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融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究
2023-11-08顾雪凡祁帆董三宝燕永利张洁孟梅
顾雪凡 祁帆 董三宝 燕永利 张洁 孟梅
[摘 要]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于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标“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能源化工相关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基于新工科建设融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针对现实困境中的主要问题,从“思政育人和专业育人一体化”以及“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一体化”两个方面探索“特色鲜明的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路径,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个层面在“基于价值观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有限学程下专业人才培养”两个维度进行实践反思,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该专业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油气田化学特色优势专业。
[关键词]应用化学;新工科建设;课程思政;人才培養;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4-0097-04
西安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石油石化特色是其多学科中的亮点。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化学化工学院秉持学校育人理念,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石油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工复合型应用化学高素质人才这一育人目标,以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同向同行,以交叉和融合为路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应用化学新工科建设融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背景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3]。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是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对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提出了明确要求[5]。课程思政彰显了“立德”和“求知”的相互统一,“以德为先”是其鲜明的价值观,是立德树人在课程理论层面的具体阐释。从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可以看出,高校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与思政课程一脉相承,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二)新工科融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政策指南
新工科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新概念[6]。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在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进行结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应着力于对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科学伦理的教化,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应着力于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激发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0版)》要求,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要义应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二者有机结合,课程设置支撑毕业要求,实现“三全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目标。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地方高校责无旁贷。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是扎实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要求[7]。
(三)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建设背景
应用化学是介于自然基础学科(化学)和工程基础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之间的专业,是依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专业。应用化学体现了化学和其他多门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研究范围涵盖了化工、石油、环境、材料、医药、生物、航天、军工、安防、冶金、新能源、食品、日化等诸多领域。该专业融化学理论和生产实践于一体,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工业生产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源于1958年的石油炼制专业,1980年更名为应用化学专业,2001年立项建设省重点学科,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专业立足西部油气资源,秉承传统石油石化学科特色,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环保使命感、扎实化学基础、厚重工程背景、突出实践能力、深度融合产学研能力”的理工复合型特色专业人才[8]。
二、应用化学专业实施新工科建设融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
(一)“理工科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狭隘思政教育观
在新工科视域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中,尚存在表面化、口号化、机械化、“两张皮”等问题。某些狭隘的思政教育观包括:专业和思政应该各司其职;理工科课程内容整体上侧重逻辑与推理,与思政难以融合;理工科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太多,没有时间开展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就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强植到专业课中。为此,应破解课程思政建设中“理工科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难以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狭隘思政教育观,探索在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潜移默化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二)“有限学程下难以深化专业特质”的狭隘专业教育观
新工科建设中,某些高校存在狭隘的专业教育观,使得其打破学科壁垒的力度不够,进而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且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打破校际壁垒力度不够,难以通过校际合作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另有观点将“厚基础、强交叉”等同于知识的简单叠加,将“重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简单归为大量教学技巧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为此,应破解新工科建设中“有限学程下难以深化专业特质”这一狭隘的专业教育观,探索“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三、应用化学专业新工科建设融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高等教育是系统工程,其要义在于促使多元主体之间形成合力以挖掘高等教育的功能,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9]。文章提出“构筑教育教学共同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与“特色新工科建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这与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高度契合。其主要包括“思政育人和专业育人一体化”以及“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一体化”两个方面,分别对应前述现实困境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实现路径包含如下三项重要举措(见图1)。
(一)“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融合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跳出“静态”“孤立”“狭隘”的课程思政建设观,重视课程思政的文本取向、实践取向及人本取向。运用唯物史观开拓、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在新工科视域下,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将思想育人与专业育人有机结合。
将石油石化行业发展传统与现实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讲述部分化学理论和油气田应用理论产生的背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石油石化前沿领域研究热点与生产实践要求,更新所授专业内容。
在学科基础课程知识体系的构筑中,强调油气田“绿色”生产、“和谐”生产、可持续发展要求,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大化学观;在专业课程讲授中,强调油气田开发环境保护、储层保护、油品保护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在交叉学科复杂背景下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二)“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融合
课程作为专业的具体内容,其建设离不开专业的内涵建设与完善。对特色人才培养质量而言,课程、学科、专业密不可分。专业侧重问题导向,学科聚焦知识中心。依托应用化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着力于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建设,注重对学生在相关行业领域科学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基于“课程门门有思政”,培养新工科特色创新人才。
为满足打造具有“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的“金课”这一建设要求,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探索课程思政与“金课”建设协同推进的有效路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理论、新技术,挖掘科研实践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凝练专业特色。结合石油石化行业生产实践现场需求,创设工程情境,构建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三)“师生相长”与“立德树人”的融合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课程中所蕴含的立德树人价值内涵的挖掘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以及综合业务素养有关。教育教学改革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化师德师能建设,赋能人才培养,实现“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同向同行。在创新和改革中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强调以德为先,育人和育才并重。为人师者,重在树德。任课教师要将自身优良的师德、师风、师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现师生相长。
四、应用化学专业新工科建设融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反思
笔者从“基于价值观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有限学程下专业人才培养”两个维度出发,进行实践反思(见图2)。
(一)基于价值观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反思
落实立德树人离不开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本文主要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在专业知识传授中,通过对最小的认知单元“概念”的讲授溯源历史文化;在由小到大的知识网络构建中,跳出学科看“知识点”,实现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创设求真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探索潜能,结合教师科研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通过日常教学和邀请名师讲座,学生在聆听中国故事中领悟夯实基础、勤勉踏实、务实精进的时代要求。
(二)有限学程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反思
为在有限学程下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主要从厚理科化学基础、强工程教育融合交叉、重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个层次进行实践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耕教学内容,打破四大基础化学壁垒,形成厚实的理科化学课程群。创新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模式,将化学基础理论与实验和油气田应用理论与实验相融合,梳理其在不同学科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优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打造专业特色显著、学习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的课程,推进课程与学科的内涵建设。丰富评价体系、拓展实践应用,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课程体系,开展专业创新教育和生产实习,鼓励与带动学生开展创新实践。为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在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特色产业融合中孵化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特色优势项目,为专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五、结语
新工科建设是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高校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结合新要求,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超前引领”。要创新思维范式,突出交叉与融合,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助力“三全育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全面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质提速[N].中国教育报,2020-06-06(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EB/OL]. (2019-10-31)[2023-02-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5)[2023-02-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 html.
[5]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9):4-11.
[6]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 (2018-10-07)[2023-02-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2/s3860/201810/t20181017_351890.html.
[7] 雷金火,黃敏. 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困境、优化:基于中国部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实践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4):126-135.
[8] 燕永利,顾雪凡. 新工科背景下石油石化特色应用化学一流专业建设实践[J].大学化学,2021,36(11):58-63.
[9] 林杰.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治理[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5):30-32.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