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2023-11-10王晓焘

发展 2023年5期
关键词:定西特色产业中药材

王晓焘

定西市作为全国马铃薯之乡、黄芪之乡、道地岷归之乡、中国西部草都和现代寒旱农业的重要发祥地,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定西紧紧依靠农业资源自身禀赋优势,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在粮食供给保障、农特产品供应、产业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标准化建设、产业集群及园区建设、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制度机制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以定西市产业发展情况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为新时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

定西市坚持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不断加大对马铃薯、中药材、畜草、蔬菜和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依托乡村资源挖掘多元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其主要做法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机制,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市级层面制定了《定西市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方案》及分产业方案,设立5000万优势特色产业扶持资金,以工业化思维、市场化手段,構建以中医药、马铃薯、种子种业等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畜牧养殖和设施种植为延伸的农业产业保障体系,推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草畜产业发展方面,定西市先后出台了政策文件,把畜牧业作为“全域产业”和“全市战略”,营造出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奋进追赶抓产业的氛围。在发展中医药材产业方面,遴选12家中医药龙头企业,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引进精深加工项目,推进中药材产业向精深加工推进。

(二)加强标准化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定西市建成马铃薯、中药材、蔬菜产业1000亩以上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222个,1万亩以上的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34个,带动马铃薯标准种植面积达235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61.3万亩、蔬菜标准化种植面积达55万亩。新建日光温室332座、塑料大棚4011座,建成蔬菜育苗中心8个,年育苗能力2400万株。新建渭源中药材种质资源库1座,陇西、岷县中药材种质资源繁殖及鉴定圃2个。建立原种繁育基地12.09万亩,生产原原种3.2亿粒,建立一级种繁育基地106.04万亩。以三大药材(当归、党参、黄芪)为重点,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4.23万亩,建成种苗繁育基地15.33万亩。建成蔬菜种子种苗繁育基地4900亩,1559万株;生产食用菌原种0.133万袋,栽培种1.2万袋。生产百合种球200万株。定西市饲草种植面积515万亩,鲜草产量达到1200万吨。培育标准化示范场43家(部级5家,省级38家),规范合作社1900家,建成规模养殖场559家。

(三)突出园区带动,建设优质高效产业集群。围绕“7+X”特色产业建园区促集群,聚力解决产业发展碎片化、同质化问题,挖掘资源禀赋,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持续完善提升安定区马铃薯、临洮县蔬菜2个国家级和陇西县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功能,加快通渭县肉牛、渭源县马铃薯、安定区草牧、临洮县马铃薯、漳县中药材、岷县中药材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聚集发展。2022年,围绕产业园建设,谋划项目63个,总投资36.08亿元,农业产业园区落户企业301家,其中龙头企业114家。

(四)强化示范引领,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紧抓全省龙头企业“2512”行动契机,制定龙头企业引培工作方案和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一企一策”推进方案,加大龙头企业引培力度,争取省级奖补资金1000万对17家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延链补链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进行奖补。目前,新引培龙头企业21家,占省上下达任务的116%;组织申报第二批甘肃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完成68家省级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和以17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工作,进一步强化省市级龙头企业和联合体示范带动作用。

(五)打造知名品牌,提升特色产品效益。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建立了“定西马铃薯”“岷县当归”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定西宽粉”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贵清山黑木耳”“岷县耳菜”等品牌享誉省内外。在打造定西“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上,不断加大引导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证品牌力度,持续扩大“甘味”品牌效应,组织申报“三品一标”43个、第三批“甘味”农产品品牌33个,其中13家企业商标品牌进入第三批“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有效期内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91个,认证面积340.9万亩,认证率达41.2%。举办产业发展大会和高端论坛也是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手段,定西连续多年高质量举办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截至目前,共有中药材商标31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件,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陇西黄芪”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1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二、当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定西特色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层次低、科技支撑不足、产业链条短、基础依然薄弱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从产业政策制定和主导层面分析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产业规划执行不力,指导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总体上滞后于发展需要,市级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是管控性不强,有的县区对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研究把握不够深入,功能定位不够科学,对重点集镇和园区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谋划不够系统,同时存在着市县(区)两级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衔接统筹不到位等问题。围绕马铃薯、中药材和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在抓示范点建设时,考虑生态化、绿色化、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及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打造还需加强,“连乡成片”“跨县成带”的产业发展格局仍需强化。全市中药材种业主体缺乏,种子种苗质量难以保证。畜牧产业集聚度不高,市场占有率较低,良繁体系滞后,引育繁推机制不健全,全市无一家肉牛肉羊规模纯繁场,陇西县虽然启动开展肉羊胚胎移植纯繁,但起步迟、规模小。智慧畜牧大数据平台建设滞后,市场动态信息发布共享不及时,市场销售渠道单一且不顺畅。

