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金哪儿去了?

2023-11-10张仲全

北京文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现金银行

人民币从1948年诞生至今已走过了75个春秋,先后发行了5套版本。大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和主权货币,其纸质和铸币载体始终伴随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尽管它的印制技术、防伪水平、票面价值在不断变化,但人们那种持币交易的支付结算方式一直沿袭着古老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发展,现金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渐削弱……作为一个银行人,我有幸了解和见证了非现金结算的起源、发展,也经历了人民币现金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整个历程。

国内首批信用卡

我是一名60后,2000年从部队转业到了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我刚入行时,行领导为了发挥我在部队从事新闻写作的特长,依然让我从事文秘宣传工作。那时,信用卡业务是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银行业务的重点,我经常协调新闻记者到信用卡业务部门采访,多年来一直如此。综观这几十年金融发展脉络,结合银行业务发展历程,信用卡是我们个人生活现金支付到非现金结算的起点。

为了了解国内信用卡的起源,在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刘红虹总经理的帮助下,经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的协助,我有幸找到了中国内地第一张信用卡的主要亲历者——周炳志,并采访了他。

周炳志,年逾古稀的中国银行珠海分行退休员工,在接受作者采访时,依旧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近40年前的一次私人旅行,竟会成为中国内地信用卡市场的探索之旅。

上世纪的1980年,并不发达的珠海因独特的地理优势搭上了沿海地区率先开放的特快列车,成为我国的首批经济特区。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工作的青年员工周炳志亲自参与和见证了珠海发展的奇迹。

然而,更神奇的是他的一次香港之行,谁也没想到会对中国金融的发展进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周炳志的哥哥多年前就在香港工作,那年头,普通人要前往香港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多年不见的兄弟俩仅靠信件保持联系。改革开放为他们兄弟俩的见面带来了机会,特别是珠海成为开放城市后出境旅行变得相对容易了一些。

1984年下半年,周炳志终于办妥出境手续,单位领导给了他3个月的假期。在香港的日子里,哥哥领着他观赏都市风光,品尝当地美食,所到之处的消费结束之后,哥哥就将一张小小卡片递给服务人员,收银员在一个小盒子之类的机具上轻轻一划,然后取出一张便笺大小的纸来,哥哥每次都是大笔一挥,签名之后就潇洒走人。

周炳志对此十分好奇,一经询问,才知那个卡片就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思维敏锐的周炳志凭借自己的银行工作经验,立刻感觉到那是一个好东西。于是他在哥哥的陪同下前往银行取得了相关宣传资料。周炳志回到珠海后,把获得的信用卡资料交给了行长,并大胆建议引进信用卡。

珠海不愧为特区,这里的人们不仅有敢为人先的开放思想,更有一种干事创业的精神和勇气。很快,在珠海地区发展信用卡的可行性报告得到了中国银行总行的批准。

其实,早在1979年,中国内地就已经有了国外信用卡的身影。那一年,为协助政府开好秋季“广交会”,着重解决外宾们携带大量现金不便的难题,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就与境外的信用卡发卡机构签署了代理协议。也就是来宾在中国内地消费后,中国银行会将款项付给商家,然后再凭据向境外发卡机构要钱。但是境外信用卡的受理地点仅限于外籍人士出入的高档场所和涉外酒店,银行员工也是难得一见,普通百姓更是闻所未闻。

信用卡不仅引入了提前预支的消费模式,更意味着一个信用社会的到来。然而,当时中国内地還处于计划经济时期,连布匹和米面粮油这些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凭票供应,银行业务还停留在手工和珠算运用的“刀耕火种”时代,在那个第一代居民身份证都还没有全面启用的年代,更不要说信用体系的建设。银行发行信用卡首先要考虑风险控制,珠海是一个往来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庞大的城市,为了保证资金安全,他们想出了一个以预存保证金的多少来决定授信额度的办法,出台了金卡预存1000元,银卡预存300元的规定。

当时中国内地还没有生产信用卡设备的厂家,他们在中国银行驻香港机构的帮助下,联系了一家设备制造商,将整个制卡流程都“搬”进了珠海。

为了节省业务成本,他们自行设计信用卡样卡方案,数易其稿,经研究后,最终决定使用左上方为春秋战国时的布币标志,上方印有小篆体“中国银行”字样的红色面板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后来成为一种标准样板,并被众多银行模仿、借鉴。

他们首先在银行内部员工中发行了200张,虽然仅仅用于发放工资,但这些仅凭签名就能消费的塑料卡片,就是中国内地的第一批信用卡,向国人开启了不需要携带现金进行商务结算的先河。他们当时制作的信用卡,因信息科技不够发达的原因,卡片背面的磁条还未能实现数据写入,因此也只能在珠海本地使用。

当时在许多人眼里,买东西不用拿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有的商家面对仅签个名字就把商品拿走的做法坚决排斥。为了推广这个新生事物,工作人员可谓煞费苦心。经过不懈努力,他们首批签约了本市的22家商户,并及时对收银人员进行了培训。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首次面向公众开放,第一个月就发行了454张。

很快,信用卡不但让商家和持卡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捷,更是让人们感觉到珠海这座城市,正迈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向世界接轨。信用卡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前来办理的顾客经常还得排长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1986年,中国银行总行发行了全国通用的信用卡,并且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长城卡”,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张面向全国发行的信用卡。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各大商业银行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卡。

当年曾在我行(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从事信用卡业务的梁大鹏总经理介绍道,那时,国内的信用卡只能被称为准贷记卡。原因是:客户卡里有钱的时候就优先支付自己的存款,而卡里的存款银行是要支付利息的;当客户卡里没有钱的时候,银行可以给你一定的授信额度。不像现在信用卡主要用于消费和还款(急需时也可少量透支取现),如今的信用卡你多存入的钱是不计利息的。

笔者当年也目睹,那时的刷卡操作比较原始,收银员拿到信用卡后,要将卡片塞入一个压卡机具内,通过手工碾压的方式,借助复写纸的拓印功能,将银行卡上凸显的卡号印入交易单据的相应位置,收银员要在电话取得银行授权码后,还需要顾客签字确认。

这里所说的授权码就是银行告诉收银员的一组数据。那时由于信息科技还不发达,银行数据也没有实现大的集中统一,信用卡的交易只能靠人工来完成。于是就出现了不是联网,而靠人工授权的一个交易活动。

梁大鹏总经理对人工授权进行了通俗的解读:信用卡在诞生时,每一家银行发行的卡片都有一个识别码,也叫行号代码,就是银行卡上面的开始几位数字。商家拿到顾客手中的信用卡,通过行号来识别发卡银行,只要顾客消费超过一定的限额(在规定的小额度范围内是不需要授权的),他们就会拨打发卡银行的24小时值班授权电话,通报某某客户的消费内容,需要的金额。银行如果同意了,就会给商家一组6位数的号码,这组数据也叫授权码。收银员就会将获得的授权码写在单据上,日后就凭客户签字的单据和这组授权码找银行结算要钱。银行这边接到单据后,根据当时的记录依据进行核对,然后再付款给商家。

在单位从事采购工作的王先生成为我国第一代信用卡的持卡人,也是新生事物的受益者。王先生当年是一家水泥厂的采购员,时常前往外地购买一些生产必需品。有时因生产急需,他就只能携带现金。不管是在火車上,还是长途汽车里,他要么是把公文包抱在怀里,要么压在屁股下。不管有多么疲惫,再遥远的路程,从不敢合一下眼或打一个小瞌睡。每次带款外出,他都让老婆从菜市场给他买点红辣椒,当睡意来临就掏出来嚼上几口。到达目的地后,他总是住宿熟悉的旅馆。王先生一般选择白天到达的车次,每次都将随身携带的当地水果送几个给服务员。服务员善解人意,总是把其他房间的客人安排满了后,才安排来客与他同住。这样,他就可以利用其他客人到来之前美美地睡上一觉,以解旅途之乏。常言道,老虎也有大意的时候。有一次,由于山洪暴发,长途汽车在路途中被困了七八个小时,两天一夜没睡觉的王先生在旅馆竟然睡过了头,醒来时随身携带的5000多元现金不翼而飞。那年月,5000元可不是小数目。王先生回到单位后不但被停止了工作,并且还不停地接受保卫部门问话。好在两个月后,旅馆所在地的公安为他送来了被盗款,单位也恢复了他的工作。自从信用卡诞生后,王先生首先就申领了一张,从此再也不带大额现金了,不管是在车上打盹还是在城里食宿,心情都放松了很多。

