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文化影响下赫哲文学审美取向研究
2023-11-12刘青卓楚金波谭杰
刘青卓 楚金波 谭杰
【摘要】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世居于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赫哲族众多的文学作家和诗人以文字书写冰雪、用冰雪编织文学,呈现出赫哲族的冰雪情节和冰雪精神,展现出赫哲族冰雪文化的魅力。本文梳理了赫哲族的服饰、生冻冷食、交通工具以及奇特的冬捕活动等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挖掘了赫哲族“伊玛堪”、民歌、诗歌、散文等文学中蕴含的冰雪文化内涵,探讨了冰雪文化影响下的赫哲文学审美取向。积淀着赫哲族传统生产习俗、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等内容的冰雪文学,表现了赫哲族特有的地域环境、繁衍发展方式和独特民族个性,这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境界。
【关键词】赫哲族;赫哲族文学;冰雪文化;审美取向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8-0036-0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赫哲族冰雪文化项目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策略探究”(项目编号:202210222053)的研究成果;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满—通古斯语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生态及其文创产品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2YSB213)的研究成果;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2XWC320)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长期生活在冰雪环境中的赫哲人,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其族群特有的冰雪文化,冰雪文化丰盈着赫哲人的精神世界,造就了赫哲人坚毅、智慧、乐观、豁达的精神品质,并为赫哲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源泉。
赫哲族是勤劳勇敢、朴实坚毅、聪明智慧的民族,同时又是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开拓创新的民族,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狩猎、捕鱼、采集野果、野禽等自然界馈赠的礼物,形成了以“渔和猎”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节庆习俗活动,他们根据生活区域环境条件,更是创造出了独特的冰雪文化。
二、赫哲族冰雪文化的内涵
赫哲族人居住在寒带半湿润地区,那里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冬季漫长而严寒。赫哲族在寒冷的气候下,利用天然资源从事捕鱼、狩猎、采集野果等以维持生存,并从中获得生活用品和生产生活资料。寒冷的环境使他们能根据不同季节调整生产和生活方式。《皇清职贡图》卷三有记载,赫哲人“男以桦皮为帽,东(冬)则貂帽狐裘,妇女帽如兜鍪,衣服多用鱼皮而缘以色布,边缀铜铃,亦与铠甲相似。以捕鱼射猎为生。夏航大舟,冬月冰坚,则乘冰床,用犬挽之”[1]56。这是赫哲人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赫哲人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被冰雪裹挟着,为了适应环境、改造生存条件,睿智的赫哲人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独特冰雪文化。
(一)防寒、耐磨、美观的赫哲服饰
鱼兽皮服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记载:“赫哲人的衣服,夏用鱼皮,冬用兽皮制成。”[2]71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赫哲人发明了鱼皮裤,冬天穿它抗寒耐磨、适宜狩猎,春秋穿它捕鱼可以防水护膝;狍皮大衣,赫哲语称“伽什克”,是赫哲男人在冬季捕鱼生产时普遍穿着的御寒服饰;狍皮被子,赫哲语称“那斯胡尔萨”,狍皮被子是赫哲人在冬季渔猎时野外露宿的必备品。赫哲人还用鱼皮做成了“温塔”——鱼皮靰鞡,是赫哲人最理想的打猎捕鱼的冬靴,这种冬靴轻便、结实、防滑、不灌雪,同时又能保暖御寒。总的来看,赫哲人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御寒保暖、美观实用。
(二)美味、营养、便捷的生冻鱼食
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为赫哲人提供了天然的大冷库,生冷冻鱼食品更是赫哲族独具风味的食物,也是赫哲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杀生鱼、削冻鱼片和烤塔拉哈等,而“削冻鱼片儿”只有冬天才能吃到,一般将狗鱼、乌苏里白鲑冻硬后,切成极薄的肉片,蘸盐面或佐料食用,其味道鲜凉爽口,是赫哲族酒宴上待客的上品,也因为其味道鲜美、毫无鱼腥味,成为今天北方人餐桌上的美食佳肴。
(三)保暖、实用、结实的御寒建筑
“夏天住昂库,冬天住地窨”说的就是赫哲族两种比较古老的居住形式。地窨,又称“地窨子”,赫哲语为“胡日布”,主要是冬季寒冷时的固定住所。赫哲族与其他北方民族又有些不同,他们冬天不“猫冬”,他们冬季狩猎时会用原木撮起临时性住房——“温特和”(类似于撮罗昂库)。智慧坚毅的赫哲人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找到了适应他们渔猎生产与冰雪环境的建筑结构。
(四)轻巧、结实、极速的交通工具