(二)种子种苗种业培育跟不上产业标准化发展要求,品种品质品牌推进提升不够。种子种业科研育种主要依托市农科院等公立科研院所,商业化育种主体较少、品种结构单一,适应市场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品种相对缺乏,部分品种更新换代滞后。重点龙头种薯种子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抢占市场能力弱。部分种薯种子企业自身质量意识不高,生产管理不够规范,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难以实现种薯种子全面检测。全市中药材种业主体缺乏,研发培育企业少,种植企业化运作不够深入,主要依靠农民自育自种,标准化程度不高,种子种苗质量难以保证。全市现有花卉企业31家,种植规模相对较小,技术帮扶少,企业科研力量薄弱,地方品种开发力度不大,新品种培育和改良力度不够,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品种较少。全市饲草80%以上以山地种植为主,适宜坡地作业收贮的机械装备少,人工收割易错失黄金收割期,导致饲草品质下降。区域产业多由小微企业、个体户分散式生产经营,生产规范化程度低,标准化水平不高,产品质量难保证,很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质量稳定、受市场欢迎的特色优势产品。除定西马铃薯、岷县当归外,尚未形成有较大影响力、有规模、有特色的区域品牌支柱产业。

(三)特色产业融合不强,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集约化程度低,融合层次低。产业布局更多侧重于农业产业,三次产业比重严重失衡,融合发展整体不足,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如安定区内官营镇主导产业为高原夏菜,与毗邻的临洮县一些乡镇的高原夏菜产业没有“抱团发展”,反而形成了竞争关系。产地批发交易市场、产销对接、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落后,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设施农业占比小,精细化管理不强,科技含量不高。设施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受资金人才等要素限制,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智慧农业仅仅是起步阶段。设施专用型品种引进筛选滞后,新产区新基地种植户栽培技术水平不高、主动学习意愿不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低,目前定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68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13.5%。由于市县区财政困难,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较低,造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低,田间道路、渠系等配套设施无法建设,限制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四)产业链条延伸不长,食品加工业发展相对落后。产业链条不够完整,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58%,与特色农业高度关联的食品工业发展滞后,2021年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的6.1%。如全市现有牛羊屠宰加工企业4家,设计加工能力10万吨,但受市场、资金等因素制约,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2021年加工牛羊肉不足1万吨,大都以胴体等初级产品销售为主,精细分割近乎空白,这已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瓶颈。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数量少,精深加工企业较少,发展效益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弱、附加值低。三产发育不足,包装加工、市场和物流体系发展滞后,全市物流企业仅有62家,产值亿元以上物流企业尚属空白。2021年通道物流产业增加值7.23亿元,同比增长5.1%,低于GDP年均增速1.9个百分点。如岷县当归城作为国内最大的当归交易市场,年交易量仅为25万吨,交易额80亿元,与其市场地位不相匹配。

(五)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服务区域差异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程度较低,部分区域耕地碎片化严重,耕种收全程全面机械化程度偏低。农业设施装备整体水平低,难以大范围开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生产投工投劳较大,农业产业链尚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和水平。全市小型农机具数量比较多,大中型机械数量较少,小型机械由于动力小效率低,不能满足目前农业生产需求,随着农业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小型机械的应用受到限制。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地方性特色农业兴起,如马铃薯、甘蓝等蔬菜以及党参、当归、黄芪等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大,适用于这些特色农业生产的机械相对较少,导致区域机械化作业不平衡,农机服务差异大,农业产业生产发展受到限制。

(六)乡村旅游谋划统筹不够,探索旅游+模式思路不宽。对乡村文化旅游综合开发不足,部分县区乡村旅游规划不完善,旅游发展战略地位不清晰,文化内涵发掘不够,乡村旅游景点建设缺乏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低、辐射带动性不强、经营理念落后,没有将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加工、品牌农产品推广等纳入现代观光旅游的范畴,旅游景区开发少、线路不连贯、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尤为突出。没有突出区域产业基地打造出集旅游、休闲、特色农产品推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如马铃薯、中药材、金银花等已经成熟的产业季节性旅游没有规划和得到宣传推广。

