易、歌词简短干练,旋律是河西地区常见的地方小调、民俗曲调,演唱起来朗朗上口。

这样看来,河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形式为西路军音乐走进地方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而西路军音乐的形成与流传,既丰富了地方民俗文化表现形式,也进一步丰富地方民俗文化作品的精神内涵、思想价值。西路军音乐以地方民俗文化形式呈现出来,这也为河西地区地方民俗文化走出河西地域、走进中国各个地区提供了条件。

三、西路军音乐对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的影响

河西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中著名的“河西走廊”,这一地区是古代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在文明交汇、文化经济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包括:民勤曲子戏、河西宝卷(又可分为甘州宝卷、肃州宝卷、凉州宝卷等)、甘州小调、曲于戏、藏族民歌(华锐藏族民歌)、秦腔、蒙古族长调、马头琴演奏、陶布秀尔弹唱、敦煌戏于曲等。根据对西路军音乐作品、河西地区音乐类民俗文化进行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西路军音乐作品中,很多歌曲的形式是河西宝卷、曲于戏,甚至在歌曲中加入了甘州小调、秦腔等不同音乐艺术形式的唱法与曲调。这些西路军音乐在风格上贴合河西地区人们的音乐审美,在内容表达上丰富了河西地区音乐类民俗的精神内核,不仅让河西地区人民有更多朗朗上口的民俗音乐,也直接影响了河西地区民俗音乐文化的传承。西路军音乐对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的影响,具体可以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对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主题产生影响

《唱支山歌给党听》《劝白兵》《联合打日本》《打倒反动派》《月光下的凤尾竹》《吉祥的祝福》《远方飞来的金孔雀》《阿佤人民唱新歌》《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等都是河西地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西路军音乐作品,同样也是地方民俗文化艺术的经典作品。回顾抗战革命时期,西路军在河西地区抗战的过程中曾经根据地区小调与民俗乐曲编创丰富的西路军音乐作品,而这些西路军音乐作品不仅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同样也对后续河西地区音乐类民族文化的传承、创作表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1年5月,在河西地区文化馆音乐厅举办了《河西文化馆葫芦丝红歌专场音乐会吹响红色经典献给党》活动,活动中,中国葫芦丝爱好者齐聚,在音乐厅内演奏红色经典音乐,丝音盈耳,娓娓动人,观众们在丝韵声中回顾波澜壮阔的抗战革命历程。葫芦丝是河西地区民俗乐器之一,在传承的过程中积极汲取西路军音乐作品创作理念,将地区人民对共产党的崇敬、对革命抗战胜利的喜悦融入演奏中,创作出了丰富的抗战主题演奏乐曲。这些乐曲或悠扬悦耳,或高亢激昂,或明朗欢快,或意蕴深远,无一不表达了河西地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与信赖,表达了“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赛江南》《吉祥的祝福》《远方飞来的金孔雀》《阿佤人民唱新歌》这些具有明显河西地区民俗艺术特征的音乐作品中,也纷纷以“党民一家亲”“崇敬共产党”等为主题,对党的丰功伟业进行讴歌,表达了对党的由衷爱戴。

可以看出,西路军音乐的创造与流传,不仅为河西地区红色音乐与红色歌曲打开大门,更直接影响了河西地区音乐类民俗文化的传承主题,让地区小调、河西宝卷、秦腔戏曲等文化艺术作品的主题从原本的“表达劳动画面与生活智慧”发展到“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表达对共产党的喜爱与憧憬”“表达对革命精神的信仰”等,进一步丰富了河西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主题内涵,为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提供精神动力。

(二)对民俗文化表达内容与形式产生影响

红色题材音乐剧《焉支花开》(如图1),是河西地区政府及人民群众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创作、演出的音乐剧,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辈们表达崇高的敬意。《焉支花开》是以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挺进甘肃永昌期间发生的战斗事迹,结合部分英雄人物原型故事,采用革命浪漫主义手法进行再创作的音乐剧作品。以图1中呈现的场景为例,《焉支花开》是西路军音乐再创造形成的音乐剧作品,在剧中,演员们利用河西地区特有的乐器、穿着具有地区特色的民间服饰,以河西地区特色小调、宝卷“唱出台词”。这部音乐剧,既是对河西地区西路军精神的传递与再创造表达,也是将河西地区民俗文化元素(民俗生活、劳动生产、地方场景等)、地方民俗音乐形式、歌曲歌唱形式、快板、舞蹈等不同元素相结合,对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生动再现,表达了红军将士与永昌人民的鱼水情深,相互团结支持的情感思想。

