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研究
2023-11-11时小燕刘桂香
时小燕 刘桂香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这对高职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框,包含数字基本素养、数字应用素养和数字发展素养三个维度,提供对高职教师数字能力的全面描述。据此提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路径:以学习为先导,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以应用为根本,培养教师的数字化技能;以发展为导向,提升教师数字化水平。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
[作者简介]时小燕(1981- ),女,江苏泰州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刘桂香(1967- ),女,江西宜春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117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人才人事立项课题“技能型社会背景下高职‘双师创新型教师队伍:内涵特征与培育路径”(项目编号:2022-SRC-019,项目主持人:时小燕)和2019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G507,项目主持人:时小燕、刘桂香)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21-0078-04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势在必行。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这对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国际教师数字素养的普适性框架
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政策,重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应用。
欧盟一直重视数字胜任力在教育领域的作用。2015年发布的《欧洲教育组织数字能力框架》(European Framework for Digitally-competent Educational Organisations)包含15个能力,分为顶层承诺和支持、持续的资源投入、教育工作者的数字能力、教育过程中数字技术的整合、数字技术在评估和认证中的应用五个维度。该框架旨在帮助教育组织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2017年发布的《欧洲教师数字教育能力框架》(European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Competence of Educators)将教育工作者的数字能力分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数字资源的创建和使用、教学与评估、授权学生、促进学生的数字素养、优化数字技术六个维度,提供了具体的能力描述,并按照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水平进行分类。该框架鼓励教育工作者进行个性化学习,并探索教学策略创新。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2017年发布《国际社会和技术教育学会教师标准(ISTE Standards for Educators)》,提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七个领域:学习者和学习、设计和开发、创新和创造、教育技术的有效使用、数据分析和评估、社会与职业参与、数字公民。同时,ISTE还发布了《教师技术整合矩阵》(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trix:TIM),帮助教师了解如何将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此外,ISTE于2017年更新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Educators,NETS-E 2017),增加了计算思维、深度学习、元认知、资料驱动等内容,体现了标准的前瞻性、引领性和指导性价值,对美国教育界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2007年,日本原文部省发布《日本教师信息素养标准》(Japan Teacher ICT Standards),关注了信息通信技术(ICT)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三个主要领域:利用ICT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利用ICT进行教育评估和管理;通过ICT支持自身的职业发展。202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信息通信技术教育推进计划》(Japans 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Promotion Plan),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提升教职员工的数字能力、改善学校的数字环境、推进学校管理的数字化四个方面对学校教育信息化进行部署。在此基础上,日本研究者进一步提出针对教师的ICT能力指標,以促进教师数字化胜任力的提高。
澳大利亚教育学会2011年发布的《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Australian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包含7个标准,每个标准分为不同的焦点区域,并在研究者、精通、高度完成和专家四个能力级别上进行了描述。该标准专注于教师的数字技能提升。
2012年,英国教育标准与测试局发布《英国教师技术能力标准》(UK TeachersStandards),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高质量教学促进学生进步;通过ICT提高教学和学习的质量;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教育评估和反馈;在线安全和合规性。该标准强调教师应在教学和评估中灵活运用技术,同时注意在线行为的道德和法律责任。
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包括5个一级维度、13个二级维度和33个三级维度。一级维度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每个一级维度由若干二级维度组成,每个二级维度由若干三级维度组成。该标准聚焦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
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该框架包含数字基本素养、数字应用素养和数字发展素养三个维度,提供对高职教师数字能力的全面描述。
1.数字基本素养。数字基本素养是客观存在的数字化相关活动在教师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包含数字化意识和数字技能两个维度。第一,数字化意识。一是数字化认识。数字化认识是指教师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包括了解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趋势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等。二是数字化意愿。数字化意愿是指教师在面对数字技术时,主动积极地去尝试、接受和运用的意愿。三是数字化意志。数字化意志是指教师在面对数字技术的挑战时,具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第二,数字技能。数字技能是指教师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和技术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教育技术知识、行业相关技术知识等。
2.数字应用素养。数字应用素养是教师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实施、数字化教学评价和数字化协同育人四个维度。
3.数字发展素养。数字发展素养是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促进自身及共同体专业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数字化学习与研修、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两个维度。
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路径
(一)以学习为先导,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
1.分层次设计课程。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中如此定义“数字足迹”:人们在线搜索或使用时所留下的“元数据”。教师基于各类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浏览、标记、互动等行为时产生的数据痕迹也是一种数字足迹。基于教师的数字足迹,追踪教师成长历程,高职院校可创新技术应用,生成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关联的个体画像。基于个体画像,教师个人的学习行为与偏好能够被用于需求分析与服务推荐。
