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3-11-09卢烨燕

新西部 2023年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广西红色

地处南疆边境的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探索将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路径有利于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的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力量。”[1]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并提高其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广西地处南疆边境,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围绕广西境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培养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与责任感,是各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行之有效的办法。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追求进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充满信心,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少部分大学生面对诱惑致使理想信念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服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奉献精神等,[2]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相对滞后,主要取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说服力;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理想信念教育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理想信念理论培训;[3]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相对狭窄,部分高校宣传教育不够到位。[4]

广西红色文化概述

(一)红色文化的含义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以红色精神及其物质载体为核心的先进文化”,[5]红色文化资源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包括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表现在精神样态上,包含长征精神、红军起义精神等经典革命精神以及表现红色精神的各种文艺类作品等。

(二)广西红色文化概述

广西红色物质文化资源遍布全区各地,种类齐全,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数据显示,广西拥有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所等370多处,国家级、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0多处,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32处,省级以上重點文物保护单位81处,[6]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场所是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物质载体。广西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也较为丰富,包括红色精神,如百色起义的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湘江战役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时代楷模黄文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等;优秀人物事迹,如韦拔群、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黄文秀等;红色歌谣,如《小平云逸上右江》《红军长征过湘江》《歌唱韦拔群》等;红色美术作品,如《黎明前的黑暗》《广西剿匪斗争》等;红色影视作品,如《百色起义》《血染湘江》《红色传奇》等。

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载体,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开展。

(一)红色文化有利于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党的奋斗历程的了解,认清党的领导是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必然。在革命战争时代中,一批批满腔热血的革命先辈们在八桂大地上抛头颅、撒热血,为追求真理,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共产党员韦拔群积极发动农民运动,成立农讲所,坚持武装斗争,粉粹了敌人的围剿,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共产党员苏蔓、罗文坤、张海萍以教书为名,辗转广西各学校开展抗日活动,在“七九”事件中为了保全党组织,三人集体自缢,壮烈牺牲。大学生通过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困苦,英勇顽强,慷慨奉献个人一切的英雄故事,进而激发大学生从红色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他们爱家爱国爱党的情怀,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新时代国内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多变,大学生能否在多变的环境中担当起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责任,关键在于其能否在大学时期成长成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聚集地,肩负起“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使命,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通过红色文化教育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中蕴含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逐渐改变部分大学生当前的只顾个人、不思进取、乐于享受的现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个人信仰,从自我做起,逐渐树立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信念,从而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推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建设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是一项系统庞大、历时长久的整体性工程。[7]常态化理想信念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之路,要将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则涉及到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载体、机制等方面,红色文化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将其纳入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中并将其体系化,有助于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实施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化在于高校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健全红色文化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丰富红色文化校园活动,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将红色文化育人的思想理念贯穿于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搞好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凸显红色文化教育的长效性,构筑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从而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化、常态化。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运用广西红色文化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从课程教学体系、校园文化培育体系、网络培育体系等多系统深入推进,不断提高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一)构建红色文化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将红色文化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切實加强对广西红色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充分利用广西边境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因此,高校党委应牵头制定红色文化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方案,开展本土红色文化的资料收集、整理、融入教材的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考评制度,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体系。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建立规范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

思政必修课方面,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将广西的红色文化分为红色遗址、红色影片、红色歌曲、红色精神等融入到各个章节中,夯实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实验教学中心,通过VR技术将湘江战役、百色起义等纳入到实验教学中,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在虚拟仿真平台上感受广西的红色资源。

思政选修课方面,通过开设特色实践类校本课程,与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协作,将实践类校本课程常规化,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结合广西红色经典文化开设的“红色记忆·左江”“凝心固边·左江”等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重走长征路、参观革命遗址遗迹开展实践性、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调研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等四史内容的学习,增进青年大学生爱国爱党情怀,激发青年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党的远大理想紧密结合起来,激励青年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奉献个人的力量。

(二)重构校园文化培育体系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入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促进其成长成才。

首先,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传播的渠道。一方面要加强红色文化长廊建设,校园广播站多播放反映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新闻或者红色影视歌曲;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建立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广西的红色革命历程根据时代脉络通过石刻文字和雕塑展示出来,为大学生提供场地支持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加强红色文化传播的力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大力推进红色社团的建设,发挥红色社团在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团日活动,比如举办校园井盖之红色文化绘画活动,为重要节日和历史纪念日举行纪念活动,如五四运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还有红色歌曲比赛、红色诗词朗诵比赛、周末校园文化广场活动中定期播放红色影片等。

再次,成立“千名青年宣讲团”,吸收千名优秀青年入团,开展红色文化团课教育,组织千名宣讲团员进校园、进班级、进宿舍宣讲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

(三)构建网络培育体系

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合理地利用网络传播红色文化,有利于增进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给大学生带来健康向上的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食粮,高校应积极构建红色文化网络培育体系。

首先,在学校网站校园文化栏目中设置红色文化板块,根据资源的分布设计展示栏目,如遗址遗迹类、红色作品类、革命先烈先进事迹类、红色影视类。

其次,利用微博、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新媒体推送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文化作品展播、红歌比赛、红色诗词朗诵等,设置互动环节并定期更新内容。

再次,增设红色文化教育音频平台,组织千名宣讲团成员利用听众爱听、愿意听的方式直播或录制红色故事,在讲解红色故事过程中加入坚持初心使命的讲解,弘扬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时,还可以将该平台作为学校红色文化宣传主打品牌,增强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让学生听众可以在课间、闲暇生活时收听节目,创新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途径。

(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8]如何讲透、阐释好党和革命的故事有赖于业务精湛、工作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这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除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外,更需要各党政干部、辅导员、学生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红色文化理论的研究,熟悉本土红色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梳理历史事件的脉络,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积极践行革命精神。教师只有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理论知识,了解广西红色历史的历程,熟悉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在面对学生时更好地宣传红色文化,促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总之,广西高校要多维度挖掘、梳理、弘扬本土红色文化的价值,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建设,融入校园文化育人体系,拓展红色文化网络育人渠道,将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让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的思想,使红色文化成为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页。

[2]王治成:《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教育策略研究——基于安徽省部分高校的实证调查》,载《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8(2):30-35页。

[3]韩薇:《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载《西部素质教育》,2019(10):42页。

[4]陈欢:《红色文化: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依托》,载《学术交流》,2013(9):217-220页。

[5]张珊:《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34页。

[6]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

[7]党锐锋、徐琛:《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探析》,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4):38-40页。

[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载《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8(2):1-9页。

作者简介

卢烨燕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广西红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广西广西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广西尼的呀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