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路径探究

2023-11-08林太鹤

乡村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科技成果江西省

林太鹤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0 引言

2022 年8 月25 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于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指出,要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推广适用农机具和现代农业投入品,提高现代化设施种养水平,创新推广现代耕作技术模式。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江西省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包括研发绿色农业技术、培育农业科技人才等,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工作亟待融合等。基于此,笔者分析探讨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路径,以期为江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江西省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振兴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1.1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首先,高端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该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 名、兼职院士2名,享受“国贴”及“省贴”专家51名,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60.7%(较2012 年提高34.7 个百分点)[1]。其次,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素质稳步提升。目前,江西省、市、县、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超过1万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近1 500人,累计招收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定向培养生2 000多人。最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逐渐壮大。当前,江西省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超过30万名,累计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7万多人,培育高素质农民近22万人。

1.2 创新平台建设方面

江西省已建成高安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和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新建了江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及综合实验楼,建成水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相较于2012年,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总数增长了3.3倍[1]。

1.3 农业科技成果取得方面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克隆出世界首个促进水稻与丛枝菌根高效共生基因,为水稻生产从品种源头上实现减肥减药的“双减”目标提供了新思路;鉴定及克隆了水稻耐高温基因、辣椒早熟基因、石刁柏性别决定基因等重要育种价值基因。江西省首创了国际领先的油菜一年五熟加代技术,育种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了2.5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荣优225、野香优航1573、赣优735、赣香占1 号等水稻优良品种;研发石刁柏设施避雨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江西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创新碳基土壤改良剂、专用控释肥等系列产品,集成耕地蓄水保肥、酸化土壤综合防控等技术模式。

1.4 农业科技服务提供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农科院全力书写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服务“三农”新篇章。截至2022年6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重点推广了200多项技术,组织科技特派员队伍,对接的农业龙头企业超过200家。与此同时,10年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活动超1万人次,开展了800多期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10万人次[1]。不仅如此,江西省还推广了500多项“三新”成果,辐射带动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83个。

2 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江西省在党中央政策指导下,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为目的,从人才、平台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工作亟待融合、存在“重管理、轻协同”现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仍有不足、农业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缺陷等。

2.1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工作亟待融合

现阶段,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工作融合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2 个方面。一是科研系统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融合不足,现有的推广服务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科技需求,造成农业科技创新缺乏“动力”,进而影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二是现有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人才数量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需求不匹配,农业技术人员负责的技术推广工作任务较多,难度较大。部分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还需要负责信访接待等工作,工作任务分散,且个人精力有限,导致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缺乏足够的人力支撑,推广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

2.2 农业科技创新存在“重管理、轻协同”现象

在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除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外,有关高校和涉农企业也参与其中,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然而,从目前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来看,仍存在“重管理、轻协同”的现象。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有关高校和涉农企业重视科研管理,制定了关于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农业科技研发与优化过程,但是各主体间尚未形成合力。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有关高校和涉农企业之间的沟通不够,尤其是在农业科研创新方面缺乏沟通,存在同质化发展的情况,导致科研资源融通共享不足,无法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科研资源的作用,最终影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阻碍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2.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仍有不足

当前,江西省仍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足的问题,给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近年来,江西省农业科技成果数量不断增长,但是真正能运用于农业生产且获得良好效益的农业技术还比较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效与农业生产需求不匹配。一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建设还需要继续加强。目前,江苏省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尚不足以满足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二是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平台缺乏。这会影响科技成果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进而影响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究其原因,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较大一部分农民的综合素质存在欠缺,不足以满足农业技术应用需求;部分农业科技成果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缺乏推广价值。

2.4 农业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缺陷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目前,为支持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当地金融机构推出了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农业科技创新金融产品,农业科技金融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科技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部分农业科技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科技研发缺乏资金保障。相比于高科技企业,初创期的农业科技企业缺乏抵押、担保、质押等条件,并且现有的金融产品对农业科技企业信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即对纯信用贷款的条件设置比较严格,这给初创期农业科技企业融资带来较大挑战。二是农业科技金融产品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相关金融机构在开发农业科技金融产品时,对农业科技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不够了解,导致农业科技金融产品开发不足,无法满足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需求,致使农业科技企业创新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而降低了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3 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路径

针对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不足,江西省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逐一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3.1 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

