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福州脱胎漆器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11-09郭元妤

东方收藏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非遗创新

摘要:STEAM教育理念是一种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为核心的综合性跨学科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强调的是将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应用。其不再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看作是孤立的学科,而是将它们相互联系与交叉,并运用到现实生活里解决问题的场景中。文章针对中职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特点,结合福州脱胎漆器教学的新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专业融合的方式来实现福州脱胎漆器的创新表现。

关键词:STEAM;非遗;脱胎漆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2021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增进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涵,弘扬其当代价值。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突破,依托互联网+构建的教学体系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在此前提下,本文依托STEAM教育理念,以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的教育性传承为理论视角,分别从当代困境、路径筛选、理论价值、实践内涵、体系建设、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为国家级非遗福州脱胎漆器的教育性传承提供了理论启示与实践思路。

STEAM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中运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性。在STEAM教育理念中,艺术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元素,它强调创造性的表达和审美意识,将艺术融入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学习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连接在一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福州脱胎漆器传承发展的当代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1年,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被列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传统民族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是中华民族民间集体记忆的活态艺术,更是世界文化生态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在地理位置独特的闽越地区,以脱胎漆器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美术非遗传承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与传承价值。本文以福州脱胎漆器专业教学为具体案例展开论述。

福州脱胎漆器历史悠久,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三宝”,享誉国内外。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锦纹、朱漆、描金、台花、嵌螺钿等为代表的传统漆器表现技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其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相关政策的关注与保护,但当下的传承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面对福州脱胎漆器传承受区域资源开发、市场经济、传承人稀缺等困境影响的情况,对其开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困境溯源与路径探索等方面。通过引入福州脱胎漆器非遗教学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一传统工艺品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

因此,针对当下福州脱胎漆器教育性传承中存在的种种困境,应立足于国际视野,探索建立STEAM教育理念传承新模式,逐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二、非遗传承下的STEAM教育理念价值

STEAM教育理念是格雷特·亚克门(Georgette Yakman)教授及其團队在STEAM 模式基础上创新提出的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国际教育改革新模式,在我国非遗文化传承方面,该模式可充分借鉴国外教育教学的优势经验,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民族地域文化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到福州脱胎漆器的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涵,逐步形成学科融合、课程创新,从而建构起民族工艺品非遗教育性传承新模式。

三、福州脱胎漆器教学过程中STEAM教育理念运用的实践内涵

在建构以福州脱胎漆器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为支撑的教育与学习形态时,需要明确STEAM教育理念实际运用于现有的整体非遗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下文基于该教学的核心价值,就非遗教学过程中STEAM教育理念运用的实践内涵进行分析。

(一)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项目意识

STEAM教育理念和传统教育教学相比较有着鲜明的差异,以往的非遗脱胎漆器教学多是机械静态的传统教学模式,先理论知识解析,随后到工作坊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但在STEAM教育理念之下、教学体系之中,教师需要学生以一个项目为开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以项目的开展为抓手,学生必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协作沟通,从探索思考、设计到材料的选择,再到创新研究。对于学习非遗技艺的中职生来说,要进行非遗技巧的全面学习。而在这种教学理念之下,以一个项目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针对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整体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对于学生科技探究能力以及人文活动能力的提升也具有较大的帮助。

(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然在进行非遗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传统手工艺的学习,但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的不断革新,非遗教学过程中STEAM教育理念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传统的福州非遗脱胎漆器教学多是按部就班,缺少试错的机会,导致中职生未能在工作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缺少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高,更不利于它的传承。而STEAM教育理念是以一个项目开展为契机的,学生能够融入自己的思考,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非遗产品学习、设计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收获创新的乐趣,让学生在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的同时不断革新,尝试与时俱进地对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进行大胆创新。如将计算机3D雕刻、复合新材料的数据分析等,与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进行创造性的跨界结合,让作品的技艺性、艺术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团队协作引领教学方式的变革

中职学生在自身学习方面常常存在一定阻碍,大多不愿意开展理论知识学习,也不愿意进行被动式的学习,导致其积极性不足。对此,授课教师必须针对这一现状进行全面改进,在对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进行全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改革方案与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模式。以项目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在整体学习活动中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在这一教学理念下,于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将学生带入一个更加真实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在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去理解自己未来所需要从事的职业,在项目中进行全方面的引导团队协作,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思考目标——做什么、项目过程——该怎么做、能否拓展——如何创新,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完善其理论知识并贯彻落实非遗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福州脱胎漆器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路径

(一)深入解读STEAM 教育理念,借助历史文脉立德树人

STEAM 教育理念为福州脱胎漆器的保护、传承、创新等提供了适当的理论视角与创新思路,在传承中,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技能、突出应用。例如,在脱胎漆器作品欣赏中,让学生们直观感受“集轻盈与瑰丽于一身”等美誉所綻放出来的人文底色,具有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双重价值。

