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学段打造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县域教育高地

2023-11-08宋延飞

江苏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办学发展教育

宋延飞

沭阳县是江苏省三个省直管试点县之一,地处苏北,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县域面积2298 平方千米,户籍人口近200 万。沭阳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92 所,在校生38.19 万人,教师2.08万人,是人口大县,也是教育大县。近年来,沭阳县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大的发展追求和民生礼包,纵深推进名校、名师、名学科“三名”工程,举全县之力打造“苏北教育强县”。全县创成四星级高中4 所、三星级高中4所、省市基础教育内涵项目89个、优质幼儿园119 所,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中小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和省首批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县。南北合作办学、“三名”工程、双线并行促“双减”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学在沭阳”教育品牌辐射周边县(市、区)。

站在新的历史高点上,沭阳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谋好篇、起好步、开好局,全学段打造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县域教育高地。

一、瞄准一个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全面领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新论断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

决胜“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沭阳教育将精确瞄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定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构建幼有所育、学有优教、教有善治的“美好沭阳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为主线,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全学段优质协同发展,加快建成“全省有声誉、苏北创一流、全市站排头”的一流教育体系。着力打造苏北教育质量“新高地”、教育改革“先行地”、教育人才“集聚地”、教育生态“清新地”、教育发展“领跑地”,努力开辟教育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教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成“苏北教育强县”,擦亮“沭有优学、学在沭阳”教育名片。

二、盘活三大资源:精塑“三名工程”品牌

充分整合教师、课程等资源,努力追求其系统集成的最优化,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前提,更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经之路。

1.加大学校资源供给,打造更多“名学校”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代表了地方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扩大供给、培育特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优质、特色、内涵发展,加快建成更多家长交口称赞、社会声名远播、政府信任嘉奖的名校,形成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各学段的名校集群。

一是标准建校。按照省定办学标准,依据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实施全县中小学建设三年规划,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统筹推进新校规划建设和老校改善提升工程。同时,按照人口出生趋势,统筹调控各学段办学规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更高需求。

二是质量立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更适合的发展平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特色兴校。按照“培育特色项目—做强特色学科—创立特色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打造特色教育”的发展路径,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努力做到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生生有特长,以特色建设引领学校整体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在苏北乃至全省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学校。

四是文化润校。坚持把文化和底蕴作为学校的办学之魂,既注重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用心打造承载万千学子青春记忆的文化地标和精神堡垒,让历史文脉“枝繁叶茂”,历久弥新;更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推动办学理念、育人方式、课程建设紧跟时代步伐,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质,做到“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能育人”。

五是平安护校。学校必须是最安全的地方,要紧紧抓住“阳光校园”建设契机,对现有的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法治校园等创建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人文氛围。

2.加大教师资源供给,成就更多“名教师”

强教必先强师,按照“招聘一批、引进一批、培养一批、推选一批”的总体思路,持之以恒引新师、培优师、塑名师,精准推进“五大行动”,促进教师队伍引培并重、德才兼备、量质齐升。努力推动县域教师供给强起来、教师待遇提起来、教师素养高起来、学科名师多起来、乡村教师好起来。

一是“招才引智”行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哪里缺补哪里”的思路,实施名校优生校园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与高校常态化合作,建立定向培养、靶向研修、基地共建、合作共赢的双向机制,主动走出去,精准引进来,不断拓宽教育人才补给的新渠道,确保优秀人才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二是“沭才回归”行动。创新方法、简化程序,主动打通人事流通的县际壁垒,畅通沭阳籍教师回乡任教的“绿色通道”,变“孔雀东南飞”为“凤还巢”,有效吸引更多成熟型教师回归乡梓、扎根乡村、安心从教、潜心育人。

三是“点亮名师”行动。构建名师培养体系,按照“新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六级梯度,以名师带优师、扶优师、成名师,“青蓝”结对,内培外引,培养更多正高级教师、名特优教师以及“产教融合型”“双师型”职教优才,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层次。

四是“头雁展翅”行动。加强对教育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管理,把更多教学骨干推上校长岗位,培育更多懂教育、爱教育、会管理、有情怀的专家型校长,建立沭阳教育发展基金会,打造沭阳教育管理“梦之队”。

五是“铸魂立德”行动。践行师德规范,强化正面引导,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大实践、大提升”活动,充分发挥知名校长的办学引领、师德楷模的榜样引领、名优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长效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违纪违规行为,净化教育生态。

3.加大课程资源供给,培育更多“名学科”

强化名校辐射、名师引领和县域统筹,积极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四级课程体系,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名学科。

一是做强优势学科。制订普通高中优质学科发展规划,强化沭阳高级中学、沭阳如东中学两所优质高中的龙头引领作用。以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为载体,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以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为目标,系统化、协同化推进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一体化高中课程资源共享体系,更大范围催发“鲶鱼效应”,更大限度培养“名校优生”。

