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11-11王李琳
摘要:在深度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由于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快加深,西部地区农村面临的基础投入较弱,历史欠账较多等养老问题叠加,已成为刻不容缓亟须解决的问题。宝鸡市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守好“三农”基本盘、让农民真正幸福起来、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一步。文章通过对宝鸡市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建议,以期对西部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西部地区;农村养老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9-0109-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9 文章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的养老服务[1],这为养老服务覆盖较弱的西部农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据统计,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跨入中度老龄化时段。在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2]。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3.81%,高出城镇7.99%,说明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比城镇地区更严重[3]。宝鸡市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人均GDP低,农村养老问题更为突出。“老龄化伴随城乡倒置”突出反映了当前农村养老遭遇的现实问题和典型困境[4]。宝鸡市农村养老问题的历史欠账较多,人口老龄进程过于迅猛且兼具“未富先老”“城乡倒置”“不平衡不充分”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养老进程,农村养老难问题仍然严峻。
1 宝鸡市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
1.1 宝鸡市人口老龄化相关情况
1.1.1 宝鸡市人口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宝鸡市常住人口为
3 321 853人,出生率9.7‰,死亡率6.19‰,自然增长率3.51‰[5]。截至2022年上半年,缩减为328.2萬人,其中城镇人口比重58.74%,全年人口出生率8.50‰,死亡率7.70‰,人口自然增长率0.8‰[5]。短短两年,出生率减少快,而死亡率加大,自然增长率大幅下滑,加之大城市“虹吸效应”,中青年人流失,人口总量11年间减少了42.5万人,年均降率1.12%以上。
1.1.2 宝鸡市老年人口老龄化趋势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按照此标准,自2000年起,宝鸡市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现属中度老龄化阶段。根据宝鸡市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5岁-59岁人口为2 036 162人,占61.3%,相较第六次人口普查,比重下降10.71个百分点。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共为752 731人,占比22.66%,较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了
9.36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为524 953人,占比
15.8%[5]。整体而言,宝鸡市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这表明宝鸡市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加深。
1.1.3 宝鸡市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
据陕西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60岁以上老人占比19.20%,西安市比率最小16.02%,宝鸡市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陕西省农村老人占比25.08%,高于全国23.81%的平均数。宝鸡市农村老人占比早在2017年时就已经是21.17%。自2000年以来,“中青年人大量外流”,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老人占比大大上升。宝鸡市老龄人口前三名岐山县,27.07%;扶风县,26.81%;凤翔区,25.95%。据调查,农村老龄人口占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龄形势严峻[5]。
1.2 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2.1 工作思路及整体情况
宝鸡市以“六个老有”为目标,完善养老政策机制,加大各方面投入力度,规范管理,丰富拓展养老服务内容。以“政府+社会”“居家+互助”相互结合互补的方式推动,宝鸡市初步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共有1 359所,其中养老机构53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65所,全市养老床位共有2.38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张[6]。
1.2.2 工作特色方面
一是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方便快捷收效好,实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需求。二是注重养老护理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通过“集中+个别选优”“引进来+走出去”“基本功+特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已初步培育了一支由1 300余名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组成的职业化队伍。三是建成市级“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云平台,截至2022年底有163个社会(组织)入驻,涵盖家政、修理、餐饮等11个行业。特别是疫情期间,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养老服务机构对老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紧急上线了养老服务机构疫情直报系统,确保养老服务机构对老人的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1.2.3 农村养老服务方面