(二)整合髹饰技法显性形态,STEAM 教育理念多维度创新探索

多元梳理和整合髹饰技法,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首先将以科学、技术、工程为代表的特色学科融合进髹饰技法中,对髹饰技法的设计进行计算模拟,以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不忘涉猎人文和艺术知识,在传承实践中扩大福州脱胎漆器的传播影响力,实现福州脱胎漆器技艺的新时代传承与保护。其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实地采风、传承人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观摩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教育价值与实践意义。在福州脱胎漆器教育性传承中,基于“动手实践、鼓励创新、敢于试错”等宗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与建构,明确知识、技能、思维、行为等不同维度的立体性价值,多元学习提升创新探索能力。

(三)组织复合型联动教学活动、立体教育性传承样态

首先,通过政、校、企复合型多元联动布局的非遗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传承的点状、带状、面状布局。其次,结合前期试点学校建设经验,结合STEAM 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形成涵盖不同水平、级别、种类的线状教学布局,为开展连续性教育传承奠定基础。再次,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相关培训,学生群体的学情把握、兴趣铺垫以及教学仪器与设备等的准备,为全面推进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提供了结构支撑。最后,以项目或学年为单位的过程记录、监测以及阶段性数据总结评估、改进优化等,对全面立体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视频、声乐、图例等素材库,建构虚拟现实教学情景,通过实践课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进行实施。此外,AI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进步也在一定意义上为非遗脱胎漆器的传承提供技术支撑与多元拓展。

五、以项目式教育理念推进福州脱胎漆器教育性传承

笔者在此以福州脱胎漆器色彩表现教学为例进行论述:

(一)整体教学设计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从事漆艺工艺设计制作、脱胎漆器装饰及其他绘画类工艺品的设计与生产,并能够从事一定的工艺美术新技术应用与开发、文化建设等工作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将课程内容以原有的福州脱胎漆器基本理论知识和手绘技能为主,基于STEAM教育理念重新整合成技、创、悟“三段式”课程教学,结合项目进行推进,做到岗位带动,有任务、分阶段、出成果。

通过教学内容项目重构梳理教学项目结构,从传统手绘能力的训练、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运用、漆艺髹饰技艺方面入手。通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结合行业标准完成仿真产品的配色,并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漆器漆画髹饰设色的实用技能。

1.四层驱动“任务导向型”理实一体的做中学

依据学生工艺美术跨科目专业能力的培养及其个性要求构建的OBE“成果导向岗位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把原先封闭的专业课与开放的行动课教学理念有机结合。从整体性行动的角度进行一种本质上的全新处理,宣扬综合型、整体型职业教育理念。

2.三阶递进“1+X多技能融合创新”的学中做

尝试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跨科目专业融合,为1+X专项能力方向培养奠定基础。把专业基础色彩构成课程的学习与计算机设计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的学习有机融合。目标取得产品创意设计、漆器镶嵌工(中级)、装饰美工(中级)等职业技能证书,并将“岗课赛证”有机融合到课程设计中,依靠学生学情制定专业的教学策略,做到每个班级都有特色型教学理念。

3.两项成果“微视频记录”成长中的学与做

以两项成果为导向,课程设计为四个项目八个教学子任务,按项目、主线、任务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级拆解(见表格)。

整个教学单元贯穿职业道德基本素养,以企业任务为导向,以漆艺行业生产标准为依据,注重现代化信息手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的融合与传承、创新精神的培养,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4.一岗推动“多信息资源”综合育人的学而思

自主设计的校本教材、工作岗位操作手册进入课堂、引导自主学习。教师线上线下示范、差异化教学等综合运用,突破教学难点。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资源库观看视频、解疑答惑,多信息通道输出,提高认知效率,多感官参与,促进思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施过程

总体任务实施推进:数据收集整理调研,因材施教,促进技能型人才全面发展。

校企平台资源优化:企业订单促教学的任务实施,教学成果有效,产品成本可控。

信息资源使用情况:学习时时反馈,师生、校企平台多元评价融合。

行业思政相辅相成: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进入课堂,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课程前中后探学拓:自主探究、层层推进、研学拓展,完成跨专业的过渡衔接。

1.课前探究,弹性预设多环节

该教学的课前任务主要以小组课前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对教材上知识点的二维码进行扫码学习,并在学习平台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教学视频观看、微课学习、线上看展、设计初步构想等),平台讨论、教师团队答疑解惑等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辅导。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大数据分析学生完成情况,并实时调整教学策略。

2.课中学练,互动创新双并轨

⑴明确任务,趣味导入

教师和学生一起查看学习平台上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教师解答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分阶段课时中分别嵌入以下相关主题视频和心理游戏:强调职业责任感、突破创新,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民族文化、工匠精神等融入项目教学各个环节。

