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单元 综合测试
2023-11-10许以智
许以智
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元2世纪,罗马的道路系统几乎遍及帝国全境,东起幼发拉底河,北达苏格兰低地,穿越不列颠、欧洲、北非、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叙利亚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罗马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C.消除了帝国民族间差异
D.加快了罗马城市化进程
2.下表为蒙元时期的大陆交通路线。这说明元朝()
A.对外交通发达促进对外交往
B.开启了与印度的贸易往来
C.丝绸之路的功能呈现多样性
D.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桥梁
3.下列表格将郑和下西洋和欧洲大航海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此解读更为全面的是()
A.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远大于同时期欧洲
B.欧洲的地理知识比当时的中国要更为丰富
C.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国奉行和平外交原则
D.追求经济利益使欧洲航海活动更具持久性
4.清朝定都北京后,仿明制实行漕运制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奉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京汉铁路、津浦铁路也相继通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光绪三十年(1904年)漕运官署悉行裁撤,漕运制度遂告废止。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东北农业的发展
B.始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C.凸显了中央集权的弱化
D.适应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5.下图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周转量的变化情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我国货物周转量的变化情况
A.水运增长反映出开放的深入
B.南方谈话促成公路运输飞跃发展
C.高铁的发展冲击了铁路货运
D.民航的发展导致其货运量增长低
6.1902年,卢汉(京汉铁路)铁路修到石家庄;1903年,正太(今石太铁路)铁路动工兴建。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其逐渐取代正定、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这反映了交通变迁()
A.改变城市格局 B.加强经济交流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快物流发展
7.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是()
A.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B.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C.京津城际铁路通车
D.“东海道新干线”通车
8.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各国民用机场星罗棋布,把人们带入星空时代,这从本质上体现出()
A.飞机的出现适应了社会经济和生活的需要
B.窄体客机脱离时代要求已被淘汰
C.飞机制造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D.飞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第一出行方式
9.古罗马曾发生过多次瘟疫,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的惩罚联系起来,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据此推知,古罗马人()
A.创立巴氏消毒法
B.重视修建饮水道、下水道等
C.修建复合式公寓
D.逐渐普及自来水与排水系统
10.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被狗咬过后的治疗方法,“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该方法与近代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大体相近。据此可知()
A.《肘后备急方》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古代中医注重借鉴并且采纳西医的治疗方法
C.中医在防疫治病方面具有一定迷信色彩
D.中西医在部分诊疗原理和做法上具有一致性
11.“药王”孙思邈在谈及行医准则时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日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这反映出孙思邈的行医准则()
A.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
B.彰显了民本主义的色彩
C.蕴含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D.体现出阴阳辩证的哲学
12.晚清《大公报》所刊载的一则西医广告中写到:“ 世界上的人,本是精气血肉长成的,身体不似金石的坚固,牙齿就是人之一生紧要开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对此理解最準确的是()
A.宣传拓展医疗业务
B.传播西医基础理论
C.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D.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13.面对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的日益显现,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公众健康法》,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1867年又制定新的《防疫法》,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这些措施()
A.未能解决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问题
B.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卫生防疫体系
C.推动了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化法治化
D.引发了公众对防疫问题松懈心理
14.下图是1974年6月26日发行的编号邮票——赤脚医生,分别展示了赤脚医生为一群儿童打预防针、夜晚顶风冒雨涉水前去为病人看病、在崇山峻岭间采草药、为劳动中突然发病的农民诊治的画面。画面生动反映了()
A.乡村医疗的投入快速增加
B.傳统医药学取得长足进步