(七)农业科技支撑不够,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不足。种子种业科技研发滞后,市内专业科研育种单位少,育种创新能力低下,育成审定(登记)的品种数量相对较少。优质绿色农產品占比较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率不高,工艺水平落后,90%以上的龙头企业没有专门研发机构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以工业基础最好的陇西县为例,96%的产业没有设立专门研发机构,98%的产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饲草种子加工技术落后,生产能力弱,难以满足草产业的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健全,全市7.3万多名农村实用人才中,取得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8951名、占12.1%,引领带动型人才9334名、占12.63%,大专及以上学历2821名、占3.82%,懂技术、善经营的乡土人才较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较为突出。中医中药产业领域现有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专业人才不足、研发手段相对落后、研发投入不足,优秀科研成果较少,对产业支撑作用较弱。全市加工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有效抵押物,银行准入条件和融资成本高。产业资金来源单一,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缺乏有效的金融政策和规模资金投入。

三、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结合定西市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发展路径建议:

(一)抓实规划引领,构建特色产业体系。要狠抓规划编制的制定和落地执行,以规划为引领,着力构建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马铃薯产业全过程生态链,推动淀粉加工企业重组盘活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大众型、地域特色型、休闲及功能型主食产品研发。全力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在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成分提取、药膳保健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布局合理、生产规范、市场完善、防控高效的草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健全产学研联合的种子繁育机制,推动种子种业产业化发展,对肉牛肉羊繁育给予政策支持,加快牛羊纯种选育,逐步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

(二)加大品种品牌培育,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要鼓励支持市内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以马铃薯、畜草、中药材和小杂粮为主的区域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挖掘和保护,建立区域特色品种资源(基因)库(圃),大力开展特色优势新品种育种创新,进一步丰富品种资源,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培育壮大种子(薯)种苗繁育主体,以定西马铃薯及道地品种当归、黄芪、党参等为主,立足资源,发挥优势,着力打造马铃薯种薯区域性特色优势良种繁育基地和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聚力打造“定西种薯”“岷归系列”“陇芪系列”“渭党系列”“定西杂粮”“定西宽粉”等自主品种品牌,着力打造百合、金银花、淫羊藿、金耳等一批区域特色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认定,争创“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培育“甘味”企业商标品牌,构建以定西“甘味”品牌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做好产品宣传推介,高质量办好“药博会”和“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组织“甘味”品牌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产销对接活动和重点展会,提升定西“甘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特色产业融合,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传承传统生态化、绿色化、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为理念,结合现代互联网信息技術,推动构建以有机农业为主体,多型农业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要把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县域经济的主阵地,农业产业的主抓手,优化布局,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化集聚,加强产业项目孵化平台、转化机制建设,把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优势平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

(四)夯实产业基础,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结合制定的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把农业的机械化融入加快产业发展中,通过集中宣传、农机补贴等政策手段,把有利于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机具推广到广大群众中去。建立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村经营体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并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的实施改善产地条件,夯实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将土地集中经营,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规范农机合作社的运营和农作物种植模式,使农机和农艺相配套,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五)突出示范引领,补强产业链条短板。把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作为示范引领的突破点,不断提高种养植规模效益,探索可供复制的经验,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龙头企业自身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知名食品企业到定西落户建厂,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拳头”产品,以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引导合作社联合发展机制,鼓励同质或相关的合作社沟通整合,鼓励部分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带动能力,将城乡、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资源流动链接起来。推动产加销上下游各环节共同发力,补齐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有效供给不良“短板”。

(六)坚持做优生态,加快乡村文旅赋能。定西市人文历史丰厚,自然景观秀美,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文资源和自然禀赋,对乡村旅游建设及辐射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必须充分挖掘、综合利用、聚力打造,使乡村旅游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七)强化资金扶持,夯实科技人才支撑。加大资金投入,聚焦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内整合各渠道资金,综合统筹使用,集中扶持优特产业。依托现有人才资源,建设农村创业导师队伍,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模式,开展系统性培训,大力培育本土人才。有计划地将返乡创业者、大学毕业生等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稳定持续输出本土管理型、复合型人才。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院校合作,在招才引智时适当放低门槛,既可为刚毕业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也可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优化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向农业聚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定西特色产业中药材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