⑵任务合作,以析定学

教师引导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层层推进各模块任务:

学生分别进行主题色彩意象分析→结合色彩场景交互平台和多媒体软件高度仿真的产品图形并同步设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漆器漆画髹饰设色的体验。

课程整体设计层层推进:色彩意象特征和单一色的意象→色彩的分析与表现的方法→脱胎漆器配色设计→传统色彩的启示→脱胎漆器髹饰设色的特点。

⑶展示成果,多元评价

各阶段学生分组展示成果,阐述讲解配色设计思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企业项目、参与“互联网+创业创新创效”比赛,融入多元评价。

⑷制定策略,高效促学

根据学生学情,拆解教学难度,有效制定教学策略,以互动、提问、操作、竞猜等方式,激发课堂高效能。课堂中虽然教师行为出现频率较高,但其行为持续时间较短;学生行为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其行为持续时间长,在智慧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智慧课堂中转变较为明显。

3.课后拓展,研学巩固两手抓

深化成果、丰富配色方案,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引发的创意思考,可时时登录教学平台进行反馈。通过云平台来巩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促学,使教学更贴近企业的岗位需求、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工艺生产的标准。

⑴考核评价,多元精进

基于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教学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使教与学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通过智能化、多元化信息评价模式辅助教学,使教与学可以交互、迭代,工艺美术教学成果展示更加直观,将行业专家评价引进课堂,拓展认知边界。

⑵学习效果从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展开数据分析

①线上线下知识习得率、巩固率显著提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色彩意象和配色体系。网络学习平台、微课、多媒体软件、工艺技法动态投屏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突破传统工艺美术教学师生点对点、无法全面覆盖每个学生的问题。

②点评课堂,知识技能提升明晰

经过对学生学习成果数据采集、分析、监测,结合教师评分、平台评分,通过小组互动、企业专家点评等多维评价,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③企业“Swot”系统引入,规范体系化见成效

组织的阶段成果汇报展,设计作品全部出自学生之手,设计逻辑均来源于色彩构成和福州脱胎漆器的课程内容,其蕴含传统的艺术气息、浓厚的家国情怀。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成果转化,参加全国和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创新项目呈现出“类型多、亮点多、成果多”的特点。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融合新型教学模式,将传统非遗技艺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将创意思维落地。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双师型教师团队新技术赋能

双师型教师团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赋能,探索民族工艺品类非遗的新传承模式STEAM教育理念,将课程内容转向理实一体(计算机辅助设计、漆艺髹饰技艺运用),强调多学科交叉与应用的新型教育改革跨学科穿插教学。此举有利于学生对福州脱胎漆器知识和技能的领悟,真正融入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实践中,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漆艺髹饰技艺的保护。

(二)岗位工作手册融合渗透行业

教师团队根据STEAM教育理念自主设计的校本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行业实践性,对技能部分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门类(脱胎漆器、漆画)应用部分的知识进行科技化、数据化分析,理论教学信息化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漆器髹饰设色部分的教学,把课堂搬到校内实训室和企业。实践性教学紧密联系行业生产标准,研发、教学、技术传承与专利保护,带领学生产学研深挖。

(三)思政布局课堂、传递工匠精神

摆脱传统教学框架,教师应结合文史、科技、工程多学科基础知识进行课程开发设计,选择能触动学生兴趣点的教育素材和游戏活动,从而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和学习效能。与此同时,始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民族文化、工匠精神融入福州脱胎漆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七、总结

在 STEAM 教育理念下,立足项目的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理念逻辑核心,在福州脱胎漆器教育性传承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索性、选择性和自由度,逐步推进学生对于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实践针对福州脱胎漆器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增强中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把握与认同,为促进课程改革深化开辟新通道,进而培养实践创新的智慧型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李小涛,高海燕,邹佳人等.“互联网+”背景下的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之变迁——从基于项目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01):28-36.

[2]赵慧臣,陆晓婷.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05):4-10.

[3]韩娅芳.“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学专业课程中的运用[J].农家参谋,2019(09):186.

[4]段增光.基于STEAM模型的“非遗”音乐教育性传承研究——以川渝號子为例[J].戏剧之家,2022(08):85-87.

作者简介:

郭元妤(1976—),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全国轻工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现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现为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教师、福州琢一工艺品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全国轻工行业裁判员、福建省双师型教师。

任教期间多次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多篇论文汇编发表于各类期刊、论文教研集。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科研项目《映世菩提——现代夹纻佛造像艺术》科研课题研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个人设计制作的脱胎漆器、木雕作品入选国内外各类展览、工艺品交易会,并获金、银、铜奖,以及百鹤杯金鼎奖。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模式非遗创新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析
高分子材料专业就业导向下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