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2023-11-10李成林
李成林
备考清单
备考指南
本期内容的主要学习目标是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集中于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历史上天花、鼠疫等疾病传播的影响;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近代西医在中国引入和推广的过程,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和阶段特征;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影响;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经济和科技是现代医疗成就的基础;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构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努力和意义。
时空隧道
重点难点
一、历史上的疫病
1.表现
(1)天花: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
(2)鼠疫: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為“黑死病”。
2.影响
(1)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2)近代以来,疫病仍然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3)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
(4)建立救治机构
①西汉: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②隋唐:寺院病坊也收治病人。
③古罗马: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
(5)近代医学进步控制疫病
二、中医药的成就
1.战国: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2.西汉:《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3.东汉晚期: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4.唐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5.明朝: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医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方针;中医典籍的整理,秘方验方的挖掘,中成药制剂的开发;2015年,屠呦呦因从青蒿中分离出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传统中医与近代西医的区别
2.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1)教会医院大量出现
教会医院是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慈善性质,在近代中国的医疗救助、社会救济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教会医院的兴起,不仅成为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重要基地,也为我国医院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示范。
(2)西医教育的发展
大批新型的医学院校在全国各地兴起,培养了大量的医学界先驱,为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社会意义和影响
西医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过程,是在中西之间充满矛盾冲突的异常状态下进行的。西方医学在救治疾病、减轻痛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普通民众正是在疾病治疗与康复的实践中认识和接受了西医文化。西医的传播,产生了遍及全国各地的教会医院并且促进了近代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对我国近代医药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四、实施医疗保障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2.一定程度上消除劳动者对疾病风险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支出,扩大有效需求。
3.有利于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
4.保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5.有利于稳定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疾病而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稳定;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减少社会动荡的“稳定器”。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1.发展阶段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水平较低,且大部分医院集中在城镇。
(2)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立,但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依然不高。
(3)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医疗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健全。
(4)中共十八大以来,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
2.经验
(1)坚持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领导,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卫生工作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2)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提高健康水平和改善健康公平为中心推进。
(3)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模式和技术路线。
(4)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