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教师动起来,教育活起来
2023-11-08董以良庹雄辉张宏星
董以良 庹雄辉 张宏星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教育名区,今年以来,张家界市永定区把教师流动调配工作作为深化改革的切入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健全长效机制,通过优化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配置,切实提升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激活教育发展“一池春水”。
专题调研,公平公正是关键
永定区位于武陵山片区,作为张家界市府所在地,近年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内在校学生分布并不均衡,其中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在校生占比达80%以上,城区教师需求日益增大。教师编制及结构的调整成为摆在永定区教育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年3 月,一场关于“完善中小学教师流动调配机制”的专题调研行动在全区中小学校铺开。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永定区教师流动调配调研组,先后6 次来到区教育主管部门,3 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全区教师队伍现状和学生基本情况,掌握了全区教师流动调配现状。
“调研发现,虽然全区教师编制总体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师资需求,但小规模学校占用较多编制,全区100 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有25 所、小班额班级有410个。同时,在流动调配中,受职称评定、就业协议、待遇保障等因素影响,教师流动满意度、参与度不高;受编制影响,每年能从区外调入的教师有限。”永定区教育局局长李晓春介绍。
有了这笔“明白账”,永定区结合当地教育实际,针对区外调入教师、区内教师流动调配、任用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等三类教师流动调配工作,均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教師流动可用编制数、调配类别、调配条件、申报程序、服务期限等内容,更是完善了流动调配的标准操作流程。
“比如申请从乡村学校调入中心城区学校的老师,必须达到服务期限,且申请时必须在调出学校工作满三年,经区教育局统一考试、考核后按分选调。”李晓春解释,公开透明的制度、严密有序的招考程序,很好地避免了以往“关系户”“背景户”的杂音,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截至9 月1 日,永定区教师流动调配共计268 人,其中区外调入教师24人、区内教师流动调配185 人、任用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59 人,是近年来全区教师流动调配最为平稳的一年。
严密组考,人文关怀有温度
“参加考试的老师都是现场抽选考题,教学试讲后现场公布分数,整个组考环节清晰透明,十分公正。”回想起7 月的选调招考经历,机场小学语文老师谷婷玉仍记忆犹新。
谷婷玉和丈夫之前均在桑植县任教,夫妻俩长期两地分居在外,考虑到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一直想回到原籍所在的永定区任教。“年初我们就在教育局咨询相关程序,7 月一出招考通知,我们便第一时间去教育局报了名。”经过严密的招考程序,谷玉婷和丈夫如愿回到家乡任教。“从家里开车到学校仅10 分钟,接送孩子也非常方便。”谷婷玉还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有着12 年教龄的老师,她希望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多与年轻老师互补,在新环境里收获更多教育新想法,更好地回馈家乡教育。
教师流动调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必须做到“有据可依可查”,但在保证公开公正公平的同时,这场全区教师“大流动”也尽显人文关怀。为了关心关爱农村偏远地区教师,永定区特意出台了《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师流动调配人文关怀细则》,对农村偏远学校已满服务期的大龄单身教师、有亲属需日常护理照顾等特殊困难的教师实行单独的量化考核,切实解决教师个人实际困难,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获得感。
均衡师资,城乡教育齐步走
“这个学期,我校新增教师40 多名,其中流动调配入校的有16 名,他们都是经程序严格考察的优秀骨干教师,很大程度弥补了学校师资不足的难题。”秋季开学,张家界民族小学喜迎一批“新面孔”,党支部书记杨流满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一所2017 年新建的城区学校,近年来该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由1000 多名增至2000 多名。“学校亟需教师,但受编制影响,只能请临聘教师为学生上课,高峰期达50 多名。”杨流满透露,教师流动调配为学校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满满的底气。
受益的不只是城区学校。“师资流失严重一直是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难题,教师流动调配的方案出台后,明确了基层老师的服务年限和报考要求,这让很大一部分不符合条件的教师得以安心留在乡村任教。”天门山镇芙蓉学校校长张素梅告诉记者,今年该校仅有2 名教师“进城”,同时,通过教师流动调配、公开招考等方式,学校还补充了8 名新老师,其中不乏市级优秀教师和区级骨干教师。
“教师流动最大的好处就是为城乡每个学校都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风貌。新、老交替,互相学习促进,通过师资均衡最终实现教育均衡。”李晓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