那时的信用卡虽然可以全国通用,但在异地要想获得省外授权可是要凭运气的。笔者也因工作需要,时常出差外地,许多感触仍记忆犹新。当时在外地消费,柜台人员拿到卡片后,要向当地的相关银行信用卡授权室电话报告,授权机构要通过银行内部的系统(也有通过电话和传真)向发卡地银行的授权人员取得联系,这段时间,你就只能在一边乖乖地等着。为什么要等待呢?因为授权人员有限,商户和持卡人较多。仅我所在的重庆中行,一个授权室要面向全国270多家授权中心,全市2000多家特约商户,为近10万持卡人提供授权、咨询、投诉处理服务,并对这些交易进行实时监控。

可以肯定地说,因为授权不成功而出现的尴尬事不在少数。我单位就有一位年轻员工带着女友上黄山,由于现金不够,没想到一顿大餐过后,因通信线路故障,一直未能取得银行授权,最后的结果是黄山一游把爱情给游“黄”了。

当年,尽管“一卡在手,走遍全球”的广告十分诱人,但信用卡的使用远不及现金的方便与快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户和人们的用卡积极性。

数十年过去了,随着互联网平台授信功能的出现,信用卡的身价持续走低。以前办一张信用卡所要求的材料十分翔实,并且要有基本的门槛。如今,很多银行的信用卡同样可以在网上申请,有的银行干脆将信用卡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于是加油站里、地铁站内、街头巷尾不时都可见到办理信用卡的摊位,而且还会顺带送上一些优惠和礼品。今夕对比,信用卡跌落到如此地位是很多银行人没有想到的。

存折变成小卡片

时光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时,信息科技有了新的发展,金融业凭经济和人才优势,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展现出创新和引领作用,成为尝试新生事物最快的行业。这个时期,影响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POS机出现了。它的出现使信用卡的末端支付与银行中心机房直接相联,与银行核心数据同步,让刷卡消费达到了实时扣款。

POS机是为信用卡量身定做的一款电子结算终端设备,主要用于商户与持卡人之间的刷卡交易,能读取客户的银行卡信息,并将交易信息传输给银行网络,并用该网络对其进行验证。

任何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POS机在国内的发展也有其艰辛的历程,我所在的重庆地区也是如此。

当时的POS机安装门槛比较高:一是要有固定营业场所;二是要有专门的电话线路(POS机要通过电话线路与银行机房相联,才能实现实时扣款)。那年月还没有网络和移动宽带,安装一部电话要好几千元,加上数千元的POS机具费用,这让一般的小商小贩根本无法承受。

长期在中国银行从事信用卡工作的业务经理高鸿,每天就是指导各基层机构如何营销优质商户。小商小贩用不起,那么大商家就成了各家银行争抢的香饽饽。

POS机刚出现的时候,各家银行都是各自为阵,各大商业银行基本都是以省域为单位的数据集中统一模式,而各家商业银行也是各用各的系统。当各家银行都去营销大型商家后,商家的结算案头就摆满了各家银行的POS机,持卡人要刷对应银行的POS机才能实现刷卡支付。一些商家看哪家银行关系到位、收的手续费低就刷哪家的卡。搞得银行、商家竞争分歧不断,也造成了顾客的用卡不便。

为优化用卡环境,突破发展瓶颈,重庆银行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自发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了POS共享难题。也就是每个商家的柜台只摆放一台POS机,这台机子可以对所有银行卡进行刷卡消费,而后加入这个共享群体的其他银行,则以投入新的POS机具和拓展新的商户作为进入条件。这样一来算得上皆大欢喜,POS机使市民减少了携带现金的不便,让商家降低了现金保管、运输储存的烦琐与风险,银行的柜台压力也相应减轻,同时还增加了刷卡手续费的收益。

POS机的出现,标志着所有进入网络的银行卡都可以在上面进行刷卡支付。然而,信用卡的申请条件在当时是比较苛刻的,因为刷卡手续费则是巨大的市场蛋糕。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信息科技的发展,借记卡应运而生。借记卡的申请和信用卡不同,不需要任何门槛,只要你卡里有钱就可消费。说直白一点,借记卡就是活期存折的升级版本。

借记卡刚刚出现的时候,它是活期存折的配套产物,POS机能够通过其卡面磁条,读取账户信息,方便人们的携带和消费。当时,银行每开立一个活期存折,都要发放一张与此账户关联对应的借记卡。随着人们对借记卡功能的熟识和掌握,账户信息完全电子化,活期存折退出历史舞台。

那段时间,银行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在柜台工作的同事,都积极鼓励顾客们多多使用借记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活期存折的电子化功能,让更多的客户进入刷卡领域,同时减轻柜台压力,实现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

一位在柜台窗口取现的老人(他取出的现金既有百元大钞,也有10 元小币)。

借记卡取代活期存折可以说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与提升,曾在重庆大学旁边一家支行工作过的王姣深有体会。以前,当人们还在使用活期存折的时候,每到重庆大学开学的日子,他们可是累得够呛。成百上千的学生手中都拿着一本活期存折,在他们的营业柜台前排起长长的取款队伍,这些学生不仅仅取学费还要取生活费。为了给同学们服好务,他们起早贪黑,吃饭都像在打仗。为了打好这一战,她和柜台窗口的同事们都穿上了纸尿裤,还尽量少喝水。为保证现钞供应,有时运钞车一天都得跑好几趟。记得有一次,补打存折的打印机坏了,面对长长的取款队伍和众人的埋怨指责声,急得她直掉眼泪。

然而,让人很困惑和无语的是,这些学生取出去交给学校的现钞,很快又会回到他们的保管箱里。因为重庆大学在他们支行开立了单位账户,学校为了省时省事,每到开学时都会让银行的同事前往代为收取学费,这些学生刚从柜台取出去的钱,马上就会到达同事们在学校设立的收款臺上,不一会儿就变成学校的存款进入银行的保险柜。当时的交易结算就是这样原始,他们只是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清点出去,又清点进来。

直到借记卡和POS机的出现,才让现在看来有些滑稽的事情得以改变。从此,学生们不但不来银行柜台取学费了,连帮学校代收学费的现场也很少收到现金钞票,四面八方的学子直接掏出银行卡,在POS机上就完成了转账。王姣和同事们工作的轻松和收获的喜悦,就隐藏于银行卡在POS机的轻轻一划之中。

可以说,POS机和借记卡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对兄弟的诞生改变了人们出门携带大额现金的习惯,现金携带的数量也开始逐渐减少。

然而,POS机刷卡消费的前提条件是要有电话线路,这在相对发达的城市人口密集地方是容易实现的,但在一些边远地区和电话线路到不了的地方,就不能持卡消费。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当中国第一代移动电话“大哥大”砖头手机刚一出现时,富于创新的银行人抓住机遇和市场,在游船上、长途列车上开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移动支付”。具体做法就是商户在交通运输工具上利用“大哥大”和银行授权中心取得联系,帮助顾客在移动交通工具上和边远景区实现刷卡消费。当年,这种刷卡方式在声势浩大的“告别三峡游”活动中大放异彩。这应该是中国最早实现和完成的“移动支付”,它其实是通过人工中转完成的。后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移动POS机的出现,银行卡的消费扣款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操作,信用卡人工授权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

数十年过去了,当年趾高气扬的POS机早已低下了高贵的头。如今,许多交易在移动支付条件下,不用POS机同样可以完成交易。如今在网上及地铁站内同样可以见到POS机的销售广告,只不过现今购买POS机,再也不会要求你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电话线路,仅需要提供一张身份证和一张银行卡号即可。当你拥有这么一台刷卡机后,不仅能将手中的所有信用卡实现套现融资,它还有一个巨大功能,就是能将各个互联网平台上的虚拟授信额度,以扫描的方式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现金,进入你的账户,且手续费低得出奇。这正好满足了那些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短缺者的需要。一些人也因此干起了非法经营的套现生意,遭到查处的也不在少数。

