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诊断试剂小公司拥有大未来 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存在明显区别

2023-11-11王宗耀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41期
关键词:组学试剂规模

王宗耀

因生物试剂在科研活动中被广泛使用,近些年,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鼓励生物试剂行业发展,比如在2016 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生物产业是21 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2022 年5 月,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表示,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科技力量。

利多政策刺激下,有43 家生物诊断试剂公司在A 股成功上市,其中,2017 年、2021 年、2022 年为“上市大年”,分别有8 家、9 家、9 家公司,且这些公司绝大多数集中在科创板。目前来看,正在排队IPO 的生物诊断试剂公司还有多家,其中,景杰生物、翌圣生物虽然营收规模暂时不大,但在生物试剂的细分领域却各具特色,未来若能获准上市,其成长性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招股书披露,景杰生物以蛋白质分析技术为核心,通过提供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和抗体试剂产品,服务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诊疗。2010 年成立后,公司连续推出了包括巴豆酰化、丙二酰化、琥珀酰化、2-羟基异丁酰化、戊二酰化、苯甲酰化、3-羟基丁酰化以及乳酸化在内的11 种新型蛋白质修饰组分析业务,推动国内蛋白质组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奠定了公司在国内蛋白质组学行业内领先的市场地位。

与景杰生物不同的是,翌圣生物是一家以蛋白质改造和酶进化技术为驱动,聚焦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料,从事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生物科技企业,通过打通分子酶、蛋白、抗体、核酸、细胞的技术开发路径,成为国内少数同时覆盖三大品类生物试剂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诊断与检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在主营业务上,两家公司虽然均与蛋白质有关,但业务方向上却有着明显差别,景杰生物注重于提供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方向偏研究分析,而翌圣生物更侧重于蛋白质改造和酶进化技术,产品主要为生物试剂。

数据来源:Wind

在问询函回复中,景杰生物披露,2020 年至2023 年6 月末,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3 亿元、2.21亿元、2.53 亿元和1.12 亿元,其中2021年和2022 年分别同比增长了44.02%和14.31%;净利润方面,在上述周期内分别为4132.78 万元、6815.45 万元、7037.68 万元和1697.50 万元。其中,2021 年和2022 年分别同比增长了64.91% 和3.26%。仅从这一数据表现来看,景杰生物2022 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出现明显下降。

翌圣生物问询函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 年至2023 年6 月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86 亿元、3.22亿元、4.75 亿元和1.79 亿元,其中2021年和2022 年分别同比增长了72.62%和47.62%。净利润方面,公司虽然未披露最新数据,但其2019 年至2022年6 月末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80.58万元、5296.89 万元、1.01 亿元和3214.55 万元。显然,翌圣生物2021 年和2022 年的营收同比增速表现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翌圣生物2022 年及2023 年上半年的收入规模虽然比景杰生物要好一些,但两家公司营收规模若相比已上市的生物诊断试剂类公司,则规模依然偏小。公开数据显示,已上市的43 家生物诊断试剂公司2021 年平均营收达到了32 亿元,而在2022 年,代表性公司迪安诊断的收入规模达到了202.82 亿元,柳药集团超过190 亿元,达安基因达到120亿元,明德生物、万泰生物等公司也均超过百亿元,这一情况暗示,两家小公司一旦能够获准上市,在暂不考虑各自公司所在的细分领域发展空间的情况下,未来的成长性还是值得期待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景杰生物收入规模不大,但其在细分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占比却相对较高。在招股书中,景杰生物表示,2020 年中国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5.8亿人民币规模,其中份额排名靠前的5 家公司分别是景杰生物、中科新生命、华大基因、诺禾致源以及欧易生物,占到总市场份额的58.8%。具体而言,公司2020 年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销售约为1.4 亿人民币,市场份额为25.0%;中科新生命和华大基因份额其次,分别为13.9% 和11.2%。

对于公司目前所处地位,景杰生物表示,由于蛋白质组学的产业化尚在快速发展中,该领域的公司营业规模均相对较小。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收入来自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及抗体试剂产品,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6 亿元、1.53 亿元、2.21 亿元和0.89 亿元。此外,抗体试剂产品目前种类仍较少,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产品线还不够完善,且目前客户仍主要集中于基础研究客户和医院客户,生物医药企业业以及医疗器械企业等工业客户的覆盖程度有限。

相比景杰生物在细分市场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不同,翌圣生物所在的细分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据Frost & Sullivan 统计数据,在2021 年中国生物试剂科研類客户市场,市场占有率前十位的厂家分别为赛默飞(9.3%) 、凯杰(3.2%) 、诺唯赞(2.42%)、安迪生物(2.3%)、艾博抗(1.9%)、宝生物(1.8%)、派普泰克(1.5%)、翌圣生物(1.21%)、纽英伦(1.1%)和义翘神州(0.71%),市场排名前十位的厂商仅占有25.44% 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不高。若以翌圣生物2021 年在科研类客户中市场所拥有的1.21% 市场份额来看,其和同行业国际品牌相比,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显然是偏弱的。