二是做优特色学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聚焦“让每一位学生都成长、成人、成才”的理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建立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拓宽学生成长路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据统计,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现已开设科普类兴趣小组61 个、体艺类兴趣小组690个、阅读类兴趣小组1204个,组建音乐、书法、绘画、陶艺、球类等社团1721 个,培育省、市级特色学科内涵项目89个。

三是做足全科课程。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为指导,以国家课程方案为依托,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课时为保障,以落实国家学业质量标准为目标,积极推进各学段课程改革。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全面发展,分学段、分学科、分层次推广优秀课改模式,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身体与心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有效缓解“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问题。

三、优化五大板块:助推全学段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描绘了蓝图,为迈向教育发展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有着立体的层次和丰富的内涵。对于县域而言,尤其要立足全域思维,以全学段优化为支撑点,系统打造覆盖全学段、全领域、全过程的县域高质量教育体系。

1.聚焦普及普惠,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公益发展

一是广覆盖。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充分考虑人口出生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城乡学前教育布局,多渠道持续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健全政府主导、公办为主、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适龄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逐步解决资源不充足、布局不合理、超标准班额等问题。

二是保基本。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完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建设、经费投入等基本保障体系。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86%以上。抓住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即将进入下降期,义务教育学段教师编制资源逐步过剩的战略机遇期,统筹引导和推动部分中小学在编教师向学前教育学段合理化流动,配齐配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三是提质量。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完善教研指导责任区、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全面推进科学保教,整体提升保教质量。坚决纠正超前学习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加快构建支持幼儿长效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幼小衔接机制,力争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以上。

2.聚焦城乡一体,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把握好“公平与质量”。在资源配置上,进一步向乡镇学校倾斜。在师资流动上,推动优秀校长和教师反哺乡镇学校。在成才机会上,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均衡配置到域内乡镇初中。在办学体制上,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战略,变“以城带乡”为“城乡一体”,采取“1+N+X”模式,即1 所城区名校、N 所城区一般学校、X 所乡镇学校,组建“一校两区”“一校多区”的城乡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培育一批优质基础教育集团,促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把握好“减负与增效”。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在减负过程中切实做好“讲科学、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重个性”五件事,统筹抓好校内课业负担的减轻和校外培训的治理,推动“减负”从“减量改革”走向“结构调整”,引导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学习,创造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新格局,稳步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

三是把握好“守正与创新”。加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打造“县—镇—校”城乡一体化教育数字基座,推动教育装备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均衡、教育数据和优质资源普惠供给全覆盖。打造城乡联动“云课堂”体系,推动新时代育人方式整体变革,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共享名师精品课堂。

3.聚焦争先创优,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

一是高水平落实新课改。组建普通高中名校长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研究,以高质量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为主要抓手,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突出实践育人,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推动跨学科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生心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打下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是高效能拓宽新赛道。深化与如东的合作办学、与昆山的南北共建,依托2 所县域“龙头”高中和4 所四星级高中,“一对一”帮扶共建塘沟高级中学、南湖高级中学、第三高级中学和一所优质民办高中,深入推进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常态化开展名师进校指导、学生跟班学习、学科线上共研等活动,进一步放大跨区域合作办学的“鲶鱼效应”,构建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合作体系。

三是高标准寻求新提升。提高省四星级高中占比,争创省第二批高品质示范高中。主动对接国家“强基计划”,积极探索高中和高校、科研机构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促进县域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优质化发展,形成各有侧重、各美其美的“多强”阵容,努力优化供给、壮大底盘、托举顶峰,稳步推动高考“两率”再提升、“高原”再扩增、“高峰”再突破,使更多学子不仅能上“大学”,更能上“好大学”。

4.聚焦扩容提档,推动职业教育优质融合发展

一是扩容。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从注重普通高中教育向推进普职融通发展转变,从追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向以企业为主导的产教融合转变,从政府举办职业教育为主向行业企业多形式办学转变,形成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围绕“应读尽读”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优质化发展。

二是提质。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促进科教融汇为方向,构建“一体两翼”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质量提升“双提升”行动。围绕纺织、板材、花木园艺、电子商务等地方主导产业,优化课程和专业设置,打造优势专业集群,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三是升档。实施《沭阳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建立健全地方产业教育合作联合体和产业链教育链融合共同体。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探索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5.聚焦结构优化,推动民办教育优质规范发展

一要致力于规范管理。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全县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固本培元”工程,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依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全面处理各类违规办学问题,排查防范化解民办学校办学风险,扎实推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二要致力于规模调整。多措并举,合理控制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模,持续优化公民办义务教育结构占比,确保高水平完成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调控目标任务。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深化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圈。

三要致力于培优引导。坚持规范和支持并举、管理与引导并进,加强优质民办学校的扶持与培育。优先扶持办学质量高、特色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的民办学校走“小班化、特色化、优质化”办学之路。提高办学质量,让民办学校真正成为公办学校的有益补充,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猜你喜欢

办学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