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村新型经营模式探索
2023-11-11丁琳王林
丁琳 王林
摘要:在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村新型经营模式被广泛关注和探讨,已经在我国各地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发展。文章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为例,对临潭县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并对农村新型经营模式的主要做法进行论述,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期为其它农村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农村新型经营模式;模式探索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9-006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267;F321.42 文章标识码:A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营模式,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稳步提升,农民收入也持续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临潭县新型经营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期为其它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1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发展现状
2021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73亿元,同比增长6.5%;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达到0.81亿元,增长44.7%;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62亿元,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1亿元,增长5.5%;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59亿元,同比增长3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 128元和9 704元。临潭县正在大力投入资源,精心规划,努力构筑G248线大岭山至卓尼公路、生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青藏之窗·冶力之舟等45个重大工程。
2 “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新经营模式的主要做法
2.1 建基地搭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园基地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基地,并成功创建了一个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和特色果蔬市场,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典范。首先,科学选址。明确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远离污染源区和水源保护区的区域。其次,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例如,设置垃圾分类站、净化污水、控制有害气体排放量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再次,完善配套设施。在生态园基地中,通过修建道路、桥梁、排水渠、电力线路等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基地的日常运营需求。除此之外,增加绿化带、停车場、办公室等辅助设施,方便基地的运作和管理。最后,管理人员加强基地的管理与维护,保障了基地的长期运行和健康发展。在生态园基地中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基地的各项操作流程;通过加强基地的宣传和教育培训,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通过加强基地的管理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1]。
2.2 实现教育常态化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新型经营模式强化教育引导,深化“双培”工程。首先,通过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在生态园基地中通过开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农民基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其次,通过加强进修教育,提高农民专业技能[2]。在当地生态园基地中开办各种进修课程班,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最后,当地通过加强基地的内部培训和交流活动,实现全面改善。在当地基地内举办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学习活动,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聘请专家学者前来基地授课,分享经验和技巧,以此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
2.3 实现上下联动,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新型经营模式实现上下联动。首先,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引导市场主体的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协同作战。在生态园基地中可以将基地作为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吸收当地农民加入合作社,共同进行农业生产。同时,将基地作为合作社的销售平台,将基地的产品直接出售给合作社会员和其他客户。其次,通过发挥农户的作用,发挥家庭联结的作用。在生态园基地中鼓励农户自主创业,发展多种模式。同时,也鼓励农户互相协作互助,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2.4 以基地为依托,增加农民收入
第一,通过加强基地的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在生态园基地由基地负责人牵头,与其它基地联合起来,共同推进基地的发展。例如,古战镇卡勺卡村采取了购买帐篷、烧烤炉等设备的方式,尝试建立一个风筝营地,并且成功举办了一场名为风筝节的活动,这一举动吸引了大批的游人前往感受农村的独特魅力。试点成功之后,合作社为其积极争取村集体经济资金以提升和改造岗布风筝营地的基础设施。同时,合作社争取到120万元的民族乡发展资金,打造了甘南首个轨道滑草游乐项目,还配套实施了水、电、网等基础管网以及营地道路和亮化工程,将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与休闲娱乐深度融合。第二,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开发、分区管理”的原则,逐步构建基地生态系统[3]。在生态园基地中先确定基地的总体规划,再逐一分解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都应有自己的特点和目标。接着,针对不同的小区,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和方案,明确各环节的分工和职责[4]。第三,通过加强合作社与深加工企业的合作提升基地产品的附加值。在生态园基地中通过引入专业的深加工企业,为其提供生产原料和加工服务,提高基地的产品品质和价值。第四,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整合基地内的资源优势,打造品牌效应和竞争优势。例如,古战镇始终秉承党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党的建设引领力量,将增强村庄集体经济与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紧密相连。借助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县城十分钟经济圈”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村庄集体经济和民族乡的发展资金,激励并支持党支部主导的村级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公司等。同时,将把乡村景色、美味佳肴、传统文化以及休闲活动紧密结合,以此推动本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地摊经济”和“夜间经济”的发展。
2.5 加强宣传,完善监督机制
