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体验下的乡土景观营造策略

2023-11-08景亚茹

乡村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体验式营造乡土

景亚茹 怀 康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63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情境化体验

《辞海》中对于“情境”一词的解读为“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的特殊背景,包括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因素”。“情”即体验主体在特定场所表现出的心理思维活动,而“境”则是激发主体想象力、触发主体情感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有虚实之分[1]。情境是情感与意境在融合的基础上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更加关注人在感知体验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而且强调由此升华所形成的主观的认识与理解。情境所表达的含义往往隐藏在具体事物内部,比直观显现的表面形象更为深刻,需要调动感官感受并经过从意象再到意境的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才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场所精神。情境与情景的区别在于,情境更加注重情感的参与和表达。情境体验必须要有主体的参与,强调人与环境的交流互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境地体验,引导人们感受、体悟空间场所蕴含的情感、精神[2]。总之,情境体验就是主体在特定场域中进行一系列活动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与升华。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机械重复的生活及情感、归属感的缺失,使人们更加需要适度宣泄情感和获得他人的关怀。而以情境体验为导向的景观营造,更加关注场所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体验,可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营造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与景和谐互动的景观情境体验空间,让人们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情感得到宣泄、精神得到满足。在一系列情境化的体验中,人们情感的变化会引导其行为发生改变,进而促使人们自觉爱护环境,最终形成行为、景观、情感三者良性互动的正向反馈机制。此外,在游览的过程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在一系列审美体验中得到平衡,唤醒了人们的共同记忆,激起了人们情感的涟漪。

1.2 乡土景观

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景观”一词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的意义。自从“景观”一词被引入地球科学的研究后,其内涵就变得更加丰富,不单单指视觉美学的一个方面,而是包括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体。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与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时所留下的人造景观,包括生态、文化、经济景观等,其含义和范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在不同专业领域,人们对于景观的理解及侧重的方面也各不相同。乡土景观是人类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产生的独特景观,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包含人文景观、生态景观等的综合景观。乡土自然景观是一个地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景观基底,奠定了整个乡土景观环境的基本基调,由此形成乡村独特的乡土语境,包括自然山水、动植物资源、气候条件等原生景观,代表着某一区域特定的风格、品质。人文景观则是人类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在自然景观中留下的人造景观环境,包括聚落景观、文化景观及经济景观。聚落景观是由建筑、自然环境、构筑物等元素构成的外部景观环境,其形态、范围大小与区域的地理环境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民俗信仰等有密切关系。乡土文化景观是村民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信仰所塑造的景观现象,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态。传统建筑中的宗祠、牌坊、戏台等是物质文化景观,民俗活动、传统技艺等则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景观。乡村经济景观即生产景观,与人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等特点选择适宜的动植物种进行养殖或种植,由农田、鱼塘等元素组成的景观体系正是乡土景观的特色所在。

2 情境体验式景观设计的作用及其理论体现

2.1 引起情感共鸣,唤醒乡土文化活力

情境体验式景观空间包括感受主体及作用于感受主体的客观事物。其中,客体即景观元素,是传达设计思想及场所精神的媒介,是引导故事展开、叙述的重要角色。设计者先梳理出场所中能够激起人们感情、记忆的物件或者能够引发人们联想与想象的场景,然后抽象、提炼出具体的设计元素,并按照故事叙述的步骤将其妥善安排进故事节点(故事即景观情境体验的整个过程,有起点、转折、高潮及结尾)。将设计元素融入相应的主题景观情境中,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作为营造空间情境的具体方法,可创建出充满故事性和饱含情感积淀的全新空间。当人们步入特定的情境空间时,其会被周围的环境氛围所影响,熟悉的场景会重新勾起人们的情感和回忆,使人们在脑海中完成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进而留下深刻的景观体验。情感体验式乡土景观营造以乡土文化为整个场景的情感基调,提炼出具有乡土特色的设计元素并将其融入设计中,以情境再现的方式构建新的景观空间,进而唤起人们往日的记忆。新旧记忆重合使人们对于新的空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让乡土文化在感知体验、情感传递的过程中再次焕发生机。

2.2 注重体验过程,提升乡村景观价值

情景体验式景观强调人的参与,注重人们的感知体验。以人的体验为核心,从生理再到心理层面可以分为行为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式不同层次的景观体验方式[3]。行为体验重视人们在景观中的互动参与,可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空间中丰富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及舒适的触感所带来的感官体验也是体验的形式之一。情感色彩明显的空间是感官体验式景观的精神层面的表达,会让人们产生联想与想象,从而使景观内部蕴含的精神、理念得以呈现。景观情境体验的过程即审美体验的过程,人为审美主体,各种景观元素为审美客体。审美主体通过感官感知周围的环境,并与审美客体产生行为、心理上的交流,由此形成一种全新的体验,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情境体验式乡土景观营造以乡土文化为设计基础,重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其通过行为体验、情感体验等多种体验式景观营造提高乡村景观的质量,使人们的感官与感知体验得到升华,从而引人深思,丰富其精神世界。

