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云南著名纳西族女作家赵银棠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3-11-09◆孙

壹读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纳西族云南文化

◆孙 炯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 世纪边地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赵银棠纪念座谈会,共同追忆这位云南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女作家、女诗人对现代中国文学所做出的独特贡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赵银棠先生等老一辈纳西族文学家矢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传统,以实际行动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发展,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举行这次座谈会,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我省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我省老中青三代文艺家、文艺工作者和新文艺群体人才的积极响应。刚才,参会的有关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这里我谈三点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云南历来高度重视对云南老一辈文艺家及其优秀创作成果的研究、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千百年来,各民族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守望相助、和谐相处、生生不息,创造和积淀了丰富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年来,云南文艺沐浴着时代的春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艺术家,赵银棠先生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我想,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召开本次座谈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省文联历来十分关注、重视对云南老一辈文艺家创作生涯和文艺作品的研究阐释、宣传推介工作,并将其视为云南文艺的重要资源。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有关方面协同,与各方形成合力,进一步做好云南老一辈文艺家作品整理、研究、出版、推广等各项工作。我经常与省级各文艺家协会的负责同志们交流一个观点:云南老一辈文艺家非常重要,他们是云南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有计划地做好这方面工作。

今年春季,省文联和省文史馆联合组织召开了诗人、作家晓雪的作品座谈会,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反应很好。今天,87 岁的老诗人、作家晓雪是赵银棠先生在省立丽江中学任教时的学生,今天也对自己的恩师做了充满感情的回忆。赵银棠先生出生于1904年,去世于1993 年,云南丽江县人,纳西族,系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云南省作家协会)创会会员,是纳西族第一位女作家、女诗人,是云南20 世纪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和边地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位著名女作家。她的一生与20 世纪同行,长期生活在玉龙山下、金沙江畔,个人生涯又与各个时期部分社会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交集。她从小接受包括诗学教育在内的汉语言教育,后来使用汉语从事文学创作,有律诗、绝句、文学札记和散文等作品问世。同时,她还是最早发掘、整理、翻译纳西族东巴民间文学的先行者,由她在新中国成立后整理编译的纳西族民间长篇歌谣《鲁般鲁饶》《东埃术埃——黑白战争》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民间文学的宝库。她对本民族文化、典籍的整理和翻译等工作建树颇丰、影响较大。新中国文学界最早对纳西族民间文学的关注,赵银棠先生厥功至伟。

赵银棠先生的个人生涯特别是文学创作生涯,对云南乃至全国有着特别而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赵银棠先生和她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之际,举行这次座谈会,更显得必要而及时。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给今天的纪念座谈会发来贺信,对赵银棠先生的文学贡献从国家层面予以充分肯定,非常难得。

二、赵银棠先生文学人生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赵银棠先生和她的文学活动、文学创作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三点尤为重要:

一是赵银棠先生紧跟时代步伐,其文学人生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赵银棠先生出生于丽江古城一户清寒的书香世家,家风比较开明,6 岁进入女子学堂读书,16 岁到金沙江边的石鼓镇一所乡村小学任教,成为当地有名的“小先生”。她结婚后,与丈夫到省城昆明求学,先后在省立高等师范学校和东陆大学攻读文史,不仅是纳西族第一位接受高等教育的新女性,也是当时云南屈指可数的女大学生之一。在此期间,赵银棠先生同时在云南民众教育馆和省图书馆工作,极大地拓宽了她的视野和胸襟。她1936 年回到故乡,成为省立丽江中学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教师。她还担任丽江县民众教育馆馆长、丽江妇女协会理事长,积极推动群众识字尤其是妇女学文化知识,号召移风易俗,争取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益,反对奢靡办婚丧嫁娶。随后,她又创办了“丽江县妇女工艺社”,鼓励纳西妇女移风易俗、学习文化,走出家门,发挥一技之长……成为纳西族和云南近现代史上少数民族妇女运动的先驱。

抗战期间,她参加西南联大社会学家吴泽霖教授组织的“边胞服务团”,行程过千里,大力宣传抗战,积极鼓励当地少数民族兄弟学习汉文。她还参加丽江知识界名流和志钧、和万松兄弟发起组建了一个融诗书画乐为一体的文艺社团——雪社,是“雪社”唯一的女社员。1942 年,赵银棠先生辗转到重庆,先后拜会了于右任、周钟嶽、郭沫若、史良等名宿,与他们诗书唱酬。她还向邓颖超表达了想去延安的愿望。

二是赵银棠先生准确运用本民族文化和汉语文化,深刻反映了抗战期间边疆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物。抗战期间,赵银棠应著名社会学家、西南联大吴泽林教授邀请,积极参加“边胞服务团”宣传神圣的抗战,号召民众山区的青年学文化、习汉字,途中她写下系列散文《永宁之行》和古体诗丛《泸沽湖》等作品,与著名美术史家李霖灿教授的《西南游记》堪称为最早描绘泸沽湖的文学名章。她开始关注纳西族的民间东巴歌谣,系统研究东巴经《创世纪》,整理编译《教主释理》《高勒趣》等东巴民间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收集整理和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学的先行者。

