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培育策略
2023-11-08李延强
李延强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历史教學中,教师要时刻进行家国情怀的培育。家国情怀的渗透要贯穿整个历史教学,而不仅仅是在课程评比的时候。本文从教师自身素养、拓展史料、增强学生实践等方面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提升教师历史素养,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多阅读,多输入,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历史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知识储备、历史觉悟以及语言功底和感染力。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思想深度、人文气质,时时刻刻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是文科科目,很多人认为文科就是要死记硬背。但是,文科的学习尤其是历史科目的学习,想要学会很简单,想要学明白很难。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解,不能说是错的,但是要想打动人心,真正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就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扎实的语言功底来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而不仅仅是记忆那些干瘪的时间、数字和人物名字。
如,在讲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只做了总结。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加入这样一段素材:“联合国有一个特别的权利,叫一票否决权,五大常任理事国均拥有这个权利。中国是怎么拿到联合国席位,并获得了自己的一票否决权呢?……”听了教师关于中国外交的补充史料,学生们都深刻地感知到生在新时代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有国才有家,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前辈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换来的。关于很多详细史料,历史教材中无法一一记录。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通过自身的积累与素养,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二、借助补充资料,升华学生家国情怀
由于篇幅限制,历史教材只能总结重要事件,无法记录历史事件发生的详细过程,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只是死记硬背了应试知识点。无疑,这无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无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学生要想深刻了解历史,走进历史,必须借助课外补充资料。在初中阶段,拓展历史知识可以从观看优质视频以及深度阅读课外读物两方面进行。没有历史资料的补充,学生对历史事件无法形成立体的认知,无法对历史人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这一章节中,通过教材知识的学习,很多人对陈独秀、蔡元培、鲁迅等人的认知就是历史教材中的简短介绍。教材中对《新青年》的创办只有短短的一段话: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接受蔡元培的聘请担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为了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5-6人为一组的小组。学生分组搜集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资料,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分享。如,有的小组通过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片段,对陈独秀、蔡元培、鲁迅等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说:“读过课本之后,对陈独秀、蔡元培等人没什么了解,只是记住了陈独秀是《新青年》的创始人,蔡元培是北大校长,感知不到他们的人格魅力,也意识不到创办《新青年》在当时的意义。通过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我们深深地被他们这群人所感动。对陈独秀、蔡元培等人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课本中简简单单的几个名字,几个历史事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忧国忧民,他们热血沸腾。他们是一个个有趣的灵魂,令我们热泪盈眶,我们仿佛走进了那个热血的年代。”还有的小组阅读了《鲁迅传》后,说:“以前对鲁迅的认识只是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的作者,老师口中的伟人。通过阅读《鲁迅传》,我们对鲁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感受到了他对受苦受难的百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了解了鲁迅的生平事迹之后,再回到历史教材中去学习新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不再需要死记硬背,我们不会再忘记。”
所有的家国情怀,是通过一个个具体人物表现出来的,也是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传承的。因此,要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对历史上伟大人物的深入了解。这些名人灿烂的人生就是中国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人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国民族魂魄。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平和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义重大。
三、丰富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历史课程标准》在谈到家国情怀培养时指出:“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家国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这说明培养家国情怀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服务社会。价值观认知不仅是认知教育,也是行为教育。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培育其家国情怀,通过培育其家国情怀再指导学生的实际行为。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教学内容之后,可以举行一场以“新中国成立,我的感悟”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在历史学习中,写作是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培育家国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八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屈辱史、近代探索史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深知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不少学生在写作中结合上学期学到的内容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如,有的学生写道:“致敬倒在黎明前的那群人,他们坚定不移的坚守信仰,不惜付出生命。最后,他们化作了永恒的丰碑,在历史长河中永生。”也有的学生写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数前辈前仆后继换来我们的幸福生活。今天我想说,前辈们,你们做到了,今天的盛世如你们所愿。”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将前后知识进行梳理,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通过写作会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的实现。
背诵知识点不是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发展学生历史思维最终服务于现实社会,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提升教师素养,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借助补充资料,升华学生家国情怀,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方法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为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全人格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