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凌草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023-11-08史彦鹏任丽均侯环珍

乡村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冬凌草采收期植株

史彦鹏 任丽均 王 梅 侯环珍

1.濮阳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中心,河南 濮阳 457000;2.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濮阳市分校,河南 濮阳 457000;3.济源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2;4.国有济源市南山林场,河南 济源 459002

0 引言

冬凌草是碎米桠[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的俗名,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因其植株在霜降后会凝结薄如蝉翼、形态各异的蝶状冰凌片而得名。冬凌草多生长于海拔100~2 800 m 的山坡、灌木丛、林地、砾石地及路边向阳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凌草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故被称为“中药里的盘尼西林”。近年来,消费市场对冬凌草的需求量大幅上升,野生的冬凌草资源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人工栽培已成必然。鉴于此,笔者简述冬凌草的发现与发展、植物学特性及资源分布,而后从种苗繁育、合理施肥、植株再生、与其他作物间作及适宜采收期的确定等方面对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冬凌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冬凌草的发现与发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大规模的中草药群众运动中,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张覃沐教授等人在王屋山发现了冬凌草。最早发现冬凌草可以入药的是“药王”孙思邈[1]。1977 年,济源冬凌草被收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编入《全国中草药汇编》[2]。2004年,济源市“冬凌草有机栽培标准化及其加工技术研究”被列为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2007年,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了济源冬凌草国家标准制定领导小组和起草工作组,开展了资料收集、标准起草、征求意见和专家审查等工作。历时一年多,《地理标志产品济源冬凌草》(GB/T 22744—2008)于2008年12月28日被批准发布,结束了济源冬凌草无标生产、无序竞争的历史[4]。

2 冬凌草的植物学特性

冬凌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高30~100 cm;茎直立,基部近圆形,上部及分枝均为四棱形,呈紫红色或褐色,密被小疏柔毛(幼枝被极密绒毛),质硬而脆,断面呈淡黄色;叶对生,有柄,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圆形,先端锐尖或渐尖,或先端一齿较长,基部宽楔形,骤然变狭下延成假翅,边缘具粗圆齿状锯齿,沿叶脉密被小疏柔毛,叶背有白色绒毛,叶脉细小,气微香;聚伞花序,花小,花萼筒状钟形(5 裂齿),花冠二唇形,花冠淡蓝或紫红色,雄蕊及花柱伸出;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褐色,无毛。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3 冬凌草的分布

全世界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约有150 种,其中我国有90个种和21个变种[5-6],河南省有9个种和1个变种[7]。在我国,冬凌草广泛分布于太行山区及王屋山区,其中林州市、济源市、鹤壁市等地分布较多[6]。

4 冬凌草栽培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冬凌草需求量的增加,人们肆意采挖冬凌草,导致野生冬凌草资源濒临枯竭且品质退化,严重影响了冬凌草产业发展。人工栽培的冬凌草性状稳定,与野生资源相比,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药用价值无明显差异[8]。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冬凌草人工栽培技术开展深入研究。

4.1 种苗繁育

冬凌草种苗培育是促进冬凌草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也是影响冬凌草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4.1.1 播种育苗

马朝喜等[9]研究表明,不同育苗基质对冬凌草种子的出苗率影响不大,但对幼苗生长、假植苗生长、假植苗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其中,长春壮苗泥炭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福万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育苗基质对幼苗与假植苗的株高、次生根数量及假植苗的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可于生产中推广应用。马朝喜等[10]研究表明,冬凌草育苗以采用128 孔穴盘为最佳选择,其次是105孔穴盘,每穴播种量为25~30粒,苗龄控制在25~35 d;假植苗首选50 孔穴盘,72 孔穴盘次之,每穴种植1株苗,苗龄控制在20~25 d。

4.1.2 组织培养育苗

组织培养育苗是指在实验室、无菌操作条件下,将种子、茎或叶片等离体组织,放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上,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使离体组织生长为一株完整植株的过程。罗晓铮[11]等研究发现,冬凌草种子在白光下长势最好,叶片较多;在红光下长势稍弱,但株高增长最快;在黄光、绿光、蓝光下长势较差;在黑暗条件下长势最差,植株发黄。陈丽等[12]的研究表明,用冬凌草种子进行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2 mg/L+NAA0.4 mg/L+2,4-D 0.6 mg/L,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繁殖种苗,达到快速、高效育苗的目的。

4.1.3 扦插育苗

扦插是快速繁殖苗木的方式之一,截取植株的根、茎、叶等器官或组织,并将其插入疏松润湿的育苗基质中,使之生根抽枝生长为新的植株。孔四新等[9]研究发现,人工种植可使冬凌草扦插生根率达到90.5%。陈丽等[13]研究发现,冬凌草扦插繁殖比播种繁殖快、成活率高、稳定性好。

