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视域下中学第二课堂育人途径研究

2023-11-08陈智钢

成功密码 2023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立德社团

陈智钢

课程思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笔者认为,第二课堂的关键还在于创新育人方式,拓展育人途径,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和发挥特长的舞台。第二课堂是中小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沿阵地和关键卡口,是中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推进中学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要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

一、第二课堂概念界定

“第二课堂”一词虽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使用,但至今学术界并无统一的定义。“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这是教育家、原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朱九思于1983年首次给“第二课堂”下的定义,并被广泛引用至今。近些年,随着“双减”政策的开展,中学阶段的第二课堂的发展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目前许多中学的第二课堂的发展还未能受到足够的关注,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还不够,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第二课堂的学科知识积累,而对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即“价值引领”的重视度不够。笔者认为,第二课堂的发展首先需要学校及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注重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才可能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

二、中学第二课堂的特点

第二课堂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好其在隐性层面的重要作用,必须与中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工作密切相连、高度配合。在如今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中学教育不仅要利用第二课堂完成知识积累,更要利用第二课堂完成对学生道德修养、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實践能力等的培养。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第二课堂—般呈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灵活性。第二课堂在时间、空间、形式乃至内容上都比较机动灵活,因为第二课堂无须过多地受到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大纲等的限制,因此在内容上可以丰富多样,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第二课堂的实施主体也机动灵活,既可以由社团、学生会来组织,也可以同各学科专业教师进行组织。

第二,新颖性。内容新颖、形式新颖是第二课堂的第二大特征。由于不受现行教材内容的限制,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爱好与特征,根据不同的育人目标,设计出新颖的、针对性更强的第二课堂内容及形式,以便对传统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及全面发展。

第三,综合性。此处的综合性包括两方面,既指活动的内容、形式具有综合性,更指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收益的综合性。第二课堂往往淡化老师的角色,由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因此能分别得到不同的收获:由学生社团或学生会组织的,则身为组织者的学生不仅收获参与者一样的知识积累、文化熏陶,还能收获第一课堂所不能及的诸如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对综合素养的提高有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

三、中学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第二课堂是中学思政课程的重要延伸

中学思政课由于师生的升学压力过大,在教学中难免出现一切都适当为高考“让路”的现象,即便是思政教师也不见得能深刻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与高中政治课的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因此,大力开发第二课堂,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深化理论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二)第二课堂是中学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学思政教育过分依赖思政课堂,各学科教育及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作用发挥不明显。学校利用第二课堂的灵活性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可以有效改善整体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体验感,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

四、思政视域下的中学第二课堂育人途径探索

(一)思政视域下的中学第二课堂建设路径

任何课程都应该围绕“立德树人”来实施,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应遵循其对应的价值导向,思政视域下的中学第二课堂最终要回到“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建设思路上。第二课堂是新时代中小学贯彻立德树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索,更是新时代推动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发挥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单靠少数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学校思政视域下的中学第二课堂建设从上而下、总体规划,有管理机制、有评价体系,以保证学生第二课堂的有效实施。

1.总体规划,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第二课堂建设是学校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目前,许多学校在实施第二课堂过程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课程设置到监督管理再到测评考核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完整的机制。思政视域下的中学第二课堂建设,首先需要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并进行总体规划,做到全校“一盘棋”统筹规划,才可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深度融合,使第二课堂真正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笔者所在的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直接负责,法治副校长等领导组成的专题领导小组,通过向各类专家咨询、兴办各级各类座谈会、发放各类问卷调查的形式充分了解社会需求人才的核心素养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学期第二课堂实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明确第二课堂建设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学校组织从上至下,全体行动,层层落实。学校通过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在组织上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2.制订激励措施,激发一线教师积极性

教师是所有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教师的能力、水平和态度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水平。赣州一中第二课堂,无论组织者是教师还是学生,首先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理念,对课堂进行全程管理,从课程目标设定到具体的课程内容、实施细节、评价机制的制订都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种支持更强调的是心理、精神方面的支持,这就对第二课堂的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第二课堂有效开展,赣州一中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拓宽专业技能培训途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整合各类教师资源,依托区域大教研、课题研究组、名师工作室等,发挥团队协作力量。赣州一中第二课堂还形成了以政教处和团委为主导、全员参与的相对固定的第二课堂实施模式。

合理运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实现内外部激励的有机统一,激发教师开发实施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对有效发挥第二课堂育人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内部激励的角度来讲,赣州一中在各类评优评先过程及教育教学年终考评中,增加第二课堂加分项,在各类竞赛、课例评选、课题选拔方面给予第二课堂优先。给予适当物质奖励。荣誉与物质的双重激励方式不仅保证了参与融合工作的教职工切身利益,而且是这项工作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

3.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助力育人目标的达成

评价体系的构建对育人活动有着诊断、反馈和导向功能。确立一套成熟且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第二课堂活动的良好实施。第二课堂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因此,学校要勇于打破常规,制订一套与第一课堂不一致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打破单一的“以结果论英雄”的评价惯性,加强对第二课堂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大对过程的评价比例,积极探索更加灵活、多元的考核机制。

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四爱”能力培养为原则,构建了“四星”评选的评价体系。该体系让更多的同学见贤思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还在“四星”评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直接对接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二)思政视域下的中学第二课堂实施途径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载体,也是延伸立德树人内容的有效抓手。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課程体系。

1.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延伸第二课堂长度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的一种特殊存在,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为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笔者所在的学校依托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及文物遗迹,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以濂溪“诚”文化为主线,以院士文化、东坡文化、阳明文化为辅线,以校史馆为主体,陆续打造了“光孝寺革命文化区”“廉泉夜话东坡文化区”、校史馆等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将学校“四大文化”——院士文化、濂溪书院“诚”文化、“知行合一”阳明文化、东坡“爱”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浸染。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大第二课堂厚度

“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和理论,中学教育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开展各类学生喜爱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成长。第二课堂就需要借助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实现立德树人目的。近些年,赣州一中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根据学校实情,用活校内校外特色资源,将学科知识积累与人文素养培养有机融合,依托学校独特的文化资源及赣南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学科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打造了赣州一中独特的第二课堂思政育人体系,充分突显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开展丰富的学科特色活动。各学科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将课程思政与学科融合,将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外,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丰富了第二课堂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独特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学科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是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为有效发挥学生社团的独有作用,笔者学校早在2015年就开始了学生社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至2019年,学生社团就已经发展到20个之多,覆盖面广、受欢迎度高。学校社团形成了社团指导老师与社长负责的协同责任制管理办法,推动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各社团根据社团性质、学生兴趣及能力,组织社团活动,且社团活动“前有方案,后有评价”,因材施教,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真正发挥学生社团是教学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开办特色学生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的桥梁,为学生加快了解社会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舞台。笔者学校近年来不断健全机制,完善已有的志愿服务体系,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努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美化环境服务队、节能环保宣传队、青春红色宣讲团、社区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有序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途径,又培养了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更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3.上好新生“入学第一课”,拓展第二课堂宽度

新生入校第一课开展情况,将影响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业情况。开展好新生入校第一课,能对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正面的影响。笔者所在学校每年对新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入学第一课”:新生科技文化夏令营、入学军事国防训练、校史教育……

随着第二课堂内容的不断更新、形式的不断拓展,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积极性明显增高,在行为习惯养成、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都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笔者学校逐步把第二课堂打造成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形式,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添砖加瓦。

五、结束语

第二课堂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思政视域下,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优势,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有效助推学校“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助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立德社团
缤纷社团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K-BOT拼插社团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