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县域实际 科学谋划布局 加快推动山丹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11-10白福年

发展 2023年5期
关键词:饲草集体经济建设

白福年

2022年以来,山丹县围绕“发展提速、结构优化、特色突出、贡献增大”的目标,立足县域实际,精心谋划、大胆实践,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见行见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靶向施策抓产业。立足马铃薯、饲草、肉羊等产业基础,建成油菜制种核心示范基地0.68萬亩、肉羊养殖基地5处、肉牛养殖场3个,全县马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万、4.38万和176.94万匹(头、只),马铃薯和饲草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35.3万亩(含马场),一产增加值达21.71亿元。

(二)抢抓机遇破难题。结合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完成39个发展类村庄规划,建成集中安置点13个,搬迁安置5639户,打造乡村建设示范点6个,农村群众持续向中心镇村和县城集聚发展。

(三)项目为要补短板。整合资金4.23亿元,实施道路改造提升、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159个,创建省级示范镇1个、省市级示范村30个,改造前庭后院1700户,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建成污水处理站6座。全力推进山丹河上游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山丹人民多年以来渴望“救命水”的夙愿。

(四)巩固成果促增收。持续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识别监测对象493户1382人,稳定消除风险45户108人,剩余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全面落实惠农补贴、产业分红、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措施,组织输转劳动力6.4万人,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40元、增长6.7%。

(五)加快改革添动力。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改革试点工作,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陈户镇寺沟村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破零”,截至目前增长到30万元的经验模式在张掖市推广。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现代农业、科技转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基础薄弱,与当前农业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功能逐渐弱化、基础配套设施不全、保障能力不强。

(二)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种养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马铃薯、蔬菜、油菜等特色种植多而散,肉羊、肉牛等畜禽养殖聚合效应差,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

(三)乡村建设效果不够明显。部分乡村规划和建设不够科学合理,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乡村建设与自身特色、资源、文化和周边环境融合不够充分,特色亮点还不突出,示范带动效应还不明显,创建力度有待提升。

(四)龙头企业带动不够有力。大部分龙头企业产业化层次较低,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建设方面水平不高,区域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带动农户发展能力较弱。

(五)自我发展能力有待加强。沿山群众受客观条件制约,接收新技术新事物能力弱,创业技能不强,自我造血功能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在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的参与度。

三、对策建议

(一)壮大五大产业,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深入推进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倍增行动,着力培育壮大五大富民产业,持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做优马铃薯产业。加强与山东九佳生物科技公司、中农发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加快生物全自动智能化马铃薯及蚕豆加工项目进度,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性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着力打造马铃薯全产业链。二是做精肉羊产业。不断提升现代肉羊融合发展产业园带动力,持续壮大西街村、城西村等养殖园区,创建共享牧场8个,建设屠宰精深加工、活畜交易市场、农业产业信息平台,着力构建肉羊全供应链。三是做深饲草产业。支持天泽农牧等龙头企业做靓山丹饲草品牌,大力推进西部饲草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完善饲草加工、流通和配送体系,建设优质饲草基地30万亩以上,打造饲草产业园。四是做强蔬菜产业。以陈户镇寺沟村高原夏菜基地为主,依托鑫玺农工商贸等蔬菜加工企业,建成供港澳蔬菜万亩基地1个、千亩基地5个、百亩基地20个,辐射带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形成订单种植、需求加工、定向销售等为一体的蔬菜产业链。五是做靓孕马产业。扶持天马科技、龙腾科技等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进海南海澳会等企业打造马文化产业园,带动马匹饲养规模稳定在2万匹以内,推动孕马养殖、旅游观光等业态融合发展。

(二)突出四个支撑,全力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样板。坚持“四集中”模式,以S590、S315、G312沿线为主,结合生态地灾避险搬迁项目,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一是强化示范引领。以县城为中心、39个发展类村庄和重要节点村为重点,争创国家级示范镇1个、国家级示范村4个、省级示范村10个,打造示范节点村7个,搬迁安置群众1236户,腾退复垦1000亩,统筹解决好产业配套、就业帮扶等需求,持续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二是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推动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加快推进白石崖渠道改建、城乡供水连通增效等项目,有效破解干旱缺水问题。实施陈老路、西泉路等道路改造提升项目,硬化村组道路41公里、改造危桥1座,建设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0公里,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三是提升人居环境。突出汉明清清雅风格,改造风貌1500户。高质量开展“清洁村庄”建设,改造卫生户厕780户,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3座。加快推进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祁连山浅山区山丹段生态治理等项目,完成营造林11.3万亩,争创森林小镇1个、乡村绿化示范村2个。四是激活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山丹马场、焉支山双核带动作用,持续打造焉支旅游风情线、高庙民俗文化产业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乡村旅游示范节点,做靓山丹马场至焉支山国家级体育旅游等精品线路,推动乡村旅游复苏回暖。

(三)深化三项改革,全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以规范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目标,创新集体经济运营模式,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持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各乡镇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要素,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化整合资源资产,采取“资源+资本”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开发新产业项目,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营。通过整合村集体资源资产、吸引村民以土地、资金和机械入股等多种方式,切实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多种经营组织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5家。持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一村一块田”改革,通过村集体返租倒包形式,实现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向村集体组团发展转变,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和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将农民从小家庭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向职业农民、产业工人转变,促进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双提升”。三是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通过盘活资产、创新业态、丰富经营项目等途径,聚焦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种植养殖等资源,深入推进西街村、寺沟村等16个村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推广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党组织+公司+农户”等多种模式,推动强弱结对帮带、产业叠加做大、项目共建做强,力争6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四)强化三个保障,全力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社会治理新机制,推动乡村内外兼修。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深化“党建+产业+治理”组织振兴模式,建立“党建共同体+基层党组织”联动机制,完善党员共管、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责任共担、发展共荣“六共”措施,促进党建共同体规范运行,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抓有新方向、建有新载体、干有新平台、事有新成效、人有新气象。实施“村级组织带头人雁阵培育计划”,选树一批担当作为好支书、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带头人,着力提升乡村干部抓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二是培育乡土人才。着力抓好拔尖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企业家人才队伍和其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本土人才培育”工程和“10万农民工技能大培训”工程,加大行业人才技能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探索开展“拔尖人才下基层”“优秀人才教徒弟”“专家人才带团队”等活动,促进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三是开展文明创建。健全完善“五治”融合治理体系,不断激发村级自治内生力,强化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内涵,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提高创建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一行动一活动”等创建,深化治理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两项行动,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猜你喜欢

饲草集体经济建设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