C.乡村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D.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
15.1968年12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推介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和经验。由此,全国掀起兴办农村合作医疗的高潮。到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农村人口,这表明我国()
A.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推进
B.新农合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D.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16.下图为1949—2018年中国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图。这直接反映了()
A.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B.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机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旧有河道迂回曲折,水路转运诸多不便。世祖忽必烈采纳韩仲恽、郭守敬等人的建议,截弯取直,重新规划运河线路。将旧运河的中段东移到今山东境内,再修通京、津地区的河道,直达大都。1293年,南起杭州、北抵大都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1700余公里。由于运河各段地势高下不一,元朝改善坝闸技术,利用更加省时、省力的复式船闸来调节水量提高运输能为,还专设都水监及下级机构掌管河道运营,严格控制来往船只,保障河道畅通。大运河凿通后,“江淮、、湖广、四川、海上一部外诸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在沟通南北交通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苏伊士地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早在古代,埃及法老就曾试图领导人民开凿苏伊士运河,但没有成功。新航运开辟以后,伴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西欧国家企图控制关键性航路枢纽,法国觊觎苏伊士地峡由来已久。1854年埃及与法国签署开凿合同,法国人负责策划,历时十多年,运河终于竣工通航。但十几万埃及劳工因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此后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购买运河股票、甚至驻军侵占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直到1956年,埃及政府才通过艰难斗争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
——摘编自吕桂霞《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在运河开凿和管理上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伊士运河开凿。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运河发展的认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天花病毒是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入美洲的。私人船主、船员通过贸易站频繁与土著接触,把天花传播到印第安人当中。携带病毒的传教士在印第安村落之间来回奔波,成为引入和传播天花的导火线。人们感染天花病毒后,病毒在携带者体内存在一周或更长时间。1520年,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带领军队在攻克特诺奇提特兰时,天花感染当地印第安人并大规模流行。1588年,天花波及整个南美大陆。天花登陆美洲造成印第安人口急剧减少,殖民者重新考虑种植园和矿井的劳动力来源。天花不仅击溃了印第安人的抵抗力,也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印第安人不再相信神的庇护,转而信仰“欧洲上帝”。天花大流行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少数幸存者也无法保存印第安人传统文化,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被“植根”在美洲大陆,有些地区出现了西班牙语和土著语并存的现象。为了减少天花大流行造成的损失,西班牙国王敕令医师领导皇家慈善疫苗远征活动,进行过6万多次的疫苗接种,对控制天花在美洲的流行意义重大。
——摘编自刘去非《16—17世纪西葡殖民时期美洲天花大流行的特点及其影响》
(1)据材料概括天花在美洲传播的途径及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在美洲传播带来的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国家,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英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1848年,经过议会辩论,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法案规定:“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广泛任命检查巡视员,派他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这使得地方政府强烈不满,由此,1858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1年,议员提出并成立了地方政府委员会,推动议会颁布了1872年《公共卫生法》;1875年,又颁布了强化、巩固现有一切成果的《公共卫生法》,规定“任何被通报为污染物制造者的受委屈个人都有申诉抱怨权”,这使得检查员所做的工作极易遭人误解,这些法案连同1875年的《食品和药物法》“共同构筑起了英国近代乃至现代社会公共卫生立法和管理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萧甬铁路建设
1898年,清政府与英商怡和洋行订立《苏杭甬铁路章约》。
1905年,浙江绅商在上海斜桥推举两淮盐运使汤寿潜为总理,发起招股修路,抵制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
1908年,浙江与海外华侨又集新股535万银圆,先后共集资1019万银圆,清廷迫于内外压力,铁路由“浙路公司”兴建。
1909年,甬曹段(宁波至曹娥)铁路开工。
1913年12月,宁波至曹娥江东岸77.9公里铁路线筑成。
1936年,杭曹段(杭州至曹娥)铁路动工,1937年11月建成,曹娥江大桥建成桥墩、桥台,全桥未建成。
1937年底,为阻止日军进犯,通车不满一月的萧甬线钢轨全部拆除。
1953年7月,重建萧甬线。
1959年,萧甬铁路全线通车。
——摘编自任桂全总纂《绍兴市志》
以“从萧甬铁路看近现代中国”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见下期)
聚焦核心素养,学习资源荟萃,模拟集锦呈现,“高中历史教学考”——帮你科学备考、快速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