一方面,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引导广大群众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行动方向,增强村民参与意识和责任感[5]。例如,在生态园基地中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让广大农民了解生态园基地的重要性和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监管机制,严格把关监督工作,防止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例如,在生态园基地中,通过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定期检查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从而减少了其它问题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整体发展。
3 “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新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对于新经营模式认知不足
现阶段,一部分人对“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新经营模式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他们往往只关注其中的一些方面,忽略了其它方面的重要性。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首先,在党委方面,部分人员缺少对新型经营模式的整体规划和指导。因此,导致新型经营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次,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这不仅会导致个人利益受损,还会影响整个社区的安全和发展。最后,由于广大群众对于该模式的认识还比较少,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
3.2 合作社项目融资难
合作社项目融资困难主要表现为银行贷款利率高、审批周期长、贷款额度有限等问题。同时,合作社项目融资还存在其它难题,如银行对合作社项目的评估标准较高,且银行对合作社项目的风险控制较为谨慎。因此,对于合作社来说融资渠难。
4 完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新经营模式的提升路径
4.1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在完善新型经营模式过程中,应重视并加强党支部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落实好“三农”战略部署,着力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农民充分理解和掌握“三农”战略部署的意义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理念和态度。首先,在党委方面,应该加强对新经营模式的宣传,使更多的党员干部能够理解新型经营模式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专业培训,让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6]。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党员干部运用新型经营模式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其次,党员干部应主动向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方式,让广大农民了解“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新型经营模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最后,广大民众应接受党的正确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极参与到相应战略部署中。
4.2 解决合作社项目融资难、手续繁琐等问题
针对当前合作社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信贷环境,降低融资门槛。例如,在银行方面,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缩短贷款期限、简化申请流程等方式来缓解融资难的问题;在政府层面,可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发放贷款贴息金、降低税费等。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多元化筹资来源。例如,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合作社融资中来;还可以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向投资者出售股份,获得资本回报。三是加强风险管控,防范不良资产风险[7]。例如,在银行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合作社项目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评估;在政府层面,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规定,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
4.3 扎实工作、规范运行,整体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水平
完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新型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整体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水平。首先,要加强合作社内部的管理,實现良性循环。例如,在生态园基地中,可以成立专业的合作社管理团队,负责合作社的日常运营。同时,也要加强合作社内部的民主制度建设,完善社长选举机制,保证社长的选任过程公正公平。其次,引导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合作,形成规模效应。例如,在生态园基地中,可组建合作社联盟,共同推动合作社发展的进程。同时,也可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合作社服务网络。再次,积极实施农超对接。要积极创设农超对接平台,实现农产品流通畅通。例如,在生态园基地中,可与当地超市、商场等商家进行合作,共同推广产品。同时,还可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工具,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市场营销渠道[8]。
5 结束语
“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坚持不懈地推进这一模式的落地实施,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双赢的目标。不过,也需要注意到新模式的推行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不能盲目跟风而行。
参考文献:
[1]贾立.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创新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2]纪志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3]洪高伟.壮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促进农村经济升级发展[J].全国流通经济,2020(32):93-95.
[4]冯贺霞,王小林.基于六次产业理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微观数据和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0(09):64-76.
[5]王振华,王孝平,洪蒙,等.从优质稻-绿肥模式效益探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中的服务作用[J].湖北农机化,2018(08):31-32.
[6]李爱军,王成文.皖江城市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机制、路径与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18,17(02):68-73+90.
[7]雷小宁.规范发展与信贷创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模式与路径选择——对平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调查[J].甘肃金融,2017(07):25-30.
[8]奂平清.论小农经济和“三农”困境的突破口——兼评“小农立场”[J].学术研究,2018(05):104-110.
作者简介:丁琳(1981-),男,汉族,甘肃临潭人,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