宝鸡市累计投入1.2亿元,共建成农村幸福院
1 141所,市县区各级机构每年给农村幸福院补助资金2 500万元,保证这些幸福院正常运行,为全市5.5万农村空巢、独居及其留守老人提供了日间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医疗保健、精神慰藉、互帮互助等服务。率先在全国探索开展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在13个县区、81个村、3个项目对缴费和待遇实施补助,补助金额共计821.67万元,使4.32万人受益[6]。
2 宝鸡市农村养老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农村养老供需矛盾突出
農村老龄化程度高与发展起点低的矛盾,养老服务需求高与实际购买力低的矛盾,自我保障难度高与政府相关投入低的矛盾等比较突出。一是农村养老机构单一且数量不足,很难覆盖全域农村。二是农村养老院基础设施参差不齐,专业人员稀缺。三是社会化的养老机构收费标准高,一般的农村老人无力承担。四是农村老人有的由于观念问题,主观上造成的养老问题。目前,多数养老机构相关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只能满足老年人日常起居、饮食,简单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需求,无法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
2.2 农村养老费用问题突出
根据现有生活物价指数和生活水平,农村养老人均费用约6 500元每年,月均542元左右,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成本(食品及副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水电煤气、生活日用品等支出)、医疗成本和其他成本(丧葬、生产资料、人际交往等支出)三大部分。其中农村老人月均食品支出和副食品支出大约分别为202.1元和39.2元,月均衣着成本约为20.8元,月均交通和通信支出约为11.4元,月均水、电、煤、气等支出约为23.8元,月均洗澡、理发费用约为12.4元。人均月医疗成本约为100.7元。费用高于农村老人养老保险金额的平均数,如果是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有其他生产所得或者子女赡养费,则问题不大。如果是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这笔养老费用就无法承担。现实状况是,为了子女教育或者进城务工等原因,农村的留守老人数目很多,比例较大。
2.3 农村养老形式单一,机构类型单一
民办的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在城市日趋发展壮大,但是在农村还是空白的居多,民营养老机构亟待发展。
据调查,宝鸡市农村养老主要是居家养老的形式。养老的主要载体是家庭,每个县区设有公办集中养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由于费用支出大,一般都设在市区。乡镇没有设养老院等机构,每个村设立“幸福院”,这是唯一的村内养老机构,运营状况艰难。一是大多数幸福院是利用废旧学校或者闲余房产改造而成,设备简陋。二是农村老人的守旧观念,不愿意入住。目前,宝鸡市 65岁及以上的老人中,绝大多数老人选择家庭养老,多数老人与子女孙辈们居住,形成三代同堂或者四代同堂的家庭现状;少部分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子女定期提供生活照料的情况。除家庭养老之外,少数老人选择社区养老,极少数经济基础好的老人选择在城里入住养老机构。
2.4 农村养老“三个低”问题突出
一是农村养老起点低。农村目前的养老服务机构总体上是补历史旧账,无论是在养老模式实践上,还是养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都比城市严重滞后。二是服务承载力低。由于农村大部分年轻人进城,缺乏青壮年,更谈不上拥有养老服务的专业护理人员。在“幸福院”里,都是村干部兼职为老年人服务,服务承载力有限。三是养老服务水平低。农村养老服务对象很多是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包括低保人员、孤寡老人、失能老人、特困供养老人等,对养老服务的特殊性要求高,这些都无法满足。
3 宝鸡市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路径
3.1 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农村面临着严峻的养老挑战。一是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及富农强农惠农优惠政策,加强全域农村养老的统筹规划,依靠体制机制优势,解决人口“空心化”的农村养老难题。二是转变思路,把工作重点由现在的“缓解现状”转变为制定系统化、全局性、根本性、超前性、有效性应对策略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从战略上更加标本兼治,从战术上目标明确,更有针对性。三是建议结合省市等相关养老产业政策,如《陕西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宝鸡市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宝鸡市农村互助幸福院绩效考评办法》《宝鸡市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助管理办法》《宝鸡市社会养老机构运营补助管理办法》等,制定宝鸡市养老服务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可行性措施,从全局的角度、开阔的视野,研究制定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政策措施。
3.2 立足农村实际,支持养老多元化探索,从源头上节省成本
