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孩子进入童话的世界
2023-11-11陶诗秀
陶诗秀
孩子们大都喜欢读童话,不论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还是现代人创作的童话,都能博得他们的欢心。因此,大人们不妨多为孩子写些童话,从精神上丰富他们的童年。
童话在时空背景、角色人物、情节设计上较为自由,在材料上看似可以随意择取,但这种自由对作者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因为用来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材料,是不能杂乱无章地塞进作品的。
首先,要引导儿童进入童话世界,需要从他所处的现实世界中构筑一条通往童话世界的马路,这条马路有交通标线和标示牌指引,让儿童顺着指引走进或是森林、湖底,或是地心、外太空等虚拟的童话世界。马路上的这些路标、路线、路牌,就是标示童话世界的秩序。有了秩序,孩子们阅读童话时,就能依此逻辑去理解、感受,而不至于和现实世界混淆。
童话世界的秩序是作者设定的,必须符合规则。譬如设定角色是小矮人,应有的秩序就是:个子小,床小,拿柜子上的东西要借助椅子垫高。设定情节的发展也应如此。譬如快乐王子是一尊铜像,所以必须借由燕子帮他送东西,这就是秩序。
從儿童的角度来说,阅读童话时,他的知觉起点是他的现实经验,他必须调适自己与作品世界间的关系,以便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消化作品。阅读作品时产生的态度可能是接纳的,也可能是排斥的。若他能领会作品里那些超脱现实的想象性材料,就会提高阅读兴趣,但也可能会认为其荒诞不经而产生排斥。
童话比其他的文体有优势的地方在于它具有激发想象力的功能,因此在童话中提供想象性的材料是必要的。在材料选取、安排与撰写上,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首先,想象性的材料要符合儿童的兴趣,这样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共鸣。儿童透过作品里的情境、角色行为,生发情绪并深化为情感,进而产生潜移默化的结果。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情感,而非只是认知层面。
其次,材料应先架构在儿童经验内的事物,再延伸到他的间接经验,最后到未曾有过的经验。儿童是透过自身经验去感受作品的童话世界,作品中熟悉的生活经验就是他们延伸想象的桥梁。
再者,材料撰写时要呈现具体的意象,巧妙发挥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作用,更能引发儿童的想象。例如,“月亮好美呀!”这句话所能引发的想象较为薄弱,若是改为“月亮上升了,皎洁的月亮抖落银色的羽毛,羽毛像雪花般飘落在寂静的屋顶上”这样具象的描写,则更能吸引儿童开阔他的想象空间。
最后,如何让儿童怀着好奇有趣的心情走进作品的童话世界,也是作者面临的考验。举个例子:“上星期四的早上,我来不及吃早餐就去上学,第二节课下课后我觉得很饿,到合作社买了一个面包吃,吃完觉得好饱,整天都不想吃饭。妈妈问我究竟怎么了,我告诉她,她不相信。隔天,我买了一个面包回来给妈妈吃,妈妈也像我一样,三天了,直到现在还饱饱的,仍然不觉得饿。”读完这段短文,儿童会有什么反应呢?大概会排斥吧!因为作品的背景吻合他身处的生活世界,但现实里一个面包不会如此神奇,这样的逻辑很快会被现实经验否定。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儿童走进童话世界呢?以下这四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种是时空远离法。
原理:在人类的想象中,古早、未来、遥远的时空下发生奇异事件都是极有可能的,纵然在科学昌明的今日,古埃及、百慕大对人们仍有神秘感,存在可以接受的心理距离。
使用时机:此法可作为开头,迅速把儿童从现实世界拉到作品世界。
举例:“古时候,在中国和印度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小国家……”“很久很久以前,世界还没有形成陆地,只是一片沼泽时……”
第二种是幻梦法。
原理: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梦境常常是不符合常理的,因此作品里的材料若是如梦如幻,当然是可以接受的。
使用时机:在即将由现实世界或实体世界要转换到想象或虚拟世界时使用。
举例:“那是个闷热的午后,小铭在树下乘凉,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突然,他觉得鼻子痒痒的,打了个喷嚏,睁开眼却发现有一个三英寸高的人儿,站在他的嘴唇上……”
第三种是拟人化角色法。
原理: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但和万物沟通仍然是困难的,把万物当成具有情感、思想的人,不会引发儿童的排斥,反而点燃了他和万物交流的愿望。
使用时机:大多运用于开头,让儿童迅速从现实世界来到与万物同在的想象世界。
举例:“布娃娃小精灵和布娃娃小勇士躺在走廊的地板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人们的动静……小精灵跟小勇士使个眼色,小勇士就爬了起来……”
第四种是问题待解法。
原理:主角面临危机,危机若不解除,就会造成不幸的后果。儿童因为与生俱来的同情,期待能出现一些奇迹来解除危机,这时若呈现想象性材料,也会被儿童接受。
使用时机:当主要角色面临重大困境或危机时,由现实情境转换成想象情境。
举例:灰姑娘很想参加王子的舞会,可是后母百般刁难她,撒了满地的豆子要她捡起来,捡干净才能去参加,这时出现了神奇的角色来帮助她。
在童话的创作上,可以善用以上这四种技巧,把孩子引入作品里的想象世界。这些材料中的魔法、超能力角色、鸟言兽语或是奇特的情境,既不会跟儿童的经验世界有所冲突,又符合儿童兴趣,具象传神,一定能激发儿童神奇的想象力,带领他们享受童话世界的乐趣。
(责任编辑/孙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