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VAS评分及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3-11-10柴旭斌周英杰禚汉杰郝宇鹏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柴旭斌 周英杰 禚汉杰 郝宇鹏

作者单位:47100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脊椎是临床中的转移瘤的常累及部位,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1],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性转移瘤的8%。从颈椎到腰骶部位均有累及风险,其中最典型的合并症状即是背部疼痛[2]。近年来,临床中各类新技术逐渐涌现,经皮椎体成形术即是其中之一,凭借其微创、安全、高效的临床优势,逐渐成为各级医院治疗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的首选方案,其通过外途径将椎弓根置入患者体内,利用骨材料+骨水泥实行加固处理,有效缓解患者的局部疼痛、改善椎体功能[3]。本次研究将进一步展开,围绕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单纯放疗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展开探讨,入组观察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85例,设计对照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纳入观察对象85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一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n=45),一组行单纯放疗(对照组,n=40)。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60~80岁,平均(70.62±3.41)岁,单发转移瘤24例,多发转移瘤21例,体质量指数(BMI)19.5~24.5 kg/m2,平均(22.31±1.51)kg/m2,小学文化程度10例,中学文化程度16例,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9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0~85岁,平均(70.93±3.45)岁,单发转移瘤26例,多发转移瘤14例,体质量指数(BMI)19.0~25.0 kg/m2,平均(22.35±1.52)kg/m2,小学文化程度12例,中学文化程度18例,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0例;整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将其输入统计学软件,分析后输出结果表明可比较(P>0.05)。

纳入标准:①基线资料、随访资料完整;②具有恶性肿瘤病史,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脊柱骨质有溶骨性破坏[4];③脊柱单发、多节段转移瘤,且无神经损伤;④病灶区域呈腰背疼痛,无手术治疗禁忌症;⑤知情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取得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非脊柱转移瘤;②存在明显脊髓压迫症状,需立即实行椎管扩大减压治疗;③椎体病灶累及椎体后壁,椎管壁不完整;④其他原因无法配合医护工作,无法全程参与研究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俯卧,适当抬高双手,放置于头部两侧,定位双侧髂脊、胸部下方留置软垫,保持身体呈“V”字形,以有效减轻患者脊柱的纵向压力,对畸形部位进行适当矫正;利用C型臂进行定位处理,确定穿刺点与穿刺角度,术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注射,如病灶部位为腰椎、胸椎,则选择后侧路,如病灶部位为颈椎,则选择前侧路,定位结束实行穿刺,取PMMA复合物3 ml针刺注射,待注射针进入病灶部位,操作者自感阻力,即可推注完毕。注意注射填充范围保持在50%以下,再由皮下组织退出穿刺针,再对椎体的另一侧弓根位置重复穿刺,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酌情调整注射液用量,一般不超过10 ml,术后1周可对患者进行放疗治疗配合,方法同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单纯放疗:设定治疗效率300 cGy,持续10 d,治疗期间根据患者主诉以及病情情况配合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以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VAS评分变化情况,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椎体功能改善情况,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体力状态改善情况为评价标准,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实践效果。①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疗效评价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solid tumor,RECIST)评估[5],共包含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病灶完全消失,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肿块两个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范围≥50%,时间持续≥4周,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肿块两个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范围<25%且增大<25%,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两个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变;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②疼痛程度VAS评分变化情况:以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复查为时间节点,对患者局部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估参考数字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6],以线段法依据患者主诉反馈+症状表现进行评分,0分-无痛,10分-剧痛,0~10分疼痛程度依次递增。③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全程随访,记录其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见表3。④椎体功能改善情况:以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复查为时间节点,对患者椎体功能水平进行评估[7],参考功能障碍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量表内容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等10个项目,评分越高,提示被测者脊柱功能越差。⑤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以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复查为时间节点,参考肿瘤生存质量调查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进行[8],量表包含生理、日常生活、认知、情感、社会功能5个项目,评分越高,提示被测者生存质量越好。⑥体力状态改善情况:以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复查为时间节点,参考美国东部协作组体力状态量表(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进行[9],评分以0~5分反应患者体力状态的不同程度,0分表示正常,评分越高,提示被测者体力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有效性评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例,%)

2.2 疼痛程度VAS评分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局部VAS疼痛程度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疼痛程度VAS评分变化情况

2.3 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病理性骨折、椎管受累、骨水泥外渗、高钙血症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2.4 椎体功能改善情况

经治疗观察组ODI功能障碍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椎体功能改善情况

2.5 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经治疗,观察组EORTC肿瘤生存质量调查量表生理、日常生活、认知、情感、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2.6 体力状态改善情况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ECOG体力状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体力状态改善情况

3 讨论

脊柱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其中以胸腰椎最为常见。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特征主要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成骨性骨质破坏等[10]。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发生后,会导致患者自身脊柱的稳定性下降,进而引起椎体病理性骨折,并反应腰背部剧烈疼痛,甚至出现脊髓压迫、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1]。

以往,临床中针对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主要有静脉化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12],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其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治疗长效性较差,治疗后无法修复受损椎体,患者仍然存在病理性骨折风险,且治疗期间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恢复[13]。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技术,其最显著特征即是微创性,临床多以其治疗椎体转移瘤[14]。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选择骨水泥作为治疗介质,对病灶部位进行注入处理,以此发挥其支撑性、稳固性,强化局部椎体强度,降低病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15];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在注入治疗介质后,该成分能够发生一定的理化反应,产生高热量,进而影响局部病灶因子,使其充分失活,还能够破坏神经末梢疼痛传导信号,有效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度;最后,当治疗介质逐步凝固,其良好的固定性、支撑性即可发挥作用,对局部椎体硬度起到强化效果,恢复机体结构强度,有效纠正病理特征,进而实现对患者的治疗干预[16]。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期间存在骨水泥高危情况,其可能引起患者椎体部分血供受阻,造成神经末梢坏死,因此在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须精细,以保证手术效果,有效清除病灶[17]。

综上,针对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更具治疗有效性,其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椎体功能、生存质量与体力状态,治疗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此外,本次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所纳入样本案例过少,未能对患者进行长期生存率随访,以此完善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用评估,以上问题旨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深入、扩展,以此为同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参考。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经皮器械复位法治疗难复性骨折8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