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分层次设计课程。初级课程的培训对象是对信息化教学基本没有了解的教师,重点介绍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技术,培育教师的数字基本素养。中级课程适合有一定信息素养,希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课程内容包括如何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培育教师的数字应用素养。高级课程则更加关注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创新,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教学方式、运用人工智能进行个性化教学等,培育教师的数字发展素养。
2.多模式实施培训。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和任务。结合高职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学校可以采取“数字基本素养+师范教育”“数字应用素养+技能专项突破”“数字发展素养+教学研究创新”等个性化培训模式。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例如,对于实操性较强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包括SPSS、SAS等定量分析工具,Tableau数据可视化工具等,适合开展线下面对面培训。再如,教师采取远程研修方式,选择优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线上自主学习,从而推动更多教师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实践者。
(二)以应用为根本,培养教师的数字技能
1.校企合作强教学。北卡罗来纳州创造性领导力中心的摩根·迈克尔(Morgan McCall)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学习是在工作中发生的,70%的学习成效来自自身实践经验。由此可见,加强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和项目合作等。企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拥有独到的见解和中肯的意见。学校可依托数字工具和技术,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过程管理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企业专家的全程参与可以使高职教育教学更加贴近产业需求,教师的数字胜任力自然也会得到大力提升。
2.搭建平台促能力。帕尔默(Palmer)曾指出,任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和经验分享。高职院校需整合政府主管部门、龙头企业、行业组织等资源,搭建各类平台促进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第一,建设数字化实践平台。依托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职院校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化创新实验室等数字化实践平台,为教师提供创新性的数字化工具、应用和资源,使教师在更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干。第二,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高职院校定期邀请“云专家”在社群中举办讲座,分享教育信息化领域前沿动态和先进的数字化理念,如人机协同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等;增设互动功能,教师讨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向优秀教师学习如何备课、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教好一门课;开展“云帮扶”,邀请行业专家指导技能竞赛、技术攻关、创新创业等,实现实时、远距离的交流协作。
(三)以发展为导向,提升教师数字化水平
1.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教育与技术的赛跑》(The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认为,“教育一直在和技术赛跑,每一次技术的发展都将导致对人类所拥有知识和技能的重新估值”。高职院校需根据教师成长规律和专业发展要求,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级各类教师的培养发展和管理指导,将数字技术、数字思维融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具体来说,数字化教学设计可包括如何利用数字工具来创建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如何设计符合在线教学特点的课程结构,如何运用数字工具来策划教学活动等。数字化教学实施可包括如何选择和利用适合的在线教学平台,如何在在线教学平台上创建和管理在线课程,如何在在線教学平台上进行有效的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数字化教学评价可包括如何设计和实施在线学习评价,如何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来评估教学效果,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来诊断和改进教学等。
2.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面向学校智慧办公室、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二级学院等业务骨干,开展教育数字化领导力专题培训,使教育管理者理解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意义与使命,增强对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的认识,实现教育管理理念转变以及信息素养和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构建教育数字化管理机制,明确主管领导数字化工作任务与职责,落实教育数字化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度,在体制机制、队伍、经费等各方面做好保障,从而制定各类数据、资源和安全标准,持续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进而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参考文献]
[1]陈婷,王振铎,边倩.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模型的设计及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22):77-79.
[2]李静.课程思政视域下开放大学教师数字胜任力实证研究——基于广东开放大学体系277名教师调查数据分析[J].南京开放大学学报,2022(4):28-35.
[3]李珺,耿俊华.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议题——基于西班牙教师通用数字胜任力框架的考察[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2(3):27-36.
[4](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5]唐瑗彬,牟向伟,石伟平.国际经验对我国职教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构建的启示——基于国际三大主流框架的比较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5):61-70.
[6]王陈欣,宋柯,金慧,等.基于远程教学的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以国际中文教师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2(7):57-65.
[7]王晶莹,周丹华.国际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概念框架、影响机制与实践路径[J].教师發展研究,2022(3):105-115.
[8]韦林翠,林琦.国际视野下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特征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2):111-119.
[9]姚倩,逯行,张军.数字化转型期如何培养职前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基于2012~2022年25项国际实证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23(3):36-45.
[10]杨艺媛.《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胜任力框架》述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5):21-31.
[11]Goldin C,Katz L F.The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2]McCall M W,Lombardo M M,Morrison A M.Lessons of experience:How successful executives develop on the job[M].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