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幼小衔接”难点突破
2023-11-10王松兰
王松兰
所谓“幼小衔接”是指学生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的特殊时期,这种过渡将影响学生整个基础阶段的学习质量。新课标提出“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路径与策略层面指出了“幼小衔接”如何突破现实中的难点问题。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认真梳理“幼小衔接”存在的复杂化、单一化等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渡。
一、“幼小衔接”的难点梳理
在教学中,“幼小衔接”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要弄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这就需要对现实教学中“幼小衔接”的难点进行认真梳理。
一是从课程设置层面梳理。幼儿园和小学相比,学生学习的课程有显著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幼儿园遵照“教养并重”的原则,设置“五大领域”的课程,突出启蒙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以语言学习为例,它渗透在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在语言表达上有进步、有发展就是教学追求的目标。所以“五大领域”的课程落实都不是以幼儿学会了多少为标准,而是重在考察幼儿“养成教育”取得的成效。在小学阶段,课程设置以新课标为准,遵循的原则是“以教为主”,小学阶段已经设置了语文、数学等课程,还有综合类课程,如科学、艺术等。以语文学科为例,新课标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说明语文教学在课堂实践中通常重于教育,即使是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强调不考试,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纸笔测试仍然是有效的方法。正是这种课程设置上的复杂化,导致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茫然。
二是从教学目标层面梳理。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和教师教学的依据,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区别同样明显。在幼儿阶段,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决定了教学目标通常比较笼统,以“语言领域”的目标为例,主要体现在“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等。在小學阶段,从学段要求看,以识字学习目标为例,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正是教学目标上的这种差异化,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学习从浅层向深层的过渡。
三是从课堂形态层面梳理。课堂形态主要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幼儿园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寓教于乐,教师经常采用儿歌、游戏、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小学课堂上,学生在日常的识字、写字、朗读等学习活动中,该静下来认真学习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玩闹或做小动作,否则就会影响学习。不难看出,从幼儿园到小学,在课堂形态上有趋静的态势,这种变化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让学生逐渐接受并逐渐适应。
二、“幼小衔接”的难点突破
针对“幼小衔接”方面的难点,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一是丰富对接课程的设置。从课程设置看,幼儿园在“五大领域”中设置的语言主要指向培养幼儿听与说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的语文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又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专业知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与特点,找准学生进入小学学习语文的起点,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种最近发展区集中体现在统编教材中的《我上学了》,还有其他的对接课程。教师在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开始阶段,不是急于教学生识字、学拼音,把入学准备课当成可有可无的摆设,而要认真设计“幼小衔接”课,丰富学习形式。教师要以《我上学了》为抓手,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具体地说,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从认识新校园开始,依次认识新伙伴、新课程,进而完成自我的重新认识——“我是小学生”;接下来,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规则意识教育,包括文明礼仪、规矩习惯等,让学生明确在小学校园里同在幼儿园中的联系与区别。值得注意的是“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展最好与真实的学校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每次重点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多以直观示范的形式呈现,避免以知识教育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适应得快。
二是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改变最大的是课堂上知识学习方面的要求。在幼儿园,学生听故事大致能记一些再说出来就行;上一年级后,学生开始学习汉字,要准确把握汉字的形音义。很显然,学生对这种知识上精细化的学习,觉得比较枯燥,难以适应。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幼小衔接”阶段迅速适应精细化学习目标的要求。
三是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幼儿园以玩游戏、听故事为主。语文作为“幼小衔接”的课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妨适当借助游戏、故事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学习语文。以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识字教学为例,教材安排学习的多是独体字、象形字,教师在教学具体的汉字时,可以将这些汉字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来呈现,如“猜猜我是谁”,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事物特征猜出谜底,再用课件呈现该汉字从甲骨文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猜一猜进入汉字学习情境中,再借助看一看、想一想、读一读、说一说等形式,逐渐认识这些汉字。
总之,在教学中,针对“幼小衔接”的难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将“入学教育”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引导学生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有效突破“幼小衔接”教学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