ATM机缓解排队难

金融产品的不断问世进一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原有的传统手工记账模式得到解放,金融机构处理业务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多的业务等待金融人拓展与开发。这时,出现了一个改变国人多年来用现金支付劳动报酬的新生事物——工资代发。

工资代发能够迅速推广的原因,在于降低了单位现金运输和保管成本,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从政府机关到事业单位,从学校到企业生产一线都先后搭上了这趟时代发展的快车。

既然是新产品,具有普惠性,银行自然走在了前列。从此,我和众多的工薪族人一样,不再按月领取现金了,而是开始留意到账的时间和金额,更关注卡里的余额。工资代发让我们在非现金支付的道路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让人们省去了保管携带现金的不便,进一步减少了现金的流通和持有。

工资代发前,银行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对公客户和“有钱人”。在那个经济贫困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到手的那点工资能够养活一家老小、不寅吃卯粮就很不错了。那时的人们,要么是将现金放在枕头下、棉被深处的角落里,抽屉的书本内或墙壁的夹层中,有的甚至将钱币埋入地窖里。很多普通工薪阶层是没有钱存银行的,有的一辈子都没到银行存过钱。

自工资代发业务推出后,单位的工资代发始终成为各家银行争揽的目标。因为取得了工资代发权,就赢得了存款的主动权,就有了发放更多贷款的资本,发放了更多貸款才能够获得更多存贷利差收入。

不得不说,有的银行为了争得一些机关企业单位的工资代发,竞争可谓异常激烈。那些年,请客送礼、陪吃陪喝是常有的事,有的单位也趁机提出捐赠、赞助等过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具体项目,一些管理严格的国家银行反而竞争不过一些小的股份制银行。

工资代发以后,银行排队的人突然多了。原因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停留在现金结算时代,手中的钱用完了,自然要到银行柜台领取,并且为了安全起见,人们提取的现金数量总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工薪阶层跑银行的次数多了,排队取款就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

常年担任大堂经理的张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银行大厅的排队人群中,女性要远多于男性,且以中年女性为主,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太多的变化。可能是基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俗,或者是女性更能当家理财的原因,于是“大妈现象”成为银行大厅的一道独特风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商贸活动的频繁,银行柜台人员的存取现压力直线上升,并且很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要是遇到有人插队或柜员操作缓慢,人们总会发出不耐烦的声音。这时,大堂的同事也很恼火,只能一边劝阻不守规则的客户,一边赔着笑脸,不停地向大家解释。

银行排队现象曾经引起央媒及高层领导的特别关注。正当各家银行为应付排队取款的队伍焦头烂额的时候,ATM机如救命稻草似的出现了,各家银行都趋之若鹜,不断效仿。

刚开始时,最基础款的ATM机是没有存款功能的。主要满足人们日常取现的需要。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只是感觉到了可以随时随地、不分白天黑夜的取款便捷,少了排队等候的烦恼和焦躁。可这个玩意儿一旦落户乡村可是帮了老百姓大忙。

农村老师王文中,他所任教的村小学校位置偏僻,由于当地没有营业网点的原因,工资代发后,他自然得到县城的银行大厅提取。由于路程太远,又隔着一条河流,每次为取点钱都得赶车换船,舟车劳顿。为了少跑路,每当工资发放后,他总是一分不剩地悉数取出。让他最窝火的是,有一次取款回家后才发现揣钱的衣兜让人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当月的工资一分不剩地成为了小偷的果实。无奈之下,王老师特地让裁缝师傅在他的裤裆内缝制了一个小口袋,每次取款都会穿上那条洗得褪色的劳动裤。后来,随着山区农副产品的不断丰富,山区经济得到发展,村民们对现金的需求越来越多,ATM机也在村小学安营扎寨,从此,王老师和乡亲们取现也和城里人一样方便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ATM机上面先后增加了代收费、转账汇款、跨行取现等功能,服务功能和人性化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时,各家银行纷纷在营业网点增设大堂经理,千方百计将现金存取款和代收费等简单业务,向自助柜员机上引导,为柜台腾出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业务。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抢占优质地段新建自助银行,不断满足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吸收更多的存款壮大自身实力。

ATM机的出现,减少了跨行业务到柜台排队的等待,安全便捷,一定程度缓解和减轻了银行的柜台压力,减少了跨行现金的携带,进一步降低了现金流通量。

ATM机的出现,也让作为在外游子的我,给父母汇款实现了“孝心零时差”。20世纪80年代,本人当兵入伍后,当年远在西藏服役,那些年给家中寄点钱都是跑邮局通过信汇或电汇的方式进行。2000年,我转业到地方,开始几年给父母寄钱仍然是以携带现金方式,到办公楼附近的农村信用社排队办理。自从有了ATM机和自助银行后,特别是ATM机开通无卡(无折)存款功能后,给乡下父母尽孝,再也不去柜台排队了,在柜员机上存入现金或转账,不仅安全便捷,还能实时到账。

网银和网购

当岁月的时钟迈入新世纪的时候,信息科技成功跨越所谓“千年虫”的困局,翻开了新的篇章。这期间,我们的网上银行诞生了。

如果说ATM机缓解了客户排队取款难题的话,那么网上银行则让排队苦等对公缴费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ATM机诞生前,人们不但要排队取款,而且要排队缴费。自从我们在各个营业大厅安装了ATM机后,柜台取款的人少了,但排队等候缴纳水电气费的仍然很多。代收(付)费业务是银行大力拓展的一项中间业务,相比人工窗口半天才办几笔业务相比,银行都希望能够借助电子化手段来完成代收代付。但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任凭工作人员磨破嘴皮也不愿意签订代扣协议。用一个老太婆的话说则是,“你想扣就扣,我怎么知道你扣了多少”,“我的存款有限,假若你扣款在先,我急需钱用怎么办?”

网上银行的出现,解决了所有银行账户与账户之间(包括跨行)的到达,公司账户要转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要转账进入对公账户变得十分简单,充值交费等这类交易足不出户都能进行了。

如果说,在网上银行出现前,单位的工资还需要银行代发的话,那么,网上银行的出现后,财务人员在办公桌前就能自行操作了。越来越多的单位还在财务系统的支持下,开启了无现金财务的工作模式。尽管这个阶段时间跨度比较长,但网上银行的出现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荷,也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随着财务系统和工资系统的开发,一些企业连财务室都不需要单独设立了。随之而来的是工商、税务、社会保险缴纳以及水电气费的支付都可以在网上银行里完成。

在税务机关工作的吴晓明处长告诉笔者,他们对有关发票和专用票据的管理一直都很严格,以前开公司,税务部门要到现场查看经营场地,企业必须要有单独的财务室,财务室须有“三铁”(铁窗、铁门、铁柜子)把关才允许经营。如今,大多发票的开具在都能网上申请,企业完全可以不用现金也能正常经营,在办公场地租赁和人员配置上也省下不少开支。

网络的宽广无边无际,网络的精彩层出不穷。很快,人们不经意间发现,网上银行还能买股票、炒基金,不但能进行期货交易,还可进行贵金属买卖。

网上银行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没有了现金搬运的烦恼,帮助他们消除了经常跑银行柜台排队的艰辛。特别是那些白领人群,衣兜里揣的现金越来越少,使用现金的频率也越来越低。

