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家农高区:科技赋能 农业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3-11-10文丨成健
文丨成健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成蓝莓种质资源圃,拥有蓝莓种质品种99 个,品种国内最全。
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南京国家农高区”)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区域面积145.86 平方公里。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起步于2009 年,当年7 月获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0 年12 月,获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8 年9 月,获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9 年11 月18 日,获国务院批复,要求“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白马基地培育的南粳系列水稻品种,已在全省推广面积达1300 多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约40%。
紧扣“两区一地”定位持续发力
获批国家农高区三年多以来,南京国家农高区紧扣“两区一地”目标定位,积极探索以科技为主引擎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强化组织领导,持续推进发展要素整合、资源集聚。一是构建组织领导体系。省级层面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科技、农业副省长任副组长的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两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农高区工作。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的工作专班及筹备管理机构,定期调度工作推进,帮助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溧水区将南京国家农高区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由区委书记任农高区管委会(筹)主任、区长任党工委(筹)副书记,举全区之力、统全区之域、尽全区之能推进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单独设立农高集团,并将区国资集团优质资产全部划入。二是做好顶层设计。聚焦国务院批复要求,研究制定南京国家农高区“4+1”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创新规划、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经省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同意后,正式对外发布。目前正由省科技厅牵头推进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三是加强政策支撑保障。省、市均制定了支持南京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市政府专门出台支持农高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清单。目前,长三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科技服务超市总店、白马镇省级特色镇发展示范项目、 湫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等一批具体支持事项已落地实施,正在加快推进。
聚焦目标定位,持续推进农业创新策源、示范探索。围绕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集聚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所等7 家高校科研院所,建成省级健康食品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并正在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曹卫星教授领衔的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实体化运行。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在农高区打造果树根系调控试验示范基地,已经取得系列研究成果;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成蓝莓种质资源圃,拥有蓝莓种质品种99 个,品种国内最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白马基地培育的南粳系列水稻品种,已在全省推广面积达1300 多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约40%。深化与入园高校院所合作,支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王才林教授领衔的水稻育种、南京农业大学侯喜林教授领衔的白菜育种、张绍铃教授领衔的国家梨改良中心等重点平台建设,助力种源创新攻坚。推动未来食品研究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5 个食品领域技术分平台。围绕打造“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依托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联合美国UC Davis 大学挂牌成立“中美全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团队已入驻园区办公;法国安迪苏(世界第二大蛋氨酸供应商、第三大动物营养添加剂和动物营养解决方案供应商)动物营养添加剂项目已正式落户,2023 年第三季度正式开工建设;正在积极对接引进荷兰汉德克斯动物种业、新加坡新果科技等国际优质项目。依托白马博览中心会展平台,先后举办首届中德农业青年领军者论坛、国际未来食品峰会、中国有机发展大会等会展活动80 多场。围绕打造“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挂牌运营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现代农业行业分中心,引进4 家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发布科技成果98 项; 推动先进农业创新技术成果示范推广,打造51 个先进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场景,“石头寨村蓝莓”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带动莓农户均增收2 万元,南京国家农高区获2022 中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突出贡献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科技人才项目招引,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2 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82 家; 成功获批省级外国专家工作室,举办科技人才项目专题路演活动,招引人才创业项目10 个。在推动创新转化方面,与汤臣倍健、光明集团等9 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联合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常态化开展农业科技成果推介,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总店等载体正加快建设。
突出项目引领,持续推进产业链条延伸、体系完善。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加大项目招引、培育和建设力度。一是强化龙头型项目支撑。2023 年农高区实施重点项目35 个(其中省重大项目1 个、市重大项目5 个)。目前,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校区一期计划今年9 月30 日前竣工验收,计划2024 年5 月30 日前二期竣工交付;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主体工程预计今年10 月竣工投用;EOD 项目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总投资23.66 亿元。上市公司中饮巴比、 行业单项冠军大希地食品等一批标杆性龙头企业落户投产,近三年累计完成亿元以上签约36 个、总投资近200 亿元。二是强化科技型项目培育。构建完善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目前有高企42 家,规上工业企业48 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92家。三是强化成长性项目招引。积极推进科技人才创新项目,入选工信部“启明计划”、省“科技副总”、紫金山英才等人才计划104 人次。与中粮集团、华润集团合作设立20 亿元规模的食品科技产业基金,加速项目招引和培育。周光宏教授牵头成立的国内首家“细胞培养肉”研发生产平台公司,已获两轮风险投资。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侯喜林教授研究培育出的“玫瑰白菜”正由学生创业团队策划包装,推向市场。“玫瑰白菜”形似玫瑰,还具有耐寒耐冻、维C含量高、味偏甜口感好等特点。
坚持开放合作,放大集聚效应。紧扣“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发展定位,不断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互通互融。一是走出去。组团赴荷兰、德国考察推介,推动与昕诺飞、骑士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加强合作,鼓励支持本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2023 年初以来南京国家农高区外贸进出口增长26.2%。二是引进来。加强国际优质项目招引,积极对接洽谈荷兰汉德克斯种业等一批优质项目,法国安迪苏项目完成不动产权证办理。三是扩影响。先后举办现代农业国际招商推介会、中国有机大会等高层次展会活动26 场,吸引20 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参展参会,农高区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
坚持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紧扣“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发展定位,加强资源集聚、改革集成,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一是加速产业融合。新签约田果“两莓”深加工、豆果新型健康食品加工等产业项目16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 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30.4 亿元。推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南京国家农高区率先应用转化,建成“两莓”示范基地、智能化种子加工、 智慧稻麦无人农场等一批先进技术示范应用场景。二是推动改革破题。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城乡产业协同平台建设等重点改革任务深化探索、攻坚突破。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获评省级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 模式试点。三是培育乡土人才。依托农高区乡村振兴研修中心,加快培养集聚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先后承接举办29 个班次的专题培训班、培训相关人员近2000 人次。
坚持多方联动,增强工作合力。构建“全域农高区”格局,集全区之力支持保障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推动园区运转更加集约高效。一是强化统筹。研究制定南京国家农高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白马高新区管委会、白马镇、农高集团之间关系;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动“一区多园”协同发展。二是夯实基础。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持续打造蓝莓、黑莓、小籽花生等“一村一品”系列特色产业。三是主动对接。加强与省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专班成员单位对接,共同推进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2023 年《工作要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与新华报业集团、江苏信保集团等6 家省属国企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共建格局。
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
对照农业科技创新“国家队”定位,南京国家农高区将切实扛起自身使命职责,力争“一年新突破,三年大进步,五年大变样”。
强化农业创新策源。深入贯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部署,加快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等重大平台建设,全力争创健康食品智能制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争取更多国家、省重大科技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在南京国家农高区布局。推动入驻高校院所在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技术转移中心,鼓励科研人员在南京国家农高区创新创业,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突出项目招引建设。紧扣主导产业方向,集中力量在招引培育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上寻求突破。积极拓展市场化发展空间,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快速推进农高区城市片区、产业园区、美丽乡村的开发建设。争取省市属国企投资参股农高集团、省市级基金参与投资设立科创基金和产业基金,推动农高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聚焦落实“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部署,以荷兰等农业技术先进国家为重点,加强与外国驻华使领馆、协会、企业互动对接,密切国际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促成一批示范性国际合作项目落地。持续拓展国际化会展市场,争取更多国家和省市重大会展在农高区举办,打响自主会展品牌。
加强乡村改革探索。围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城乡产业协同平台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探索实践,努力形成更多示范场景和典型案例。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更多高水平的农业先进技术示范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