2.3 延续场所精神,激发景观空间活力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导致景观“去乡土化”、景观“空心化”现象明显,以商业化为导向的乡村建设与改造使乡土文化失去了栖息之地,同时大量外来文化涌入乡村,使乡村失去了自身特色,无法吸引人流,大量景观空间被闲置、荒废,对于空间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场所精神是村民思想文化、情感记忆的意识形态,是维系乡村与村民情感的精神纽带,更是景观空间彰显价值、充满活力的关键所在。场所精神以地域文化为依托,文化氛围反过来可以体现场所精神。情境体验式乡村景观的营造更加重视人们的情感与记忆的参与,其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脉,提炼乡村所特有的设计元素,并将其融入景观的营造中,以重现昔日乡村情境,唤起人们的记忆。情境体验式景观的营造可增强人们对场所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场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得以延续,进而激发景观空间活力。总之,情境体验式乡土景观就是将原有的乡土景观艺术化、符号化,保留乡土环境中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给人们的感受,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在情景体验式乡土景观的规划和营造中,设计师应注重保持乡村自然风貌,顺应乡村特色,使人们对乡土景观的认知意象上升到景观意境。情境体验式乡土景观的活力便来自乡土情境的回归。

3 乡土景观情境的营造及传达

3.1 注重景观的心理表达

乡土景观蕴含着独特的生命力与情感价值,而情境是情感与意境在融合的基础上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因此,在乡土景观情境的设计中要深入挖掘场地的文脉与精神,抽象提炼出设计元素,努力塑造出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让人们更多地专注于自身情感的变化及丰盈的精神世界[4]。也就是说,对乡土景观的设计不仅仅要重视其物质外观形态,也要赋予其精神、文化内涵,使人们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对景观作品的兴趣,形成自身的认知并能够做出有价值的评判,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感内涵及深层意蕴,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从而能够进一步理解景观蕴含的主题与情感。乡土景观的情境营造要突出情感化特点,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透过客观景物表达场所的主题情感。例如,将乡土事物(如村路旁的古树、晒场上的磨盘等)、乡土景观符号化,保留其乡土精神;将乡土环境中的一些景观片段(如农业、民俗景观等)进行保留维护和更新,创造出饱含情感积淀的景观空间。新旧场景的重合让人们穿梭在过去与未来,使其获得深刻的艺术体验,加深对乡村景观空间和生活状态的认识,产生对景观的情感评价。

3.2 因地制宜,保持原真性

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对于乡村景观的情境营造至关重要,要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地域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等要素,是一个地区风貌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外部环境表现。地域间文化风俗及生活习惯的差异造就了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不同是一个地区景观独特性所在。因此,情境体验式乡土景观的营造要充分尊重场地风貌、乡村的文化习俗及村民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在进行特色主题空间设计方面,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地方文化特色,以健康、积极的文化为导向,挖掘符合营造情境的人文资源,并结合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打造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特色景观空间。“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ty”的译词,意为真实的、原本的、非复制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及运用的范围也在不断完善、扩大。保持原真性已不再是恢复事物原貌那么简单,而是要将修复事物外部面貌与遵循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相结合,内外联动进行保护与修复[5]。保持乡土景观的原真性即是保护村庄特色,延续地方文脉。例如,传统古村落的建筑、古井、古树等景观事物都是需要重新修缮的“文物”,它们记载着村庄的历史变迁,是村庄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因此,情境体验式的乡土景观营造要保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原真性,在留住乡土景观特色的同时又使景观的原有功能得到延续。例如,对于自然水体、本土植物的保护,不仅要注重提升其面貌,更要遵循自然规律对其进行生态修复,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物质文化景观的修复,既要尽可能“修旧如旧”,恢复其原本样貌,也要保留其原有的使用功能;对于非物质文化形态景观,要注重对其进行合理改造。例如,在保持地方农耕文化原真性方面,可对村民在田间地头劳作、打场晒麦的景观空间进行一定的改造,使空间动线更加合理,并增设游客体验农事、休憩观赏的区域。

3.3 重视审美性、互动性与生态性

首先,乡土景观的观赏效果是情境营造必不可少的内容。乡村有自然山水之美、农耕田园之美,也有民俗风情之美,具有独特的风格。因此,在乡土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尊重原始自然景观,保护、发展好人文景观,从而展示出乡土景观的文化内涵。其次,情境体验式乡土景观的营造要重视人与景观的互动。互动交流是触动人心、激发人内心情感的基本途径,行为、感官的互动会拉近人与景观的距离,进一步提高景观的质量和观赏效果。因此,在对某一场景进行情境塑造时,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条件,使人们产生联想和想象,引起人们情感的互动和回忆。最后,乡土景观有着朴实无华的自然美,情境的塑造要先考虑景观的生态性,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良好的自然景观加以保护,对已被污染的景观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生态治理。例如,在植物利用方面,宜选取当地植物进行栽种,可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与本土景观风貌保持协调。景观设施的取材也应遵循生态优先的营造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其自然属性,使其更好地传达乡土文化及其精神内涵,营造出记得住乡愁的情境体验式景观。

