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素养: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问题及路径研究

2023-11-09彭婧冯学兰

新西部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素养

彭婧 冯学兰

未来政府雇员的履职场景与数字生态紧密关联,这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解决目前教学和课程内容沿用传统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初期的培养思路而呈现出的僵硬化、空洞化等现象,应尽快树立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将通用数字素养、自主学习、应对突发事件、具备传播力四个方面的行政数字素养及能力嵌入到培养过程中。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动态优化课程体系、搭建数字化公共管理实验实训平台,以及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来实现。

2022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各级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指出了提升数字素养是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引领作用的前提。2022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提出要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要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贸易、推进教育数字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目标。可以看出,未来政府雇员的履职场景与数字生态紧密关联,从事数字工作的公共管理人员比例将大幅度提升。

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担负着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培养管理或服务人才的重要责任,也为发展地区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公共事务输送具有务实创新精神和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公共人力资源。数字素养不但成为获取知识和分享信息的基本前提,更是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技能核心。因此,如何培养出既能够满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又可以满足數字政府发展特殊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特色化路径研究的重要方向。

问题的提出

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将物理世界重构建模到数字世界中,人类在诸如协作、交易、沟通、生产等活动中,利用互联网、数字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流程和软件系统作为产生数据的过程和工具,传统的物理世界成为了数字世界的辅助和补充。这种转变一方面活跃了市场交易并给社会生活带来便利外,也衍生了新兴产业并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新产业、新业态的萌生与发展将政府治理的难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传统政府管理方式面临新的挑战与威胁。例如,数字时代下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评价?政府数字化治理中的信息安全、行政伦理问题如何应对?如何构建与数字技术相配套的法律规制、政策标准与秩序?公共管理者如何积极引导互联网企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这些新问题不仅仅是科学技术问题,更是深层次的公共管理问题。

然而,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和课程内容沿用传统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初期的培养思路,总体呈现出因循守旧、僵硬化、空洞化等现象。教材体系未能根据我国公共管理实践及时进行更新和重塑,导致的直接问题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及管理技能的提高方面引导欠缺,深层次问题是对目前新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新问题回应不足。因此,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必须要对这些新问题有所回应。

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数字素养及能力

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的概念最早由以色列学者阿尔卡来提出,数字素养可以定义为数字时代的生存技能,它构成了学习者和用户在数字环境中使用的技能和策略系统。在其概念框架中,数字素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图片-图像素养,是指能够理解视觉图形信息的能力,是在图形语境下用“视觉思考”的认知技能解读和理解图形信息;再创造素养,是指创造性“复制”能力,即通过对图像、文本、声音等媒体信息整合的能力;分支素养,指的是运用非线性的信息搜索策略从碎片化信息中构建知识的能力;信息素养,指的是在海量信息中辨别性搜索真实信息的能力;社会-情感素养,是所有技能中最高级、最复杂的素养,是指用数字化的交流形式进行情感交流,能够识别网络陷阱的能力。[1]截至目前,数字素养的概念在学界逐渐流变为由计算机素养、媒体素养、网络素养、信息素养为集合的一个动态的、综合的、开放的概念,并提出了整合数字素养与素质能力的要素及模式,[2]逐步融入到了各类学科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

因此,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进行相应的整合,实现学生数字素养从一般能力向高级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在此基础上,参考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以下四个方面的数字素养及能力应该被嵌入到培养过程中。

(一)工具使用:通用数字素养及能力

通用数字素养及能力是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工作、学习中的能力,熟悉通用的数字主题和工具原则,基于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图像处理、版权知识、视音频剪辑、应用程序等信息技术和工作工具,还包括利用计算机检索、下载、归类数据与资料的能力。通用数字素养及能力奠定起公共管理过程中听、说、读、写的底层能力,焦点是数字素养而非数字技术本身。公共管理的过程本质是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如何使得公民享有更优质的服务,有赖于数字工具的有效使用。

(二)创新取向:自主学习的数字素养及能力

在学生熟练使用数字工具,具备了通用数字素养及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取向下自主学习的数字素养及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寻求职业发展。数字技术领域的进步速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公共管理类学生必须能够而且乐于在领域进步时跟上步伐,更新相关的数字技能。因此,学生需要认识到在他们的整个公共服务职业生涯中,必须不断地学习和调整他们的技能。学生需保存专业活动的参与度,如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学习获取公共管理类认证证书、参加管理培训及获得其它领域的知识等技能。