那些年,各大银行柜台和一线员工总是不遗余力地向客户推荐网上银行,希望把更多的银行业务从线下迁移到网上。然而,不方便的就是网络银行需要有网线和电脑配套才能完成。而电脑也是一个逐渐普及的过程,也有一个由笨重到轻便的历程。网上银行给部分人带来了便利,但终因携带的不方便和需要移动密码器的配套,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够便捷,特别是边远地区网络不发达及电脑拥有程度不高的农村更是如此。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它的出现并没有让人们与现金交易有着过多的生疏与距离。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交易结算都得要靠真金白银的现碰现,所以现金需求量也就一直很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催生着新的业态诞生,网上购物应运而生。今天,网上的购物平台数不胜数,有些稍微大一点的零售超市都有自己的购物平台和APP。还有不少依附于各种社交媒体的和大型网站的小程序、公众号也具有交易和支付结算途徑。科技发展彻底变革了商品交易的形态与方式,促进了物流与配送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网络线上的商家们赚得盆满钵满,一些大型百货商场门可罗雀、实体商家纷纷关门的时候,人们才真正感觉到网上购物线上经营的磅礴之势已锐不可当。

值得肯定的是,科技成果也造就了新的创业群体,成就了新的人群,一部分人走上了网上创业的路子,他们开网店、搞直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连有的残疾人朋友也借助科技发展在网上创业开启了新的人生。

网络银行和网上购物的出现让杨东梅为父母尽孝显得更加便捷。杨东梅结婚后就同爱人搬进了新房,与父母相距较远。担任中学班主任的她由于工作繁忙,缴纳水电气这类事情还是老两口每月到银行排队为她代劳。自从网上银行出现后,她成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不但自己的水电气和物业管理费能在电脑上快速完成,还主动为父母在网上缴纳这些费用。后来,父母年事已高,上街买菜购物越来越吃力,她就忙里偷闲隔三岔五地为老人送去蔬菜水果和肉类。她虽然是利用午休时间,但还是好几次因堵车误事,让学校领导大为光火。随着外卖和快递的出现,好几家超市都开启了线上购物模式。杨东梅第一时间下载了超市APP,从此,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鸡鸭鱼肉,无论是生食还是成品,只要一下单,快递小哥都会及时送达。网购使她心情愉悦安心工作,也让她父母生活无虑身体棒棒。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着众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这个世界。

人们很快发现,外卖和网购很快成为年轻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他们变得越来越难存钱,月光族年光族越来越多。

你没钱,没关系,自然有人借给你,并且还想方设法借给你。如今,在互联网支付条件下,获得借款的便捷程度让人惊愕。正是这种所谓的便利,让人们错误地感觉到钱真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然而,经营和把控数字资产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借钱容易了、方便了,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各大购物平台和APP相继推出具有授信额度的虚拟信用卡后,业内人士纷纷认为,网贷平台的授信门槛太低,这些平台不仅仅是社交和消费购物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具备了金融的属性,在用新的方式培育人们的消费观念。

资本持有人总是挖空心思策化铺天盖地的软文营销,让人们信奉消费主义。见钱眼开的自媒体营销号也跟着推波助澜,还有那大数据杀熟的功能,连许多成年人都管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怎么能要求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保持理智清醒?

如今的网络世界像念咒语的魔法师一样,时常让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不能自拔。借钱消费的理念正给传统观念带来冲击,透支着他们的金钱,也透支和改变着不少人的今天和未来。最终,消费主义让不少人刷爆了信用卡,走进了网贷甚至裸贷,掏空了他们的钱包甚至是人生。不少的年轻人因网络借贷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上述种种情形让众多的年轻人从此债务缠身,并被贴上“失信人员”的标签。人一旦进入这个行列,不但被限制了高消费,连很多想做的事情根本无法着手。

据某银行法律事务部门的人士介绍,该行去年一年所涉及的3000多起诉讼案件中,年轻人占比达到了六成多。很多年轻人成为失信人员后,从此一蹶不振,少了信仰和追求,还赌气地说“我们就是最后一代”。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仅是影响社会创新活力,还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难怪有关专家学者呼吁“个人破产法”尽快出台,让跌倒的年轻人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能够东山再起,重新发力,融入社会。

“二维码”让人走天下

移动网络发展起来后,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各家商业银行很快将网上银行的功能迁移到了手机上。随着移动互联网3G到4G,以及向5G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除了具备通讯功能之外,社交功能、娱乐功能日渐突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日趋重要,手机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标配。我在银行工作这些年,同事们普遍反映,手机银行的普及推广比网上银行顺利得多,特别是商业贸易流通领域的从业人员,以及个体经营者交易结算的效率比以前高了好多倍。手机银行的出现,让网上银行真正成为了“手上银行”,所有银行账户之间的现金流动大幅减少了。

虽然“一机在手,搞定所有”成为现实,但百姓日常生活中小额支出仍然离不开现金支付。原因是手机银行可以随身携带,但不是人人都在银行开有账户,至少未成年人是没有账户的,许多家庭为了资金安全,也不会让老年人在手机上开通银行业务,所以,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易结算只能依靠现金结算。还有,人们在进行小额交易时,还是感觉手机银行的验证和操作程序比较复杂,加之为了账户安全,也不愿意随便在外进行密码输入操作。所以手机银行还是未能解决普通市民非现金交易的“最后一米”。

不管是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它们的交易都是依附于银行账户所实现的。不管你的钱多钱少,进进出出都是在银行账户间实现转移,也就是说钱并没有跑出银行的保险柜。这也是银行人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优越感。

事物总是变化的。当银行人正在拥抱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巨额红利时,一场新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互联网的移动支付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与延伸——收付款二维码破茧而出。收付款二维码的诞生好似石破天惊,如一道利器扫清了移动互联网支付的所有障碍,打通了老百姓衣食住行非现金结算的“最后一米”。

首先出现的是微信收付款二维码,它虽然是有别于银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的一种支付方式。相比以往的任何交易方式,不用担心账户和密码的错误;当对方使用扫描收款功能时,你只需亮出付款码,不会有分毫差错。

收付款二维码的出现真正让我们走上了无现金交易的快车道。随后,相关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机构都推出了扫码支付功能。没有多长时间,不仅各类商场、大小商贩,就连路边卖菜的大妈大爷,所有和现金交易结算有关单位和个人,无不对收付款二维码如众星捧月般顶礼膜拜。

这时,人们再也不為老年人没有个人账户和手机银行而担心,因为一张银行卡目前可以绑定3个微信号;也不必担心小朋友外出购物被黑心商贩多收银两,因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一切都有据可查。

让人感到新奇的是,商家还可在视频中向顾客远程展示收款码及时收款。越来越多的经商人员从内心深处感激移动支付带来的变革,重庆市江津区几江镇个体经营户刘女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年前,刘女士是一个生产经营塑料制品的小老板。她的货物早就销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但承销商也只是一些本小利薄的小商小贩,货款迟迟收不回来。刘女士多次前往催收,经销商们让她将店里的那些硬币作为货款带走。最后,她不得不把这些商贩的“包袱”接下来,千里迢迢往回搬。

为了给这些硬币找个“家”,她一边收货款一边找当地银行,结果处处碰壁。慢慢地,她装钱的担子越来越沉,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保人财安全,她连银行也不敢去问了。住旅店,她总是守着担子寸步不离,有时索性睡在钱筐子上。走了一家又一家,她担不动了,就雇上挑夫。为了财不外露,她不得不在箩筐上面放上一些蔬菜水果和当地土特产掩人耳目。日积月累,家中储藏了一大屋子的硬币。刘女士一家人关门闭户一两个月,虽然双手打满血泡,可清点结果总是不一样。有一次刚要清完,没料被自家养的一只小猪给拱了个乱七八糟。几经折腾,一家人只是清出了8万多元的大概数。数月来,一家人饭不香、寝不安。白天害怕亲邻造访,闭门谢客;夜晚,一有响动便忧心忡忡,生意也懒得做了。后来,经过无数次碰壁的刘女士还是硬着头皮,来到中国银行重庆江津支行一分理处。“同志,你们这里收硬币吗?”“收。”“很多很多的硬币也收吗?”刘女士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当然收!”分理处的同事热情地接待了她。由于清点硬币工作量太大,员工们只能利用工余时间清点。于是她们开上运钞车,叫上“棒棒”(力夫),一共跑了5趟才将这些硬币运到银行金库。交接时,称出重量为1225公斤。刘女士说:“清点结果以银行为准,你们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只要你们收下这个包袱,我就千恩万谢了。”

