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铁路客运枢纽:丰台火车站的故事
2023-11-08刘会生
刘会生
见证中国近现代史的“亚洲最大铁路客运枢纽”丰台火车站。让我们随着它的身影、它的百年故事,去找寻城市发展的轨迹,追寻那月台上一次次的难忘之事。
屈辱第一辛酸泪
丰台火车站位于京南丰台区丰台镇正阳大街,东西分别与西四环、三环相邻,北是区委、区政府,南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有首都“南大门”之称。丰台站始建于1895年。
有了铁路才能有火车站。北京城里最早出现火车的身影是在清同治四年的1865年。当时,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宣武门外建造了一段用以展示的铁路,以吸引清政府修建铁路。没想到,步军统领衙门竟以“见者诧骇,谣诼纷起”为由,将这条铁路拆除。
“1895年是中国铁路发展史的分水岭。”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览馆副馆长周伟的讲述,让我穿越到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
当年4月,因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俄国、法国、德国、日本相继在中国修筑铁路,攫取利益。李鸿章再次提起修建铁路的奏章,得到了大多数大臣的支持。但这一时期清政府财力拮据、入不敷出。
津芦铁路督办胡燏棻向英国借款40万英镑,开创了借洋债修铁路的先河。1888年,作为津芦铁路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与助手考克斯对天津至北京段线路进行首次勘测,原计划铁路走廊坊、大兴这一线,但因南苑皇家猎场不能穿行,他们不得不选择绕道丰台。1895年底,津芦铁路修至丰台,丰台站歪打正着成为北京第一座火车站。
不过,丰台站的建设并非易事。倚靠永定河的这一地区,黄土的土质松软,可谓“三鍬就能出水”。经反复勘测,看丹村东侧一片空地具备条件,金达决定在这里设一座火车站。为解决土地沉降问题,花一年多时间进行雨淋沉降,到1897年6月,丰台站才正式通车营业。
丰台站虽是清朝末年修建,只有几间临铁路的门脸房,但都是典型的西洋建筑,打上了深深的西化络印。运营当年,用灰砖砌筑的矩形炼瓦式检修库建成,丰台机务段成立。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它承载着货运和客运的双重职能。但就是这样一个火车站在当时的京城还是第一个。
当我走近新丰台站,映入眼帘的景象非常震撼。新丰台站两侧裙房建筑略低、中央建筑高起、屋檐出挑深远,颇有筑台建城的意境。让我感到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有高大上的现代美感。我加快了进入车站的脚步。
亚洲第一融古今
从车站南广场东侧的人行通廊步行200米后,乘坐电扶梯进入车站。我被巨大、空旷候车室的开阔视觉所打动,为怎么走都走不到头儿而震惊。
带我参观车站的是12306服务台服务引导员田臻,她告诉我:这个4万平米的候车室只是车站的冰山一角。整个站房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相当于56个足球场大,是北京南站的1.2倍,鸟巢的1.5倍,故宫的两倍。更让人称奇的是:它每小时最高可容纳1.4万人同时候车,设有32条到达出发线,32个客运站台面,是我国第一座采用高速、普速客运车场重叠布置的特大型站。具有顶层跑高铁、地面行普速,地下通地铁的独特景观,是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更是丰台地区的崭新名片。
听了她的话,我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是呀!在100多年前,开创了北京车站先河的丰台站,在外国列强控制下,只有站台3座,日发送旅客300人;上世纪80年代,丰台日均上下车旅客仅3万人。百年后,丰台站实现了历史的跨越,成为首都新地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样的巨变怎不让人心花怒放、心旷神怡。
“请你仰头往上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站房整体呈十字形屋面,同时将中间位置的站房屋面拉开,一条屋面采光天窗带,形成495米长的中央光庭。柔和的阳光透过间隔分布的采光天窗带倾泻而下,让人感觉通透敞亮,仿佛就置身于室外,与大自然在拥抱。