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地区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大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一是顺势而为,巩固和发展以居家为基础、乡村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例如,福建省农村社区互助养老以老年协会为基础,村委会和村民为支撑,建立了“集体参与、互助幸福院、村办老年食堂、村办敬老院”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的服务模式,村里老人可以免费或低偿入住村办敬老院。同时在镇或村尝试成立老年协会,发挥其作用,建立农村老人养老档案,对档案进行研判,具体分类施策。精准识别弱势老年人养老需求,建立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档案,为留守农村弱势老人提供医疗支持;积极支持老年协会开展老年互助养老,传统宗祠与村庙是老年协会发展的文化基础,资金、场所、服务人员的问题可通过老年协会协调互助方式解决。二是结合村级养老档案,提高农村养老的精准度,发挥健康中国战略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降低养老成本。推动“医疗”下乡,鼓励城市大型医院派医生到农村养老机构服务,明确服务期限和奖励办法,强化对农村的医疗支持,并逐步形成稳定的制度。三是以老人的需求为导向,借力智慧养老等手段,最大限度整合各方资源,激活养老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满足居家养老服务规模巨大、种类繁多的需求。如,针对失能老人照护等家庭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依托专业的社会养老机构,将康复护理服务送上门,作为整合社会资源、激活农村服务的有益探索,并将乡镇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3.3 盘活资源,壮大养老产业
一是借助乡村振兴的产业契机,积极扶持农村养老产业发展,全面激活农村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及其回乡创业的人才投入养老产业。二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解决农村养老服务承载力低的问题。公办养老机构和村幸福院也应该跟城镇养老机构一样,招收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服务。未来在农村养老中民办养老机构应该是养老机构的主力军,各级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积极的辅助政策,拉动市场运作,带动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养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形成专业养老产业链。大胆引进和吸引口碑好、服务好、实力强的民办养老机构服务农村,加大补贴力度,吸引更多的优质养老机构投入到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当中。
3.4 延伸农村养老产业链,提升农村养老的造血功能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财政支撑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养老的投入,力求把过去的养老投入短板补齐,再拓宽支撑农村养老的资金支持维度;在财政支持为主的基础上,借助社保等平台,打造农村养老资金蓄水池,把资金资源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农村养老设施、养老软件等方面建设;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优化农村基层治理,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如康养小镇、长寿乡村、生态观光农业等,做长农村产业链,并使之与农村养老互嵌,以此提升农村养老的造血功能,让资金支持可持续。
3.5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导农村老人进入新养老时代
受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养儿防老”等孝文化的影响,不少老人认为孩子赡养父母天经地义,不养则是“不孝”,某些老人还认为子女送自己进养老院是特别丢人的事情,属于家丑。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不利于青年人的创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鉴于此情况在农村较为普遍,建议当地政府加大引导,通过“党建+”或者“+党建”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宣传新时代新的养老观,让老人积极适应多种养老方式,把青壮劳动力从守旧的家庭养老解放出来,释放动力和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
4 结束语
严峻的农村老龄化形势所带来的农村养老问题突出而尖锐。加之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不同县区在农村养老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过程中尽显差异,使得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更为复杂,难度也更大。纵观宝鸡市农村养老的现状,结合我国老龄化区域分布特点,通过查阅和分析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农村养老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快,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走在前面,为西部农村养老提供了借鉴。文章针对西部城市宝鸡市农村养老的突出问题,提出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立足农村实际,支持养老多元化探索,从源头上节省成本等对策路径,以期对西部其他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9月20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 (2022-09-20)[2022-09-20].http://www.nhc.gov.cn/xcs/s3574/202209/ee4dc20368b440a49d270a228f5b0ac1.shtml.
[3]李雪.如何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西安交通大学王立剑教授访谈[J].中国民政,2021(15):54-55.
[4]赵玉峰,杜飞轮,孔伟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分布特点[J].中国经贸导刊,2022(06):83-85.
[5]宝鸡市统计局.宝鸡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EB/OL].(2021-07-19)[2021-07-19]. http://tjj.baoji.gov.cn/art/2021/7/19/art_
1959_1402530.html.
[6]宝鸡市民政局.对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第215号提案的答复函[EB/OL].(2022-08-26)[2022-08-26].http://mzj.baoji.gov.cn/art/
2022/8/26/art_13253_1550571.html.
作者简介:王李琳(1981-),女,汉族, 陕西宝鸡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党风廉政、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