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靛果忍冬在通辽地区的引种试验初报
2023-11-09韩扎拉干白拉苑洪涛王振军
韩扎拉干白拉,苑洪涛,王 岩,玲 玉,王振军
(1.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兴安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L.),别称黑瞎子果、鸟啄李、羊奶子、山茄子等[1],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落叶小浆果类果树。蓝靛果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日本、俄罗斯、朝鲜、中国、北美等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和内蒙古等地区[2]。蓝靛果具有抗寒性强、果实成熟期早、对土壤要求不严等特点。野生果实多有苦味,人工选育品种多数味酸甜,适合鲜食。果实多汁,富含花色苷、多酚、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3]。果汁为鲜艳的深玫瑰色,适于提取天然色素,可加工成饮料、果酱、果露、果糕、果酒、面膜等多种食品和化妆品,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4]。目前,蓝靛果已在黑龙江和吉林省开始规模化种植,果实和加工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5-6]。近几年,我国北方多地均有对蓝靛果忍冬的引种研究,但未见在内蒙古通辽地区引种的相关研究报道。2019年,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树木园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引进“蓓蕾”“乌蓝”“蓝精灵”等3个蓝靛果忍冬品种的一年生苗木,2019—2021年,在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树木园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旨在为其在通辽及生态相似地区的引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树木园(122º13′30.98″E,43º33′12.68″N),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凉少雨,冬季干冷少雪。海拔高度180 m,年平均气温6.1 ℃,日照数3 113 h,无霜期150 d,极端最高气温39.5 ℃,极端最低温度-34.7 ℃;平均年降水量385.1 mm,平均相对湿度为69%;地势平坦,土壤为风沙土,pH为7.8,灌溉用水为地下深水井。
1.2 试验材料
2019 年,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引进“蓓蕾”“蓝精灵”“乌蓝”等3 个蓝靛果忍冬品种的一年生苗木。2019年,定植于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树木园,进行露地栽培试验。
1.3 试验观察测定
成活率和保存率调查:栽植后1个月进行成活率调查,秋季调查保存率。物候期观察:每个品种随机选取5棵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挂牌标记,观测物候期;每天上午观测1次,展叶后每周观测1次,到秋季落叶后观测结束。生长量调查:秋季调查生长量,调查指标为株高、冠幅、当年枝长度、地径、基部分枝数等。果实性状与产量调查:每个品种随机选择果实100颗进行调查测定统计,逐个测定单果纵横经、单果质量、百果质量、果形、果色、果味等;随机选取5棵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测定其单株产量。抗逆性调查:早春调查越冬性,生长季调查病虫害情况和夏季高温对其生长发育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引进的3个品种,在通辽地区人工露地栽培均能正常生长。成活率蓓蕾为96.0%、乌蓝为92.5%、蓝精灵为91.7%;第3年保存率蓓蕾为94.8%、乌蓝为87.8%、蓝精灵为86.9%。其中,蓓蕾成活率、保存率最高,其次为乌蓝和蓝精灵。见表1。
表1 蓝靛果忍冬3个品种成活率、保存率Tab. 1 Survey of survival rate and preserved rateof three Lonicera caerulea varieties
2.2 生长量调查
蓝靛果忍冬3个品种生长量见表2。
表2 蓝靛果忍冬3个品种生长量Tab. 2 Growth of three Lonicera caerulea varieties
由表2可知,蓓蕾长势较快,在2021年,株高达到80.3 cm,显著高于乌蓝和蓝精灵(P<0.05);蓝精灵冠幅增长最快,增长18.4 cm×17.7 cm,其次为蓓蕾和乌蓝,分别增长16.6 cm×15.7 cm 和9.3 cm×5.1 cm,这与蓝精灵树姿开张和蓓蕾、乌蓝树姿直立有关;蓓蕾和乌蓝当年生枝长度分别达44.0 cm和40.9 cm,均显著高于蓝精灵(P<0.05);乌蓝地径增长较快,地径达1.07 cm,显著粗于蓝精灵(P<0.05);蓓蕾萌枝能力较强,基部分枝数5个,显著高于乌蓝和蓝精灵(P<0.05)。
2.3 物候期
3个品种的萌芽期、现蕾期、展叶期、初花期、盛花期、果实成熟期相近,差异不明显,叶变色期和落叶期物候差异较大。萌芽期在3 月末,展叶期在4 月上旬,开花期在4 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期在6 月上旬。8月上旬开始落叶,少量植株出现二次开花现象,到10月中旬,叶全部脱落进入休眠。见表3。
表3 蓝靛果忍冬3个品种物候期Tab. 3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hree Lonicera caerulea varieties
2.4 果实性状
3个品种初果期果实形状和产量见表4。由表4可见,蓓蕾和乌蓝果实深蓝色,椭圆形,味酸甜微苦;蓝精灵果实蓝色,罐状形,味酸甜。蓓蕾果实横径为1.14 cm,显著高于乌蓝和蓝精灵(P<0.05);蓝精灵果实纵径为2.02 cm,显著高于乌蓝和蓓蕾(P<0.05)。蓓蕾最大单果质量最大,达到1.423 g;其次为乌蓝。乌蓝百果质量最大,达到80.083 g;其次是蓓蕾。蓝精灵最大单果质量和百果质量均最小。蓓蕾单株产量最高,为217.37 g;蓝精灵次之,为175.28 g;乌蓝最低,为84.58 g。
表4 蓝靛果忍冬3个品种果实形状及产量Tab. 4 Fruit shape and yieldof three Lonicera caerulea varieties
2.5 抗性性状
3个品种在通辽地区均可正常越冬,不需任何防寒措施。生长季发现少量卷叶娥、蚜虫及金龟子等食叶害虫,无其他病虫害。蓝靛果忍冬喜冷凉湿润气候,进入夏季受高温气候影响,老枝上的叶子开始变色并陆续脱落,但当年生枝叶能够正常生长,第二年可以正常开花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张建全等[7]在对7份蓝靛果优良品种的引种试验过程中发现,“蓝精灵”在伊春地区具有更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相较于“蓓蕾”的生长情况,“蓝精灵”的经济产量更高,风味更好,适合作为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推广。这与本试验中的引种表现有所差异,本试验中,“蓓蕾”更适合作为主栽品种进行推广,而“乌蓝”和“蓝精灵”2个品种适合作为辅栽品种,这可能是由于通辽地区的土壤条件与伊春地区有所差异所造成的,还需结合土肥水条件进一步分析。高洪娜等[8]在牡丹江地区进行了“蓓蕾”的引种试验,结果显示,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蓓蕾”的生长和结果能力均有较好表现,未出现冻害现象,这为通辽地区的引种品种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3年连续观测结果来看,本试验中引进的“蓓蕾”“乌蓝”“蓝精灵”等3个品种在通辽地区均可自然安全越冬,能够适应该地区气候,可正常开花结果,秋季少量植株出现二次开花现象。物候期较哈尔滨地区提前7 d左右,是目前通辽地区栽植的浆果类树种中果实成熟最早的树种之一。综上所述,蓝靛果忍冬“蓓蕾”表现出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产量高等优点,可在通辽及生态相似地区种植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作为主栽品种进行栽培推广,“乌蓝”和“蓝精灵”2个品种列为辅栽或授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