《焉支花开》,是在河西地区流传的红西路军故事、西路军音乐基础上再创造的,既是新时代背景下红西路军音乐的创造性传承,也是地方民俗文化的新的传承发展手段。从《焉支花开》的创作与表演主题可以发现,西路军音乐对河西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仅促使地区民俗文化元素相整合,形成新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也进一步丰富了地方音乐类民俗文化表达的内容。

图1 《焉支花开》剧照

四、基于西路军音乐的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有效路径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可以发现,西路军音乐对于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具有直接且深远的影响。目前来说,蕴藏丰富西路军音乐元素的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仍有待完善、传播与表现形式仍然需要探索。因此,建议进一步立足西路军音乐内涵,把握红色革命精神对地方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创新、民俗文化传承主题与内容的影响,提出多角度民俗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

第一,植根红色基因,开启具有时代特色民俗文化新篇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西路军西征是长征的尾声,西路军音乐是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奏。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应当继承西路军音乐内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同时根据每个时代人民群众、基层党组织的奋斗使命进行音乐创作,形成兼具时代特色与革命精神的河西地区特色音乐民俗文化艺术作品。以具有时代内涵的艺术作品,加强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宣传,既可以发挥西路军音乐的宣传价值,将红色基因深深植根于新时代人民群众心中,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地方民俗文化作品内涵,开启特色民俗文化发展与传承新篇章。

第二,联动数字技术,拓展西路军音乐的传承传播路径。基于当前背景下,数字化已经成为民俗文化传承、表达创新的主要形式。西路军音乐不仅仅是红色文化资源,更是具有河西地区特色的民俗文化作品。建议利用大数据、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深入发掘西路军音乐内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時整理搭建地方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内容包括:有关人士对西路军音乐的详述、河西地区有关记录、西路军音乐作品的背景及有关人员资料等。

第三,立足河西地域,深入开发红色民俗文化资源。西路军音乐之所以能够对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表现形式产生如此直接且深远的影响,正是由于其中蕴藏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西路军音乐作品中,讲述的人物故事、革命事迹,都是真实发生的,其中体现出的西路军精神,是西北大地革命精神形态的具体表现,也是陇原儿女精神财富。要想持续发挥西路军对民俗文化传承的影响,影响深入发掘河西地区红色民俗文化资源,比如:“中国工农红军足迹踏遍陇原,给当地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故事,再比如:“红西路军西渡黄河征战河西走廊,将革命火种带到河西走廊,创造独特西路军精神”的故事。也可以进一步将受到西路军音乐影响的河西民俗文化进行再创造,比如:根据《月光下的凤尾竹》《吉祥的祝福》《远方飞来的金孔雀》等经典红色民俗歌曲进行二次创造,将之以音乐剧、舞蹈剧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可以根据新时代特征转换歌词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建设发展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思想多元化发展趋势愈发鲜明,这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造成严重挑战。而红色革命音乐的传承与发扬,能够进一步唤醒人们心中的革命精神,在人们心中种下理想信念、爱国爱家的种子。在河西地区,西路军音乐影响着地方民俗文化的表达内容、表现形式,衍生了一大批内容丰富、主题积极向上的民俗文化艺术作品,对地方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形成积极影响。同时,西路军音乐对于河西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存在一定影响,音乐中的革命精神、经典故事与地区民俗文化元素相结合,被人们创造成形式丰富的民俗文化作品,进一步增强了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价值。今后,要想充分发挥西路军音乐对河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的影响,建议积极借鉴当前传承与表达形式,同时深入发掘河西地区红色基因,立足地区历史开发红色民俗文化资源,追溯西路军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唐舒.冀中音乐会打击乐套曲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2.

[2]韩世丙,郭彩贇.河西走廊民俗村的文化基因传承与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7):31-33.

[3]燕仲飞.河西走廊东部裕固族音乐文化外部传承实践探析[J].参花(下),2021(10):123-124.

[4]燕仲飞.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背景下的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以兰州大学为例[J].当代音乐,2021(08):47-49.

[5]郭佳佳.基于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理念下的丝路甘肃段“自驾游露营地”规划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1.

[6]郭倩.浅谈河西走廊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融入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1(03):26-27.

作者简介:

郭风(1984.2-),男,汉族,甘肃天水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乐器演奏笙表演专业。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表现形式影响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传承革命先辈精神 创小班化教育特色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