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弹性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2023-11-08刘梅红
黄 蕊,刘梅红
(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江苏 南京 210029)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诱发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肝硬化初期隐匿性强,不易发觉,晚期常伴随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不规律以及酗酒等人群逐年增多,导致我国居民肝硬化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威胁居民身体健康[1,2]。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手段治疗肝硬化,由于治疗周期长,临床疗效不够理想[3,4],患者易产生不良情绪,增加其心理负担,导致其自理能力差,因此,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工作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Snyder希望理论以希望理论为核心,为患者制定系统化的护理方案,具有个体化、全面性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且取得良好成效[5,6],常规护理针对性差,不具有全面性,且患者缺乏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预期,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通过与患者交流,能够增强患者的信任度,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7,8]。但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研究尚少。本研究将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用于肝硬化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以及肝活检检查确诊为肝硬化,且符合第3版《内科学》中肝硬化的诊断标准[9];③能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②妊娠患者;③合并严重肾脏器官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①住院期间给予患者基础健康知识宣教;②对患者用药、饮食以及基础锻炼进行指导;③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其坚持治疗,出院时,嘱咐其定期复查,院外随访3个月。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①建立Snyder希望理论小组,主管护师在主管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下制定整个护理计划,并对小组内的普通护师进行系统化培训,要求其熟悉护理内容,掌握护理过程中的重、难点及其应对技巧,并理解Snyder希望理论内容与基础,并且对普通护师进行培训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护理环节。②树立目标:患者入院之后,详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生活环境以及医院布局,帮助患者缓解恐慌等不良情绪,通过纪录片或者宣教片等方式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时答疑解惑,且与患者积极沟通,向其阐释Snyder希望理论内容以及理论价值,让患者认识到Snyder希望理论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共同探讨并定制简单易达到的目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配合度。③路径建立:对患者锻炼以及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和纠正,选择有亲和力的护师每天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以轻松愉快的话题逐渐深入了解患者当天的训练以及病情状况,指引患者连接目标,对于在治疗过程中遇到障碍的患者,指导其放松,减轻心理压力,并分享成功案例帮助患者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进行Snyder希望理论指导,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改变其消极的应对方式,且每周嘱咐其家属给予家庭支持。④建立动力思维:组织患者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建立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且定期组织患者交流会,鼓励患者会上积极发言,并通过心理学技术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念。⑤出院前一天邀请患者加入医患群,对患者院外饮食、训练等方面进行指导,且每周与患者电话沟通,询问患者诉求,给予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嘱咐患者定期复查,院外随访3个月。两组护理周期均为12周。
1.3 评估指标①希望水平:于护理前、护理结束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10]评估两组希望水平,该量表包含3项内容,分别为: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未来和现实的积极态度以及采取的积极行动,总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最高分为4分,分值越低,表明希望水平越低。②治疗依从性:于护理前、护理结束后通过Frank依从量表(FCS)[11]评估治疗依从性,总分为4分,主动合作享受为4分;冷淡、使用为3分;不情愿、不合作为2分;痛苦、拒绝为1分,治疗依从性与分值呈正相关。③心理弹性:于护理前、护理结束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12]评估两组的心理弹性,该量表总分40分,共计25项,包含自强、坚韧、乐观三个方面内容,分值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④自理能力:于护理前、护理结束后通过肝硬化自我管理行为量表[13]评估两组的自理能力,该量表包含用药管理、饮食管理、病情监测和日常生活管理四项内容,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最高分为4分,自理能力与分值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HHI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H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HI评分均升高,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HI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FCS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F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CS评分均升高,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FCS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CD-RISC1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D-RISC10评分均升高,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弹性CD-RISC10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护理前后的自理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各项自理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各项自理能力评分均升高,研究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理能力比较 (分)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部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至以肝内外血管增殖、肝部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阶段[14,15],由于肝硬化患者治疗周期长,且治疗后期伴随多种严重并发症,且病情反复,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生活负担,影响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正常美好生活的期望。Snyder希望理论认为建立良好的希望水平是个体战胜困难的核心力量[16],是驱使个体产生积极性行动的内心潜能,是达到目标的主要途径[17,18]。临床上常规护理只注重对肝硬化患者程式化的疾病管理,缺乏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得患者缺乏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难以达到理想护理预期。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通过与患者愉悦沟通交流,鼓励患者表达护理诉求,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有利于患者减少恐惧陌生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19,20]。本研究中,研究组HHI评分高于常规组,表明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比常规护理更能增强患者的希望水平,原因可能在于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通过与患者健康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预期治疗诉求,并通过组织活动给予同伴支持和家庭关怀,逐步消除患者消极应对疾病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求生欲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念感,进而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CD-RISC10、FC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提示: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心理弹性,推测其原因: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通过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拥有驱使患者产生积极性行动的内心潜能,促使其采取积极性行动,提升治疗配合度,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患者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患者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通,并讲述成功的疾病案例,使患者产生类似于“坚持、不放弃”的共鸣,逐渐提升患者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调控能力[21,22],进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自理能力高于常规组,说明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原因可能在于: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通过构建目标、建立目标途径以及动力思维这一系统的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常规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阶段化、不全面等缺点,且通过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面对病情压力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使得患者逐步养成对饮食以及用药等管理的良好习惯,进而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
综上,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能够提高肝硬化患者的希望水平、治疗依从性和自理能力,改善其心理弹性。但由于本研究所纳样本容量有限以及研究时间短等原因,后续研究中仍需纳入更多样本以及延长研究时间,才能得出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弹性以及自理能力方面更为准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