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溴虫氟苯双酰胺对黄曲条跳甲的生物活性及防治效果分析

2023-11-07袁家祥张惠娇詹仰进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黄曲酰胺杀虫剂

袁家祥,张惠娇,詹仰进

深圳市绿之源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12

黄曲条跳甲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危害菜、豆等蔬菜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黄曲条跳甲属于寡食性昆虫,喜好油菜、白菜、萝卜等,侵蚀能力强,主要取食上述蔬菜的叶片,影响蔬菜茁壮成长,引发虫害,最终造成植物植株死亡。黄曲条跳甲繁殖能力也很强,其幼虫主要集中在植物的根茎部位,损害甚至是咬断植物的根系,导致软腐病的传播速度加快,蔬菜生产产量和品质降低,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蔬菜需求。现阶段,主要采取化学防控方法治理黄曲条跳甲,防治效果较好,但在药效方面需要进一步测评。研究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对黄曲条跳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通过开展田间试验测定,可进一步明确用药剂量,最大限度上提高黄曲条跳甲防治效果,降低蔬菜损失,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1]。基于此,就溴虫氟苯双酰胺对黄曲条跳甲生的生物活性展开分析,重点研究溴虫氟苯双酰胺用药安全性,在提高黄曲条跳甲综合治理水平同时,保证蔬菜食品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本试验选取溴虫氟苯双酰胺杀虫剂作为试验药剂,并选用常规杀虫剂作为对照进行安全性对比。

1.2 昆虫样本

研究时间为试验田黄曲条跳甲高发期,研究样本为黄曲条跳甲。做好充分试验准备工作,采集活跃度高、生长形态相近的80只黄曲条跳甲进行试验研究。

1.3 试验设计

选取A、B试验田进行油菜种植,选用的油菜品种相同,除施药方法不同,抚育、栽植、管理方法均相同。A试验田30 m2,喷施溴虫氟苯双酰胺;B试验田30 m2,喷施常规杀虫剂,作为药效试验对照。

1.4 施药方法

溴虫氟苯双酰胺施药剂量分别124、248、372、496 g/kg;使用电动喷雾器进行喷洒。具体用药剂量结合本试验要求进行调整。全程记录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油菜植株为害的程度和影响。

1.5 试验步骤

1.5.1 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田情况。油菜试验田地势相对平坦,种植土壤较为肥沃,含有有机质,通透性较好,年降水量充足,方便田间灌溉;且光照适宜,温度适宜;为油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在田间管理方面,正常除草、施肥,未使用农药或各类化学试剂。黄曲条跳甲在上述环境中自然滋生,对油菜进行食寄。为有效防治黄曲条跳甲,在源头上控制黄曲条跳甲繁殖,采用溴虫氟苯双酰胺进行杀虫治理。

(2)药剂制备。为明确溴虫氟苯双酰胺最佳使用剂量,分别配制浓度为100、200、400、800 mg/L的溴虫氟苯双酰胺母液,准备4只相同的测试瓶、脱脂棉等用于生物活性试验的开展;摘取新鲜的油菜小苗,用预先准备好的湿润脱脂棉将小苗根茎包裹住;分别浸入上述浓度为100、200、400、800 mg/L的溴虫氟苯双酰胺药液中,浸泡时间在10~15 s之间;另取常规杀虫剂浸泡的油菜小苗,作为对照;将处理后的油菜小苗自然晾晒,待晾干后,放入测试瓶中待用;于测试瓶中分别放入20只黄曲条跳甲,试验温度环境为25 ℃左右,湿度在80%左右,保持一定的光照,试验时间为1 d,观察黄曲条跳甲死亡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1.5.2 安全性评估 评估溴虫氟苯双酰胺杀虫剂对油菜的安全性。

(1)选取2块面积相同的地块作为试验田(A和B田块均为30 m2),选用品种、品质相同的油菜种子进行抚育,预先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并于适宜时间进行播种,控制好播种距离和深度,避免植株过于紧密或松散。