4.2 合理施肥

在冬凌草栽培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加之缺乏科学指导,农民往往重施氮肥,忽略了磷、钾肥的合理配施,导致冬凌草植株矮小、茎叶黄化、根系死亡等。只有科学合理施肥,才能保障冬凌草的药效成分。王龙等[14]研究提出,在每667 m2施用有机肥120~300 kg作为基肥的基础上,初春施用纯氮4.0~6.0 kg、纯磷4.2~6.6 kg,在快速生长期前追施纯氮2.0~3.0 kg、纯钾3.0~4.0 kg,冬凌草可实现优质高产。在施肥过程中,应注重肥、水结合,以保证肥料被充分吸收利用。董诚明等[15]研究发现,叶面喷施0.10%锌肥,冬凌草的生物产量增加16.5%、冬凌草甲素含量提高40.28%。

4.3 植株再生

冬凌草茎叶收割后,增施氮肥(尿素、饼肥或人畜粪尿等)可促使其下部的隐(侧)芽萌发。董诚明等[16]研究发现,培养基中不同蔗糖质量分数及NO3-/NH4+比例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的生长和次生代谢物的合成有明显的影响;其中,3%蔗糖有利于冬凌草再生植株的生长和冬凌草甲素的积累,5%蔗糖有利于迷迭香酸的积累;NO3-/NH4+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再生植株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二者比例为2∶1 时,再生植株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最佳。曹利华等[17]研究发现,稀土元素铈能显著改善冬凌草再生植株的农艺性状,而镧对冬凌草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4.4 与其他作物间作

冬凌草属阳性耐阴植物,适合与果树等间作或套作。常东东等[18]研究发现将核桃与冬凌草同年栽植,有利于合理利用空间,可提升植株对土地、光照、水等资源的利用率;当年间作当年见效,第2 年行间覆盖度在0.90%以上,4 年投入产出比为1.00∶3.58,4 年累计纯增收89 070 元/hm2,第5 年核桃进入盛果期,效益可达106 500元/hm2。

4.5 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当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达显著的高峰期,且药用部分的质量变化不显著时即为适宜采收期,也就是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人工规模化种植冬凌草时,确定适宜的采收期至关重要,不仅关乎冬凌草的品质,还关乎冬凌草产业的发展。

李洋等[19]研究发现,冬凌草甲素含量相对较大值在9月下旬出现;冬凌草乙素含量最大值在6月下旬出现,相对较大值在9 月下旬出现;迷迭香酸含量最大值在6 月下旬出现,相对较大值在8 月下旬出现;因而冬凌草适宜采收期为9 月下旬。鲁彦毫等[20]研究发现,冬凌草叶和茎中的冬凌草甲素质量分数分别约为0.55%和0.025%,平均回收率为97.45%。吴娇等[21]研究发现,冬凌草的适宜采收期为开花前,在引种地武汉市宜于6月采收,引种地广水市宜在6—7月采收,原产地河南省淇县宜在6—8月采收。

5 发展建议

有关部门可通过以下途径合理开发和利用冬凌草资源。第一,深入调查研究冬凌草资源的分布,并对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及时建立种质资源圃。第二,充分利用丰富的野生种植资源,不断挖掘利用优良性状,辅以科学的培育手段,培育品质优良和可稳定遗传的品系。例如,2021—2022 年,济源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对冬凌草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成功培育出两个优良品种,即“济农冬凌草一号”和“济农冬凌草二号”。第三,合理密植。种植密度是影响冬凌草栽培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种植密度过小,易造成光、温、土地资源浪费,产量降低;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气性差,易造成叶片严重脱落,导致产量低,效益差。因此,农民应合理调节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水、肥、气、热、光等资源,使群体与个体间相互协调,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第四,加快种苗繁育,缩短驯化进程,从而满足市场需求。第五,积极研究应对异常天气的技术措施。冬凌草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不良天气的影响,例如,在冬凌草早春萌芽期,若气温低于7 ℃,冬凌草植株基本停止生长,低于5 ℃则会出现冷害;夏季高温干旱时,土壤含水量若低于4%,冬凌草叶片会出现失水枯萎等现象。第六,推广“药企+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促进种植规模的扩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振兴。

猜你喜欢

冬凌草采收期植株
厚朴叶营养成分随不同采收期的变化分析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蛇莓中5种黄酮成分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冬凌草甲素纳米结晶的制备及其体外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冬凌草茶中多糖、总黄酮及冬凌草甲素浸出特性研究
当归适宜采收期研究
冬凌草适宜采收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