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研究
2023-11-07于璐
于璐
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其主要是因为患者吸入致病菌导致细菌进入上呼吸道出现的炎症反应, 例如鼻炎、咽炎等均属于上呼吸道类疾病[1,2], 患者在1 年内可多次发病, 尤其换季时期更为频发[3,4]。相关调查显示, 目前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病毒感染, 且患者自身免疫能力较差, 也会增加发病几率[5,6]。大部分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可以在1 周内痊愈, 若免疫力较差的患者无法在1 周内痊愈, 还会导致其病情加重,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8]。因此, 在发病初期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 避免病情不断发展, 诱发肺炎、心肌炎等疾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9,10]。临床针对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以药物治疗为主, 接受抑制病原体的药物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加速患者康复。给予常规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效果一般, 连花清瘟胶囊属于中成药, 临床在使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1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1 年4 月~2022 年4 月收治的240 例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20 例。对照 组 男61 例, 女59 例;年 龄23~72 岁, 平 均 年 龄(47.57±8.21)岁;鼻炎42 例, 咽炎43 例, 喉炎35 例。观察组男56 例, 女64 例;年龄22~74 岁, 平均年龄(48.02±8.75)岁;鼻炎39 例, 咽炎41 例, 喉炎4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选择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存在显著临床症状、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排除标准: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存在精神障碍、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感染部位男女鼻炎 咽炎 喉炎观察组 120 56 64 48.02±8.75 39 41 40对照组 120 61 59 47.57±8.21 42 43 35 χ2/t 0.417 0.411 0.492 P 0.518 0.682 0.782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病毒口服液治疗, 给予患者抗病毒口服液(江苏聚荣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9994091, 规格:10 ml/支)治疗, 10 ml/次,3 次/d, 饭前饭后30 min 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连花清瘟胶囊治疗, 给予患者连花清瘟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40063, 规格:0.35 g/粒)治疗, 4 粒/次, 3 次/d 口服。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禁止进食刺激性、辛辣食物, 禁烟禁酒。治疗1 周后,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接受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体温在48 h 内恢复正常, 症状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善为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体温在72 h 内仍未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恶心等。③治疗后1、2 h 体温情况,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2 h 体温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47 例(39.17%), 有 效64 例(53.33%), 无 效9 例(7.50%), 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111/120);对照组显效42 例(35.00%), 有效56 例(46.67%), 无效22 例(18.33%), 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98/12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接受治疗后出现1 例腹泻, 0 例皮疹, 0 例恶心,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对照组接受治疗后出现2 例腹泻,1 例皮疹, 1 例恶心,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1、2 h 体温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 h 体温 为(37.28±0.12)℃, 治疗后2 h 体温 为(36.91±0.10)℃;对 照 组 治 疗 后1 h 体 温 为(37.89±0.97)℃, 治 疗 后2 h 体 温 为(37.45±0.22)℃。观察组治疗后1、2 h 体温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1、2 h 体温情况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1、2 h 体温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后1 h 治疗后2 h观察组 120 37.28±0.12a 36.91±0.10a对照组 120 37.89±0.97 37.45±0.22 t 6.837 24.478 P 0.000 0.000
3 讨论
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是病毒和细菌感染导致,其中包括急性咽炎、急性喉炎等[12,13]。上呼吸道感染范围较广, 且对儿童和老年人等体质较差的人群感染几率更高, 患者可能在1 年内多次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在季节交替时期发病率更高[14,15]。春季和冬季室外温度较低, 这时患者会因为冷热交替发生流感, 该疾病季节特征明显。上呼吸道感染会交替发作, 病情较长, 这种反复感染现象也属于伤风, 由于患者体质较差而出现肺部功能失调产生炎症感染。大部分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为咽痛、闭塞、发热、头痛等[16,17]。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会通过飞沫传播, 也可通过用具传播, 其中医院内部传播也成为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场所。若医院内部未及时进行消毒,会使患者在医院内部受到细菌感染, 因此做好院感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8,19]。
目前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采取抗病毒口服液进行治疗, 但单独采取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为提升治疗效果将抗病毒口服液和连花清瘟胶囊联合应用, 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20]。有研究人员为探究其治疗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试验, 得出连花清瘟胶囊可以对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起到治疗作用, 调节患者自身免疫力。连花清瘟胶囊属于传统中药, 该药组方包含13 种中药材, 不良反应小。连花清瘟胶囊主要由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两种中药方融合而来, 主要包括炙麻黄、杏仁、连翅、薄荷、板蓝根、鱼腥草、绵马贯众、金银花、石膏、大黄、广藿香、红景天和甘草, 能够清热解毒, 宣肺泄热, 对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同时还具有抑菌、抗炎、退热的效果。有实验借助噻唑蓝法测得连花清瘟胶囊体外细胞毒性较低, 对于A 型流感病毒的增殖有着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以在病毒感染初期进行遏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47 例(39.17%), 有效64 例(53.33%), 无效9 例(7.50%), 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111/120);对照组显效42 例(35.00%), 有效56 例(46.67%), 无效22 例(18.33%), 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98/12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出现1 例腹泻, 0 例皮疹, 0 例恶心,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对照组接受治疗后出现2 例腹泻, 1 例皮疹, 1 例恶心,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联合用药后期不良反应更少, 主要是因为中成药安全性较高, 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能够提升用药合理性。观察组治疗后1 h 体温为(37.28±0.12)℃, 治疗后2 h体温为(36.91±0.10)℃;对照组治疗后1 h 体温为(37.89±0.97)℃, 治 疗 后2 h 体 温 为(37.45±0.22)℃。观察组治疗后1、2 h 体温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其体温降低速度更快, 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体温情况及其他临床症状, 安全性更高, 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