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应对策略
2023-11-07李洪涛
□李洪涛
(范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工作站,河南 濮阳 4575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充分了解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从当前的现状出发,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1 农业经济发展的内涵
农业经济是农村和农业相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的统称,其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发展等问题。目前,我国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领社会各界参与,如何充分利用好农村现有资源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2.1 政策因素
近年来,国家不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中央也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粮食价格过低和种植成本不断提升的问题。尽管国家给予种粮大户一定的补贴,但与快速增长的种植成本相比,依然杯水车薪。同时,地方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限,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在未来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1]。
2.2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
农业经济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但目前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很多现代化机械设备无法得到有效应用,依然存在靠天吃饭的问题[2]。
2.3 生态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农村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表现得极为突出。随着国家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原有发展模式已很难满足当前的需求。
2.4 缺乏优秀人才
人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国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而且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目前这些问题表现得极为突出,迫切需要认真反思[3]。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是在我国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基础上提出的,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未来发展所作出的规划,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和引领意义。
3.1 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会进一步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结合国家战略部署,未来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积极向机械化和现代化转型,这也意味着按照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最新需要。
为使现代化农业科技以及农机技术能够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得到有效利用,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会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些都会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使现代农业逐渐融入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借助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副业。
3.2 农村产业结构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农村的种植业都是支柱产业。部分农村也探索了养殖业,但由于发展养殖业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且对养殖户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有着极高要求,一旦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所以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会着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为农民提供项目,种养殖业以及其他涉农产业都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变农村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3.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布局。一方面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另一方面借助村村通公路方便了农民的出行,这些都将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未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会为农业生产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为了充分利用好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抢抓机遇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彻底改变农村地区的面貌。
4.1 建立健全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引领机制
面对国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绝佳机遇,为了更好地利用有利时机,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现状,需要各级农业部门和党政机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建立健全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引领机制,制定扶持政策。目前,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召开,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时期的任务,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面貌是否发生根本性改变。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清醒认识,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相关基层部门在落实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部分政策未能很好地在基层落地,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为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利用好有利发展时机,更好地引领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农业经济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积极深入农村展开调研,了解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学规划,妥善解决融资问题。同时要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积极指导村级组织做好制度建设,规范有序地开展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活动,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内外部条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相关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当前发展的有利时机[4]。
4.2 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农机设备也在不断涌现,这也意味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仅依靠传统的耕作模式来发展农业已无法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发展农业过程中无法实现农业产业化,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也使更多农民能够有时间和精力探索新的致富之路。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农民借助土地流转政策实现规模化种植,这也意味着我国各地农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要特别注意利用好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广大农民宣传机械化生产对发展农业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积极配置现代化农业机械[5]。
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补贴,借助这些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出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提升农业现代化和智慧化水平。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过程中,农技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6]。
4.3 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这对农民增产增收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地方经济,着力改变以种植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借助农业多元化发展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需要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深入到农村展开实地调查研究,围绕当地优势产业积极推广订单农业。引领农民大力种植经济作物,培育知名农产品品牌。构建农业、林业、水果、蔬菜、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充分利用农村优势条件,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在相关工作推进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发挥引领作用,帮助基层农民规避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积极做好规划,引领农业发展。同时,要不断加大对村级组织的教育与引领力度,使相关工作人员都能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到农业发展进程中,为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创造有利条件,做好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7]。
4.4 不断加大最新农业科技的应用力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农民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要着力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相关科技水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改变社会各界对农业的认识,这也意味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培训机会,积极学习最新农业科技,不断提升农业种养殖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以此来提升农产品品质。同时要结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形成示范效应,改变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利用这种方法促进最新农业科技在农村的转化。广大农民在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后,就会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其中,最终使农村经济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广大农民在思想意识发生根本性改变之后,就会更加关注农业科技的最新进展,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应用力度,以科技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为下一步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8]。
4.5 不断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农村经济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需要科技人才的支持。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农村积极创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和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优秀人才,同时需要着力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协调农技专家深入到农村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通过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同时能使农民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农业部门和教育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协作力度,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由此才能改变农民文化水平低的现状,使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能够被积极应用到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使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9]。
4.6 积极推进生态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粗放型发展的思路,结合国家“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将生态发展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对于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也意味着农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从生态发展的视角来分析自身发展面临的优势。我国很多农村都具有自然风光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要求,广大农村可以进一步探索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以此将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经济密切结合,借助这种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农村现有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10]。
近年来,我国很多农村都在着力发展旅游业,将传统的农家乐、种植与采摘活动密切结合起来,让人们在亲近自然中享受生活,以此带动农产品的销售,这也意味着广大农村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挖当地优势产业,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在当地特色农产品上进行深耕,通过这种方法的应用,就能使农村寻找到通向致富之路的钥匙。另外,在积极推进生态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要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借助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来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11]。
在此基础上,为各大产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当广大农村地区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时,就会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吸引力,以此来引领农村地区未来的发展,这也意味着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做好引领与产业规划,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到农村的开发中,使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更有效利用。
5 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机遇,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各级党组织要真正重视乡村振兴相关工作,认真分析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解决广大农民在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养,为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农机设备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农村优势发展涉农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彻底改变农村地区的面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