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细流而成江海,致广大而尽精微

2023-11-08杨一鸣

成功密码 2023年3期
关键词:实词题干审题

杨一鸣

汪国真有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回望来时路,我感慨万千。三年的高中生活忙碌且充实,就像一场跨越山海的旅程:前行,不惧风吹雨打;驻足,亦有鸟语花香。向着目标笃定前行,一步一印,收获的时节定有美好相伴。这里,我想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学习心得,希望给你们带来些许启发和动力。

一、坚持日常积累,汇聚点滴,充盈自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中的话语深入人心,但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地积累,并非易事。高中课业任务重,时间有限,有的同学就会因此忽视每日的积累,其实这是不够合理的。积累既是自我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充实自我的重要方式,能拓宽视野、化零为整,甚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我应该怎样做积累呢?我的方法是把积累分为三类,即课内积累、课外积累、随笔式积累。下面逐一分析之。

1.课内积累

它重在对课堂知识的自我总结,“把书读薄”。不同课文、章节的内容存在有机联系,找出共性并记录下来,对记忆理解很有帮助。以文言文实词为例,我按照“人称词”“多义动词”“成语中的实词”“重要例句中的实词”等类别进行划分,将许多课文“拆散”再“拼装”,效率和记忆效果都得以提升。

2.课外积累

作文的优美句子、读书时的感悟、英语新闻中的新词汇……积累的对象可以多样,但不必面面俱到,应当挑拣重点记录,每日花费10-20分钟已足够。

3.随笔式积累

灵机一动想到的“金点子”,未解决的有趣问题等,趁“热”记录在小本子上,就像写随笔时“想到什么写什么”,待有空时再加以思考和完善,可以化“碎片”为新知识,伴你左右!

二、专注课堂分秒,调整节奏,课后巩固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最好能高效地记笔记:利用熟悉的符号学会“速记”,比如“增加、减少”用“↑、↓”代替,既快捷又便于理解;用荧光笔等标出重点,突出强调:对于因时间不足而未能完整记录的部分,先用铅笔写一些关键词,留出一定空白,待课后再补充,不要因追求笔记工整美观而耽误听课。

随老师讲课节奏变化,同学们也要进行调整。老师讲课慢时,同学们可以在笔记上多补充一些细节:讲课快时,应以听课和理解为主,课后完善笔记。但无论是怎样的课堂,紧跟老师的步伐一定是第一要义。课堂学习没有捷径,正如杨振宁喜欢的格言——“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脚踏实地的方法才最有效,不要因“好像已经懂了”就开始漫不经心,也不要因为难攻克的“硬骨头”就自我放弃。踏实的你一定会走得更远、更稳!

三、培养分类思维,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各文理类学科都有解答或简答类题目,此时分类的习惯就会派上大用场。解答题常需分类思考,如数学的分参数范围讨论、物理的分运动情况讨论;简答题则可以“分点、标序号、分角度”;书写答题卡时注意书写排版,序号写在醒目位置处,便于批阅:语文阅读题最好能在序号后写明“从……角度”,再进行回答,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

分类思维还体现在笔记本、错题本的结构布置上。同学们可以采用活页本,每一节从新的一页开始,便于之后对其进行补充:相近的类别放在一处,便于查找。某些方法、模型可以单独用新页,如物理“板块模型”“磁聚焦模型”等,同时理论与题目可以交织排布,起到巩固的作用。

四、注重综合学习,合作实践,发散思维

综合性学习是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方法。以高中语文(新教材)为例,涉及的“整本书阅读”单元就要求我们综合多方面知识,精读细读、探究主旨,同老师同学互动交流。同时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综合性学习鼓励合作与实践

“独行快,众行远”,合作探究才能融汇更多独特的思维源泉,聚成知识的江河。对于物化生等学科,应重视动手实践的机会,“做中学”比“听中学”更有力。

2.不必拘泥课本

很多知识源于对生活的观察。“留心处处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研学、做手工、锻炼……不同的生活场景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第二课堂”,独具慧眼方能习得真谛!

3.培养学科交叉思维

高中各学科不是孤立的,很多知识可迁移運用,譬如我们可以探究生物实验背后的大量物理、化学原理。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应主动查阅各种资料,这对我们的阅读、归纳等能力也是一种提升。

五、细节决定成败,细致审题,全面分析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重视细节值得被反复强调。有的同学容易犯这些类型的错误:审题太快,关键词、数据等直接被忽略;题干有两个或多个小问,却只看到一个:不重视括号内“保留……位小数/有效数字”的要求,辛苦算出的答案因形式不合而错误……怎样克服这些问题呢?

1.放慢审题速度

不要急于下笔,先将题干完整地读一遍,圈起关键词。有效的审题过程能使思路更清晰。含有图像的题目,先看单位、图例等基本信息,题干中的一些数据可直接标在图上对应位置。面对“似曾相识”的题目不要大意,依然须仔细读题,拒绝定势思维。

2.“二次审题”意识

较长或较复杂的解答题,完成后最好能进行审查,再读一遍题干关键词,并检查自己的作答过称。作答是否全面?分类的试题最后是否有总结?数据有没有抄错或混淆?

3.自我总结

你可以将常见的易错处总结到一张纸上,考前看一看以提醒自己。纸上可以写容易马虎的地方,也可以写“避坑”的策略。多看几遍后,这些内容自然就内化于心了。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我们每个人的未来都拥有无限可能,但美好永远需要自己来创造。在崭新的时代,奏一曲青春乐章,展一分少年激昂,我们跨越山海,踏浪前行,于梦想成真之时,且听花开的声音!

(指导老师:佟成坤)

猜你喜欢

实词题干审题
数字算式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