更让我兴奋的是,他们充分运用自然光源,在车站屋顶间隔安设了采光天窗。
在高铁站台上安装了200多根导光管,通过反射材料和配套补光装置,将自然光“传送”至高架候车大厅,不仅白天能有足够阳光照入3层高铁站台,就是夜晚和阴雨天也实现了全天候照明。这种将自然光用到极致的大胆探索,使车站实现了绿色低碳。
环顾整个候车大厅,我感到,以12306服务台为中心轴,呈对称式分布。置身候车室,绿植小景与暖黄色的座椅,共同营造着温馨的候车氛围。
让我颇感意外的是在高速候车厅和普速候车厅,并没有听到列车震动产生的噪音。小田告诉我:在结构柱和梁之间,安装了阻尼器和钢制座,在结构的顶板面上,采用了无机纤维喷涂的保温基因材料,增强了建筑结构吸音效果,破解了双层车场结构减震降噪难题。听着她的介绍,我不由得默默地伸出大拇指。
坐电扶梯来到高铁站台,左右各3条轨道如长龙向西蜿蜒前行。看到高铁在自己面前飞驰而过,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
忽然,我看到在最右侧车道停着一辆高铁,上边没有乘客,没有发车的意思。善解人意的小田告诉我:这是备份应急车,一旦那列高铁出现故障,不能出发,这辆高铁马上会正点发出。听了她的话,我感到:车站真是把乘客放到了心坎上。
小田说:高铁、普速站台重叠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用地,减少了拆迁。但为了承担高速、普速列车的动荷载,北京丰台站的建设采用劲性结构,钢结构用量近20万吨,钢筋用量达14万吨,近7万多条焊缝均有唯一编号,车站轨道层的楼板厚度达500毫米,因而车站还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钢铁站房”。
车站浓缩时间,折射沧桑巨变。徜徉在这个从“北京最早”到“亚洲最大”的高颜值车站里,我感慨万千:百年前,我们倚仗外人修路、建车站,如今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高铁系统;过去,我国“人均铁路的长度,不足一根香烟长”,如今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现代化的火车站。百年丰台站呀!你见证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天翻地覆,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历史性飞跃的直观铁证。
新时代的精气神
10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带我进丰台站坐绿皮火车,我别提多高兴了。站台上昏暗的灯光,广播喇叭里播音员朦朦胧胧的声音,火车头喷吐的浓浓白烟,都让人心里罩上一层离愁别绪的伤感,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怎么也抹不去。这个火车站突然让我感到很親切,让我觉得有了它才有了相聚,距离变得不再遥远。我对戴大檐帽的铁路阿姨充满了好奇。
没想到,54年后我荣幸来到新丰台火车站参观,又和旅客一起体验了老站新景。更为新老铁路人开动脑筋,营造的家氛围而拍手称快。
新丰台火车站不仅硬件高大上,软件上更是古今交融,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新时代的铁路人传承光大了老丰台站人精神,在车站人性化、便捷性上下功夫,将车站打造成胜似温暖大家庭的温馨便捷旅途驿站,展现了他们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置身于候车大厅内,麦穗黄陶板的站内装饰格外亮眼,在寓意着丰收、喜庆、辉煌的同时,空间环境更加温馨美观;低头看脚下,颜色深浅不一的地砖构成了“丰”字,寓意“丰泽八方、四通八达”的中国智慧;站内主要通道吊顶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的藻井造型,凸显古建结构之美;中央光庭287米的背漆玻璃,运用3D打印技术“绘制”的百米长卷,将北京的山川地貌、名胜古迹嵌于其中,寓意盛世太平;在高铁出站夹层,墙壁上陶板工艺烧制的钟楼、鼓楼壁画古朴素雅,诉说着北京的文化故事,让旅客候车时感受到古都文化的博大精深;永定河畔、宛平垂柳、卢沟晓月、南囿秋风四幅具有丰台特色的画框悬挂在候车大厅立柱上,为八方来客诉说着北京印象;出站通道两侧墙壁上,前门荟萃、北京岁时佳节、北京胡同等不同文化主题的马赛克窗格装饰,让南来北往的旅客,出站第一时间感受到浓浓京味儿文化。这样的古韵新风怎能不让旅客佩服新时代铁路人的创新精神呢?