为了将这些硬币尽快清点出来,分理处的工作人员专门划出一块工作区堆放硬币,每天上班时,就用运钞车从金库运来一两袋。清点完毕后就记好账,让运钞车重新送回金库。5位姑娘加班加点,常常忙碌到深夜,双手都磨出了血泡。经过一个月的认真清点,除了其中的假币、电子游戏币近200枚外,这批1.2吨重的硬币有206000多枚,共计89761.82元。刘女士有了这段经历后,她再也不收硬币了,当然也影响了不少生意。如今的刘女士生意越做越大,在互联网移动支付条件下,她还开通了微信商城,用户可在她的网上商城下单,也都是通过移动支付给她回款。有时,她也直接将收款码在视频中远程展示,客户也能及时扫描回款,真的是省了好多心。

像刘女士这样受惠于金融科技发展的事例实在太多太多。不但国家机关的罚款和相关机构的费用缴纳可以用二维码收付,在较短的时间内,地铁站的进出口,公交车的上车处、小餐馆的收银台,就连开三轮车农民大伯也都将那收款的二维码摆在了醒目位置。让人诧异的是就连寺院的捐款箱、街头乞丐化缘的破碗里、甚至有的婚礼收礼现场都有着二维码的身影。

在这种形势下,我的基层和在一线工作的同事们,加强了同网络平台的合作,针对性地做好网上商家的营销,较短时间就硕果累累。

随着收付款二维码的普遍运用,不知不觉间,周围的许多人感觉现实生活中,现金越来越不重要,反而成了累赘。如今,不用现金也可周游“世界”,身无分文也可来去自由成为人们的普遍认知。

刘老太太一家的西北之行就是如此的体验。春节期间,在保险公司担任总经理的刘总,决定带上一家人及父母双亲自驾跑一圈大西北环线。临行前,老父亲专门嘱咐刘总多带点钱,可刘总反而让他们不要担心。老头子放心不下,硬是让老太太去银行取了两万元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一路上,不论是吃饭住宿还是景区门票都没用上现金,就连老太太给孙子买羊肉串也因小贩找不开零钱,刘总采取手机支付。十天过后,当他们回到家中时,老太太只好一张不少地又把钱存入银行,还不断埋怨携带现金给她带来不便和麻烦。

有点生活阅历的人肯定见识过电视里面的点钞大赛,观众们无不赞叹参赛选手清点钞票的精准和仅靠手感识别假钞的神奇。如今,不但是电视台不办这类节目了,而在银行内部也很难见到点钞比赛的场景。原因是使用现钞的人少了,点钞能人的技能就不再被看重,银行将多余的柜面人员向后台管理和市场营销倾斜。银行不看重人工点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点钞机是具备记录人民币冠字号功能的,如果柜员支付给顾客的现钞没有经过验钞机,那么顾客一旦认为其中有假钞则面临有理说不清的责任。有些客户是不承认“离柜不认”那种店规的。所以,现在柜员虽然要用到手工点钞,但最后都要经过机器验证,才能让彼此放心。久而久之,手工点钞就成了多余的工序。

伴随而来的是假钞收缴也发生了变化,我行营业部客户经理游俊说,以前柜员遇到假钞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随着移动支付的深入普及,使用现钞的少了,遇到假钞的几率自然就少多了。人民银行货币发行部门的官员介绍,近年,制售假币的案件相比以前也呈下降态势。其实,人们都清楚,由于习惯了使用现钞,假币自然少了市场和售假的机会。

无现金支付时代不仅是制造假币的少了,如今就连偷盗现钞的小偷也失业改行了。重庆市渝中区反扒大队的冷大队长介绍,如今的小偷确实少了许多,因为很难偷到现金了,他们一般是趁人不备盗窃手机,然后刷机成功后低价出售,如果刷机不成功就一文不值。

当然,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就是偷盗现金的少了,但干金融诈骗的却多了。现在电信诈骗可谓境内境外防不胜防,还有不少人轻信外面世界的精彩,结果被骗到东南亚从事电信诈骗,上当受骗的不少。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强了打击力度,从手机购号、银行开户等源头入手,不少从事金融诈骗的人员被抓捕归案。

我要用现金

移动支付能够解决大多数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有交易,如今的人们可以不带分文现金,照样正常工作和生活。

但事物的发展总是相对的,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具有不均衡性,有的人群在接受移动支付的同时,也在继续使用现金交易,而有的特殊群体对现金交易的执着并没有丝毫的降低。

目前,银行现金存款主要由单位存款、个人储蓄存款构成。单位的现金存款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现金交易量不大的单位,由财务人员送到银行柜台存入;另一种方式是银行上门收款,比如医院、商场、酒店等现金收入较多的商户。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非现金方式结算的流行,上门收款服务也变得少了许多。在银行不愿为少量现钞上门收款的情况下,商家们自然鼓励非现金支付了,这样还能省下不少时间和现金保管的麻烦。

如今,除开商贸领域,许多公司和单位客户已经很少到银行提取现金了,有的根本就不用现金。现在到银行排队办理现金业务的以个人居多,他们既要办理存款,有时也要提取现金。

这里面,老年人一直是现金使用的主力军。我行营业部大堂经理游俊介绍,这些老年人普遍年龄都在70岁上下,有的年纪更高,他们都是使用老年手机的独特群体,有的人从没使用过智能手机。每到退休金发放后,他们都会来到柜台排队取款,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在家人陪伴下到自助取款机上操作。

杨奶奶到银行排队实属无奈,她以前也是不来银行取钱的,因为老伴是个爱学习的人,智能手机用得溜熟,一切交易都是老伴在帮忙操作,可一场意外老伴先她而去,这样一来,以前都没怎么用过智能手机的她,则加入了排队取现的人流中。

像杨奶奶这类从没用过智能手机,不会操作移动支付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社会保障金普遍不高,始终感觉要把每月那点钱拿到手里面才感到安全和放心,他们每次到来,要么将账户清零,要么将钱转入到另一个卡上,社保账户只保留一点零星小数。用他们的话说,每月都来银行一趟,才知退休金上没上账,被扣了没有。这些在年轻人看来根本没有必要的劳作则成了他们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除了跑菜市、跑医院,主要就是跑银行。如今,有的银行机构十分注重成本控制,有的网点在对取现窗口的设置上也是能少就少,有的老人排队取现要等很长很长的时间。因此,许多老年人取现时特地带上了大容量的水壶和充饥的面包。

对现金的依赖,不是他们对初心的坚守,也不是对过去的保守,而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让他们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快车。中国已经迈入老年社会,下一步还将迈入超老年社会,这种状况在较长时间内都会存在。

到银行办理现金存款的还有一个重要群体就是农民工。如今的很多工程承包商,都是层层转包,而最终承接业务的施工单位总是临时招兵组建队伍,这样可以省去不少人力成本,想方设法逃避政府规定的“五险一金”。由于工程承包商的短期用工等原因,基本上没有给农民工办理代发薪业务,他们往往使用现金结算,工程完工就结账走人。每到过年过节,或者一个项目完工后,现金到手的农二哥们当然是把钱存入银行或打到家人卡上。

也有一些菜市场大妈及上了年纪的中老年客户,在个别银行存款礼品的诱惑下,为了省下几元钱的跨行转账手续费,往往采取提取现金的办法让存款搬家。

还有一些从事商业贸易的中小型企业,在日常贸易结算中还是会有一些现金收入,为规避监管和逃避税收,部分商户就直接将现金存入私人账户。

据税务部门的朋友介绍,有的企业为了合理避税,使公司成本最大化,往往将这部分成本以现金形式支付出去。原因是如果以转账形式进入他人账户,又会形成收入税收调节的问题。比如有的物业公司本来是盈利的,但他们为了把企业做成账面亏损,就会虚增人力成本,无故增加用人数量,每月将一定金额的工资打入“虚假员工”卡中。然而这笔虚假的费用如果回到公司账上,就会成为公司收入来体现,从而影响利润,公司往往采取让现金回笼的形式来规避监管,达到避税目的。