(2)按照常规灌溉、施肥、田间管理方式进行栽培。待种子出苗后进行定株;待油菜长出3~4片叶片后,在A田块喷洒溴虫氟苯双酰胺杀虫剂。剂量设计分别为124、248、372、496 g/kg(防治黄条跳甲时,建议使用剂量为14~16 L/667 m2)。B田块喷施常规杀虫剂,对比A、B田块的药效。

(3)待油菜植株进入生长旺盛期,记录A、B田块每日的生长态势,观察有无坏死、干枯畸形植株。全程记录施药后,油菜幼苗的生长情况。最终根据施药记录和幼苗植株生长态势,评价药效。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χ±s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活性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溴虫氟苯双酰胺对黄曲跳甲的生物活性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浓度不同,产生的生物活性也不相同(表1)。

表1 溴虫氟苯双酰胺对黄曲跳甲的生物活性分析

2.2 安全性测定

不同药量对油菜幼苗的安全性影响,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当溴虫氟苯双酰胺施药剂量为124 g/kg时,油菜植株的生长态势更好(表2)。

表2 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油菜幼苗安全性分析

2.3 药效试验分析

根据田间药效试验分析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剂量为124 g/kg时,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最好。通过观察施药后油菜植株的生长情况发现,在124 g/kg剂量施药5 d后,对黄曲条跳甲防治效果达到50%~60%,喷药1周后,防治效果达到68%~80%,防治效果呈现持续提高的状态;喷药2周后,对黄曲条跳甲防治效果能够达到85%~95%,充分发挥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剂药效作用,能够有效防治黄曲条跳甲(表3)。

表3 溴虫氟苯双酰胺对黄曲跳甲防治效果分析

基于B试验田喷施的是常规杀虫剂,为进一步证实溴虫氟苯双酰胺用药安全性,将A、B田块油菜植株受害率进行对比(表4)。

表4 油菜植株受害情况对比

2.4 防治效果分析

施药过后,全程进行记录和比较,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喷施5 d后、1周后及2周后,油菜幼苗生长情况良好,喷施的药物剂量在安全范围内,未影响幼苗植株生长,且对黄曲条跳甲防治效果理想,保证了油菜健康生长;其中药物剂量为124 g/kg时,油菜植株生长态势最理想。而喷施常规杀虫剂的B试验田,油菜植株受害率相对较高,再次证实了溴虫氟苯双酰胺的安全性。

3 讨论

黄曲条跳甲是近年来蔬菜类高发的虫害,主要侵害甘蓝、花椰菜、萝卜、白菜、油菜等;严重地影响了蔬菜生长。黄曲条跳甲的成虫和幼虫均喜好十字花科,统计数据显示,菜田中超过3种黄曲条跳甲;危害极大,且危害逐年加重,逐渐侵害到果类、瓜类、豆类等[2]。黄曲条跳甲成虫多是啃食蔬菜叶片,更喜爱蔬菜的嫩梢,被啃食的蔬菜叶片可见圆形的孔洞;而黄曲条跳甲幼虫是危害蔬菜根茎部位,啃食根部表皮,观察可见有条状的疤痕。分析黄曲条跳甲生活习性发现,黄曲条跳甲每年可繁殖多代,在华东地区高发期为3月下旬;在华南地区未发生越冬的情况,1年中可繁殖8代[3]。其中春季1、2代和秋季5、6代的危害更为严重。分析发现,黄曲条跳甲虫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湿度,黄曲条跳甲的成虫尤其喜爱在潮湿的土壤产卵,春秋季雨水较多的情况下一般会发生黄曲条跳甲虫害;(2)温度,黄曲条跳甲成功喜好在21~30 ℃的环境下活动,而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繁殖率下降,食量减少。(3)食料。食料也是诱发黄曲条跳甲的因素之一,十字花科蔬菜连作的地区,发生黄曲条跳甲虫害的概率更高,因为食料终年不断,成虫则大量繁殖幼虫,持续加重对蔬菜的侵害程度。