行走在车站的每一个角落,我看到的是一个个90 后、00后忙碌的身影。前段时间,社会上流行着“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00后更是宠坏的一代”的说法,虽然我对此存有异议,但又苦于没有说服力的论据。今天,我在这里发现了有力的带着露珠的鲜活案例。
一位母亲扶着腿有残疾的女儿下了高铁,被这宽大的候车空间惊呆,不知如何出站。接到她女儿电话后,服务台年轻的女服务员小白听到了命令,立即推上轮椅,像一名战士出征一样小跑着向站台进发。10分钟后,她右手推着行李箱,左手推着坐着肢残女孩的轮椅吃力地走来,但她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与母女热聊。看到这一幕,我赶紧拿出手机拍照。
在丰台站,每一处墙角、柱脚、楼梯扶手、电梯拐角等都进行了圆润化处理,用着方便,感觉舒心;候车大厅内多达23处的无障碍卫生间和内部一键开启的电动门,让弱势群体暖心;儿童马桶、折叠式安全座椅等暖心设施,让带宝宝的家长放心。
在候车大厅东南侧,我又看到小木屋般温馨的母婴室,暖黄色的射灯、高低错落的室内装饰,让旅客仿佛置身于温暖的家中;母婴室西北侧全软包处理的儿童娱乐区,黄、绿、红等色彩艳丽的游乐设施,让祖国的花朵们在宽敞的场地肆意玩耍,享受在现代化车站候车的无穷乐趣;丰台站成为铁路人对乘客体现人文关怀的展示场。
在候车层中间的12306服务台以及综合服务中心的柜台前是凹进去的,坐轮椅的旅客腿的位置不会卡在柜台,可以直接将轮椅推到里面去,实现旅客跟乘务员在桌面上的近距离交流。
来到综合服务中心,这里拆除了玻璃围栏,旅客能面对面地享受售票、改签、退票等服务;车站还设置了重点旅客服务区、军人服务区和商务候车区,让旅客真正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更大的服务创新是岛式结构的12306服务台。年轻的姑娘、小伙用满满的青春活力,带来一股服务暖流。他们用配备的轮椅、担架、医药箱等服务备品,为旅客提供着解答问询、有障碍旅客进出站预约和急客临时改签等服务,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旅客在广阔的候车大厅内畅通无阻。
在宽广的车站走了近两小时,步数远远超出了我每天锻炼的步数,但我不觉得累。这都得益于车站的166部扶梯和100部直梯,让我上下自如。
我不禁感叹:新时代铁路人不仅胸怀宽广,待客如亲的服务精神更是诠释着他们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站城一体谱新篇
回顾丰台火车站的百年史,我发现:丰台老站因成为京奉、京汉、京张三条铁路干线的枢纽站,人气不断增长,带动了周边商业区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热闹非凡、有特色的商圈。如今已投入运营的新丰台站,能否同样带动周边区域的商业化进程以及民生、基础建设实施的完善,为城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呢?令我没想到的是勤劳勇敢的丰台人早已下出先手棋,频传的捷报给我和城南百姓带来了惊喜。
走出出站口,边走边发现:车站周边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大巴车、小汽车、自行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已投入使用。沿中间两车道公交场站东西两侧而建、提供512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从交通标志指示牌看,周边11条接驳道路已建成通车。驾车从西南三环、西南四环前往新丰台站时,通过周边道路即可直接驶入车站二层东侧落客平台,无须经过地面即可进入车站候车室。
我因有老年交通卡还是选择了最近的专149路公交车离开丰台火车站。行走在车站南去往看丹桥公交站的路上,我又被火热的建设场面感动一把。塔吊林立,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有的露出地面,有的已耸入云霄即将竣工。看着这场面,我将老站正阳街的繁华与新丰台站站城相融的建设作了对比。
丰台站建站初期,由于管理不善,使大批货物因等待装车而滞留车站,促使货栈业在丰台大量兴起。较大货栈开始租用土地,修建专用铁道。由于客商、劳动力云集丰台,流动人口剧增,为丰台镇带来了人气,带动了火车站所在地正阳大街的饮食、服务业的发展。车站前及东西两侧的饭馆、旅店、茶棚、银号、戏园子等鳞次栉比,客商云集、车水马龙,想不繁荣都不行。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丰台火车站,穿过岁月长河,从仰洋人鼻息的屈辱中走出。一跃像凤凰涅槃一样重生。老站的变迁让我们在历史中看见未来,预示着丰台区的蜕变、城南地区明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