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山区“稻+鱼+鳖”共生关键技术

2023-11-12申晓东江学海李小义李嘉尧姚俊杰

科学养鱼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环沟鲤鱼种养

申晓东,江学海,李小义,李 礼,李嘉尧,姚俊杰

(1.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3.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4.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为了促进贵州稻田养鱼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解决传统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019 年借助《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研究》项目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引进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中华鳖以及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的福瑞鲤2 号新品种,在铜仁市思南县项目示范单位的稻渔生产基地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稻+鱼+鳖”模式开展了水稻种植、福瑞鲤养殖、鳖的养殖混合共生种养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稻田自然条件和工程建设 试验地点海拔400多米,年平均温度变化不大,积温较高,无霜期在294 天以上。稻田1 块,面积为7.2 亩。稻田开挖“回”形环沟,沟长275米,沟渠横切面为梯形;沿田埂四周使用厚地膜材料建设防逃设施,防逃墙向田块方向倾斜成“「”形状,高出泥土50 厘米;在环沟的一侧每10 米左右设置长1.5~3.0米、宽0.5~0.8米的木板或石棉瓦作为鳖的食台、晒台,供鳖摄食和晒背,食台和晒背台的一端在田埂上,另一端浸没入水下0.05~0.1米。水源为石阡河水,水质清新,pH 6.5~7.5,温度适宜,注排水方便,适合开展稻渔种养。稻田进排水口对角安装,并在进出水管口安装1 层拦鱼网布,网眼以不跑鱼为标准。稻田环沟中配备喷水式增氧机(1.1千瓦)两台,对角安装。

2.水稻品种及插秧 种植的水稻品种为“中浙优8 号”。5 月18 日开始全人工插秧,行距和株距分别为3、17厘米,每穴3~4株,5月19日插秧完毕。

3.鱼苗、鳖种、鱼种来源及放养 放养福瑞鲤2号、中华鳖来源于具有生产许可证和苗种检疫合格证的苗种繁育场,并检验合格;同时混养少量鲢鳙调节水质,规格为400 克/尾左右的鲢鳙216尾,放养密度30尾/亩,鲢鳙比例4∶1。

鱼、鳖放养时,福瑞鲤鱼种用1%食盐加1%小苏打水溶液或3%食盐水浸浴5分钟,中华鳖种放养前用10 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 分钟消毒处理。测量运输容器内水温与放养稻田的水温,调节温差应不超过3℃,中华鳖种则放在田埂上让其自行爬入稻田中。福瑞鲤鱼种放养规格150 克/尾左右,放养密度15 千克/亩;鳖种放养规格200 克/只,放养密度100 只/亩。福瑞鲤、中华鳖放养田块规格和密度见表1。

表1 鱼、鳖放养田块规格和密度等情况

4.水质、水位调控 福瑞鲤和中华鳖入田后,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前期田面水深控制在5厘米,促使秧苗扎根,中期水稻孕穗期,田面水深加到12 厘米,后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把水深保持在20 厘米以上,环沟内可以定期加注新水。9月水稻收割后,把田面水深加到最大,水体透明度控制在20~30 厘米,定期沿环沟水体泼洒生石灰20~25千克/亩。

5.福瑞鲤2号和中华鳖养殖关键技术 鱼鳖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鱼饲料使用“通威”鲤鱼专用料,蛋白质水平为30%~32%;鳖饲料以投喂低价的鲜活鱼、屠宰场下脚料和鳖专用人工配合饲料为主。鱼每天定时、定点投喂3次,投喂地点选择在环沟内,配合饲料按鱼总体重的3%~5%投喂;鳖每天投喂两次,投喂在饵料台上,日投喂量为鳖总体重的10%。整个养殖期间,在鱼、鳖饲料中每月安排1次添加增强免疫力的复合维生素投喂。天气转冷、水温降低时少喂甚至不喂,变质、发霉的饲料坚决不喂。

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坚持水质调控,保持良好的水质对于稻田养殖福瑞鲤和中华鳖十分重要。特别要加强水体中溶氧、氨氮、亚硝酸盐、pH 等水化因子的管理,经常加注新水或适时加开增氧机等,为稻田中福瑞鲤和中华鳖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域环境。

二、养殖结果

2019 年5、6 月放养150 克/尾福瑞鲤2 号鱼种108 千克、200 克/只中华鳖720 只和400 克/尾2 龄鲢鳙鱼种216 尾,经过245~270 天的人工饲养,于2020年2月分别起捕。收获福瑞鲤2号总重量为954.18 千克,亩产132.52 千克,人工配合饲料总用量为1 145 千克,饲料系数为1.2,养殖成活率93%;中华鳖总产量475.27 千克,亩产66.01 千克,人工配合饲料总用量为850.73 千克,饲料系数为1.79,养殖成活率82%;花白鲢288 千克,亩产40千克,养殖成活率75%。详见表2。

表2 不同品种质量和养殖效果的比较

三、分析讨论

通过245~270 天的“稻+鱼+鳖”共生技术模式养殖结果和传统“稻+鲤鱼”对比可发现:“稻+鱼+鳖”共生技术模式试验使用鳖专用人工配合饲料850.73千克,费用10 208.76元;使用鲤鱼专用配合饲料1 145 千克,费用6 641 元;购买幼鳖720 只,费用13 680 元;购买鲤鱼种108 千克、鲢鳙鱼种216 尾,费用3 110.4 元。总计购买主要试验材料花费33 640.16 元。按照示范单位实际售价中华鳖120 元/千克、稻田鲤36 元/千克、鲢鳙9元/千克计,水产品产值93 974.88元,除去主要材料成本,毛利润达60 334.72 元,亩毛利实现8 379.82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高原山区“稻+鱼+鳖”共生模式是通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稻渔共生理论、水稻和鱼秋冬轮作,构建稻田生态系统。通过加高稻田田埂和开挖鱼沟、鱼池等建设山区新型标准稻田,种植水稻,主养福瑞鲤和中华鳖,套养鲢鳙鱼,充分发挥物种间共生互利的作用,为主养鱼、鳖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现稻田里既种植水稻、又能同时养殖高价值水产品的目的。

本模式利用中华鳖优质品质、较好的市场价格、绿色(或有机)水稻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所以,充分利用贵州高原山区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条件,引进实施山区“稻+鱼+鳖”共生技术模式,务实推进山区稻渔生态种养生产,有效促进农业品种结构调整。

猜你喜欢

环沟鲤鱼种养
读《鲤鱼跳龙门》有感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鲤鱼旗装饰坠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青虾育苗新模式
——环沟直放抱卵虾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鲤鱼跳龙门
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田间工程改造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