针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工作亟待融合的问题,江西省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及绿色农业技术研发的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1.1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一是完善政府公益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江西省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农业科技新成果进行有机整合,从畜牧业到种植业,统筹全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展政府公益性推广服务。政府还可以组建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深入各乡镇农村,将新理念、新技术传授给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二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可联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等相关机构,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视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对象,让他们了解并应用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新技术市场化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同时,委托农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推广服务体系。三是建设农业科技推广联盟。政府部门、省农业科学院、相关高校等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建立联合组织,主要负责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出去,让更多农业经营主体了解农业新技术,并将农业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

3.1.2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工作深度融合

一是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将现有的科技资源整合到一起,农业科技企业之间既要构建良好的竞争关系,又要加强交流,最大限度发挥科技资源本身的价值,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深度融合。二是搭建系统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平台。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有关高校、涉农企业都参与进来,从各自角度出发,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有效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通过该平台,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及时了解新农业科技成果,积极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工作,学习和应用农业新技术,逐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3.2 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加大平台协同力度

目前,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中仍存在“重管理、轻协同”的现象。对此,江西省需要积极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同时加大平台协同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3.2.1 协同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

一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园、涉农高校、涉农企业、助农协会等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协同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能级平台,并根据农业科技创新实践经验,把握农业科技创新方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研究院和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同时,政府部门可以依托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交流活动,促进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涉农高校、涉农企业的互动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农业科技研发氛围,从而助推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3]。二是有关部门可针对本土核心种源技术,联合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共同探索技术升级路径。江西省要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同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升科研院所综合能力,打造综合型、引领型科研院所。此外,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园、有关高校、涉农企业等各主体要发挥各自力量优势,探索建立更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同时借助科研平台,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研发过程,协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3.2.2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协同力度

江西省要加快推进省农业科学院、涉及高校、涉农企业、乡政府、助农协会等主体深度融合,协同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可协同省农业科学院、相关高校、涉农企业、乡政府、助农协会等搭建农业科技创新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鼓励现有的农业科研机构协同组建联合实验室,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当地涉农企业加强合作,相互学习,形成优势互补,不断研发出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新技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涉农高校和涉农企业之间要加强沟通,针对农业新技术,从不同角度出发开展协同研究,避免出现同质化情况,协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4]。

3.3 拓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强成果应用

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仍有不足的问题,江西省要继续畅通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加快成果转化运用,助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3.3.1 畅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江西省要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省农业科学院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加快优良品种的应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转化,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同时,发挥省农业科学院在技术方面的指导作用,指导涉农企业、个体农户更好地应用农业新技术,重点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此外,省农业科学院、相关高校、农技推广部门要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实现横向协作,让更多农民有机会了解农业新技术,学习农业科技应用方面的知识,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5]。

3.3.2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江西省要让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的,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由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分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农业企业提供有效参考。同时,农业企业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将农业科技研发成果与绩效挂钩,鼓励科技研发人员全身心投入农业技术的研发[6]。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如果某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率较高,那么政府部门可以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并从农业生产需求角度出发,注重提升农业技术的实用性,让更多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从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4 完善“三农”信用评价体系,创新农业科技金融产品

针对农业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缺陷问题,江西省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同时完善“三农”信用评价体系,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创新农业科技金融产品,增加农业科技研发融资渠道。

3.4.1 创新农业科技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要从实际出发,综合把握高科技企业及小微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差异化农业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如农银e 贷。例如,在小微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过程中,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拓展农村资产抵质押物范围,增加知识产权质押等可选途径,增强小微农业科技型企业抗风险能力。

3.4.2 完善“三农”信用评价体系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涉农企业的经营数据信息,分析涉农企业信用度。如果该企业信用度较高,那么可以适当放宽融资条件。同时,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农业科技企业,政府部门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如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开拓新的融资渠道,鼓励农业科技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7]。

3.4.3 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科技”发展

江西省要有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网络金融服务,如网络信贷咨询服务,一对一了解农业科技企业信用条件、融资需求及当前发展情况,为对方提供可行的建议,以满足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4 结束语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江西省农业科技发展还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亟待融合、存在“重管理、轻协同”现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仍有不足、农业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缺陷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江西省应积极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加大平台协同力度,拓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强成果应用,完善“三农”信用评价体系、创新农业科技金融产品,从而促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科技成果江西省
模拟成真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吕梁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对策建议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