POS 机刷卡

还有一些灰色收入者包括所谓的贪官,他们的隐形收入都是以现金方式体现的。现金交易具有隱秘性,一些从事特殊交易的人群,乃至大宗交易都会采取现金支付的形式。

除了上述这些人以外,部分视力障碍及智障人群仍然离不开现金交易的依附。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因素,这类特殊人群在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中,有的还跟不上形势。二维码刚出现时,让许多的盲人朋友犯了难,好在后来手机功能有了极大改进,增加了阅读功能,有的机构也开发了专为盲人使用的语音软件,有关服务机构还及时开展培训,如今的盲人朋友只要上过学,具有一定的文化,都能够借助语音的提示完成简单的移动支付。其主要操作方法是借助手机的语音功能,按程序操作,重点是在输入密码时,当手指接触到某个数字时,语音会播报一下数字,需要盲人朋友确认,再重复按一下所接触的数字才算成功输入。这就要求他们在手机支付时要戴上耳机,或者调低声音,并且要在不被他人注意的条件下输入密码。所以,稍为大额一点的支付都让人不放心,外出一般还得要亲友陪同。如果要在网上购物还是难上加难,因为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图片无法转换成声音,视频的体验对他们来说显得遥不可及、苍白无力。

重庆市南岸区残疾人联合会的连老师是专门做盲人服务工作的,他认为移动支付中输入验证码的做法对盲人来说,显得很不人性化。他说,验证码的输入时限有时让正常人都不能完成的活儿,有身体障碍的盲人如何应对?对于一些边远地区没有上过特殊学校或没有上过学的盲人来说,移动支付仍是纸上谈兵,年龄稍长的盲人朋友更是如此,由于身体缺陷,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选择使用现金。这不是他们不求上进不好学,而是输入手机密码和支付密码时遇到了大难题,由于操作上力不从心,超过规定次数手机和账户经常被锁定,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国现有盲人500余万,其中不会运用移动支付的大有人在。

地处边远地区的普通民众,偏僻的地理位置让他们与移动支付无缘。原因是移动运营商不愿在人员稀少的地方架设基站,有线网络因道路艰辛也延伸不到,这样就导致他们与移动支付等现代文明脱节,不但当地人用不了,外地商人和游客同样用不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不但保持着现金交易的习俗,到边远地区外出旅行的人最好带上足够的现金。

一些小商小贩除了在经营中要收取部分现金外,他们也要时常来银行专门兑换零钞,以便面对个别客户的百元大钞时好找补零钱。当然,他们经营所得的现金最终也是回到银行的,只不过远没有以往那么多、那么勤。

互联网移动支付的诞生与普及,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而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产生的裂变阵痛,一定会触及和影响到不同的群体,这种影响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

往年,每年春节前夕,我行现金中心高级经理冯刚都要和同事们一道前往人民银行中心金库,调取足够的崭新钞票,以保证广大客户的节日需求。那些年,盼着过年的人们提前好些天早早地在银行柜台排起了长队,他们用手中的旧钞换上连号的新钞,然后拿到鼻孔之前嗅一嗅,带着满脸的愉悦离开。一些人像瞅准时机似的,总是早早地把ATM机中的新钞取得干干净净,经常是银行的加钞工作还没结束,取款机前又排起了长队。那年月,能在新年之际送给别人崭新的票子,特别连号的新钞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小朋友们拿到那没有一点皱折、能够割破手指、透着油墨芳香的新钞时,可谓手舞足蹈高兴极了,他们总是珍惜万分,许久都舍不得花掉。

现在有的客户前往银行换取新钞完全是图个节日氛围。因为,许多人在过年时发给小朋友的压岁钱,早已变成了微信红包和电子货币。从体验上看,虽然价值上同现金人民币是等值的,但心理的愉悦感却打了折扣,虚拟的数字钱包远远不及现金持有的魅力。现在的小朋友在得知家长代为收到别人给的压岁红包时,道出的“谢谢”二字始终不及当年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也难怪,现在的许多小朋友连手机和账户都没有一个,他们收到的数字礼品,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哪能发出内心的感激?难怪有人说,用电子红包讨好小孩子,远不及一根冰棍和棒棒糖的诱惑力,甚至还出现了留守儿童误把家中的真钞当废纸点燃柴火的荒唐事。

不仅仅是小朋友们感觉到压岁钱变味了,互联网移动支付同样改变和影响着成年人的体验感。在行政机关任职的公务员李女士则感慨道,如今,不管是发工资还是奖金,早已没有了手握现钞的快乐感觉了,经常只是查一查手機,看一看数目,反正到账就行。

每到逢年过节,人们专程到银行换取新钞,除了图个节日氛围外,二是为了在迎来送往上显得有仪式感。还有一些衣锦还乡的游子,要给长辈们一点“表示”的时候,感觉还是将现钞塞进他们衣袋里来得最直接、最温情,也免去了让别人主动掏出手机的尴尬和难为情。

吴大爷当年给孙子买零食时,每次都是一边拿着手中的钞票教孙子认识钱币的面额,一边对孙子说,“今后你也要买好东西给爷爷吃哟。”孙子自然答应爽快。自他患上老年痴呆后,经常都认不出人了,包括孙子在内。有一次,当孙子拿出花花绿绿的钞票对他说,“爷爷我们买好吃的去”时,他一下子精神焕发,认出了周围所有的人。说来也怪,每到逢年过节,只要有人给他递上实实在在的钞票,他的大脑就会立马穿越,认出跟前的客人。

尽管有人如此执着地与现金不离不弃,但仍然没能左右非现金时代的款款而来,也没能阻挡现金支付江河日下的颓废之势。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对现金流动的感知程度比一般人要敏感得多,现金流动减少,自然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管理方式的变革。近几年来,各家银行开始减少网点的建设及自助银行的投放布局。不仅如此,不少银行的柜员机也开始减少了。作者家门前是运送繁忙的地铁6号线。当年这条地铁线路开建的时候,某银行就与业主方签订了全线路站台的自助银行投放入驻协议,地铁修好后,这家银行宁愿违约赔偿,也不愿投入自助机具。其实,时间也才过去3-4年时间,但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年里, 我们的支付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印钞人、押钞人和残疾人

在移动支付条件下,制售假币的没有了市场,而现实情况是,印制真钞的处境也同样不妙。人们出门不带现金,特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变成二维码支付后,现在的印钞厂主要是印制大面额的钞票,而印钞公司的收入不是以钞票的面值计价的,而是以产品种类和数量多少来核算收入的。印制的现钞品种少了,也就是你干的活少了,收入自然受到影响。

目前,我们国内的印钞厂除了本国印钞业务外,有的印钞厂还承担了一些国外货币的印制业务,有的国家的支付方式还是比较原始,数字支付、网络支付还远不及我们发达,所以这部分业务还是一直存在。其实,印钞厂不仅仅只印钞票,一些重要空白凭证,如存单、汇票、支票、本票等等,还涉及其他非银行机构使用的防伪程度较高的印刷业务。不过,随着电子化程度的提升,这类业务也在不断向网上迁移,印钞厂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严峻。

很自然,钞票印少了就等于货源少了,那么肯定会影响到运钞者的业务收入。笔者这里所说的运钞者不是为印钞厂运送钞票的,而是为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从事运钞业务的专业押运公司。重庆金盾押运公司就是经营运钞业务的专业公司,该公司张经理很无奈地说,如今的人们使用现金少了,就连经营保险柜业务的商家都生意清淡了,市场规则自然不会给他们网开一面。由于银行的营业网点不允许现金过夜,营业网点的现金尾箱是早上上班前由押运公司的安保力量送到营业场所,下班后又由运钞车送往银行金库集中保管,这种固定的接送钞目前仍是押运公司的主要业务。但随着支付方式的变迁及多元,他们的业务不断受到挤压,人们使用现金越来越少,押运业务就越萎缩。比如以前开展的商场、超市、医院等上门收款业务都大幅减少,有的如路桥收费、特别是事业性单位的上门收费等早已停止,这部分业务早都已经转移到了线上支付。当然,银行的重要空白交易凭证、贵金属等押运仍是他们在承担。

