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11-10李格林李德亮李银雷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根治术胃癌

阎 芳 李格林 李德亮 李银雷

作者单位:45000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癌为高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表现,易与消化道溃疡或消化不良混淆,但肿瘤细胞侵袭、浸润胃黏膜层、胃壁肌层及浆膜层,形成进展期胃癌时,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当前针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术能对肿瘤病灶进行有效清除,降低病情进展风险。但开腹手术切口及术中创伤大较大,术中失血量较多,不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远期预后[3]。近年随着内镜技术和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能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与风险,但具体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鉴于此,本研究对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5]内进展期胃癌相关判定标准,并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存在根治性手术治疗指征;凝血功能、心功能和肝肾功能等筛查结果显示正常;意识清醒,认知、理解能力正常;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存有免疫系统疾病者;存有精神精神疾患或视听障碍者;存在其他恶性肿瘤;难以耐受麻醉和手术者。按随机原则分成2组,各48例。对照组包括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是39~75岁,平均(58.65±6.61)岁;临床TNM分期:18例Ⅱ期,30例Ⅲ期;肿瘤病灶部位:22例胃窦部,10例胃底部,16例胃体部;体重指数范围18.4~27.9 kg/m2,平均(22.95±1.74)kg/m2。研究组包括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是38~76岁,平均(58.39±6.84)岁;临床TNM分期:Ⅱ期20例,Ⅲ期28例;肿瘤病灶部位:21例胃窦部,9例胃底部,18例胃体部;体重指数范围18.5~27.7 kg/m2,平均(22.91±1.77)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采仰卧体位(头高脚低),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处理,取患者上腹部脐部的中线部位做1切口(横向长方形),切口长为20 cm,逐层将皮肤组织切开,探查腹腔中肿瘤病灶位置,按照肿瘤病灶部位和大小,对病灶周围分布的淋巴结组织实施有效游离和清除,后对远端肿瘤病灶实施根治性切除;取无菌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腹腔实施有效冲洗,再对手术切口实施有效缝合,并重新创建消化道,合理留置引流管,将皮肤组织逐层缝合。术后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禁食、抗感染等处理。(2)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具体如下:采仰卧体位(头高脚低),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处理。取脐部上缘3 cm位置作为穿刺点,成功穿刺后合理置入气腹针,创建二氧化碳气腹,保持气腹压力在12 mmHg。后将腹腔镜置入,探查和了解腹腔内状况,涉及肿瘤病灶部位与大小。再分别于患者的左、右腋前线肋缘下方做2个操作孔(孔径10 mm、5 mm),借助腹腔镜引导作用,利用超声刀对患者的胃部远端血管和邻近组织实施适当的游离,对胃体大弯网膜囊分布的部分淋巴结实施清扫直到脾门周围,完成清扫后准确关闭气腹。再于患者的腹部正中心部位作1小切口(长5 cm),对十二指肠残端实施全面清理,并对远端分布的病变胃体组织实施有效切除,将切除病变组织清出体外,取无菌生理盐水对残血实施适当冲洗,对手术切口实施有效缝合,为患者重建消化道,合理留置引流管,将腹腔妥善关闭。两组术后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并持续观察至术后30 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实体瘤疗效评判标准RECIST[6]进行评定,完全缓解:术后病灶彻底清除,并维持≥30 d;部分缓解:与术前相比,术后肿瘤病灶体积缩小超过30%,并维持≥30 d;稳定:与术前相比,术后肿瘤病灶体积缩小不足30%,维持时间不足30 d;进展:与术前相比,术后肿瘤病灶体积所有增大。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2)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具体手术操作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3)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根据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实施评估。(4)术后并发症:涉及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缓解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手术相关指标

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3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

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进展期胃癌病灶侵袭程度较深,病情较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危害。临床当前针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仍以外科根治性手术为主,能有效切除肿瘤病灶,稳定患者病情。但传统开腹根治性切除术切口较大,术中需大范围剥离软组织,出血量相对较多,会诱发炎症应激反应,引起肠道菌群移位,从而影响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7]。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作为临床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微创术式,可于腹腔镜引导下从远至近的探查、了解肿瘤病灶周围状况,降低肿瘤细胞医源性扩散风险。加之腹腔镜可使术野进一步扩大,扩增探查范围,利于进行食管下段和胃底处淋巴结清除,且临床所使用的超声刀在进行组织分离与离断、凝结时能避免肿瘤细胞脱落,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和风险[8-9]。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缓解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较对照组更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少。提示与传统的开腹根治性切除术对比,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采取腹腔镜下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更佳,能在确保淋巴结清扫效果情况下进一步减少机体术中出血量,达到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其原因为腹腔镜下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操作切口较小,且腹腔镜能提升手术操作视野的清晰度,放大肿瘤病灶组织,并可从各个角度观察病灶、病灶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等情况,从而提升手术操作精准性,增强手术切除效果及临床疗效,减轻手术操作对邻近组织、血管造成的创伤,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0-11]。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开展过程中借助超声刀可将肿瘤病灶的邻近胃组织彻底切除,并可在无接触条件下将肿瘤病灶切除,对周围淋巴结进行准确、彻底分清扫,降低术中肿瘤细胞医源性散播风险,预防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出现癌细胞淋巴管脱落情况,增强病情控制效果[12]。同时该术式术中无需广泛剥离腹壁组织,可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降低并发症。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切口较小,可避免术中腹腔暴露,减轻外界环境对腹腔脏器造成的刺激,且腹腔镜辅助下利于医师在狭小空间、位置较深处实施操作,避免手术创伤、失血及术中牵拉对胃肠功能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并能够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13-14]。但本研究存在选取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等不足,研究结果可能有一定偏倚,后期可扩增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对患者远期疗效和预后开展深入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采取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清除肿瘤病灶,增强临床疗效,且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可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根治术胃癌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