翌圣生物表示,目前,生物试剂领域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参与者市场份额相对较低。若公司未来不能在技术储备、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品牌和销售网络搭建等方面持续提升以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则可能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对公司的市场份额、销售规模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招股书披露,景杰生物自设立之初就獨立开发蛋白质修饰组学配套的抗体试剂,至今已陆续研发11 种新型蛋白质修饰抗体试剂,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11 种蛋白质新型修饰组分析技术服务。目前公司提供的蛋白质修饰组学技术分析类型合计26种,不仅在分析的类型数量具有显著优势,更实现了蛋白质修饰分析领域部分配套亲和试剂自主研发生产。

在销售市场上,景杰生物的业务市场主要在国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市场数据统计分析,中国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市场规模从2016 年的1.2 亿人民币规模扩大到2020 年的5.8亿人民币规模,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49.1%。预计在未来,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市场持续扩大,以31.3% 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5 年达到22.6 亿人民币规模。仅从市场规模看,景杰生物所在细分行业天花板仍是偏低的,需要公司在获得上市融资资格后,去积极突破行业壁垒的限制。

除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外,对于另外一类产品,景杰生物表示,2020年,公司将抗体试剂产品作为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方向,大幅扩展抗体业务团队,并将抗体试剂开发品类由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泛抗体扩展为市场主流的抗体科研试剂和诊断抗体原料。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市场数据统计分析,中国抗体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已由2015 年的14 亿人民币增长至2019 年的27 亿人民币,期间复合年增长率18.0%,预计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5 亿人民币,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5.5%。显然,这一业务发展空间比其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市场空间更大,不过从绝对金额来看,其整体规模却依然有限,而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抗体试剂产品发展状况并不及预期。根据招股书介绍,报告期内,公司针对抗体试剂产品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80.93 万元、1466.94 万元、2448.03 万元和802.58 万元,而报告期内,其抗体试剂产品的产销率却分别仅有20.02%、29.03%、14.74%和18.69%。

如此情况意味着,公司虽然在抗体试剂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发,但产品的产销率却依然偏低,产品卖不出去无疑会增加公司库存压力。对此,景杰生物明确表示,如果公司不能在未来完善销售团队建设,加大客户开拓力度,提升公司的抗体试剂产品的销售规模,那么公司的抗体试剂产品将出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相对于景杰生物市场规模有限而言,翌圣生物的细分产品市场规模却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Frost & 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为391.9 亿元,其中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为140.5 亿元,占比35.8%;蛋白类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为195.5 亿元,占比49.9%;细胞类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为55.9亿元,占比14.3%。

然而问题在于,翌圣生物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目前仍偏低。据招股书披露,2021 年度,翌圣生物分子类生物试剂销售收入为2.02 亿元,在中国分子类生物试剂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44%,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际厂商赛默飞、凯杰、宝生物、伯乐和国内厂商诺唯赞、菲鹏生物和全式金;2021年度,其蛋白类生物试剂销售收入为7336.00 万元,在中国蛋白类生物试剂的市场占有率仅为0.38%,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际厂商安迪生物、派普泰克和国内厂商义翘神州、百普赛斯和近岸蛋白;2021 年度,公司的细胞类生物试剂销售收入为4395.89 万元,在中国细胞类生物试剂的市场占有率仅为0.79%,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际厂商赛默飞、丹纳赫、默克和国内厂商奥浦迈等。

这一情况意味着,翌圣生物所在的细分行业市场空间虽然较大,但在强大竞争对手的围剿之下,公司仍需加大研发投入的绝对金额,进一步做好品牌建设,也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在激烈行业竞争中保住应有份额。

两家公司未来发展空间虽然都很大,但目前仍各自有不可忽视的小细节问题。对于翌圣生物来说,公司存在较为明显问题是新冠疫情“后遗症”。2020 年度、2021 年度和2022 年度,翌圣生物与新冠相关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614.76 万元、8174.13 万元和16372.71 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77%、25.42% 和34.49%,新冠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及其对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然而自2023 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明显改善,市场对公司相关产品的需求出现了急剧下降,以至于公司未能再开展上述相关业务,而这也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增长有了明显放缓。因此,能否有效弥补新冠产品带来的业务缺口,成为翌圣生物能否保持业绩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

而对于景杰生物来说,一方面是报告期内公司收入规模仍明显偏低;而另一方面是在景杰生物本就不高的营业收入中,还有一部分收入未能收到真金白银。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各期末,景杰生物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591.60 万元、4459.22 万元、7900.30 万元和10675.65 万元,据此计算,相关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13.73%、29.05%、35.74% 和119.51%。

仅从上述数据就不难看出,景杰生物应收账款占比是在不断提高的,这意味着公司的应收账款能否有效回收的风险需要重视。对此,景杰生物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若公司不能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则存在发生坏账的风险,或因回款周期加长导致流动资金紧张,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组学试剂规模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口腔代谢组学研究
规模之殇
基于UHPLC-Q-TOF/MS的归身和归尾补血机制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代谢组学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