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宾市“旱改水”稻田低产原因及对策

2023-11-08江庭但

乡村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来宾市晚稻项目区

江庭但

广西来宾九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西 来宾 546100

0 引言

农田“旱改水”是响应我国整治农用地、守住耕地红线和贯彻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等政策的有力举措[1],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全面发展[2]。实施包括“旱改水”在内的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可增加耕地数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可促进农村节约集约用地,缓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目标的矛盾,实现占补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平衡,能增加群众收益,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从而保障粮食安全,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通过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2019—2022 年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已达到4 053 hm2;根据“旱改水”稻田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数据可知,来宾市旱地耕地质量等别一般为9~10 等,“旱改水”后为7~8 等,提高了1~2 个等别。然而,根据来宾市农业农村局2022 年12 月对“旱改水”稻田的产量抽样调查可知,“旱改水”稻田比周边普通稻田的水稻平均产量减产约1/4。由此可见,“旱改水”稻田产量未能达到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因此,提高“旱改水”稻田产量对于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稳定来宾市粮食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1 来宾市“旱改水”稻田低产原因

1.1 水资源配置及工程设计不合理,难以满足灌溉需求

一是项目区工程布局问题。部分项目区由于面积较大,正常年份勉强可以供给灌溉水,遇到干旱年份则灌溉水量严重不足。二是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项目区渠道布局建设和水权分配不合理,加之用水季节未按片区和时段有序供水,导致项目区在用水季节因水流较小而出现“争水、抢水”情况。三是工程设计不合理,如水泵功率不足,部分渠道细长、断面小、渠底高程不合理,从而使有效水源利用率低、供水量不足。四是灌溉渠道出现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渡槽漏水、部分伸缩缝错位导致不能有效供水,部分渠道损毁、淤堵导致渠道输水能力不足,最终渠道末端稻田易发生缺水情况。五是犁底层漏水。由于犁底层不够密实,水分渗漏量大,水源不足的片区或处于干旱季节的片区往往无法满足“旱改水”稻田灌溉需求。

1.2 土壤肥力不足,耕地质量不高

水田土壤是在淹水条件下发育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水田耕作层不仅要求平整,而且要松软、通透性和导热性良好,以利于水稻根系伸展和微生物活动。旱地改为水田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有利于种植水稻的土壤条件。“旱改水”项目区土壤大多较为贫瘠,因为原旱地土壤是耕种熟化程度较低的表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根据资料统计,来宾市兴宾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偏低水平,有机质低含量等级占30%,中等含量等级占60%,高含量等级仅占10%左右[3]。当地“旱改水”项目区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20 g/kg,且以砂壤土为主,土壤肥力不足。此外,犁底层具有托水、保肥的作用,但项目区犁底层水分渗漏,导致土壤肥力进一步下降。总之,项目区稻田保水保肥性能较差,影响作物生长,造成水稻产量较低[4]。

1.3 种植管理粗放

来宾市“旱改水”项目建设后的前3 年,项目区大部分由乡(镇)政府或项目施工方负责管护,并没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导致“旱改水”稻田管护效果不佳,从而影响水稻产量。此外,项目区水稻栽培管理方法也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稻播种时间延误。部分项目区农户在8 月中旬甚至9 月以后种植晚稻,而8 月中旬以后种植的晚稻容易受10 月上中旬寒露风的影响,使稻穗形成包颈,最终因不能正常授粉结实而导致减产。二是施肥不足。部分项目区农户只在耙田时每公顷施入3 000~4 500 kg有机复合肥作基肥,不追肥或追肥时只施用氮肥,致使水稻早衰减产。三是种植密度不足。部分项目区水稻种植密度不足22.5 万穴/hm2,严重影响稻谷单位面积产量。四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项目区部分农户因未能及时防治病虫害,导致水稻减产。

2 提高来宾市“旱改水”稻田产量的对策

2.1 解决水源不足问题

为解决水源不足和工程建设不合理问题,有关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按照工程布局,并根据水源丰缺情况,合理确定种植面积。对于面积较大的片区,应根据水源是否能够满足灌溉需求来确定早稻和晚稻的种植面积。二是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水权分配不合理问题。根据距离水源远近、渠道长短等因素合理分配水资源,并建立健全水资源分配管理制度,使水资源条件较差的田块依然能获得灌溉用水。三是提高渠道建设质量。为解决水泵功率不足导致的灌溉不到位问题,有关部门应及时更换适合功率的水泵。为解决因渠道比降过小导致的排灌不畅问题,有关部门应根据渠道沿线地面坡度和田面标高整改渠底的高差。为解决因灌溉工程质量不达标引起的渠道漏水问题,有关部门应以水泥砂浆浇灌砌缝,并做好抹面处理,或均匀涂抹在水利沟渠底部和四周。为解决因渠道损毁、淤堵而导致的排灌不便问题,有关部门应及时修复、疏导渠道。四是落实水利设施管护责任制。有关部门应制定并落实水利设施管护责任制度,根据项目区面积,安排专职或兼职管护人员进行水利渠道的管护,确保其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从而保障水利渠道的正常使用。五是减少犁底层渗漏。对于犁底层渗漏较严重的稻田,有关部门应利用较大功率的拖拉机反复水耙,使耕作层形成一定厚度的泥浆层,以减少水分渗漏。