赫哲族人冬天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滑雪板和狗拉雪橇。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一年中有六个月的时间被冰雪覆盖着,为了适应气候环境和渔猎生产生活的需要,聪明智慧的赫哲人发明了滑雪板,结实轻巧,赫哲人穿上滑雪板去打猎,速度极快,《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记载:“板之中段有皮圈,用以系足,手持杖以支地,行冰雪上,快及奔马。”[2]71在林海雪原和冰天雪地中驰骋的另外一种赫哲人的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因此在史集中赫哲人也被称为“使犬部”,聪明睿智的赫哲人从不畏惧严寒,以最快的速度征服自然。
(五)壮观、奇特、丰收的冬捕活动
冬天到处冰天雪地,江水结冰达1-2米,这也正是赫哲人捕鱼的大好季节,从封江到开江的整个冬天是凿“冰眼”、拉大网的冬季捕鱼期。冬季坐“咚库”捕鱼,即可叉鱼,也可钩钓,冬季还可以和大家一起用大网从冬窝子里捕鱼,今天的查干湖冬捕与此类似。
从赫哲族的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实践中,可以看到骁勇睿智的赫哲族人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冰雪自然环境的优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特有的冰雪生产、劳作方式,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一种独属于他们的冰雪文化。
三、冰雪文化在赫哲族文学中的呈现
冰雪文化是赫哲族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也是赫哲族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赫哲人适应环境,掌握了在冰天雪地中生存的技能,并对冰雪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冰雪不仅给赫哲族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还带来了美的享受,成为赫哲族文学灵感来源,创作出大量的诗歌、谚语、传说和故事。
(一)赫哲族的生态环境描写
由于赫哲族居住的地区是长达半年的冬季,他们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创造了印有冰雪符号生活方式和文学作品。伊玛堪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安徒莫日根》中描绘寒冷的冬日:“不一会儿,天上下起雪来,接着,又刮起三九天的‘大烟泡,真是风吹雪打,寒气冻死人呐。安徒因为穿了毛皮盔甲,不在乎这些风雪。”[3]258以这种寒冷的环境衬托出安徒莫日根的坚毅无畏的性格;《夏留秋莫日根》中:“他长得像冬天里的冰柱那么透亮,照在雪地上那么亮光光。”以及“隔着你白雪一样的皮肤可以看见你的嫩骨”。[4]578通俗易懂地直接表达夫妻间对彼此的思念和爱意。冰雪在赫哲人那是美的代名词,《木都力》写道:“他看到路上有一个狗爬犁,上面坐着个萨满,飞快地跑着。不一会儿,来到了木都力莫日根面前。”[4]255伊玛堪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通俗的表达反映了赫哲族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民俗文化和精神信仰中的冰雪文化。
(二)民俗文化的体现
赫哲人把冰雪融入赫哲文学的每一种表现形式,既能展现赫哲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能看到“赫哲人豪迈奔放的情愫、粗犷大气的情怀和民族自信的情感”[5]215。
民歌《滑雪歌》:“赫尼哪赫尼哪——勇敢的赫哲人,生活在三江平原上,捕鱼又狩猎,不怕风和风浪。穿上两块板能穿山越岭,踩着三块板可过海漂洋!”[6]37诗歌《冰上人家》:“把温暖建在冷酷的冰上,家,就飘出了袅袅的惬意,逆水的鱼儿,顺着笆篱拐进了冰下的家门,冒失,轻撩了七根丝线的门帘,乐曲,唤起了等待的主人。”[7]193诗歌《雪地上的轻舟》:“是高山上的神鹰,飞腾在辽阔的原野?是大地上的雪龙,驰骋在层峦起伏的山间小径?是赫哲猎人踏着雪板蹿上高峰搜寻兽踪。”[7]232散文《捕鳇记》描述了“天然巨石的钓鱼台下的黑龙江上冰天雪地,千里冰封的‘冬捕景象”,描述了“冬钓”激动人心的奇迹时刻,描述了“六只猎狗拉着雪橇飞奔在银装素裹的黑龙江上,满载而归丰收”情景,还描绘了聪明睿智的赫哲人在冰天雪地中欢愉的劳动场景等。这些作品都彰显了赫哲人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民族品质,还突出表现了赫哲人勇于创造的民族精神。
(三)赫哲族文学的呈现形式
赫哲族文学历史悠远,融合了原始宗教传说、苦难的历史经历、深刻的家族传说以及浪漫的爱情故事等元素。赫哲族的传统文学常常充满了智慧,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是少数人民精神的体现。早期的赫哲族人民利用特色说唱伊玛堪来记录古史和英雄故事,此外还有“说胡力”和“特伦固”也在民间流传甚广。如故事、寓言、神话等主要用“胡力说”来记载,其内容短小精悍,形式也较为轻松明快;而一些民族传说则是以“特伦固”来记录的,如《天鹅姑娘的传说》《金鹿的传说》等,更有一些特色民族歌曲,其中“嫁令阔”最为出名,固定曲调,轻快明朗,动人心弦。赫哲族歌曲多数是赞美大自然,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其中的情歌、渔歌、猎歌,这些更是反映了赫哲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是赫哲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表达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赫哲族的作家文学逐渐发展起来。例如赫哲族作家乌·辛白的电影文学剧本《冰山上的来客》、话剧《赫哲人的婚礼》,其中《赫哲人的婚礼》就是利用“伊玛堪”的形式进行表演的,是将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结合,成为赫哲族文学的代表。
丰富的冰雪文化为赫哲文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内涵,赫哲族的民歌、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种种文学体裁无不透露着冰雪的痕迹,赫哲文学既是冰雪文化的再现,也是冰雪文化精神的载体。
四、冰雪文化影响下的赫哲文学的审美表征