(三)问题解决:应对突发事件的数字素养及能力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的转变,社会问题的涌现和传播速度加大了“网络风险社会”的治理难度,公共管理类学生要承担职业责任,了解如何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即应对突发事件的数字素养及能力。包括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对突发事件做出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并能优化和改进决策,个人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分析突发事件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达成具体的目标,以达成创造和重构对公民而言未来更加美好的社会,即数字能动性。[3]

(四)有效参与:具备传播力的行政数字素养及能力

新媒体时代,政府对“熟学技、高学养”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急迫。把数字技术用于构建国内外双向交流的信息平台,熟悉数字情景下的新闻思维和文化传播规律,培养具备传播力的行政数字人才或新媒体专员,包括运用绘画、图像等视听语言,撰写文案及制作短视频进行公共政策解读、对外宣传的数字素养及能力,区别却高于一般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专业思考与认知。具备传播力的行政数字人才不仅仅着眼于数字技术的物理接入,更重视实质公平和公共行政精神。

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数字生态的构建引发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必须回应国家数字政府建设的战略要求。然而,现有公共管理类专业在教学与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与现实需求存在脱节。为迎合国家治理变革和社会现实需求,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实践教育环节优化设计,凸显数字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应用性。

(一)以探索建立数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目标

欧美、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已经将国民数字素养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还尚未将数字素养作为独立公民素养加以重点培养。[4]根据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应将公共管理类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一方面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合作制定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学术活动、教学研讨等方式深入讨论,促进数字素养教育与公共管理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动态优化课程体系

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在以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为基础外,应依据我国公共管理数字建设框架,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方向深化的备选模块可以基于公共政策模块、人力资源分析模块、环境保护模块、城市管理模块、社会管理模块等,开设“数字政府治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管理”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相应课程。开设分阶段数字素养课程,低年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通用数字素养及能力,中高年级则注重开设具有创新素养技能课程,将数字课程嵌入到公共管理课程体系中,以建构动态化的数字时代课程体系,将通识数字素养教育和学科专业数字素养教育结合起来。

(三)确立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数字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政策分析、实践体验、综合素质”培养过程维度,促使学生将公共管理理论与未来数字政务实践运用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专业课教学过程向数字政府实践倾斜,系统开设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移动电子政务、数字化城市管理等实验课程;二是集中开展数字化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提升学生在分析策划、文案撰写、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数字能力及素养;三是组织学生参与数字化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数字创新能力。

(四)搭建数字化公共管理实验实训平台

为适应我国数字建设对高素质公共管理类人才的要求,应围绕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特色,构建现代化、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的数字公共管理创新实践型实验平台,包括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行政综合能力训练、城市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公务员考试模拟训练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实践实训活动等,全方位提升公共管理类人才数字素养及能力。

(五)提升师资水平,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

任课教师本身的数字素养水平、教学能力和数字服务渗透程度,会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数字素养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升师资队伍数字素养水平的也是一个关键环节。一方面,要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耦合度。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人员的协助,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将数字素养教育通过智慧化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课等方式嵌入到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中,以激励学生发挥综合性能力为主,强调学生的有效参与,作为项目经验的一部分,学生应该抓住机会开发和训练数字行政素养及能力。

结 语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顺应数字时代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数字工具、创新取向、问题解决及有效参与等方面,与数字素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坚持实践应用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相结合,提升公共管理类学生的数字素养及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未来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Eshet-Alkalai:《Y.(2004).Digital literac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rvival skills in the digital era》,载《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2013(1):93-106页。

[2]王佑镁、杨晓兰等:《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载《远程教育杂志》,2013(3)。

[3][新西兰]马克·布朗.数字素养的挑战:《从有限的技能到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跨越》,载《中国远程教育》,2018(4)。

[4]凌征强:《我国大学生数字素养现状、问题与教育路径》,载《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7):43-47+53。

作者简介

彭 婧 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政府建设、政府购买服务

冯学兰 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素养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