2.2 培肥地力,改良土壤

来宾市“旱改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因此,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是提高其水稻产量的前提条件。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对“旱改水”稻田进行提质改造。一是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确保每公顷稻田施用农家肥10 000~15 000 kg或是商品有机肥4 500~7 500 kg 作基肥,连续施用2~3 a。二是实施秸秆还田,每公顷稻田可撒施稻草4 500~6 000 kg。三是推行冬种绿肥。晚稻收割前15 d 左右,每公顷稻田播种四籽野豌豆种子37.5~45.0 kg 或紫云英种子30.0~37.5 kg;晚稻收割后,犁田种植油菜,每公顷稻田播种油菜种子7.5~9.0 kg;翌年3 月,翻犁压青绿肥于田中,每公顷压青绿肥22 500 kg左右。

来宾市旱地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红土,土壤偏酸性(pH 值为5.0~6.5)。对于“旱改水”稻田土壤pH 值小于5.5 的田块,有关部门可通过施用生石灰(600~750 kg/hm2),施用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草木灰、碳酸氢铵等),实行水旱轮作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2.3 抓好生产管理

2.3.1 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旱改水”项目验收的有关规定,工程竣工验收后的水田须连续3 a 种植水生作物。因此,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落实好项目管护主体责任,推行规模化种植。例如,把“旱改水”地块交由具备专业种植技术的公司、集体或大户进行种植生产,聘请高素质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化管理,增加生产资料的投入,从而提高“旱改水”稻田的单位面积产量。

2.3.2 合理选择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具有长势旺、产量高等优势。如果种植一季稻,农户可选择生育期较长的水稻品种。如果种植双季稻,农户应合理搭配水稻品种,既要考虑早稻高产,又要考虑晚稻高产稳产,确保全年增产。

2.3.3 适时早育、早插

农户可适时早播,以延长水稻生育期,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为水稻高产提供条件。当环境温度稳定在12 ℃以上时,农户可以进行早稻育秧。2月中旬,来宾市平均气温为12 ℃。因此,当地农户可在2 月下旬播种早稻。来宾市寒露风天气多出现在10 月上旬。因此,晚稻在9 月底至10 月初齐穗就可以避过寒露风的危害。鉴于此,农户应种植以中熟品种为主的晚稻,并在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育秧,7 月底前完成插秧。在8月中旬后,农户不可再种植晚稻,以免受到寒露风影响而导致水稻减产或绝收。

2.3.4 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秧好一半禾”,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为培育壮秧,农户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选择土质好、田面平整的田块做秧田,播种时使用壮秧剂;二是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提高种子活力,确保出苗整齐一致;三是加强苗床管理。来宾市“旱改水”稻田土壤肥力较低。因此,农户应适当增加“旱改水”稻田水稻种植密度,确保每公顷稻田种植早稻27万~30万穴、晚稻30万~33 万穴,基本苗75万~90万/hm2。

2.3.5 科学灌溉

合理的排灌可以满足水稻生育期间所需的氧气、温度、养分,确保水稻高产。水稻在返青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开花期、灌浆期等4 个时期对水分敏感,不能受旱,否则会减产。因此,农户要做到在插秧、返青期、分蘖期以浅水灌溉,促进水稻分蘖早生快发;在分蘖盛末期开始晒田,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生长;在拔节开始、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应浅水灌溉;在灌浆成熟期,采取湿润灌溉措施。

2.3.6 合理施肥

农户应根据水稻需肥特点,合理施肥,做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施肥量按稻田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而定。根据来宾市中等肥力田块和田间肥料利用试验结果,以每公顷水稻产量6 000 kg 计算,每公顷稻田需施纯氮150 kg,同时氮、磷、钾肥按照m(N)∶m(P)∶m(K)=1.0∶0.4∶0.9配比施用。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钾肥各40%作基肥;移栽后7~10 d施用氮肥50%、钾肥40%;幼穗分化期施用氮肥10%、钾肥20%。

来宾市“旱改水”稻田土壤缺乏中量元素镁,导致水稻容易黄化[5]。因此,农户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还要增施镁肥,可每公顷施用硫酸镁120 kg作基肥。此外,“旱改水”稻田还容易缺乏微量元素锌,导致水稻根系少、分蘖不足、植株矮化、稻穗纤细,影响产量。因此,农户可每公顷施用硫酸锌30 kg 作基肥,也可在水稻分蘖期叶面喷施0.2%硫酸锌溶液两三次。“旱改水”项目的实施会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土壤微生物利用氮源的能力降低。针对此,农户可施用生物菌剂或菌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2.3.7 防治病虫草害

农户应在水稻分蘖期防治纹枯病,在破口期、齐穗期防治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三化螟等。特别是穗颈瘟,农户须提前用药防治,第一次用药可在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期,第二次用药可在抽穗后15 d内。

旱田改成水田后,稻田内的杂草组成也会发生相应改变。一般需要经过4~5 a,杂草群落才会由旱生型、湿生型向湿生型、水生型杂草转变。农户在选用除草剂时,应根据杂草类型合理选用除草剂,应选用安全性能好的除草剂(如莎稗磷和吡嘧磺隆)。农户应采取一次性除草方式,即在插秧前不进行封闭除草,在插秧后10 d左右除草。

3 结束语

“旱改水”项目的实施目的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能。因此,确保“旱改水”工程质量十分关键。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关施工质量,根据工程布局合理确定种植面积、整改完善渠道、落实水利设施管护责任制。此外,为提高“旱改水”稻田产量,农户也应采取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培肥地力,并适时早育早插、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灌溉、合理施肥、科学防治病虫草害。

猜你喜欢

来宾市晚稻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安福县:发放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卡
来宾市夏南牛引进繁育适应性与养殖技术
来宾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