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仙游传统绘画艺术的探析和实践

2023-11-09傅宝树

东方收藏 2023年9期
关键词:仙游李霞画派

福建仙游的国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广泛,既具有民间艺术审美趣味的“俗”性,又具有文人画的“雅”性。仙游县作为全国著名的“国画之乡”,其国画艺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一大批民间职业画师,他们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仙游画派”。

一、“仙游画派”概况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传统绘画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与传承,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添砖加瓦。晚清至民国时期,正值传统人物画寂寥的时节,位于东南沿海的仙游县出现了一批画家,发扬并光大了传统人物画艺术,推动了“仙游画派”的繁荣与发展,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不容忽视的一笔。其中,以李霞、李耕为主要代表。

李霞(1871—1938),字云仙,号髓石子、抱琴游子。自幼随其伯父学画,16岁就以卖画为生。1908年,他随御史江春霖到紫禁城作画,当年就以《麻姑晋酒图》誉满京城,被称为“麻姑李”。1910年,李霞在南京、上海等地举办画展。1914年,其工笔画长卷《十八罗汉渡江图》选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优等奖章;1923年,其《函谷骑牛图》选送参加美国纽约赛会,亦荣膺优等奖章;1928—1933年,李霞东渡我国台湾地区,大量创作并举办展览,致力于推进闽台文化艺术交流,产生广泛影响。

1925年,李霞在福州与李耕、陈子奋、张琴、郭梁等27位闽籍画家发起成立“龙珠画苑”,对闽派中国画艺术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李霞作为“仙游画派”开宗立派的人物,对于该画派的形成和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李耕(1885—1964),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堂号菜根精舍。1926年,在李霞的举荐和支持下,他参加东南五省画展,以十八笔写就的《弥勒佛》荣获第一名。1928年,李耕参加福建省举办的“第一届美术展览会”,徐悲鸿在看完作品之后高度评价:“有奇拙胜者,首推李耕君,挥毫恣肆,可以追瘿瓢,其才则中原所无。”之后,李耕声名鹊起。20世纪60年代初期,李耕应邀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松青鹤白东方红》《松鹤遐龄》。2001年,李耕遗作《春夜宴桃李园》《达摩》分别被中国美术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春夜宴桃李园》还入选“百年中国画展”。2002年,李耕作品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限制出境名单。

二、对仙游传统绘画艺术的探究与实践

作为“仙游画派”的传承者,笔者始终以李霞、李耕等先贤为学习榜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常年行走于莆仙地区,努力挖掘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并将国画艺术运用到壁画之上,无论多么艰辛都甘之如饴。数十年来,自己的足迹遍及莆仙地区大大小小的宫庙道观,努力繪制出壮丽的莆仙民间历史文化图卷,既表现了传统的人伦道德、文化及信仰观念,又凸显了鲜明的地域性美术格趣。

笔者师从福建省文史馆馆员、仙游画家黄叶先生,对传统的绘画技巧进行深入剖析,虚心求教,积极汲取其他画家的宝贵经验。齐白石曾说:“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笔者所追求的亦是如此,在从传统到现代的探索中重视写实造型与笔墨精神的融合,追求墨与色交融共生、线条节奏变化丰富,寻求造型与构图上的视觉张力,努力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墨色交融、符号共生的艺术情境。

笔者借着手中的画笔,倾情描绘莆仙地区的民间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和日常生活,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发现四时情趣和日常美好。而扎实的绘画基础,来源于细致入微的生活体验。在笔者看来,无限的美好都蕴藏在日常之中,生活中处处皆是美。通过仔细观察和用心体会,从而描绘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作品,将艺术的精彩展现给世人,这是一名优秀艺术家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作为一名仙游民间画家,笔者认为应当经历并享受这样一个过程:走进自然、深入自然、体悟自然,进而顺其自然,最终达到道法自然。作画同样如此,学习并汲取传统绘画之精髓,脱离固有的种种束缚,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新鲜素材,置于当下的创作之中,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力求不落俗套。生活需要激情,落笔则需要精心,如此一来,作品才会令人耳目一新、雅俗共赏。

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二者是相得益彰的。在一次次的淬炼和升华中,若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那是难能可贵的。欣赏周遭的景色,神游其中,融入人生百味、自然生命、天地生机,体悟之下再动笔,每一笔才能融入真实的感受。因此,一名优秀画家与所要表达的对象是有真切交流的,只有充分融入其中,物象自然而然地就会进入内心,笔下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呈现。

作画前,先有激情,再复平静;动笔后聚精会神,再起身观察整体效果,足以慰藉心灵、滋养情怀。当观众仔细观赏自己创作的国画作品并给予好评时,笔者会油然生发出愉快而激动的心情。可以想象,墨滴混着汗珠,枯笔伴着瓷碗,作画本身就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传递着积极向上、积跬步以至千里的人生正能量。

修身养性,则心胸开阔、胸有丘壑,手里的笔自然有神。艺术创作重在神韵,技巧娴熟之后,神韵藏于其中,作品便是不朽的。

三、结语

和过往相比,笔者自己近年来创作的作品更多表达的是一种自然适意的情趣,不再拘泥大开大合的山水,虫鱼鸟兽花草皆可入画。用画笔记录,色彩单一但不失其韵,取材简单而不落俗套,心之所至,韵之所达,可谓雅俗共赏。在笔者眼中,绘画就像清晨在武当山上手持扫帚扫净石板上泛黄的落叶一般,记录下了人世间的春花秋月、夏雾冬雪。

从艺三十多年来,笔者始终坚定地走在传统绘画这条道路上,足迹遍布莆仙大地,期望用有限之身,以墨落笔,留绚丽画作,馈后人以精神食粮。

作者简介:

傅宝树(1973—),男,汉族,福建仙游人。莆田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仙游县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仙游县赖店镇宝树国画工作室艺术总监,研究方向:中国画、壁画艺术。

猜你喜欢

仙游李霞画派
忆亡娘
老少志
Mr. “Cool”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仙游百松村劲摇“清风”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研究
法律服务新窗口群众诉求好帮手——仙游度尾镇成立全市首家村级司法室
快乐神奇的魔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