为提高黄曲条跳甲综合防治效果,有必要探寻科学有效的防控手段。传统的农业防治策略,侧重于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地中的枯枝烂叶及除草,避免滋生细菌,并将田间的土壤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尤其是蔬菜的生长期,保持相对干湿的状态;并通过深耕的方式,将虫卵消灭,或是进行土壤消毒处理,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整体防治效果不理想。当前,主要采取化学药物进行防控,将农药喷洒在蔬菜表面,消杀黄曲条跳甲同时易出现农药残留,无法保证食品安全[4]。经过多项试验验证发现,农药防控中,溴虫氟苯双酰胺杀虫剂有效性较强。溴虫氟苯双酰胺属于二酰胺类杀虫剂,药物机理作用明确,与氯虫苯甲酰胺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作用。溴虫氟苯双酰胺是近年来研发的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在防治鞘翅目害虫、鳞翅目害虫方面效果显著。多项研究证实,溴虫氟苯双酰胺在提高黄曲条跳甲防治效果同时,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5]。

分析溴虫氟苯双酰胺机理作用发现,此类杀虫剂属于非竞争性抗狄氏剂,与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可作为抗性害虫治理药剂。试验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具有速效特征,药效持久,杀虫效果明显,喷施于蔬菜田、谷物田等能够很好地防治黄曲条跳甲,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本试验中通过室内测定到田间试验,深入评估溴虫氟苯双酰胺杀虫活性,评价用药安全性,并确定最佳用药剂量。溴虫氟苯双酰胺对黄曲条跳甲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度溴虫氟苯双酰胺药液对油菜幼苗生长态势无显著的影响,幼苗可正常生长。观察幼苗在施药后5 d后、1周后、2周后生长情况可见,生长高度和茎粗均有所增加;未出现植株矮小、倾倒、根茎断裂的情况;且用药剂量为124 g/kg时,生长状况最佳;说明溴虫氟苯双酰胺在防治黄曲条跳甲方面充分发挥了药效,能够保证油菜正常生长。

进一步对比发现,常规杀虫剂对油菜幼苗植株的损害较大,损害率达到13.098%,而溴虫氟苯双酰胺施药植株虫害更少,受害率(2.987%)更低,生长态势佳,符合安全标准,达到无公害要求。溴虫氟苯双酰胺有触杀作用,能够直接作用于害虫的受体,可以阻止正常的信号传递,进而促使害虫抽搐,最终死亡。同时,溴虫氟苯双酰胺施药后,起效快、药效持久、杀虫谱广。根据田间试验分析可知,使用溴虫氟苯双酰胺可减少药物使用剂量,降低对田间土壤的污染,确保油菜虫害防治用药更合理。进一步分析溴虫氟苯双酰胺剂防治效果可见,溴虫氟苯双酰胺剂用药量为124 g/kg时,防治效果优于其他剂量,防治率为51.876%~59.034%;用药1周后,防治率为69.987%~79.234%;用药2周后,防治率为86.564%~94.897%;进一步说明溴虫氟苯双酰胺消杀黄曲条跳甲的药效好,能够降低植株受损率,保证油菜生长品质。此成果证实了溴虫氟苯双酰胺消杀黄曲条跳甲的生物活性,经试验测定证实了用药安全性,与常规杀虫剂相比,溴虫氟苯双酰胺可作为消杀黄曲条跳甲理想的杀虫剂。且为蔬菜、果树、谷物等田间虫害防治提供了用药保障,建议在具体用药过程中,结合喷施对象调整用药剂量。

猜你喜欢

黄曲酰胺杀虫剂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苏云金芽胞杆菌HA和H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分析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新颖杀虫剂Broflanilide的开发
上海地区有机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曲毒素危害非洲食品安全
选择杀虫剂 先看是啥虫
杀虫剂,别乱喷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