也是在抗战期间,赵银棠先生在丽江图书馆翻越查抄历代丽江边地历史文献和先贤诗词手迹,写下了大量的文学札记和评论,后来汇编成《玉龙旧话》一书,于1949 年出版。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介绍纳西族历史文化和玉龙山下、金沙江畔风物的著作。冯牧、白桦、彭荆风等一批随军南下进入云南的部队作家都曾研读过此书,赞称是“20 世纪边地文学史上一树璀璨的奇葩”。

三是赵银棠先生注重处理好文学创作与工作、生活的关系,始终保持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进取精神。1955 年,赵银棠先生写下歌颂祖国壮美河山的长篇散文《鸡足山慢行记》,次年应邀到昆明参加全省民间文艺座谈会,受到很大的鼓舞,她是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云南省作家协会)第一批会员。

1957 年初春,赵银棠先生利用鹤庆中学的学校假期渡过金沙江,随马帮翻越雪山到东巴原始宗教的起源地——三坝乡的白地去拜访东巴巫师,进一步收集、整理东巴民间文学。她整理编译了纳西族长篇爱情歌谣——《鲁般鲁饶》《东埃术埃——黑白战争》等,其中:《鲁般鲁饶》还在《边疆文艺》上发表,并且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1959 年,赵银棠先生遭受迫害,“文化大革命”期间再次经历了人生种种磨难,但始终没有放弃思考,更没有放下手中的椽笔。1979 年,她的冤案获得昭雪平反。这一年她已75 岁,乃是古稀之年。之后10 多年间,她坚持带病写作,发表近百万字诗词、散文和文艺评论、文学札记,增订出版《玉龙旧话新编》,编译注释出版《纳西族诗钞》等著作。个人诗选《雪影心声》于1992 年问世,15 万字的回忆录《往事历程》也连载推出。晚年与方国瑜、李群杰、周善甫先生等名宿大家交游,并被推举为云南省诗词学会顾问、云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顾问和故乡玉泉诗社名誉社长、丽江县政协委员、丽江县图书馆顾问。她十分关心后进,对郭大烈、和中孚、白庚胜、杨时铎、和钟华、杨福泉、杨一奔、牛相奎、木丽春等一批批丽江文学晚辈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民族画报》《云南画报》曾专版介绍她的事迹。她80 岁高龄时写道:“心灵永远不死,真理永远不灭,新中国真理之火越燃越旺了;我愿借真理的火光,燃烧自己心灵的世界,并用自己心灵的火花,纪念这空前未有的光辉岁月”。

三、纪念赵银棠先生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一是要认真对赵银棠先生作品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云南省作家协会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准备出版《赵银棠评传》,不单纯搞资料堆砌和经历回忆,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文化史的站位,用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去回顾和审视赵银棠先生的文学人生,以更好、更深沉、更隽永的方式纪念这位倾尽毕生心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前辈。作为上个世纪初出生成长于边地民族地区的新女性,赵银棠先生深受汉文化熏陶,她精通格律,擅长中篇、长篇散文创作,50 岁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或抒怀言志,或写景绘物,或臧否人物,都紧贴着诗人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诗情由沉郁而欢乐,发语凄婉而渐光明,荡漾着一股深沉隽永的情愫,充分地显示了她的才华及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赵银棠的诗对于研究云南地方文学,了解汉文化对边疆民族文化的影响,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度整理发掘赵银棠先生文学创作的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进一步做好研究阐发、保护传承等工作。

二是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奋楫笃行,更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纵观赵银棠先生近一个世纪的文学人生,青年时代对梦想的坚持使她走上了创作的道路,也开创了纳西女性对本地文化的参与创造,并以自己丰富的实践活动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云南虽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但民族团结之花一直盛开在云岭大地的村村寨寨。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云南各族人民的广泛崇尚和高度认同。近代以来,以方国瑜、周霖、赵银棠、周善甫、李群杰为代表的一批纳西族优秀知识分子,矢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创作出了一大批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反应当地各兄弟民族劳动、生活的优秀文学作品。希望云南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多更好地从赵银棠先生等老一辈文学家身上吸取智慧营养、激发奋进力量、担当历史使命,生动讲述云南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美好故事,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发展,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好地推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是要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我们要认真学习赵银棠先生“走进人民大众、热爱人民”的真挚情怀,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沛土壤中,立足玉壁金川大地,深入偏远纳西村寨,用自己独特的视野和笔触深情关注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山川人物、文化风情,自觉在人民生活中吸取营养,克服重重艰难困苦笔耕不辍,通过生动感人的文艺创作表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心声,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四是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如何充分挖掘、展示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故事”和“价值”,不断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文化传承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做好赵银棠先生作品的整理保护、事迹的传播弘扬、精神的研究阐释,结合实际做好丽江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弘扬、发展,从而助力提升丽江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风范,立足云岭大地、讲好云南故事,真正写出能够深刻反映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伟大工程、乡村振兴伟大实践、民族团结进步伟大成果的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新时代的《创业史》、新时代的《五朵金花》、新时代的《欢笑的金沙江》、新时代的《桂梅老师》。组织创作更多镌刻中国精神、彰显民族气质、反映人民呼声、描绘火热生活、回答时代课题的优秀文艺作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运用网络剧、短视频、微电影等丰富多样的文艺形式进行当代表达,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历史的书记官。

同志们!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新业绩,齐心协力推动云南文艺繁荣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贡献更多文艺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纳西族云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谁远谁近?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