4 情境体验下的乡土景观营造策略

4.1 发掘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重现历史情境

在营造情境景观的过程中,设计师要深入挖掘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提取出核心的景观片段作为情境营造的主题,重现乡村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情境,形成饱含情感积淀的情境主题空间。这种具有感染力的空间能够使场所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情感变化,加强人们对乡土景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人们的体验更加真实、贴近生活。首先,在重现生产情境方面,设计师可以对农田、鱼塘等生产性景观进行再设计,在不影响村民正常劳作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些能够让人们参与生产劳作的景观空间。这种亲身体验的互动形式能够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村民的劳作生活,重温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其次,在生活情境的塑造方面,设计师要善于发现乡村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与特质,如人们共同记忆中儿时攀爬过的古树,曾戏水打闹过的村前小河,记忆中雨后庭院青草、土壤的味道,盛夏时节鸣蝉、青蛙的叫声或是风吹树叶的簌簌声等。这些无形与有形的元素都是乡村生活中的细节,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是乡村区别于城市景观的独特品质。将这些元素搜集、整合起来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赋予景观特定的意义,让景观代替村庄诉说古老的故事,可加强人们对乡村的情感连接,触动人们的心灵。最后,在塑造文化情境方面,从乡村的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提取设计元素,并将其运用于乡村文化景观建设中,重现淳朴的乡风、民风及多彩的民俗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贯穿于乡土景观空间中,让乡村历史文脉、场所精神得以延续。

4.2 构建叙事性乡土景观空间

在文学创作中,为了使故事得到更好的传达,作者往往会采用各种叙事手法烘托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兴趣。同样的,每个乡村都有属于自己的共同记忆和乡土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村庄的精神文化内涵,在乡土景观的营造中借鉴文学的叙事手法,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探索兴趣、增添景观趣味性,而且可以使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得以延续[6]。因此,对于乡土景观的情境营造,采用景观叙事能够让景观空间更为整体,更具感染力,揭示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场所精神。例如,在景观节点设置方面,可以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对于一些充满集体记忆的场景,如一棵古树、一座石碾等具有乡土情怀的事物进行设计,从而赋予景观特殊意义。借用景观讲述村庄的历史变迁,可使人们对景观有较为完整的感知,使人们能够深刻感悟景观内涵。在景观空间的组合排列方面,可以使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景观叙事手法。顺叙可使景观空间按照时间或者事物的发展规律依次展开,结构分明。这种叙事方法通常比较端庄、严肃,适合文化、历史资源丰富的乡土景观使用。倒叙则是将乡土事物的某一片段提前讲述,设置悬念引起人们思考,使整个景观空间的节奏更加活泼。插叙主要是对景观主题进行烘托、解释说明,设置一些与主要景观相关联但又有所区别的要素对主景进行补充说明,从而体现场地主题特色,加深人们的印象。

4.3 提高村落景观互动性、参与性

乡土景观互动性主要体现在村落自然景观的塑造及村民、游客、景观三者之间行为、心理的互动。第一,村落自然景观的设计要重视调动人的感官感受,激发人的“七感”。通过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达到人内心的反应和回响。感官互动性的增强可以使人们沉浸式体验情境空间,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第二,乡土景观的营造要注重提升乡村多主体的互动性与参与性,重视人的内心感受。例如,在村民与景观的互动方面,村民是村落文化的代表,也是乡村景观的核心,让村民成为村落景观设计的参与者,更能体现村民情怀。因此,在营造体验式乡土景观时,设计师要尊重村民的意愿,立足于村落现实基础,提升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民与景观的互动及邻里关系的呈现都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景观。在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方面,要注重创建动态的景观,让游客与景观产生行为上的互动。例如,可以设置相应的农耕体验区、传统手工艺作坊及文化习俗展演等参与性景观,让游客进行深度的村落文化体验。

5 结束语

乡土景观有着朴实无华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在体验式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向往带有温度的景观。情境体验式的乡土景观是以人为主体,其通过多种途径调动人的感官感受,使人们产生深刻的体验,引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乡村的联想。同时,情境体验式的乡土景观更加注重营造饱含情感积淀、带有温度的空间场所,让乡村景观在情境的塑造中重新焕发活力,更好地讲述乡土文化、传承乡土精神。

猜你喜欢

体验式营造乡土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乡土中国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