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三个三”三项制度改革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2023-11-10郭明宇
郭明宇
近三年来,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政府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省属监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持续深化人事制度、劳动用工、薪酬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三项制度改革“三个三”模式,进一步激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活力。
一、注重“三个加强”,着力构建“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新格局
(一)加强政策学习,提高对“三项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党委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改革是提高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对标对表,统筹谋划,在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上狠下功夫,专题传达学习省政府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省属监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通知以及省政府国资委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改革任务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工作任务等文件精神,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对“三项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了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自觉性,开创了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三项制度”改革齐抓共管新格局。集团公司成立以党委书记、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为组长,监事会主席、专职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纪委书记、财务总监为副组长,各副总师、17个机关职能部门和24个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制定三项制度改革实施细则,明确改革目标,建立任务清单,明晰责任分工,切实推进改革措施落实落地。
(三)加强考核奖惩,确保“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修订完善三项制度改革指标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机制,建立三项制度改革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约谈制度,构建全方位监督管理体系。集团公司动态调度、重点督导,定期公布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机关部门、基层单位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确保了工作质量。集团公司改革办公室每月对各部门、各单位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并严格奖惩兑现,确保了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二、抓实“三步深化”,纵深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走向新阶段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对标国内煤炭行业和省内先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发展战略、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进行全面梳理调整。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建立以综合考核评价为基础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全力打造高素质、高度团结、高度敬业、勇于创新的管理团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作提供保障。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按照约定严格考核、实施聘任或解聘、兑现薪酬;大力推行公开选拔、交叉任职、竞争上岗、任期考核、末位调整和追责问责等人事管理制度,激发了企业内生活力动力。
(二)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用工制度,按照用人需求与能力素质匹配原则建立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形成了“能进能出、该进则进、该出则出”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人员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从事简单劳动的员工占员工总数比例越来越低,而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知识型员工占员工总数比重越来越大。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重点从工资分配与积极性之间的关系和适合公司特点的企业文化出发,兼顾工资收入效用,分析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建立了具有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同行业具有可比性、员工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目标相配套的“三位一体”多元工资分配机制,推进全员绩效考核更加科学精准,收入分配更加灵活、规范,激励奖惩机制更加有效,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用好“三种机制”,大力促进“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新实效
(一)用好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机制。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实现混改企业7个,6个子公司、2个三级及以下子公司,54名经理层成员全部完成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业务主管及以上管理人员竞争上岗296人,培养培育业务骨干182名。中层管理人员到龄调整、正副业务主管到龄退出实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等不胜任退出35名。自2020年以来,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等形式,先后柔性引进360名管理、创新、技术等方面的大学生人才走上管理岗位,逐步培育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同时注重激励培养人才。近三年来,总计发放大学生人才奖励津贴105万元,把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融为一体,从过去的“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使企业充满生机,保持旺盛活力。
(二)用好员工能进能出的市场化劳動用工机制。全面实施员工公开招聘与合理配置。重点以劳动定额管理为抓手,以满足安全生产为需要,根据生产实际,严格按照生产规模、作业流程、生产工艺、劳动工效测算配置采掘、辅助、地面生产人员,坚持以工作量定人、以岗定人、岗位承包、效益优先的原则,简化归并岗位,控制用工总量,压缩内设机构,优化人力配置,全面合理定编、定岗、定员,降低了用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建立节约用工激励机制。在定编定岗确定用工总量的前提下,以“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为原则,增强内生动力。落实员工退出机制,对于无视规章制度,长期旷工、病休等人员,按规定进行全面清理清查。2020年以来,共计招聘工人1404人,解除劳动合同866人;对不胜任本岗位工作的重新调整岗位,共计签订岗位合同881人,较好地规范了用工管理,优化了劳动力配置。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87%,同比增长4.84%;人工成本利润率0.61%,同比增长0.36%;人事费用率0.28%,同比减少0.03%。
(三)用好收入能增能减的绩效管理薪酬分配机制。规范企业内部分配行为,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管理,建立明确的工资效益联动机制,做到了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紧密挂钩、职工平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推动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工资分配运行机制。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占比达到48%以上。注重业绩,健全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通过实施差异化定员,分别核定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人员的工资总额,分类制定调控办法,合理调整一线、辅助、机关、后勤岗位人员的工资比例关系,有效控制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近三年,地面工人平均工资6.13万元,井辅工人平均工资8.55万元,采掘工人平均工资10.72万元,每年平均工资增幅6.56%。保持了工资分配向基层一线倾斜的态势,引导和促进了更多的技术人才主动向“苦脏累险”的岗位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