“冰雪文化不仅是冰雪特殊符号的文化,同时也决定了生活在冰雪环境中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8]211赫哲族长期处于严寒的地域环境中,在严寒、冰雪等极端气候影响下,渔猎生产、生活习俗、文化艺术以及宗教信仰都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取向,并对赫哲族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果敢坚毅民族情感的深度表达
赫哲族文学作品中常常通过讲述浓郁的地域特色以表达民俗风情,按照美的规律艺术地再现“渔猎生活”之美,讴歌民族的伟大精神。典型代表如“伊玛堪”文学中的“莫日根”们,他们往往都历经磨难,不仅成为捕鱼打猎的能手,而且是为人正直、不畏强敌,是英勇斗争、抗御灾难的英雄。在《满都莫日根》中,“满都”幼年时因与怪物战斗而变成疯子,还有《夏留秋莫日根》中的“香草”、《安徒莫日根》的“安徒”等都是經历了非凡的遭遇,最后成为挽救族人或部族的英雄。“莫日根”们的“历劫”正是赫哲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身居苦寒之地坦然无畏的冰雪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的民族意志的再现。
(二)乐观向上生活意蕴的感性把握
“伊玛堪”、传说、故事、歌谣等多种体裁的赫哲文学不仅是赫哲人生产、生活的记录,也是赫哲人在漫长冬夜里的消遣娱乐手段。可说可唱的赫哲文学,以优美的韵律,陶冶着赫哲人精神世界;以古老的道德,规范着赫哲的社会准绳;以独有的智慧,启迪着的赫哲人的思维;以特有的宗教观念,警醒着赫哲人真善美的观念,这是赫哲人时代精神文明进步的表现,也充分表达了赫哲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理想追求。可以说,赫哲文学是赫哲人精神文化生活进步与赫哲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赫哲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格局的体现。
(三)天人和谐生态哲理的情志抒发
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是赫哲人崇尚自然的淳朴天性。赫哲族一直以来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这里依山傍水、山环水绕,呈现出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这里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为赫哲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赫哲族拾珍》将赫哲族捕鱼季节划分为春季鱼汛期、夏季鱼闲期、秋季鱼忙期、冬季捕鱼期。冬季捕鱼期从十一月开始到第二年的四月,赫哲族运用智慧,积极推动冰雪与渔业、文化、民俗的深度融合,把千里冰封的江面变成人声鼎沸的烟火集市,活蹦乱跳的冷水鱼搅热了数九寒天,一派“冬捕头网大丰收,鱼儿肥美人欢哥”的丰收美景。赫哲人置身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积极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赫哲文学是以赫哲族人民的历史和现实为内容,以神话、传说、预言为传承形式,深刻反映了赫哲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为冰雪文化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
五、结语
赫哲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通过对赫哲族文学与冰雪文化关系的分析可知,在赫哲族文学中,有關冰雪文化的作品占很大比例,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研究价值。多姿多彩的冰雪文化为赫哲文学提供了深刻的内涵,赫哲族文学把冰雪的凛冽灵性引入其中,以冰雪为主题,反映出美好的融合感。冰雪文化与赫哲文学在精神层面深度融合,颂扬了赫哲族的英勇抗御冰雪灾难的斗争精神,表达了赫哲族对故乡大地及其冰雪文化深深的情感,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傅恒,董诰,等.皇清职贡图:第3卷[M].扬州:广陵书社,2008.
[2]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3]黄实秋,刘魁立.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史诗叙事诗丛书:伊玛堪(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黄实秋,刘魁立.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史诗叙事诗丛书:伊玛堪(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5]谭杰.赫哲族渔文化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8.
[6]黄任远.赫哲风情[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
[7]中国作家协会,编.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赫哲族卷[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8]陈霞,姜玉红.冰雪文化发展与创新探析[J].学术交流,2014(07).
作者简介:
刘青卓(2003.1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学。
楚金波(1974.1-),通讯作者,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佳木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
谭杰(1973.9-),通讯作者,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专业教授,研究方向:赫哲族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