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勉高洁,永持白雪心
——在纪念赵银棠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3-11-09范稳
◆范稳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纳西民族近现代汉文学事业的传承者和开拓者赵银棠先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到的“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次学习教育活动。缅怀赵银棠先生的人生轨迹和文学成就,可以更好地团结引领全省各民族作家团结奋进、努力创作,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为更进一步推进繁荣云南文学事业,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新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赵银棠先生是纳西族人民的优秀女儿,在上世纪初便以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潜心学习汉文化;同时也是敢于反抗封建旧制、渴望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启蒙者。在花季少女时代,兰心蕙质的她已成为在纳西地传播汉文化的播种者。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身处滇西北的赵银棠先生志向高远、视野开阔,毅然辞别家乡父老,负笈求学于省立东陆大学,成为纳西民族第一位女大学生。她不仅是纳西民族新女性的代表,更是我国近现代少数民族妇女教育运动和女性写作的先驱。
纳西民族自明代木氏土司统治以来,心向中原,崇尚汉文化。有名的木氏土司诗人作家群落,以开放的胸襟拥抱汉文明。杨升庵、徐霞客等文人名士成为纳西地汉文化第一代播种者。自明以降,汉文化在纳西地文脉相传,生生不息。到二十世纪初叶,我们看到一位勇敢的纳西女性站了出来,赓续了这条文脉的传承,并且更接地气,更弘扬光大,更紧扣时代的脉搏。赵银棠先生为我们见证和践行了一个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和追求。她既向汉语世界传递了纳西文化,又向本民族传播了汉文明,并做出了身体力行的表率。她是纳西近当代文学的一道标杆,是承接新文化运动写作的典范。
赵银棠先生的传世佳作《玉龙旧话》和新时期重版的《玉龙旧话新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边地文学史上一树璀璨的奇葩”。赵银棠先生在《玉龙旧话》的自序中道:创作该书是“为了填补生命的空虚,为了发掘精神的艺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动荡不安、风雨如晦的年代,赵银棠先生立下为本民族书写之志,她在地方史料、东巴典籍和民间传说中寻找生命的方向,她说:“有时候翻阅陈篇,神往于古代的诗人生活。有时候把握住飘忽的灵感,信手写自我的直觉,对着一片碧绿的田野,对着照耀眉宇的溪光山色,倾耳静听古柏林梢的各种鸟语,使我在率真自如的和悦中,忘记了残暴的人类世界!”本民族文化丰厚的馈赠和玉龙雪山的滋养,使她的创作总是扎根于纳西大地。她坦陈“玉龙山是我生命的灵都,本书与此山有密切关系。此书之成,大半取材于此山的。但是,多么地惭愧啊!除了我自己信任自我之外,环境不容许我深造,社会不希望我自造。从旧礼教的重重束缚中挣扎起来!从旧制度的糊涂压迫下忍痛过来!我有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创伤!我抑制着一般人无法抑制的忍恨!”她向世界呐喊:“我是人,我是有情感有智慧的人。”从这些肺腑之言中,我们不难看出赵银棠先生在当时恶劣环境下写作的艰难和她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坚韧。她苦苦探寻、默默追求,终于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民族的秘史和它灿烂的文明。
余生也晚。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才开始走进纳西地。赵银棠先生的《玉龙旧话》便成为我学习纳西文化的第一本教科书。她整理编译的纳西族长篇爱情歌谣《鲁般鲁饶》、《东埃术埃——黑白战争》,曾极大地促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创作的“藏地三部曲”之第一部《水乳大地》,反映的是上世纪藏纳两个民族水乳交融的百年历史风云,赵先生的《玉龙旧话》、《鲁般鲁饶》等文献让我受益匪浅,为我写好纳西民族文化及纳西民族情感,提供了丰厚的民族文化滋养。作为后生晚辈,应感谢像赵银棠先生这样传承文脉、搭建汉纳文化交流桥梁的拓荒者和书写者。正是他们的辛勤耕耘,即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也让纳西文化走向了世界,让纳西民族光荣而骄傲地溶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今天我们纪念赵银棠先生,窃以为,先生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第一、学习赵银棠先生独立的人格力量和民族觉醒意识。赵先生生于清末民初,成长于民国初年动荡年代。彼时滇西北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文明未开,但赵先生敢为人先,冲破封建桎梏,放眼华夏大地,立志新学,成为纳西民族第一个女大学生。且学有所成,服务乡梓,回报本民族,为汉、纳两个民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二、学习赵银棠先生宽广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作为上个世纪前半叶成长起来的纳西女作家,赵先生是一个勇敢无畏的纳西女性。她深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更好地服务自己的民族,必须走出纳西地,向汉文化学习。从丽江的滇西北女子师范讲习班,到求学于昆明的东陆大学;从参加西南联大的“边胞服务团”,到离家别子辗转重庆,问知于于右任、周钟嶽、郭沫若、史良等文化大家,无不体现出赵银棠先生不辞乡关万里、谦逊好学的治学精神。正如赵先生自己所言,“横着一条心,终于走出来了。”走出来是要了更好地走回去,更好地为家乡的文化事业服务。在今天,我们云南的作家,尤其要发扬“走出去”的精神。
第三、学习赵先生自觉肩负起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奉献精神。她说,“命运给我透不出气的窒息,命运使我继续不断地牺牲。”在清苦动荡的岁月里,赵先生披肝沥胆、矢志不移地沉浸在纳西历史文献和民族文化、民间传说里,用毕生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她的写作受到了冯牧、白桦、彭荆风等新中国第一代汉族作家的高度赞誉;我辈后生,在学习纳西民族文化时,均受益良多。
纵观赵银棠先生的文学生涯,是为传承、弘扬、交流民族文化笔耕不辍、奋斗奉献的一生,是从个人追求到肩负传承纳西民族文化历史使命的一生。赵银棠先生精通古诗,其诗作境界高远、意境宏阔,格律工整、用词精湛,深接纳西之风,玉龙之气。“立志勉高洁,永持白雪心”。这正是赵银棠先生不平凡的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