有的押运公司还承担了部分商业银行ATM机的加钞业务。近年,由于人们现金持有和使用频率的降低,他们给自助银行运送现金加钞的频率也呈下滑态势。

有一个怪现象,人口密集的热闹市区现金投放反而不是很多。原因是这里聚集的主要人群多以年轻人和工薪人员为主,还有不少的外地游客,他们都习惯使用手机支付。加之闹市区域,一般银行网点较多,不少当地金融机构的法人单位也在此安营扎寨。所以,这里的现金投放量还不是很大。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老旧小区及个体经营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这里的银行网点的现钞则处于净投放状态。主要是这些地方的中老年人习惯于使用现金,小商户们提取现金主要用于现金购货和销售时的零钱找补。

从发展眼光看,现金需求肯定是越来越少,这方面的押运业务也会越来越少。在重庆,这样的押运机构虽然只有两家,按理说,他们的经营具有垄断性,但现实就是这么无情,活少了,你的收益就会减少。

如今的押运公司已将眼光投向银行的其他外包业务,如现金清分、零钞整理等。如今,博物馆安保、展品押运、拍卖品运输与安全保护,都是他们业务拓展的方向。

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到,移动支付形势下,还有一些特殊人群在执着地使用着现金,除了中老年人外,还有部分盲人朋友。

不管移动支付如何方便快捷,部分特殊人群依然没能挤上信息发展的快车道。相反,移动支付让他们显得更加无助。以前视力不好的残迹人士还可通过抖动钞票声音和触摸盲文来辨识人民币现钞的真假,如今这个移动支付确实让他们中的有些人很难适应。

货车司机马师傅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手,指纹支付让他很无奈,用手输密码又十指全无。刚开始他是用嘴咬着一根铅笔头艰难地在手机屏幕上一个一个数字地点击,然而电子支付又有时间要求,经常是还没输到一半的密码,系统提示超时了。重来,重来,再重来。很长一段时间,即使简单的一个购物交易都很难完成,他总是害怕一个人出门。后来,指纹支付诞生了,当人们习惯于指纹密码时,他再也不顾尊严,将大脚拇指的指纹输入手机支付。每当别人用密码和指纹支付时,他则要脱掉鞋子和袜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刷脚纹。这本来就让马师傅很是尴尬的事情,可个别商贩对他的脚纹支付很是不满,特别是有的小吃店老板,感觉这种举动有碍瞻观,还影响顾客食欲和自家生意。还有个别小商贩,看到他用脚纹支付,感觉是在用脚付钱,心里也有不爽的时候。

马师傅在车祸方面是不幸的,然而,科技的发展还算为他挽回了一丝尊严。后来,刷脸支付的到来让他摆脱了“刷脚支付的尴尬”。所以,人们要保护好这张脸。靠脸吃饭不仅仅是现实社会对帅男靓女的要求,在支付领域,在冷冰冰的电子时代,谁都没有特权。

按理说,社会越发展,人們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帮扶应该更上一个台阶。显然,在互联网移动支付方面,有关部门应当赶快补上的一课,相关企业也应有更加紧迫的社会责任,让这部分群体能够享受发展的果实。

值得肯定的是,政府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电子支付给老年人、盲人等特殊群众带来的困难和不便, 2020年11月,国务院专门出台政策,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专门解决智能化数字鸿沟对老龄人及特殊群体影响的问题。随后,各行各业都行动了起来,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先后推出大字版的支付界面,设计了语音版操作流程指引,有的地方商业银行还推出了方言版。

对于现金支付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多次明确表示只要人民有需要,人民币的现金发行就不会停止,并一直都在强调对于拒收人民币的行为要坚决查处。比较有影响的就是北京中山公园在销售门票时拒收现金,被人民银行进行行政处罚并且公告于众。还有杭州跨湖桥景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阿克苏中心支公司等单位,法律意识淡薄、或服务意识不强、或基于商业目的,张贴“拒收现金”标示牌,以“无接触”“上级要求”等为由,在有人值守且完全具备现金收取条件下,拒收现金,也被人民银行处罚。

针对近几年电子化程度的提升,有的银行机构不办理现金业务的情况,人民银行加强了监管和督促,要求所有银行网点的业务,必须保留人民币现金存取款柜台窗口,就是为了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尊重公众支付选择权,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移动支付条件下特殊人群的现金需求。

现金去哪儿了?

人们使用现金结算越来越少,按理说,央行对现金货币的投放也会越来越少,但实事并非如此。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货币金银处处长李良军告诉作者:近年来,他们的现金投放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中的原因让他们很是疑惑。同样的结论也出现在商业银行,我行现金中心高级经理冯刚告诉作者,近年来,普通市民使用现金频率确实在减少,但社会对现金的需求并没有降低。

李良军处长告诉作者,重庆市在2015—2016年的现金投放和回笼就达到一个最高点。从此以后,现金的投放量都在持续下降,但是这几年现金的回笼量也在持续下降,特别是从2021年开始,现金的回笼量下降得更多,表现出了一个净投放态势。以前,重庆都是一个净回笼的地区,但从2021年开始,成了一个净投放地区了。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消息,2020年全国现金净投放(M0)7125亿元,流通中的现金货币(MO)余额有8.43万亿,同比增长9.2%;到2021年,全国流通中的现金达9.08万亿,全年现金净投放6510亿元,同比增长7.7%;而2022年流通中的货币现金余额达10.47万亿,全年净投放现金1.39万亿,同比增长15.3%。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上的现金需求仍然很旺盛。这就让人纳闷了,人们不是天天都在用二维码支付吗?不是很少使用现金了吗?但事实就是如此,中央银行的现金投放并没有减少。

人民银行有关部门为此进行过专门调研,虽然现在人们的结算和支付主要是二维码支付,感觉并没有用到现金。但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一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现金的需求仍然比较刚性。

当然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了,经济体量大了。2020年,全国GDP为101.36万亿元,增长2.2%;2021年,全国GDP为114.92万亿元,增长8.4%; 2022年,全国GDP为121.02万亿元,增长3%,近三年年均增长4.5%。经济体量的增加伴随货币现金投放的增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看了上面这组数据,细心的读者肯定会提出一个新的疑问,为何货币现金投放量比GDP增长还快?

有关专家是这样总结的:

一是人们的应急需求观念增强了。近年来,局部自然灾害导致的停水停电事故时有发生。停水虽然不会对互联网移动支付产生影响,但停电可能会让整个社会瘫痪。据说,好几个地方洪水期间就出现了商场和银行关门的情况,出现了一些不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场景,现金为王的古老交易方式成为市民获取生存原料的唯一法宝。如果遇到区域性的灾害事故,当电力和网络线路被毁坏时,移动基站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不是不会发生。这时,身处城市的人们远比乡下人的生存要艰难很多。在那样的环境下,现金交易就会占据优势地位。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特别是近几年的疫情管控让人们更加懂得了未雨绸缪。这几年,市民们不但有了储藏粮食、食品、蔬菜和肉类的习惯,有些药物也成了必备之物,不少市民家中习惯保留一点现金,以便急用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样一来,当人们取钱不是为了商品交易而是留着备用时,现金回笼肯定变慢。加之,在银行不断减少自助银行和实体网点的大背景下,急需用钱取现反而不及以前方便的情况下,手中持有的应急现金自然比以前要多。

二是人民币的现金收藏变得多了起来。尽管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但事实就是这样。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和多元支付的汹涌澎湃,人们对现钞退出历史舞台越来越持肯定态度。细心的人们发现,如今的数字货币体验场景日益丰富,数字货币支付领域也不断得到拓展,数字货币的发行已经箭在弦上,认为现金退出历史舞台的结论是否更加坚定。人总是怀旧的,不少人真担心伴随了数十年的现钞有一天说没了就没了,对现金的留恋之情会油然而生。加之近年来,文物考古、艺术品收藏的不断升温,也带动了人民币现金收藏的行情看涨。

针对盲目持有人民币现金的情况,行家则有着他们的见解:目前市场上大量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2015年版、2019年版,发行时间还不长,不具备收藏价值,民众完全没有必要跟风冒进,大量地收藏各种现金人民币。

三是有特殊需要和个人目的也要囤积现金。当今,虽然反腐的力度不断加强,仍有一些不讲规则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需要使用大量的现金。这些人认为,移动支付时代的各项交易都将被记录和追踪,还是现金交易隐秘。现在如此,今后的数字货币时代更是如此。在当前大额提现被严格控制的背景下,他们往往会采取日积月累的方式,逐渐加大现金持有,以备不时之需。但是,随着法治和监管渠道的不断完善,想用现金行贿也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法律的制裁。

在回笼的货币当中,有一些破旧的人民币就不会再次投放,不宜流通的人民币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寿终正寝。而一些成色较新能够继续流通的货币,则会保管在仓库等待商业银行的重新调取。

不宜流通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都有具体标准。商业银行在收到社会现金存款后,首先就会对其进行清分,将其分为可以继续流通的和残存的两种类型。针对可以继续流通的现金,各家商业银行就会根据目前客户需求,保留一部分继续投放。如果过多,则会送回人民银行钞票储备中心保管,需要的时候则向人民银行申请调取。

人民银行的钞票儲备中心则是根据大众对现金的需要来进行储备的,通常是按存款规模和往年现金需要情况及经济运行状况进行预测。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全国的计划汇总,然后给各印钞厂下达任务计划,现钞印制完毕后发送至各省的现钞储备中心。

话又说回来,商业银行如果收到残损币就不能再投了,也会交到人民银行的发行库。人民银行每个省都有钞票处理中心,他们会用清分机器对其进行再次清点,主要是点数和鉴假,看数量是否准确,里面是否存在假币。有关人士介绍,如今对残损纸币的清分均是使用大型清分机进行,这种大型清分机许多是进口的,每台设备都要上百万元,具有精密、快速的特点,其传感功能特别强,伪币、假钞都能被识别出来。在具体清分过程中,也有一些小的纸质现钞清分机过不了的,就需要人工清点。

清分过后,就是销毁。纸质现钞就是用机械的方式将其粉碎,其粉碎到的细小程度根本没有复原的可能。而硬币的销毁则要送到专门的地方工厂,钢质硬币就送到钢铁厂,铝币就送到铝制品厂。要求销毁的工厂必须要有专门熔化设备,整个过程都会在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和武警警戒监督下完成。从这个过程看,现金人民币最后的归宿要么成为文物,要么化为灰烬。

我的钱安全吗?

互联网移动支付形势下,我们的钱安全吗?

这要从两个方面说起,一是我们存款在银行的安全,二是我们自己手中的支付安全。

关于存款在银行的安全问题,与银行的经营风险、运营管控能力相关。移动支付时代,人们较少现金交易了,和银行柜台面对面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这种背景下,数据安全显得异常重要。

存折是记录银行客户交易和存取款情况的主要依据,存折在没有使用前是按重要凭证管理的。存折存单既是重要凭证,也是银行与客户的契约载体。人们不时看到有人拿着数十年上百年的存款凭据到银行兑现的消息,那就是一种契约精神的体现。可如今,当移动支付占据主导地位后,就连银行卡持卡消费都江河日下了,那种古老原始的记账形式早就被淘汰。近年来,很多银行都相继取消了储蓄存折的使用,动员客户将这种最原始的存取记录迁移到了储蓄卡上。

不管怎么说,只要你的交易一旦发生,你的银行账本肯定是详细而清晰的。不管你是网上查阅还是下载打印,它都一直存在。但总有不放心的人或心存疑虑者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我的钱在银行安全吗?

作者已在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工作了20多年,可以肯定并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正常情况下是十分安全的。

那么难道还有不安全的时候?有的,那就是在极端自然灾害及核战争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

有人发出警告:无现金社会在面对战争和天灾时毫无抵抗性,强大的金融体系将在瞬间崩塌,如果遇到大规模战争造成长时间断电、断网,细思极恐。

这时,数据灾害备份中心就为人们的金融安全支撑起了保护伞。

金融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大力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灾害数据备份中心建设成为各大商业银行重要工作。如今,各家大型银行都有自己的数据备份中心,有的还不止一个。大型银行分支机构点多面广,实力雄厚,建立灾害备份中心比较容易,这些大行的数据备份中心都相距较远,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局部性自然灾害是能够应对的。有的大行还帮其他中小银行代为储存、运算业务数据。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灾害备份数据也是有具体要求的。一些大型银行总行要求各分行灾害备份线路通道距分行本部要超出3公里。这里指的备份只是简单的通信线路的通道备份,省分行机关所在地发生灾害时,其辖内的分支机构仍然可以通过备份通道将数据传往总行的灾害备份中心。这种通信线路的备份通道一般由电信企业提供,并为其做好日常的环境保护工作。

有人担心那些区域性小金融机构及中小银行的数据安全。因为他的营业规模有限,加之受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其自身能力还不允许他们远隔万水千山去建立灾害备份中心。他们通常做法是在本地建立生产中心,在同城配备灾备中心的同时,也要按照监管要求在异地设置一个灾备中心。异地灾害备份中心通常采取代为储存、租赁的办法来解决。所以,在数据安全方面,客户完全可以放心。

但是,数据灾害备份中心的建立是否让金融数据一劳永逸?

有生產就会有事故。网络金融事故往往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在国外,银行网站受到攻击瘫痪的事情就发生过多起。如果这时,你正在进行交易结算,那么这个过程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正在进行大额股票和其他期权交易,你所受到的伤害程度一定不轻。

为防患于未然,各级金融机构都在全力加强数据安全运营保护措施,对外来攻击的感知度在不断提高。作为银行客户,只要陌生来电不轻信,不明链接不点击,正确区分诈骗电话与骚扰电话、伪基站的仿冒短信,识别假冒银行网站和APP就会安全无事。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则是关注自己手中的支付安全。在支付安全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密码管理和使用。互联网移动支付也从开始的输入密码,发展到利用人体生物的指纹验证和人脸识别相结合的安全保护屏障。一些年老的客户始终对它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原因是手脚不灵、视力不佳,头脑反应迟钝,加剧了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其实,安全是相对的,铜墙铁壁也有被洞穿的时候,何况是电脑系统。

2022年7月,国内某银行人脸识别系统被攻破一度冲上热搜。犯罪分子骗取受害人个人信息及人脸影像,通过假人脸信息成功转走储蓄卡中43万元。据了解,诈骗分子通过冒充执法人员,通过“李鬼”APP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和人脸影像,再诱骗他们将钱存入某银行的储蓄卡,使用假人脸通过了银行“人脸识别”系统窃取资金。此次共有6名客户被骗,损失超过200万。

其实,人们只要管好自己的账户密码、验证短信和手机使用,你的钱就是安全的。即使是网络高手和顶级黑客,要进入银行支付交易核心系统也是十分困难的。

看过谍战电影的观众肯定担心指纹会被套取,像电影中那样被人做成模型使用。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保卫部李洪主管告诉作者,银行的指纹支付鉴别系统除了指纹识别功能之外,还有人体体温感知识别功能,还要与当初指纹录入时多种存储信息对比检索,所以这点读者大可放心。前面说到手机丢失和被盗,大家担心自己的支付系统会被破解,重庆市渝中区便衣大队大队长冷炎告诉作者,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智能手机的密码几次输入不正确就会自动锁机。同样,支付密码几次输入不对,银行系统也会自动关闭。现在还有了人脸识别和指纹开机,这些都是手机上面金融资产的保险绳。当然,专业人士提醒,使用移动支付时最好使用自己的手机流量,尽量避免连接公共Wifi和他人的Wifi,防止自己的账号和支付密码被抓包探嗅,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结语: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不管支付结算方式如何变革,现金都以独特的方式陪伴着你,也陪伴着我。不管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货币的本质都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存在的方式和我们适应的能力。

作者简介

张仲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中青年作家研讨班(报告文学作家班)学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重庆金融作协副主席。发表各类作品近200万字,多部作品入选相关优秀作品集。

责任编辑 丁莉娅

猜你喜欢

现金银行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被饭店套牢
被现金券套牢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只“普”不“惠”的现金贷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